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7張PPT)《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全文解讀PPT時間:2022.05.11演講:夏天含新課標87頁正文全文前 言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化學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章節內容《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背景和意義第一章CONTENT《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主要思路第二章《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主要變化第三章《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全文逐條學習第四章《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八大亮點解讀第五章PART01《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背景和意義修訂背景黨的十九大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關于義務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雙減”工作決策部署要求強化課堂及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落實這些要求必須修改完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教與學的內容、方式進行改革。012011年我國實現了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教育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必須深化課程改革,加強義務教育課程建設。02《義務教育課程》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分別于2001年、2011年制定頒布在引導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還存在一些與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必須進行修訂完善。03修訂意義20年來再次修訂本世紀初,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二十多年過去了,課程改革有了長足進步,社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從國家層面厘清了育人目標,校準了改革方向,優化了課程內容,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再動員再部署。再次修訂意義重大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一步優化了學校育人藍圖,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更加精準的定位和導航。《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意義修訂意義一、細化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建立高質量育人體系。新修訂的課程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育人目標,強化課程育人導向。二、做好學段銜接,為完整的人的培養創造更加通暢的成長環境。新修訂的課程方案立足學段一體化設計,刪除了一些學科間內容簡單重復和交叉現象。特別對幼小銜接和小初銜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校要做好相應的調整,為教師提供專業引導。三、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提升不同課程對核心素養發展的貢獻度。注重加強學科實踐和跨學科主題學習,用跨學科的思維培養學生整體認知世界的能力,是這次課程方案修訂重點之一。修訂過程修訂過程成立由兩院院士、學科專家、學科教育專家、骨干教師、教育管理者等近300人組成的修訂組,承擔修訂任務。義務教育課程修訂自2019年啟動,歷時3年,重點開展了六個方面的工作。修訂過程修訂過程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法治、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進課程教材進行整體規劃,并指導落實。PART02《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主要思路修訂主要思路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準確把握中央關于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確立課程修訂的根本遵循。對重大主題教育進行整體規劃、系統安排,充分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強化課程思想性。堅持目標導向一修訂主要思路全面梳理分析課程改革的困難和問題,明確修訂重點和任務,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強化一體化設置,促進學段間的銜接,提升課程科學性、系統性。優化課程設置,細化學科育人目標,明確實施要求,增強課程指導性、可操作性。堅持問題導向二修訂主要思路進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繼承我國課程建設的成功經驗,也充分借鑒國際課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體現中國特色,增強課程綜合性、實踐性,引導育人方式變革,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堅持與時俱進,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更新課程內容,體現時代性。堅持創新導向三PART03《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主要變化關于課程方案01一是完善了培養目標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二是優化了課程設置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科學、綜合實踐活動開設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落實中央要求,將勞動、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關于課程方案01三是細化了實施要求增加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職責、制度規范,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了具體要求;健全實施機制,強化監測與督導要求。關于課程標準02各課程標準基于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例如,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培養要求。一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于核心素養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內容,優化組織形式。涉及同一內容主題的不同學科間,根據各自的性質和育人價值,做好整體規劃與分工協調。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要求。二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依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三是關于課程標準02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四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五是PART04《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全文逐條學習課程性質0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特征是從分子層次認識物質,通過化學變化創造物質。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物理學共同構成物質科學的基礎,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和航空航天工程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化學是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應對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課程,具有基礎性和實踐性,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物質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物質及其變化等基本化學觀念,發展科學思維、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課程理念02義務教育化學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化學課程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反映人類探索物質世界的化學基本觀念和規律,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培養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動社會進步而奮斗的崇高追求。1.充分發揮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課程理念02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對核心素養的要求,既重視與小學科學課程和高中化學課程的銜接,又關注與義務教育階段其他有關課程的關聯。化學課程既強調化學學科及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又反映未來社會公民必備的共通性素養,倡導學會學習、合作溝通、創新實踐,從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方面,全方位構建課程目標和學業質量體系。2.整體規劃素養立意的課程目標課程理念02精心選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化學課程內容,注重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反映化學科學發展的新成就,體現化學課程內容的基礎性、時代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科內的融合及學科間的聯系,明確學習主題,凝練大概念,反映核心素養在各學習主題下的特質化內容要求。每個學習主題圍繞大概念選取多維度的具體學習內容,既包括核心知識,又包括對思維方法、探究實踐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充分發揮大概念對實現知識的結構化和素養化的功能價值。3.構建大概念統領的化學課程內容體系課程理念02聚焦學科育人方式的轉變,深化化學教學改革。基于大概念的建構,整體設計和合理實施單元教學,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樣化探究活動;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開展項目式學習,重視跨學科實踐活動。基于每個學習主題的特點與核心素養發展的具體目標,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建議、情境素材建議和學習活動建議。4.重視開展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教學課程理念02樹立科學評價觀,重視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依據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設計學業質量和各學習主題的學業要求,為評價的設計、實施提供依據和指導。改進終結性評價,探索核心素養立意的命題,科學設計評價工具,重視評價學生的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核心素養;加強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化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基于證據診斷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實現“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深化綜合評價,探索增值評價,注重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導教師合理運用評價結果改進教學,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5.倡導實施促進發展的評價課程目標03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化學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化學課程中的具體化,反映了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教育價值與育人功能,體現了化學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現了化學課程學習對學生發展的重要價值。(一)核心素養內涵課程目標032.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在化學學習中基于事實與邏輯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對不同信息、觀點和結論進行質疑與批判,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是從化學視角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思路與方法;是從宏觀、微觀、符號相結合的視角探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認識方式。