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1 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了解造紙術的發明、張仲景和華佗對中醫學的貢獻、《史記》、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實,思考這些歷史現象反映的時代特征,以及對當時和當代社會的影響過程與方法 識讀《居延漢簡》《馬王堆漢墓帛書》《造紙工藝流程圖》,講解這些圖片反映的歷史現象,提高解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張仲景、司馬遷等人為了理想,面對挫折堅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造紙術的發明、張仲景和華佗、歷史巨著《史記》教學難點:道教和佛教2 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東方朔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漢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據說有一次,他向漢武帝上一個奏本,這個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簡,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動。漢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問題呢?這一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造紙術的發明(一)紙發明以前的書寫材料和缺點1.【材料研讀】材料一 吾非與之并世同時,親聞其聲,見其色也;以其所書于竹帛,鏤于金石,琢于盤盂,遺傳后世子孫者知之。 ——《墨子·兼愛下》材料二 先王寄理于竹帛。 ——《韓非子·安危》材料三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V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范曄《后漢書》2.教師設問:閱讀教材并結合材料說說紙發明以前的書寫材料有什么特點?提示:(1)書寫材料:甲骨、簡帛、青銅器等。(2)竹木簡太笨重,攜帶不方便;帛的價格昂貴,不能大量使用。(二)造紙術的發明1.圖片展示最早的紙此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紙。紙面平整、光滑、結構緊密,表面有細纖維渣,可見造紙技術比較原始。其原料為大麻紙上用墨線繪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紙繪地圖。2.設問:我國造紙術是何時發明的?到東漢,造紙術有何變化?提示:(1)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術的基本方法。缺點:這種麻紙質地粗糙,使用不便。由于麻紙不太適合書寫;東漢經濟繁榮,文化教育發達,對紙張需求強烈。(三)蔡倫改進造紙術——方法、原料、優點1.材料研讀:“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瓊惸嗽煲猓脴淠w、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范曄的《后漢書》2.教師設問:(1)從記載中,蔡倫用什么原料造紙?提示: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2)蔡倫制造的紙被稱為什么?提示:蔡侯紙。(3)這種紙有什么優點?提示: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3.圖片展示:漢代造紙工藝流程圖4.教師講述:《漢代造紙工藝流程圖》形象地再現了兩漢時期的造紙術,將麻頭、破布等原材料經水浸、切碎、洗滌、蒸煮、漂洗、舂搗、加水配成懸浮的漿液,撈取紙漿,干燥后即成為紙張。5.造紙術的傳播:造紙術由我國傳遍世界,有利于人類文化的傳播,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目標導學二:張仲景和華佗1.【圖片展示】,介紹張仲景、華佗個人簡歷2.教師引導學生知道張仲景和華佗的成就。提示:(1) 張仲景 (150--219年)東漢南陽人,著名醫學家。著有《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華佗(145--208年)東漢末年安徽人。著名醫學家。擅長用針灸湯藥治病,實施外科手術。發明“麻沸散” 。創造出“五禽戲”,幫助人們強健身體。五禽戲是一種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具備、有剛有柔、剛柔相濟、內外兼練的仿生功法,與中國的太極拳、日本的柔道相似。華佗的弟子吳普常練五禽之戲,年高九十多仍耳聰目明,牙齒完堅。目標導學三:歷史巨著《史記》圖片展示:司馬遷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了解司馬遷的著書過程,理解《史記》的重要貢獻和文學地位分別是什么?提示:《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史記》文筆優美,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3.教師提問:從司馬遷的著書過程可以看出他有哪些優秀的品質?提示:勤奮好學、愛憎分明、秉筆直書、意志堅強。目標導學四:道教和佛教1.圖片展示:《青城山》2.學生自主學習:(1)閱讀教材,思考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時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是誰?道教興起的背景是什么?提示:道教起源于我國。時間是東漢末年。創始人是張角、張陵。道教的興起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東漢末年,國家分裂,政局動蕩,人民苦難,渴望解脫,張角、張陵分別創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尊奉黃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術,宣傳平均思想,對貧苦民眾有很大吸引力,受到民眾的信奉。青城山是中國道教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教義: 道教認為生、老、病、死雖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規律,但通過自身修煉,可以做到長生不死。精神修煉是一種重要的方法。服食丹藥是另一種重要方法。丹藥分外丹和內丹,外丹用爐鼎燒煉礦石藥物而成,說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內丹就是氣功。(2)閱讀教材,思考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時候傳入我國?佛教為什么會在我國古代得以傳播和發展?提示:古印度。西漢末年。佛教的主張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統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到統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傳播和發展。(3)佛教的傳播有什么影響呢?提示:張騫通西域以后,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東漢明帝派人求佛法,并建立白馬寺。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三、課堂總結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具有聰明才智的民族。古代科學家那種鍥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善于創新的精神,永遠是我們的驕傲!因此,作為一位當代中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3 板書設計4 教學反思在本課教學中,造紙術的改進對社會發展的貢獻是教學的重點,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圖片、討論探究、教師講述等形式,突破了本課重點。為了突破難點,通過自主學習的方法,分析兩漢時期科技與文化領域取得新成就的原因,認識兩漢四百年的政治統一、文化積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整節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