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一、選擇題馬克思說:“新思潮的優點就恰恰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這表明,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A.新舊理論的雜糅相濟 B.在否定傳統中預知未來C.在批判中繼承和創新 D.新舊世界的漸進式結合1918年初,德軍逼近彼得格勒。蘇俄被迫接受德國提出的割地賠款條件,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大戰,贏得了鞏固蘇維埃政權的時間。有歷史學家借“布列斯特和約”的寓意,把新經濟政策稱為“農民的布列斯特”。這說明蘇維埃政權A.已把農民視為當前最危險的敵人 B.確定武裝對抗是處理內政的方針C.通過妥協讓步維護革命根本利益 D.開辟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1847年6月,正義者同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新口號代替“人人皆兄弟”的舊口號,并規定同盟的目的是:“通過傳播財產公有的理論并盡快地求其實現,使人類得到解放。”這一變化說明A.共產主義者同盟接受了馬克思的革命理論B.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推動了無產階級的斗爭C.工人運動在歐洲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興起D.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下圖所示綱領性文獻最早發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機期間……仿佛是工業和商業全被毀滅了,——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和商業太發達……資產階級用什么辦法來克服這種危機呢?一方面不得不消滅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面奪取新的市場,更加徹底地利用舊的市場”。對這一論斷,認識正確的是A.它預見到了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 B.經濟危機只能通過消滅生產力來緩解C.當時歐洲資本主義文明已經發展過度 D.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會阻礙生產力進步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規定:盟員的生活方式和活動必須符合同盟的目的,不得參加任何反共產主義的政治的或民族的團體,并且必須把參加某團體的情況報告有關的領導機關,服從同盟的一切決議,保守同盟的-切機密。據材料可知,共產主義者同盟( )A.指導思想具有先進性 B.代表階級具有廣泛性C.目標信念具有堅定性 D.組織紀律具有嚴密性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是( )A.近代工業的發展 B.資本主義私有制 C.殖民擴張的加劇 D.社會分工的擴大弗蘭克杰里尼克在《1871年的巴黎公社》中引述公社宣言“我們希望建立一種真正的教育制度:在科學領域,這種教育只限于已知和已證實的事實,從人類理性的熔爐產生純潔而沒有雜質的教育。”據此,巴黎公社( )A.詮釋無產階級專政性質 B.建立系統完備的教育體系C.重視培養有人格的公民 D.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11月3日,莫斯科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俄國歐洲部分的工業城市,布爾什維克通過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權,且速度相當快。1917年 10月到1918年2月,布爾什維克凱歌行進,在84個省市中只15個遇到武裝抵抗。”上述材料表明A.沙皇政府的殘余勢力已不堪一擊 B.十月革命以和平手段取得了勝利C.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得到人民擁護 D.一戰導致俄國各種社會矛盾激化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連續發表文章,主張只要臨時政府不直接危及群眾利益,就應給予支持;要求放棄無條件反對戰爭的立場,改行對臨時政府施加壓力以迫其開始和談的策略。這個主張得到了黨內大多數人的支持。這表明當時( )A.臨時政府反對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B.沙皇殘余勢力仍對革命存在嚴重威脅C.布爾什維克黨對革命形勢認識尚不明晰D.國際局勢不利于俄國革命持續深入發展巴黎公社革命期間,一來自歐洲、北美的外國革命者紛紛參加保衛公社的戰斗。僑居巴黎的波蘭人、意大利人、比利時人還組成了僑民兵團,成建制地加入國民自衛軍。這一局面的出現根本上是由于A.國際工人運動逐步走向聯合 B.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聯系加強C.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趨于成熟 D.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頻繁發生十月革命后,針對《土地法令》中包含的“平分土地”的方針,列寧解釋說:“土地平均使用不過是達到完全的社會主義的一種過渡辦法。為了社會主義的勝利,無產階級在選擇過渡辦法的時候,必須向被剝削勞動農民小農讓步,只要這些辦法不危害社會主義事業。”據此可知,列寧A.意在指出新經濟政策的必要性 B.欲瓦解臨時政府的階級基礎C.試圖推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豐富和完善了社會主義理論1844年,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中指出:“政治解放本身還不是人類解放”,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強調:先進理論是群眾斗爭的精神武器,群眾是改造社會的物質力量,只有兩者結合,才能革舊制度,這些觀念反映出馬克思A.肯定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 B.宣告無產階級的偉大使命C.報露資本主義制度剝削的秘密 D.思考社會革命的前進道路二、材料分析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從俄歷二月到十月, 布爾什維克黨迅速強大起來并最后奪得了政權。這幾乎是個躍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又有客觀的機遇性。總的一句話是,布爾什維克黨是在符合民情、順乎民意、得乎民心的情況下取得政權的。關于這個機遇問題,列寧后來在俄共(布)第七次(緊急)代表大會.上作過生動的說明:‘在十月 的時候,我們恰好碰上了這樣-一個時機,我國革命恰好碰上了一個幸運的時機。——摘編自 聞一《俄羅斯通史》材料二 十月革命開辟了俄羅斯文化的嶄新時代,俄羅斯文化經歷長期的發展積累了悠久的傳統文化,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和蘇維埃政權,十分注意保護和繼承俄羅斯傳統文化。蘇維埃政權大力發展民族教育,各民族的文化得到重視和發展。蘇維埃政權建立社會主義文化組織,指導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建立和發展。通過上述一系列措施,到20世紀40年代, 社會主義文化在蘇聯建立起來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摘編自 裔昭印主編《世界文化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取得十月革命勝利有其“客觀的機遇性”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俄國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建立的社會主義文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71年3月18日, 被馬克思熱情贊譽為“英勇斗爭的范例”的巴黎公社起義爆發。