科學思維主要包括:在解決化學問題中所運用的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歸納等科學方法,基于實驗事實進行證據推理、建構模型并推測物質及其變化的思維能力,在解決與化學相關的真實問題中形成的質疑能力、批判能力和創新意識。(一)核心素養內涵課程目標033.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探究與實踐是指經歷化學課程中的實驗探究,基于學科和跨學科實踐活動形成的學習能力;是綜合運用化學等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在解決真實情境問題和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中展現的能力與品格。科學探究與實踐主要包括: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能力,通過網絡查詢等技術手段獲取和加工信息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簡單的技術與工程方法設計、制作與使用相關模型和作品的能力,參與社會調查實踐、提出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方案的能力,與他人分工協作、溝通交流、合作問題解決的能力等。(一)核心素養內涵課程目標034.科學態度與責任科學態度與責任是指通過化學課程的學習,在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關系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對化學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正確認識,以及所表現的責任擔當。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發展對物質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保持對化學學習和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對化學學科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價值具有積極的認識;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敢于提出并堅持自己的見解、勇于修正或放棄錯誤觀點、反對偽科學的科學精神;遵守科學倫理和法律法規,具有運用化學知識對生活及社會實際問題作出判斷和決策的意識;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習慣,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熱愛祖國,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動社會進步而勤奮學習的責任感。(一)核心素養內涵課程目標031.形成化學觀念,解決實際問題初步認識物質的多樣性,能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原子、分子視角初步分析物質的組成及變化,認識“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可以實現物質轉化”的重要性;初步學會從定性和定量的視角研究物質的組成及變化,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對資源利用和物質轉化的重要意義;能通過實例認識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的關系,形成合理利用物質的意識;能從物質及其變化的視角初步分析、解決一些與化學相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二)目標要求課程目標03(2)會用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的物理問題;能對相關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具有初步的科學推理能力;有利用證據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的意識,能使用簡單和直接的證據表達自己的觀點,具有初步的科學論證能力;能獨立思考,對相關信息、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具有質疑創新的意識。(3)有科學探究的意識,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能制訂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案,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會通過實踐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具有獲取證據的能力;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初步具有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解釋的能力;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能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具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二)目標要求課程目標032.發展科學思維,強化創新意識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調查等手段獲取化學事實,能初步運用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歸納等方法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形成一定的證據推理能力;能從變化和聯系的視角分析常見的化學現象,能以宏觀、微觀、符號相結合的方式認識和表征化學變化;初步建立物質及其變化的相關模型,能根據物質的類別和信息提示預測其性質,并能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能從跨學科角度初步分析和解決簡單的開放性問題,體會系統思維的意義;能對不同的觀點和方案提出自己的見解,發展創新思維能力,逐步學會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二)目標要求課程目標033.經歷科學探究,增強實踐能力認識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能進行安全、規范的實驗基本操作,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簡單的化學實驗任務;能主動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標,設計和實施探究方案,獲取證據并分析得到結論,能用科學語言和信息技術手段合理表述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并與同學交流;能從化學視角對常見的生活現象、簡單的跨學科問題進行探討,能運用簡單的技術與工程的方法初步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完成社會實踐活動;在科學探究與實踐活動中,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學習計劃,開展自主學習活動,能與同學合作、分享,善于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評價、反思、改進學習過程與結果,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二)目標要求課程目標034.養成科學態度,具有責任擔當具有對物質世界及其變化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審美情趣;熱愛科學,逐步形成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大膽質疑、追求真理、反對偽科學的科學精神及勇于克服困難的堅毅品質;學習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認識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把科技自立自強信念自覺融入人生追求之中。贊賞化學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具有安全意識和合理選用化學品的觀念,提高應對意外傷害事故的意識;初步形成節能低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遵守與化學、技術相關的倫理道德及法律法規,能積極參加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并作出合理的價值判斷,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和綠色發展觀,具有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習化學的志向和責任擔當。(二)目標要求課程內容04義務教育化學課程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設置五個學習主題,即“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見表1)五個學習主題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具有實質性聯系。其中,“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物質的化學變化”三個學習主題,是化學科學的重要研究領域;“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兩個學習主題,側重科學的方法論和價值觀,反映學科內的融合及學科間的聯系,凸顯育人價值。課程內容04表1化學課程的內容結構學習主題 主題內容1.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 1.1化學科學本質1.2實驗探究1.2.1科學探究的能力1.2.2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1.3化學實驗探究的思路與方法1.4科學探究的態度1.5學生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課程內容04表1化學課程的內容結構2.物質的性質 與應用 2.1物質的多樣性2.2常見的物質2.2.1空氣、氧氣、二氧化碳2.2.2水和溶液2.2.3金屬與金屬礦物2.2.4常見的酸、堿、鹽2.3認識物質性質的思路與方法2.4物質性質的廣泛應用及化學品的合理使用2.5學生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課程內容04表1化學課程的內容結構3.物質的組成 與結構 3.1物質的組成3.2元素、分子、原子與物質3.2.1元素3.2.2分子、原子3.2.3物質組成的表示3.3認識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思路與方法3.4研究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意義3.5學生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課程內容04表1化學課程的內容結構4.物質的化學變化 4.1物質的變化與轉化4.2化學反應及質量守恒定律4.2.1化學變化的特征及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4.2.2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與質量守恒定律4.3認識化學反應的思路與方法4.4化學反應的應用價值及合理調控4.5學生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課程內容04表1化學課程的內容結構學習主題 主題內容5.化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 5.1化學與可持續發展5.2化學與資源、能源、材料、環境、健康5.3化學、技術、工程融合解決跨學科問題的思路與方法5.4應對未來不確定性挑戰5.4.1科學倫理及法律規范5.4.2社會性科學議題的合理應對5.5跨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內容04每個學習主題由五個維度的內容構成,包括大概念、核心知識、基本思路與方法、重要態度、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圍繞大概念構建學習主題的內容結構,將課程目標具體化為各學習主題的內容要求。大概念反映學科本質,具有高度概括性、統攝性和遷移應用價值。結合學習主題特點,明確了“化學科學本質”“物質的多樣性”“物質的組成”“物質的變化與轉化”“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等大概念及其具體內涵要求。每個學習主題的學業要求,明確學生學習該主題后能完成哪些活動任務,體現怎樣的核心素養,是課程目標和學業質量在學習主題層面的具體表現期望。課程內容04每個學習主題的教學提示,包括教學策略建議、情境素材建議和學習活動建議,提供核心素養發展導向的學習機會和學習環境建議,旨在設計課程目標和學業質量在每個學習主題中的實現途徑,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規定,各學科用不少于本學科總課時的10%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活動。在學習主題5中,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設計了10個跨學科實踐活動供選擇使用,建議與各學習主題中的核心內容及學生必做實驗的教學進行整合。課程內容04【內容要求】1.1化學科學本質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特征是從分子層次認識物質,通過化學變化創造物質;初步了解化學科學的發展歷程,體會實驗探究和模型建構是化學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認識化學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了解化學科學對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價值。感悟科學家崇尚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勇于質疑、批判和創新的精神;學習科學家愛國、奉獻的精神,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的品格。