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社區服務我設計》教學設計課題 《社區服務我設計》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勞動 年級 七年級上冊教材分析 本課在學生了解社區服務的基礎上,詳細分析垃圾投放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合理進行服務設計。課程講解了“行為地圖”研究方法,并應用此方法進行垃圾桶選址方案的確定,科學有效的方法展示了社區工作者在工作中的智慧。學習目標 1、勞動觀念:懂得勞動創造人、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2、勞動能力:學會分析影響垃圾投放的因素,了解“行為地圖”,認識研究方法,學會設計垃圾桶選址方案。3、勞動習慣和品質:培養善于觀察、積極創新、樂于分享的品質 。4、勞動精神:在勞動中不斷追求創新,開拓自己的思維,樹立奮斗、創新的勞動精神。重點 學會分析影響垃圾投放的因素并合理設計垃圾桶選址方案。難點 正確運用“行為地圖”研究方法進行選址方案的制定。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師:社區公共設施的管理工作離不開每一個居民的熱心參與。大家群策群力,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協調組織下,共同營造祥和的社區環境。社區有物業、居委會,還有志愿者、業主,公共設備的維護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例如,有些社區的分類垃圾桶選址面臨著“多了占道、少了溢出、近了熏人、遠了抱怨”的窘境。社區該如何確定分類垃圾桶的位置呢?今天老師來和你們一起學習社區服務的設計。2、板書課題:《社區服務我設計》 學生思考確定垃圾桶擺放位置的方法。引出課題 引導學生思考實際情況中社區垃圾桶擺放位置的確定,激發學生的興趣。講授新課 垃圾投放影響因素。師:你有沒有留意過自己所在社區的分類垃圾桶安置在哪里?它們的安放通常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慧慧小組收集了很多居民反映的垃圾投放問題。A居民:我扔垃圾很方便,樓下就有垃圾桶,可早上的清運垃圾車實在太吵。B居民:在小區鍛煉,身邊哪里都有垃圾桶,氣味太重,蚊蟲也多。C居民:“其他垃圾”的垃圾桶總是爆滿,我不知道該把“其他垃圾”丟到哪里。D居民:扔個垃圾,要走那么遠的路,垃圾袋中的臟水滴得滿地都是。E居民:不同垃圾桶相距太遠了,每次扔垃圾要跑好幾個地方,費時費力。師:請你幫忙分析,這些居民在扔垃圾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影響垃圾投放因素分析表師:初步確定了垃圾桶的選址后,如何測試方案的可行性呢?科研人員在做研究的時候,會在方案實施之前通過建立模型的方法對方案進行初步評估。“行為地圖”是追蹤個體行為的一種研究方法。個體在一定空間內,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動作和位置的變化。通過記錄運動軌跡,就能繪制出“行為地圖”。圖片展示教師行為地圖通過觀察“行為地圖”的路徑軌跡、路徑密集程度、路徑長短等情況,我們可以識別和定義用戶在各區域中不同的空間行動。拓展延伸:行為地圖觀察法行為是一種直接觀察記錄的方法,通過跟蹤人們在特定的空間和時間內的行為來進行分析。這種方法最早在1960年代末開始應用于研究物理環境特性如何影響人們行為,包括活動的水平和類型等。研究人員依據地圖或地圖的布局平面,記錄研究對象的位置, 在特定時間的停留時間以及一些其他特征,比如性別、年齡和與他人的互動程度。這種方法被廣泛用來研究人們在超市, 學校, 醫院, 孩童照顧中心和雜貨店的行為。設計一份垃圾桶選址方案。第一步:熟悉社區的概況圖片展示小區平面圖小區共有8幢樓30個單元,按每層2戶、每幢6層估算,約有360戶居民。第二步:了解各類垃圾投放量分布。圖片展示垃圾比例圖隨機調查社區50戶家庭某一天各類生活垃圾的投放量,統計這些家庭各類生活垃圾投放量分布情況。第三步:估算垃圾桶數量。圖片展示垃圾桶如果按每人每天產生1千克垃圾計算,社區計劃訂購120升容量的分類垃圾桶20個。分類垃圾桶數量第四步:規劃放置地點。圖片展示小區平面圖小組討論,將20個分類垃圾桶畫在規劃的位置。師:為了驗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我們可以通過“行為地圖”等方法進行評估,不斷優化方案,讓服務勞動創造更多的價值。無論是城市社區還是農村社區,都會遇到一些需要大家溝通、共同參與的社區公共事件。拓展延伸:社區垃圾桶視頻播放勞動評價:師:請同學們給自己本節課的表現打個分吧!評價內容達成情況學會分析影響垃圾投放的因素了解“行為地圖”,認識研究方法學會設計垃圾桶選址方案體會社區工作者在工作中的智慧勞動反思:在分析垃圾投放影響因素的過程中,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有哪些?為什么?舉例:垃圾分類效果差;因為大部分居民為了方便省事經常隨意擺放各種垃圾。在垃圾桶選址方案設計過程中,應如何體現科學性、可行性?舉例:確定垃圾桶的服務半徑,合理的設置道路上擺放垃圾桶的數量。 學生閱讀課件,思考垃圾桶放存在的問題。思考問題,了解影響垃圾投放的因素。學生了解“行為地圖”研究方法。閱讀拓展資料,進一步加深認識。學生閱讀案例,了解垃圾桶選址方案確定步驟。學生觀看拓展視頻。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聯系整堂課所學知識,思考回答問題。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垃圾投放問題,思考解決方法,分析影響因素。通過課件和拓展資料的補充,引導學生了解“行為地圖”的研究方案,為勞動實踐部分應用這一方法進行服務設計奠定基礎。通過課件展示垃圾桶選址的步驟,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研究方法和影響因素應用到實踐當中去。通過拓展資料的視頻播放展示其他社區垃圾桶擺放和選址的確定過程。通過自我評價引導學生總結這堂課的所得所感,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在之后的課程中加以改正。通過問題的思考回答引導學生總結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并運用課堂知識分析。課堂練習 請你以目前社區存在的一些問題為例,設計一個解決方案。舉例:商住小區環境混亂,一些經營者將住宅改造成公共場所,導致噪聲污染嚴重,環境規劃不合理等問題。解決方案:做好社區服務環境規劃,為居民住宅著想。 學生思考交流,完成課堂練習 引導學生總結課堂知識,發揮創新思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會分析影響垃圾投放的因素,并了解了“行為地圖”研究方法,學習運用這種研究方法學會設計垃圾桶選址方案,經過學習體會到了社區工作者在工作中的智慧。 總結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板書 社區服務我設計影響垃圾投放因素“行為地圖”方法設計垃圾桶選址方案 需要考慮的因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