1917年10月25日 (俄歷),俄國十月革命莊嚴宣告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誕生。從1871年到1917年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無產階級革命逐漸越出西方發達國家的疆域,在東方落后國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巴黎公社起義對俄國十月革命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指引列寧確立俄國革命和建設任務,并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方法論。列寧也深刻認識到巴黎公社起義的重要地位,提出俄國革命要沿著巴黎公社開辟的道路前進,并從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巴黎公社起義的論述中得到重要啟示,為俄國革命道路的選擇指明了方向。歷史實踐表明,十月革命是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俄國問題的必然選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摘編自 吳日明《巴黎公社起義與十月革命道路的選擇》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擬定-個具體的論題, 并予以闡述。(要求: 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參考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可得出,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繼承和創新中誕生的, C.項符合題意。新舊理論雜糅相濟的說法與材料無關,A項排除。馬克思主義并不能預知未來,B項排除。材料強調的是批判中進行創新,新舊世界的漸進式結合的說法與材料無關,D項排除。C【解析】由材料可知,蘇俄為鞏固蘇維埃政權、退出一戰選擇了妥協,簽下《布列斯特和約》。此后,因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了蘇聯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所以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權再次對現實妥協,推行了新經濟政策,在農業上采取固定糧食稅的做法,從而再次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綜上兩件事情可以看出,蘇維埃政權通過妥協讓步維護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選C。由材料“有歷史學家借‘布列斯特和約’的寓意,把新經濟政策稱為‘農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蘇維埃政權注重維護工農聯盟,將運用和平的方式來處理農民的問題,排除A、B;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從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情出發,找到的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而不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條新道路,排除D。A【解析】“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個口號具有兩層含義,其一強調聯合的重要性;其二強調聯合的階級性,聯合是全世界無產者的聯合。要通過全世界無產者的聯合,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通過傳播財產公有的理論并盡快地求其實現,使人類得到解放”體現了科學共產主義精神。因此這一變化說明了共產主義者同盟接受了馬克思的革命理論,故A項正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1848年2月的《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故B項錯誤;工人運動在歐洲興起的標志是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故C項錯誤;此時資本主義制度還未在全世界范圍內確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矛盾,故D項錯誤。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25年已經開始周期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一論斷并不是對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的預見,故A項排除;依據題干中“一方面不得不消滅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面奪取新的市場”可得出可以通過消滅生產力與奪取新的市場來緩解經濟危機,B項表述過于絕對,故排除;材料中是《共產黨宣言》對經濟危機的表現、發生原因以及克服辦法的闡述,并沒有針對歐洲資本主義文明,且歐洲資本主義文明已經發展過度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故C.項排除;依據題干中“社會上文明過度,生活資料太多,工業和商業太發達”信息可得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容納不了自身所創造的財富,從而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故D項正確。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對盟員的生活方式和活動,“服從同盟的一切決議,保守同盟的一切機密"等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可知共產主義者同盟對盟員的紀律要求嚴格, D項正確;題干未提及指導思想,排除A項;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的是工人階級,未代表其他階級,排除B項;題干未提及共產主義信仰,且要求堅定信仰問題,排除C項。故選D項。B【解析】材料體現了馬克思的勞動異化理論,這種現象的根源就在于資本主義私有制,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剝削雇傭勞動,B項正確;ACD都沒有揭示出根源問題,排除ACD項。故選B項。C【解析】依據材料“從人類理性的熔爐產生純潔而沒有雜質的教育”可知,巴黎公社頒布了教育宣言,希望培養-代新人, 塑造有人格的合格公民,C項正確;教育宣言只涉及公民素養和人才培養,無法體現巴黎公社的政權性質,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教育宣言的目標,無法反映其教育體系的發展程度,排除B項;巴黎公社并未得到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排除D項。故選C項。C【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得,十月革命后,部分城市通過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權,向全國推進中,很多城市放棄抵抗,這說明蘇維埃政權得到人民擁護,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十月革命的對象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在歐洲部分城市布爾什維克通過和平方式取得了政權,以偏概全,且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強調俄國社會矛盾激化的問題,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C【解析】依據材料可知,此時俄布部分領導人對臨時政府的認識還不深刻,有一-定的妥協成分,對革命形勢尚未明晰,對此,列寧發表了《四月提綱》,明確提出從資產階級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計劃,C項正確;臨時政府主張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沙皇殘余勢力,排除B項;一戰時期,列強忙于戰爭,無暇干預俄國革命,排除D項。