(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1.2實驗探究1.2.1科學探究的能力知道科學探究是收集證據和作出解釋,進行發現、創造與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也是獲取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本質、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了解科學探究過程包括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并實施實驗或調查方案、獲取證據、分析解釋數據、形成結論及建構模型、反思評價及表達交流等要素。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認識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標、依據探究目標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獲取證據、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及形成結論等對于科學探究的意義,體會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1.2.2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對于化學實驗技能,應達到如下基本要求。(1)熟悉化學實驗室安全警示標志,學會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施,學習妥善應對實驗安全問題的必要措施。(2)學會試劑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及連接、加熱等實驗基本操作。(3)初步學會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需要選擇實驗試劑和儀器,并能安全操作。(4)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⑸學會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6)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的物質。(7)初步學習使用過濾、蒸發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8)初步學習運用簡單的裝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氣體。(9)初步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并如實記錄、處理實驗數據,撰寫實驗報告等技能。(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1.3化學實驗探究的思路與方法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初步形成化學實驗探究的一般思路與方法,知道圍繞實驗目的確定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儀器,組裝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步驟,實施實驗并完成實驗記錄,基于實驗事實得出結論。通過具體的化學實驗探究活動,學習研究物質性質,探究物質組成和反應規律,進行物質分離、檢驗和制備等不同類型化學實驗探究活動的一般思路與基本方法;學習控制變量和對比實驗的實驗設計方法。通過化學科學發展歷程中的經典實驗,學習和體會化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智慧和方法,理解科學探究的本質。(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1.4科學探究的態度發展科學探究的好奇心、想象力與探究欲;通過探究活動,初步養成注重實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初步學會批判性思維方法,具有敢于提出并堅持自己的見解、勇于修正或放棄錯誤觀點、反對偽科學的科學精神。樹立自覺的安全意識和觀念,知道化學實驗存在安全風險,明確化學實驗室安全規則和實驗操作規范,了解實驗室基本布局,學會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施,養成節約和環保的習慣。(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1.5學生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1)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2)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4)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5)常見酸、堿的化學性質。(6)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7)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8)燃燒條件的探究。(9)跨學科實踐活動(原則上從學習主題5中選擇,所用課時不少于本學科總課時的10%)。(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學業要求】1.能舉例說明化學科學對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列舉化學家創造的對日常生活有價值的物質;能查找資料并講述我國化學家胸懷祖國、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故事。2.能結合具體探究活動說明科學探究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能獨立或經過啟發發現和表述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提出猜想與假設;能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或實踐活動方案;能獨立或與他人合作開展化學實驗,收集證據;能基于事實,分析證據與假設的關系,形成結論;能撰寫簡單的實驗報告,并與他人交流和評價探究過程及結果。(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1.3化學實驗探究的思路與方法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初步形成化學實驗探究的一般思路與方法,知道圍繞實驗目的確定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儀器,組裝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步驟,實施實驗并完成實驗記錄,基于實驗事實得出結論。通過具體的化學實驗探究活動,學習研究物質性質,探究物質組成和反應規律,進行物質分離、檢驗和制備等不同類型化學實驗探究活動的一般思路與基本方法;學習控制變量和對比實驗的實驗設計方法。通過化學科學發展歷程中的經典實驗,學習和體會化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智慧和方法,理解科學探究的本質。(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3.能嚴格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能識別實驗室安全警示標志和常用危險化學品標志,具有預防化學實驗安全事故的意識。4.能正確選取實驗試劑和儀器,依據實驗方案完成必做實驗,并能全面、準確地記錄實驗過程和現象;能說明必做實驗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分析實驗實施的合理性,能體現嚴謹求實、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5.能基于必做實驗形成的探究思路與方法,結合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等相關知識,分析解決真實情境中的簡單實驗問題。6.能通過小組合作,有意識地應用化學、技術、工程及其他學科知識,完成實驗探究及跨學科實踐活動,能體現創新意識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教學提示】1.教學策略建議(1)結合生產生活、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引導學生認識化學科學在創造新物質、應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中的作用,彰顯我國化學家在其中作出的創新貢獻和展現出的科學家精神。(2)選擇有意義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真實的探究過程,注重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加強探究活動中的科學思維,基于科學探究與實踐活動建構化學觀念,增進對化學科學及科學探究本質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3)積極創造條件,開足、開好必做實驗和跨學科實踐活動,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充分發揮必做實驗和跨學科實踐活動的教學功能及育人價值。在完成必做實驗的基礎上,努力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驗機會。(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2.情境素材建議(1)氧氣的發現;酸堿指示劑的發現;水的組成的探索;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和發展;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我國傳統化學工藝,如“濕法煉銅”,瓷器、銅器、鐵器制造等。(2)家養金魚存活的條件,久置氫氧化鈉溶液的成分,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營養液對綠蘿生長狀況的影響,公交車或火車車廂內空氣的成分,鹽堿湖中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提取,工業區污水的處理,貝殼(或雞蛋殼、大理石)中碳酸鈣的含量,暖貼或食品干燥劑等產品的說明書。(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化學家及其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現代化學實驗技術手段的發展,如傳感器在化學科學實踐及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等。(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內容要求】2.1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2.1.1知道機械運動,舉例說明機械運動的相對性。2.1.2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簡單的熱現象。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主要特點,知道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例觀察擴散現象,能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加以說明。2.1.3舉例說明自然界存在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知道物質在不停地運動。活動建議:(1)觀察生活中的機械運動現象,說明機械運動的相對性。(2)利用常見物品設計實驗方案,說明組成物質的微粒在不停地運動。(3)以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交會對接為例,討論機械運動的相對性。(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3.學習活動建議(1)實驗探究活動探究過氧化氫分解反應中二氧化猛的催化作用,探究銅片在空氣中灼燒后發生的變化,探究二氧化碳與水或氫氧化鈉稀溶液的反應,測定并比較氯化鈉、硝酸錢、氫氧化鈉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探究鐵釘生銹的條件,探究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生中和反應時的溫度變化、pH變化。(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2)調查與交流活動查閱化學發展史中的重大事件、化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有關資料,交流、討論化學知識是如何在科學探究中發展的,以及科學探究各要素的作用;參加化學實驗基本知識與技能比賽;結合實例討論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的重要性,討論和演練實驗室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調查我國化學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國爭光、服務人民的先進事跡,撰寫我國化學家的“人物傳記(3)項目式學習活動探究人體吸入與呼出的氣體主要成分的差異、綠色植物葉片在白天和夜晚釋放的氣體成分的差異;應用數字化實驗等手段探究不同環境中的空氣質量,調查并分析當地近年來空氣質量變化的原因。(一)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程內容04【內容要求】2.1物質的多樣性認識物質是多樣的,知道物質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創造的,既有無機物也有有機物;認識依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可以對物質進行分類,知道物質可以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等;知道物質具有獨特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同類物質在性質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知道物質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2.2常見的物質2.2.1空氣、氧氣、二氧化碳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氧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初步學習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歸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與方法;以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為例,認識物質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轉化及其對維持人類生活與生態平衡的意義。(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2.2.2水和溶液認識水的組成,知道水是一種重要的溶劑,了解吸附、沉降、過濾和蒸傭是凈化水的常用方法。認識溶解和結晶現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知道絕大多數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義。知道溶質質量分數可以表示濃度,認識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學習計算溶質質量分數和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義;體會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2.2.3金屬與金屬礦物知道大多數金屬在自然界中是以金屬礦物形式存在的,體會化學方法在金屬冶煉中的重要性;知道金屬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質,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認識常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及金屬活動性順序。知道在金屬中加入其他元素形成合金可以改變金屬材料的性能;了解金屬、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鐵生銹為例,了解防止金屬腐蝕的常用方法;了解廢棄金屬對環境的影響及金屬回收再利用的價值。(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2.2.4常見的酸、堿、鹽以鹽酸、硫酸、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為例,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酸、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了解檢驗溶液酸堿性的基本方法,知道酸堿性對人體健康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了解食鹽、純堿、小蘇打和碳酸鈣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2.3認識物質性質的思路與方法了解物質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知道可以從物質的存在、組成、變化和用途等視角認識物質的性質。知道可以通過物質類別認識具體物質的性質,了解通過物質的共性和差異性認識一類物質性質的方法。了解觀察、實驗,以及對事實進行歸納概括、分析解釋等認識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2.4物質性質的廣泛應用及化學品的合理使用認識物質性質在生活、生產、科技發展等方面的廣泛應用,體會科學地利用物質性質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結合實例體會化學品的保存、選擇和使用與物質性質的重要關系,認識合理使用化學品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形成合理使用化學品的意識。認識空氣、水、金屬礦物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形成保護和節約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與社會責任。(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2.5學生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1)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2)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4)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5)常見酸、堿的化學性質。(6)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⑺跨學科實踐活動(從學習主題5中選擇)。(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學業要求】1.能依據物質的組成對物質進行分類,并能識別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能依據物質的類別列舉一些簡單的單質、氧化物、酸、堿、鹽及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2.能通過實驗說明氧氣、二氧化碳,以及常見的金屬、酸和堿的主要性質,并能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能舉例說明物質性質的廣泛應用及性質與用途的關系;能利用常見物質的性質,分析、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現象和事實;能設計簡單實驗,制備并檢驗氧氣和二氧化碳;能檢驗溶液的酸堿性。(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3.能運用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與方法,從物質類別的視角,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和反應等,初步預測常見的金屬、酸和堿的主要性質,設計實驗方案,分析、解釋有關的實驗現象,進行證據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4.能從定性和定量的視角,說明飽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能根據需要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能利用物質的溶解性,設計粗鹽提純、水的凈化等物質分離的方案。5.能基于真實問題情境,依據常見物質的性質,初步分析和解決相關的綜合問題;能基于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從辯證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評價物質的實際應用,對空氣和水體保護、金屬材料使用與金屬資源開發、低碳行動、資源回收、化學品合理使用等社會性科學議題展開討論,積極參與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教學提示】1.教學策略建議(1)通過實物、圖片、模型等直觀手段,聯系學生常見的具體物質,引導學生感受物質的多樣性;結合元素、原子和分子等核心概念,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類、概括,建立物質分類的認識,逐步形成基于物質類別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視角。(2)通過典型實例,幫助學生認識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展現豐富、鮮活的物質應用事實,引導學生基于物質性質對物質應用進行分析、解釋和創意設計,促進學生“性質決定用途”觀念的形成。(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3)充分發揮學生必做實驗的功能,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踐和動腦思考的機會,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在反思和交流的基礎上,提煉研究物質性質的_般思路與方法。(4)設計關于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的真實情境和任務,充分利用“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等跨學科實踐活動,開展項目式學習,發展學生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合作、實踐、創新等能力。(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2.情境素材建議(1)地球大氣成分的演變,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氧氣的發現,宇航、潛水、醫療等領域的呼吸供氧,魚池的缺氧現象和增氧方法,碳單質的研究進展,溶洞等自然奇觀的形成,二氧化碳在大棚蔬菜種植中的作用,二氧化碳的捕集與封存、轉化與利用,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措施。(2)淡水危機,自來水的階梯價格及收費項目,水的凈化方法和自來水的生產工藝,工業、農業、生活及醫療等領域使用的溶液,海水制鹽和海水淡化。(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3)我國重要的金屬礦產資源及其分布,《天工開物》中對我國古代金屬冶煉成就的描述,我國古代合金材料的制造(如鑄造錢幣、青銅器等),我國在金屬及金屬材料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成就,現代交通、航空航天、國防科技等領域使用的合金材料及其發展,廢棄金屬的分類回收和再利用。(4)人體內幾種液體的正常pH范圍,作物生長適宜的pH范圍,生活中常見物質的酸堿性,酸堿指示劑的發現,海鹽、巖鹽、湖鹽和井鹽,我國古代文獻中對制鹽方法的描述,侯德榜對我國制堿工業的貢獻。(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3.學習活動建議(1)實驗探究活動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制取蒸餡水;探究活性炭和明磯等凈水劑的凈水作用;觀察氯化鈉、硝酸鍍、氫氧化鈉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溫度變化;查閱溶解度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探究鐵釘生銹的條件;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觀察其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使用pH試紙等檢測生活中常見溶液的酸堿性。(2)調查與交流活動討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會越來越多、氧氣是否會耗盡等問題,調查降低空氣中PM2.5濃度的措施,調查當地生產生活用水量的變化并分析原因,調查飲用水源的質量和水凈化處理的方法。(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調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要金屬材料生產和使用的有關數據,并分析原因;收集有關鋼鐵銹蝕造成經濟損失的資料;調查日常生活中金屬廢棄物的種類及回收價值;圍繞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開展討論,體會我國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和擔當。(3)項目式學習活動自制汽水,制訂水循環利用方案,合理選擇金屬易拉罐使用的材料,探秘支持航天員呼吸的氣體環境,探究溶液酸堿性及氮、磷、鉀元素與植物生長的關系,走進社區調查垃圾分類及處理的具體做法和遇到的問題。(二)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程內容04【內容要求】3.1物質的組成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視角,建立認識物質的宏觀和微觀視角之間的關聯,知道物質的性質與組成、結構有關。3.2元素、分子、原子與物質3.2.1元素認識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知道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屬于同種元素,了解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的種類是不變的,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3.2.2分子、原子(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內容要求】3.1物質的組成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視角,建立認識物質的宏觀和微觀視角之間的關聯,知道物質的性質與組成、結構有關。3.2元素、分子、原子與物質3.2.1元素認識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知道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屬于同種元素,了解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的種類是不變的,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3.2.2分子、原子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認識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也可以轉變為離子。3.2.3物質組成的表示知道可以用符號表示物質的組成,認識表示分子、原子、離子的符號,知道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學習用化學式表示常見物質組成的方法,認識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及應用。3.3認識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思路與方法通過科學史實體會科學家探索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智慧,知道可以通過實驗、想象、推理、假說、模型等方法探索物質的結構;初步學習利用物質的性質和化學反應探究物質組成的基本思路與方法。(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3.4研究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意義了解人類對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的探索是不斷發展的,初步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了解研究物質的組成與結構對認識和創造物質的重要意義。