故選C項。B【解析】材料體現了巴黎公社革命期間,革命者來自許多國家,這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聯系加強,B項正確;材料只說了革命者來自許多國家,體現不出工人運動走向聯合,排除A項;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自此無產階級革命有了科學理論作指導,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趨于成熟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頻繁發生,排除D項。故選B項。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列寧認為“平分土地”的方針是為了社會主義勝利而向農民讓步的過渡辦法,不會危害社會主義勝利,豐富和完善了社會主義理論,D項正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施造成的政治經濟危機是1921年新經濟政策開始實施的原因,排除A項;當時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已經被推翻,排除B項;為了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打敗國內外敵人,蘇俄開始推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D【解析】根據材料“先進理論是群眾斗爭的精神武器,群眾是改造社會的物質力量,只有兩者結合,才能變革舊制度”可知,馬克思認為先進理論和群眾聯合,才能變革舊制度,體現了馬克思對社會革命道路的新思索,D項正確;材料強調先進理論和群眾聯合的作用,未體現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無產階級的偉大使命、資本主義制度剝削的秘密,排除ABC項。故選D項。【答案】(1)原因:西方帝國主義忙于第-次世界大戰, 給十月革命提供了良機;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力量相對弱小、沒有滿足人民對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列寧主義誕生,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列寧審時度勢,斷然決策,保證了布爾什維克黨及時奪權并取得勝利;布爾什維克黨順應了俄國民意和愿望。(2)簡評:蘇聯社會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的文化,為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服務;蘇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利于保護和發展俄羅斯傳統文化;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發展。【解析】 (1) 原因:根據所學,結合十月革命的背景概括即可,主要從外部環境俄國資產階級力量、列寧主義、斗爭策略等角度概括。可得出西方帝國主義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 給十月革命提供了良機;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力量相對弱小、沒有滿足人民對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列寧主義誕生,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列寧審時度勢,斷然決策,保證了布爾什維克黨及時奪權并取得勝利;布爾什維克黨順應了俄國民意和愿望。(2)簡評:根據所學可得出蘇聯社會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的文化,為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服務;根據‘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和蘇維埃政權,十分注意保護和繼承俄羅斯傳統文化。"得出蘇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利于保護和發展俄羅斯傳統文化;根據“蘇維埃政權大力發展民族教育,各民族的文化得到重視和發展。”得出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發展。【答案】【示例】 論題:十月革命的成功得益于對巴黎公社經驗教訓的吸取。闡述:巴黎公社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它的一 些成功的做法為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所繼承,如改造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人民掌權的政府等。在此基礎. 上,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建立了人民:掌權的蘇維埃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法令與措施,并且引領蘇俄向社會主義過渡。當然, 對于巴黎公社失敗的教訓,列寧也有吸取,在此基礎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并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如工農聯盟的革命策略、社會主義革命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的論斷等, 這些為十月革命在俄國的勝利莫定了基礎。總之,十月革命對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吸取,沿著巴黎公社的道路前進,在此基礎上有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成為十月革命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示例僅供參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題目要求,言之有理也可)【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圍繞主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依據材料“巴黎公社起義對俄國十月革命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指引列寧確立俄國革命和建設任務,并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方法論。列寧也深刻認識到巴黎公社起義的重要地位,提出俄國革命要沿著巴黎公社開辟的道路前進,并從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巴黎公社起義的論述中得到重要啟示,為俄國革命道路的選擇指明了方向”可以得出論題是+月革命的成功得益于對巴黎公社經驗教訓的吸取。然后結合巴黎公社的意義、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和意義等角度進行闡述,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是+月革命對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吸取,沿著巴黎公社的道路前進,在此基礎.上有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成為十月革命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可從其他角度提取論題,只要符合題目要求,言之有理也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