3.5學生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1)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2)跨學科實踐活動(從學習主題5中選擇)。(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學業要求】1.能對元素進行簡單分類,能識記并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能從組成物質的元素的角度判斷物質的類別,能根據原子的核電荷數判斷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能根據元素的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該元素的名稱、符號、相對原子質量等信息。2.能用化學式表示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能分析常見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能從宏觀與微觀、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視角說明化學式的含義;能根據化學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能根據相關標簽或說明書辨識某些食品、藥品的主要成分,并能比較、分析相應物質的含量。(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內容要求】3.1物質的組成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視角,建立認識物質的宏觀和微觀視角之間的關聯,知道物質的性質與組成、結構有關。3.2元素、分子、原子與物質3.2.1元素認識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知道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屬于同種元素,了解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的種類是不變的,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3.2.2分子、原子(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3.能說明分子、原子、離子的區別和聯系,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某些變化或現象;能依據化學反應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規律,推斷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組成。4.能基于真實情境,從元素、原子、分子的視角分析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簡單問題,并作出合理的解釋和判斷。(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教學提示】1.教學策略建議(1)結合學生熟悉的現象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實驗探究、模型拼插等活動或動畫模擬等可視化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從分子、原子等微觀視角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幫助學生建立宏觀與微觀間的聯系。(2)利用科學家探索原子結構的科學史實,啟發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學習運用類比、推理、模型等思維方法認識原子的結構,了解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增進對科學本質的理解。(3)基于“宏觀一微觀一符號”多重表征設計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形成化學思維方式,引導學生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2.情境素材建議(1)不同尺度的微觀粒子圖示,布朗運動,掃描隧道顯微鏡(STM)與原子操縱技術,簡單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微觀圖示。(2)人類對物質組成的認識的發展,科學家對分子、原子的認識歷程,盧瑟福a粒子散射實驗史實,科學家探究水的組成的歷史,我國化學家張青蓮等人對相對原子質量測定的貢獻。(3)農作物生長必需的化學元素,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地殼中的元素分布,藥品、食品標簽上相應物質的成分及含量,國家規定的飲用水標準。(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3.學習活動建議(1)實驗探究活動觀察并解釋氨水揮發使酚猷溶液變紅,紅墨水分別在冷水和熱水中擴散的實驗現象;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和水分解的實驗現象,并用圖示表征變化的微觀過程;通過蠟燭、甲烷、乙醇的燃燒實驗了解探究物質元素組成的方法。(2)調查與交流活動查找常見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收集關于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資料;根據某種氮肥的包裝袋上或產品說明書中標示的含氮量推算肥料的純度;查閱元素概念的發展史,交流對物質組成“基本成分”的認識;以金剛石和石墨為例,探討物質組成、結構與物質性質的關系。(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3)項目式學習活動查閱相關資料,寫一篇科普文章或創編一個情景劇劇本,如“我是一個水分子”“水分子漫游記”等。(三)物質的組成與結構課程內容04【內容要求】4.1物質的變化與轉化知道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物質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認識物質的變化過程伴隨著能量變化,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可以實現物質轉化,化學反應中的各物質間存在定量關系,初步形成變化觀。4.2化學反應及質量守恒定律4.2.1化學變化的特征及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認識化學變化是產生新物質的過程,知道化學變化常伴隨生成沉淀、產生氣體、發生顏色變化、發光,以及吸熱或放熱等現象。(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量不變,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認識常見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及簡單應用。了解化學反應需要一定的條件,知道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重要作用;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燃燒的條件,理解燃燒和滅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調控化學反應的重要意義。4.2.2化學反應的定量關系與質量守恒定律認識化學反應中的各物質間存在定量關系,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4.3認識化學反應的思路與方法學習從物質變化、能量變化、反應條件、反應現象、反應類型和元素守恒等視角認識化學反應,初步形成認識化學反應的系統思維意識。學習利用質量關系、比例關系定量認識化學反應,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初步形成利用化學反應探究物質性質和組成、解決物質制備和檢驗等實際問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化學反應與技術、工程的關系。(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4.4化學反應的應用價值及合理調控認識化學變化在自然界和生產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及重要應用,感受大自然中化學變化的神奇;結合實例體會通過化學反應實現物質轉化的意義和價值;欣賞化學反應造福人類的獨特價值,學習化學家的創新精神。結合實例認識合理利用、調控化學反應的重要性,關注產品需求和成本核算,初步樹立資源循環使用、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4.5學生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1)燃燒條件的探究。(2)跨學科實踐活動(從學習主題5中選擇)。(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學業要求】1.能判斷常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并能從宏觀和微觀的視角說明二者的區別;能辨別常見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2.能選取實驗證據說明質量守恒定律,并闡釋其微觀本質;能根據實驗事實用文字和符號描述、表示化學變化,并正確書寫常見的化學方程式。3.能舉例說明化學變化在自然界和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價值,以及化學家利用化學反應造福人類的創造性貢獻。(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4.能利用化學反應相關知識分析和解釋自然界、生產生活、實驗中的常見現象;能基于守恒和比例關系推斷化學反應的相關信息;能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簡單問題。5.能運用變量控制思想設計燃燒條件等實驗探究方案;能利用化學反應及綠色環保理念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常見物質的制備、檢驗等任務。6.能基于真實的問題情境,多角度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有關化學變化的簡單問題;能積極參與有關合理使用化學物質及其反應的媒體信息的評論;能利用化學反應知識完成相關的項目式學習任務及跨學科實踐活動。(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教學提示】1.教學策略建議(1)發揮大概念統領的多維課程內容的素養發展價值,引導學生建構對化學變化的結構化認識,形成認識化學反應的思路與方法,體會通過化學反應實現物質轉化的意義和價值,發展核心素養。(2)選取學生身邊的物質變化事實和生動直觀的實驗現象,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類和概括,建立化學反應的相關概念;基于微觀視角闡釋化學變化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進行符號表征,促進學生化學變化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3)通過宏觀、微觀、符號等多重表征手段,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化學反應,配合聯想、游戲等多種策略,突破化學方程式的學習難點。(4)結合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關物質制備、轉化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計算的比例關系,發展對化學變化的定量認識和推理能力。(5)設計關于化學反應應用的真實情境和任務,促進學生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逐步發展學生的系統思維,增強學生的跨學科意識,促進核心素養的融合發展。(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2.情境素材建議(1)石灰巖溶洞與鐘乳石的形成,呼吸作用及葡萄糖在體內氧化釋放能量,用石灰石或貝殼燒制生石灰,《夢溪筆談》中關于“濕法煉銅”的描述,用食醋清洗水壺中的水垢,酸性和堿性廢水的處理,即熱飯盒、自熱火鍋。(2)燃料燃燒不充分帶來的煤氣中毒等危害,火炬、酒精燈、燃氣灶、煤爐、柴灶等燃燒的調控措施,各種燃燒和爆炸現象及滅火方法,家庭用電、用氣及不同材料燃燒引起的火災與施救,面粉廠、煤粉廠、加油站、礦井等的防燃、防爆措施。(3)銅片在空氣中灼燒前后固體質量的比較,拉瓦錫與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對水的蒸發和水的分解的微觀解釋。(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3.學習活動建議(1)實驗探究活動探究燃燒的條件,探究常見酸溶液、鹽溶液與金屬發生的置換反應及規律,通過實驗論證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結合實驗說明質量守恒定律,使用傳感器等多種技術手段表征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2)調查與交流活動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化學變化現象和有關事實,交流、討論并歸納化學變化的特征;查詢網絡、報刊媒體中的有關資料和報道,交流、分享化學反應對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貢獻,討論合理利用化學反應的重要性;參觀工廠或采訪企業家、工程技術人員,調查我國重要化工類產品的生產成本、經濟效益、綠色環保發展策略等。(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3)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和編制可用于探究燃燒條件、化學反應定量關系等的計算機小程序;探討酒精等易燃品的安全使用等科學議題;利用化學反應模擬“智慧農場"中農作物的生長條件等;小組協作完成當地土壤酸堿性測定的實驗,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議或適宜的種植方案。(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課程內容04例6用手拉動彈簧測力計體驗1N、2N、4N力的大小,測量一本物理教科書所受的重力。4.1.7用電流表測量電流。例7用實驗室指針式電流表,測量直流電路中的電流。4.1.8用電壓表測量電壓。例8用實驗室指針式電壓表,測量直流電路中的電壓。4.1.9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電阻。例9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測量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活動建議:(1)蠟塊會漂浮在水面上,嘗試用天平和量筒測量蠟塊的密度。(2)用電子天平測量一些家用物品的質量,感受電子天平在操作上的優點,體會科技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內容要求】5.1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知道科學和技術有助于解決社會問題,使用科學和技術時要考慮其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認識化學在解決與資源、能源、材料、環境、人類健康等相關的問題中的作用,體會化學是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樹立建設美麗中國、為全球生態安全作貢獻的信念;主動踐行節約資源、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和綠色發展觀。(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5.2化學與資源、能源、材料、環境、健康結合實例,從物質及其變化的視角,認識資源的綜合利用與新能源的開發、材料的科學利用與新材料的研發,理解化學與生態環境保扒醫藥研制及營養健康的關系;了解酒精、天然氣、有機高分子材料等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知道資源開發、能源利用和材料使用可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樹立環保意識。5.3化學、技術、工程融合解決跨學科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形成應用元素觀、變化觀等化學觀念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認識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需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采用合適的方法和工具,以及系統規劃和實施;體會有效使用科學技術,以及合作、協同創新解決問題的重要性。(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5.4應對未來不確定性挑戰5.4.1科學倫理及法律規范通過實例分析或參加與化學相關的職業體驗活動,認識到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時,應恪守科學倫理;知道國家在生態環境保護,化學品、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頒布了法律法規,增強遵紀守法、自我保護及維護社會安全的意識。5.4.2社會性科學議題的合理應對知道現代科學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可能會引起與生態環境、倫理道德、經濟發展等相關的問題;知道人類生存與發展會面臨來自環境、能源、資源、健康和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危機與不確定性挑戰;通過參與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探討活動,體會以理性、積極的態度和系統、創新的思維應對挑戰的重要性。(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5.5跨學科實踐活動(1)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的組裝與使用。(2)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3)水質檢測及自制凈水器。(4)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5)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利用。(6)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7)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制鹽。(8)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學家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的歷程。(9)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10)調查我國航天科技領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應用。注:跨學科實踐活動原則上從以上10項中選擇,所用課時不少于本學科總課時的10%。(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學業要求】1.能列舉生活中常見的能源和資源、金屬材料和有機合成材料及其應用;能舉例說明化學在保護環境、維護人體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具有安全用藥的意識。2.能從物質的組成及變化視角,分析和討論資源綜合利用、材料選取與使用、生態環境保護等有關問題。3.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能綜合運用化學、技術、工程及跨學科知識,秉承可持續發展觀,設計、評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制作項目作品,并進行改進和優化,體現創新意識。4.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具有恪守科學倫理和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能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勇于批判、質疑,自覺反思,能克服困難,敢于面對陌生的、不確定性的挑戰;能積極參加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并作出合理的價值判斷;初步形成節能低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教學提示】1.教學策略建議(1)明確該學習主題的教學定位,注重綜合應用化學知識,引導學生從物質的組成及變化視角分析和解決資源、能源、材料、環境、人類健康等實際問題,認識化學科學的重要價值,培養學生的合作、實踐、創新等素養。(2)設計和開展具有挑戰性的實踐任務,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促進校內外聯動。讓學生經歷調研訪談、創意設計、動手制作、展示表達、方案評價、反思改進等多樣化活動,促進學生形成運用多學科知識、技術、工程融合解決問題的系統思維,鼓勵學生有意識地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3)設計跨學科實踐活動,注重將問題解決線、知識邏輯線、素養發展線緊密結合,拆解復雜任務和設計系列活動,實現問題解決過程與核心知識的獲得、能力和素養的發展自然融合;確保重點活動的開放度,讓學生經歷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度互動、交流,總結、反思等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實現深度學習,提升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融合發展。(4)綜合運用體驗和表達、成就和激勵、反饋和深化等策略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引導學生形成綠色化學與可持續發展觀,了解符合科學倫理和法律規定的行為準則,認識這些觀念和準則的重要性。(5)跨學科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與“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物質的化學變化”等學習主題中的核心知識、學生必做實驗的教學密切結合,充分發揮跨學科實踐活動對課程內容和教學實施的整合功能。(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2.情境素材建議(1)太陽能、氫能、風能、核能等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我國的“煤改電”工程,沼氣、天然氣和西氣東輸工程,我國古代黑火藥的發明和使用,我國能源消耗和化石燃料分布,我國可燃冰資源的開發,海水淡化技術和產業發展,南水北調工程。(2)污水處理與利用,空氣質量日報,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我國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3)從石器、青銅器、鐵器到高分子合成材料的變遷,塑料制品的回收、降解與再生,我國超導材斜的研發,石墨烯材料的特性和我國石墨烯產業的發展,日常生活、信息技術、航空航天和國防科技領域中的新型材料。(4)均衡膳食結構圖,人每天攝入的食物中所含的主要營養物質及其含量,常見的食品添加劑及我國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有關規定,常用藥品、家用洗滌劑及消毒劑的使用說明,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事跡。(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3.學習活動建議(1)實驗探究活動模擬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實驗,模擬酸雨對植物、建筑等的影響,用簡單的實驗區分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檢測人體呼出氣體中的酒精含量。(2)調查與交流活動討論氫氣、甲烷、酒精、煤等燃料哪種更理想,評估替代能源的選擇;探討在日常生活中可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調查當地燃料的來源和使用情況,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議。調查當地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與措施,討論其實效性;分析當地近幾年空氣質量的相關信息,探討空氣質量變化的原因;參觀并討論當地“三廢”(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設施(或觀看有關的影像資料)。(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調查我國探月工程和載人航天工程(如神舟系列飛船)中所研發的新型材料;調查家中常用材料的情況,查閱有關塑料和金屬循環再利用的資料;討論保溫杯、易拉罐等材料的選擇及使用的注意事項。分析、評估家庭的食譜,并給出改進建議;調研家用清潔劑、消毒劑的種類及使用中的常見問題;查閱家庭常用藥品的說明書,了解藥品有效成分及含量,明確正確的使用方法;觀看展覽或影像資料,了解煙草、酒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認識毒品對個人及社會的危害,堅決遠離和拒絕毒品;收集化學在幫助人類改善健康狀況和戰勝疾病方面的實例;調研從事化學化工相關職業勞模的先進事跡,感悟勞模精神。(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04(3)項目式學習活動選擇燃料,設計奧運會火炬;設計海報或制作短視頻宣傳低碳生活、水資源保護等;調研汽車材料的變遷,設計未來汽車的材料;為特定年齡或職業的人群設計均衡膳食食譜;在家務勞動(如清洗餐具、正確使用燃氣做飯、學做饅頭或面包等)中感悟化學原理,繪制反映勞動過程和其中所含的化學原理的思維導圖。(五)化學與社會 跨學科實踐學業質量05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了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是以化學課程對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為依據、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征進行的整體刻畫,用于反映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學業質量標準是化學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重要依據,對化學教材編寫、教學和評價實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一)學業質量內涵學業質量051.在認識物質組成、性質及分析相關實際問題的情境中,能根據科學家建立的模型認識原子的結構,能說明分子、原子、離子的區別和聯系,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某些變化或現象;能從元素與分子視角辨識常見物質,結合實例區分混合物與純凈物、單質與化合物;能舉例說明物質組成、性質和用途的關系;能用物質名稱和化學式表示常見物質,能分析常見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能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能用質量分數表示混合物體系中物質的成分;能通過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描述物質的溶解程度,能利用溶解性的差異進行物質的分離、提純;感受物質的多樣性,體會物質的性質及應用與日常生活、科技發展的密切聯系,認識化學科學對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意義。(二)學業質量描述學業質量052.在探索化學變化規律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能基于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有新物質生成且伴隨著能量變化的特征,從宏觀、微觀、符號相結合的視角說明物質變化的現象和本質;能依據化學變化的特征對常見化學反應進行分類,說明不同類型反應的特征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能依據質量守恒定律,用化學方程式表征簡單的化學反應,結合真實情境中物質的轉化進行簡單計算;能結合簡單的實例說明反應條件對物質變化的影響,初步形成條件控制的意識;能依據物質類別及變化特征、元素守恒、金屬活動性順序等,預測、判斷與分析常見物質的性質和物質轉化的產物;能體會化學反應在金屬冶煉、石油化工、藥物合成、材料研制、能源開發、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應用價值。(二)學業質量描述學業質量05能認識物質的形態、屬性及結構,認識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認識機械能、內能、電磁能及能量的轉化與守恒,能掌握所學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事物,把所學概念和規律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解釋常見自然現象和解決常見物理問題,能綜合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和解決熟悉情境下的簡單物理問題,具有初步的物理觀念。在熟悉的情境中,會用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的實際問題;在進行簡單的物理實驗和其他實踐活動中,能對活動中的信息進行歸納推理,得到物理結論,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能運用所學物理概念、規律進行簡單的演繹推理,得到結論;能依照證據形成自己的看法,具有利用證據進行論證的意識;在獲取信息時,有判斷信息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的意識,能從物理學視角對生活中不合理的說法進行質疑并說出理由,發表自己的見解。(二)學業質量描述學業質量053.在實驗探究情境和實踐活動中,能根據解決與化學相關的簡單問題的需要,運用混合物分離、常見物質制備、物質檢驗和性質探究等實驗探究的一般思路與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方案;能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必要的試劑、常見的實驗儀器和裝置,運用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和條件控制的方法,安全、順利地實施實驗探究方案;能對觀察、記錄的實驗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對實驗證據進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能用規范的語言呈現探究結果,并與他人交流、討論;能基于物質及其反應的規律和跨學科知識,運用實驗等手段,完成簡單的作品制作、社會調查等跨學科實踐活動;能體會實驗在化學科學發展、解決與物質轉化及應用相關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意識到協同創新對解決跨學科復雜問題的重要性。(二)學業質量描述學業質量054.在常見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情境中,能初步運用化學觀念解釋與化學相關的現象和事實,參與相關的簡單的實踐活動;能將化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主動關注有關空氣和水資源保護、資源回收再利用、健康安全、化學品妥善保存與合理使用等實際問題,并參與討論;能從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安全環保和科學倫理等角度,辯證分析與化學相關的簡單的社會性科學議題,嘗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作出合理的價值判斷,初步形成節能低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態度和綠色出行的健康生活方式;能從化學角度認識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等法律法規對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能體會化學科學在應對環境污染、資源匱乏、能源危機、藥物短缺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中作出的創造性貢獻。(二)學業質量描述課程實施06教師應根據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等,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物理教學,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貫穿物理教學活動的全過程。1.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設計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物理教學的根本目標,教師應在領會核心素養、理解課程內容、掌握學生情況的基礎上設計教學目標。教師應整體理解核心素養內涵。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這四個方面是各有側重、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整體,是物理課程育人功能和價值的集中體現。(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學校可在7 9年級確定化學課程的具體開課年級。為高質量實施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提出如下建議和要求。化學教學是落實化學課程目標,引導學生達成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的基本途徑。教師應緊緊圍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一主旨,積極開展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教學,充分發揮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1.深刻領會核心素養內涵,科學制訂化學教學目標(1)深刻領會核心素養內涵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反映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從學科、領域和跨領域三個層次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化學課程育人功能和價值的高度凝練。化學觀念反映了核心素養的學科特質,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體現了作為科學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核心素養的領域特質,科學態度與責任彰顯了化學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作用及核心素養的跨領域特質。(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2)科學制訂化學教學目標教師應系統規劃化學教學目標,體現核心素養發展的全面性和進階性。教師應深刻認識每個學習主題對促進素養發展的功能和價值,整體設計教學目標,避免生硬地照搬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例如,“質量守恒定律”單元的教學目標可設計如下:①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化學反應前后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涵及微觀本質,初步形成定量認識物質變化的質量視角和守恒意識;②通過對化學方程式意義的探究,知道化學方程式可以表征化學反應中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和比例關系,初步形成定量認識物質變化的比例視角;③能基于化學反應中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和定量關系,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并進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④收集和梳理“拉瓦錫與質量守恒定律”的化學史實,體會定量實驗研究和基于實驗事實的科學推理對化學科學發展的重要性。目標①和目標②側重發展學生的化學觀念,目標③和目標④側重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是一個持續進步的過程。教師應依據核心素養內涵、課程目標及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標準,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特點,設計教學目標。例如,學生對酸的性質的認識經歷從個別到一般的發展過程。據此,在“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單元中,可以設計“基于宏觀現象視角認識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教學目標;在“金屬的性質”教學單元中,可以設計“通過實驗初步探究金屬與酸反應規律”的教學目標;在“酸的性質”教學單元中,可以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基于鹽酸、硫酸性質的學習認識酸的主要性質,從物質類別的視角預測常見酸的主要性質,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形成研究一類物質性質的思路與方法。”(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2.全面理解課程內容體系,合理組織化學教學內容(1)全面理解課程內容體系教師應注重基于核心素養來理解課程內容體系。核心素養內容化是課程內容部分的突出特點。每個學習主題的內容結構同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高度契合,全面反映、落實了化學課程對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和課程目標。重視大概念統領是課程內容設計的重要理念,學習主題2、學習主題3、學習主題4明確提出“物質的多樣性”''物質的組成”“物質的變化與轉化”等反映了化學學科本體論意義的大概念;學習主題1確立“化學科學本質”大概念,體現了化學學科認識論與方法論意義;學習主題5則將“化學與可持續發展”作為大概念,凸顯了化學學科價值論意義。基于大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建構化學觀念,形成化學學科思維方式和方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落實課程目標。(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2)合理組織化學教學內容教師應注重基于大概念來組織單元教學內容,發揮大概念的統攝作用。例如,“燃燒與滅火”教學單元幫助學生進一步發展“物質的變化與轉化”大概念,認識燃燒與滅火的本質是可燃物的化學反應,引導學生建構化學變化的能量視角。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基于大概念結構化統整“燃燒條件的探究”“滅火的原理與方法""化石燃料的開發與利用”等單元內容,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重視選擇和組織體現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關系的內容,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化學能夠創造更豐富的物質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相關現象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教師還應重視跨學科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加強化學與物理、生物學、地理等學科的聯系,引導學生在更寬廣的學科背景下綜合運用化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分析、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3.充分認識化學實驗的價值,積極開展科學探究與實踐活動(1)充分認識化學實驗的價值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建議教師在教學中高度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通過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方法,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教師應認真組織學生完成好必做實驗,重視培養學生有關物質的制備、分離、提純和檢驗等實驗基本技能,引導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嚴格遵守實驗室安全規則。有條件的學校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實驗的機會,條件有限的學校可采取演示實驗或利用替代品進行實驗,鼓勵實驗的綠色化設計,開展微型實驗。注重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化學實驗的深度融合,合理運用計算機模擬實驗,但不能用來完全替代真實的化學實驗。(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2)積極開展科學探究與實踐活動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科學實踐活動,是化學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應充分認識科學探究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獨特價值,根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有效組織和實施探究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探究活動形式,提倡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開展探究活動。探究教學要講究實效,不能為了探究而探究,避免探究活動泛化和探究過程程式化、表面化;把握好探究的程度和水平,避免淺嘗輒止或隨意提高知識難度的做法;處理好教師引導探究和學生自主探究之間的關系,避免出現探究過程中教師包辦、代替或對學生“放任自流"的現象。教師應統籌規劃教學時間,從學習主題5中選取合適的活動主題,保證跨學科實踐活動課時的有效落實;積極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創意設計、動手制作、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過程,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例如,“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既要運用氧氣制取的化學原理,又要運用物理學科有關密度、流速等知識,還要考慮特定需求所用材料的選擇及成本等問題。倡導教師結合教學實際,自主研發跨學科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4.大力開展核心素養導向教學,有效促進學習方式轉變(1)大力開展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主渠道,教師應秉持化學課堂教學的核心素養導向理念,積極探索大概念引領的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方式注重探究實踐和科學思維培養,重視“教一學一評”一體化,實現課堂教學從掌握知識到發展素養的轉變。真實、生動、直觀且富有啟迪性的學習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建構大概念和核心概念,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已有經驗,以及學校的實際條件,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情境素材,引導學生從真實的學習情境中發現問題,展開討論,在解決化學問題的同時,形成和發展認識化學知識的思路與方法,以及科學態度和價值觀。除選擇教學提示中所建議的學習情境素材以外,鼓勵和倡導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和開發學習情境素材。可以利用化學實驗、科學史實、新聞報道等多種素材,以及實物、圖片、模型、影像資料等多種形式創設學習情境。(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2)有效促進學習方式轉變在化學課程學習中,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是一個自我建構、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應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環節,注重運用啟發式、探究式、建構式、線上線下混合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發展科學思維能力。教師盡可能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開展分類與概括、證據與推理、模型與解釋、符號與表征等具有化學學科特質的高階思維活動;注意設計真實情境下不同陌生度和復雜度的問題解決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探究、討論交流等多樣化方式解決問題;注重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和跨學科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做中學”“用中學”“倉忡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一)教學建議課程實施06評價是教學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診斷學習效果、改進教學,促進課程目標的落實。樹立科學的評價觀,堅持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加強過程性評價,改進終結性評價,深化綜合評價和探索增值評價,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1.日常學習評價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達成情況,注重“教一學一評”一體化,倡導基于證據診斷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重視學科和跨學科實踐活動的評價。(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1)科學制訂評價目標及要求評價目標的制訂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評價目標及要求應與學業質量和學業要求相一致,依據學習主題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以及學業質量描述,確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和水平要求。此部分案例見附錄3中的案例1。(2)加強過程性評價,優化階段性評價日常的過程性評價主要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生在課堂學習、實驗探究、跨學科實踐活動、課后作業、單元測驗、階段性檢測等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診斷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為教學改進提供依據。(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注重活動表現評價。選擇有價值的學習活動進行表現性評價,制訂具體的評價目標和要求,通過多種形式收集學生的表現證據,作出診斷和評價,并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活動表現評價案例見附錄3中的案例2和案例3。優化單元作業的整體設計與實施。充分發揮單元作業的復習鞏固、拓展延伸和素養提升等功能,保證基礎性作業,增加實踐性作業、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減輕作業負擔,科學設計單元作業,體現整體性、多樣性、選擇性和進階性,作業的內容、類型、難度、數量和完成時間要符合單元學習目標的總體要求,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課時作業和單元練習的任務水平及比例,適當增加遷移創新水平的任務。除了常規的紙筆練習外,結合與生產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以及跨學科問題、社會熱點等,增加科普閱讀、動手實踐、實驗探究等綜合實踐型作業。(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指導學生建立學習檔案。建立學習檔案時,注重指導學生記錄、收集學習過程中的關鍵事件和典型資料,反映學習和成長的歷程,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做好學習檔案分類、分時段的積累和整理工作;經常查閱學生的學習檔案,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核心內容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獲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了解學生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指導學生根據檔案反思自己的成長情況。學習檔案資料收集案例見附錄3中的案例4。優化階段性學業質量評價。階段性學業質量評價的開展通常以半個學期或一個學期為節點,以紙筆測試為主,兼顧實驗活動表現性評價和檔案袋評價,對核心素養發展情況進行階段性檢測和診斷。科學論證紙筆測試、實驗活動表現性評價和檔案袋評價等不同類型的評價在結果中的權重。紙筆測試嚴格遵照學生在本階段的素養發展目標進行整體規劃,試題的類型、數量、難度與學生在本階段的能力進階要求保持一致。(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3)深化綜合評價,探索增值評價深化綜合評價,對化學學習的全過程進行多層次、多維度評價。根據學生的發展現狀,選擇合適的評價載體,構建彰顯化學特色的綜合評價體系。根據重要程度對不同指標進行加權處理,對評價內容賦值,整體評價以等級形式呈現。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有機結合,合理開展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反思、調整學習方法。自評、互評重在自我審視與交流學習,可選擇等級形式評價;教師評價可用分數的形式呈現,便于綜合指標的匯總合成;提倡用評語的形式對學生的突出表現或學習感悟進行補充。逐步探索增值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的“增加值”。重視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增值情況。使用適切的統計分析方法計算增值,真實反映學生在學業總體成績及核心素養上的“增長點”,評價學生的努力情況及進步程度。發揮增值評價對學生發展、教師成長和學校變革的激勵和助推作用,為結果評價提供重要的證據支撐,以“如何實現增值”為目標做好工作。(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4)用好評價結果評價結果應能真實、有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評價結果的分析和解釋,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做好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指導,發揮好評價的激勵和發展功能。評價的反饋對象為學生、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給學生的反饋,包括評語和數據,基于評價結果對學生的學業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并給出進一步提升的建議;給教師的反饋,宜結合日常教學的調研分析,提出具體的教學改進指導建議;給教學管理人員的反饋,需特別關注增值評價和學校的典型經驗;給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反饋,可以從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教學資源研發和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等方面,為教育質量提升提供政策性建議。(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2.學業水平考試義務教育化學學業水平考試是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由省級或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考試,主要評價學業質量的達成程度,反映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發揮對化學教學改革的正向引導作用。學業水平考試以學業質量為命題依據,考試成績是初中生畢業和高一級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義務教育化學學業水平考試由紙筆測試、實驗操作性考試和跨學科實踐活動三部分組成。實驗操作性考試包括實驗基本操作、探究實驗的設計和實施;對跨學科實踐活動,根據學生日常完成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定。(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1)命題原則依據課程標準。全面理解和體現課程標準要求,依據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課程目標、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命題,認真開展必做實驗和實踐活動的考查。堅持核心素養立意。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積極探索與核心素養立意原則相匹配的試題設計,圍繞學習主題和大概念,創設真實情境,適當提高應用性、探究性和綜合性試題的比例,實現對核心素養導向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學業質量的全面考查。保證科學性和規范性。加強考試命題質量管理,明確命題目標,嚴格命題程序,優化命題技術,確保試題試卷的政治性、公平性、科學性、規范性。建設高水平的命題隊伍,加強命題人員遴選與培訓。強化考試命題安全、保密管理。(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2)命題規劃確保試卷結構合理。試卷內容覆蓋課程標準中各學習主題的核心內容,全面考查學生的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核心素養。試巻通常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并保持合理的比例。試卷總體難度適當,符合測試的性質和目的要求。系統制訂多維細目表。對試巻結構、測試內容和水平要求進行規劃,多維細目表的基本維度包括核心素養、學習主題的核心內容、學業質量、情境素材類型,以及題型、分值、題目難度等基本要素。制訂多維細目表時,需分析、統計各維度所占的分值比例,確保比例合理,符合測試的性質和目的,保證試巻的整體性和均衡性。(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3)試題命制具體試題的命制可遵循圖1所示的流程。科學確定具體的評價目標及要求。依據學業質量和命題規劃,參考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確定評價目標及要求。關注各學習主題內和學習主題間學業要求的聯系。針對同一核心內容的評價目標及要求需具有進階性,體現不同的能力層級水平。(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科學確定具體的評價目標及要求。依據學業質量和命題規劃,參考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確定評價目標及要求。關注各學習主題內和學習主題間學業要求的聯系。針對同一核心內容的評價目標及要求需具有進階性,體現不同的能力層級水平。精選情境素材,合理調控問題情境的復雜度。選取緊密關聯學科內容的情境素材,關注其真實性、適用性和包容性,確保信息的權威性,杜絕政治性和科學性錯誤。將原始素材改編為問題情境時,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活動經驗基礎優化素材的呈現方式,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前提下,根據題目的預設難度調整素材的陌生度和復雜度,與問題(任務)類型相匹配。情境素材的選取和加工流程如圖2所示。(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科學設置試題任務,豐富題目呈現形式。基于情境設計任務,注意設問點對核心素養考查的進階性,設計考查包括辨識記憶、概括關聯、分析解釋、推論預測、簡單設計、綜合問題解決等多種任務類型的試題。積極探索設計科普閱讀、社會性科學議題探討、辯論等多種形式的題目,設計連線、作圖等多種試題作答形式,適當增大試題的開放度。科學制訂評分標準。制訂評分標準時,依據題目對應的評價目標及要求,除了考慮答案的正確性,還要關注核心素養的表現。(二)評價建議課程實施06化學教材是化學課程重要的物化形態與文本素材,是實現化學課程目標的重要載體,是實施化學教學的主要資源之一。1-編寫原則(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正確的政治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