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學習目標】1.識記西漢建立的時間、都城,了解西漢建立之初的社會情況,從而運用唯物史觀理論得出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2.理解休養生息政策的含義,培養歷史解釋素養。3.通過史料研讀,對比分析漢初和文景之治時期的社會情況,培養史料實證素養。4.對比秦始皇和漢文帝的陵墓,培養家國情懷素養。【教學重難點】重點:西漢的建立;文景之治。難點:休養生息政策。【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歸納總結法。【教學過程】情景引入出示老子和韓非子像。教師引導:老子是道家創始人,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進行統治,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實行嚴刑峻法。西漢王朝與秦朝相反,西漢初期以道家思想進行統治,與民休息,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探究西漢初期的歷史吧。自主學習1.西漢建立的背景、時間、都城、人物分別是什么?2.休養生息政策的目的、人物、原因、含義、措施、作用分別是什么?3.文景之治的人物、政策、措施、表現分別是什么?探究新知一、西漢的建立1.背景2.時間3.都城4.人物教師出示問題,學生閱讀教材回答。背景:劉邦打敗項羽,統一了全國。教師出示“漢并天下”瓦當,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強調劉邦統一全國。時間: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7年秦滅亡,經過四年的楚漢之爭,西漢王朝建立。都城:長安。就是當年秦的都城所在地。人物:漢高祖劉邦。材料研讀漢興,接秦之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1)西漢剛剛建立時,是一幅什么景象?造成這一景象的歷史原因是什么?(2)你認為漢初統治者的首要任務是什么?教師為學生讀材料,并解析含義,然后出示問題讓學生結合教材回答。學生回答:(1)景象:西漢建立之初,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長期的戰亂。(2)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二、休養生息政策1.目的:2.人物:3.原因:4.含義:5.措施:6.作用:教師出示這些內容,由學生思考回答。目的: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人物:漢高祖。原因: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這里需要教師點撥:西漢初年殘破荒涼的現實也使統治者只能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那么什么是休養生息政策呢?休養就是休息調養,生息就是繁殖人口。教師出示答案:休整保養民力,恢復生產,增加人口。措施上讓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歸納,語言精練些,便于學生記憶。措施:①兵皆罷歸家②釋放奴婢為平民③鼓勵農業輕徭薄賦。作用:漢初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得以穩定下來。三、“文景之治”1.人物:2.政策:3.措施:繼續研讀教材,讓學生學習第三部分內容。人物:漢文帝、漢景帝。出示兩位帝王的人物像指出他們的關系是父子。政策:休養生息政策。教師指出從漢高祖到漢文帝漢景帝,多位統治者連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使西漢出現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措施上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①以農為本,減輕賦稅徭役②以德化民,廢除嚴刑峻法③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材料研讀4.表現通過材料研讀來理解“文景之治”的表現。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于外,至腐敗不可食。 ——《漢書 食貨志》(1)結合材料和所學,指出漢朝呈現出什么景象?(2)這一景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這一景象被稱為什么?第一問,材料上很容易看出錢糧充盈,再結合所學補充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教師讓學生在教材上畫出文景之治的表現即可。第二問學生回答不完整,需要教師點撥: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連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第三問比較容易,學生能回答出:文景之治。教師指出這是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后第一個盛世局面,以后還會學到光武中興,貞觀之治等盛世局面。合作交流出示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圖片和西安漢文帝霸陵圖片。同樣都在西安的陵墓,一個舉世無雙,一個鮮為人知。對修建漢文帝的陵墓,他要求不許用金、銀、銅等裝飾,只可用瓦器。對比秦漢兩位帝王的陵墓,談談你的認識或感想?學生合作交流,學生舉手發言談感想。教師歸納:成由勤儉敗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課堂小結我們今天的學習共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西漢的建立,記住它的時間、都城和建立者。二是休養生息政策,主要是目的、原因、措施和作用。三是“文景之治”,包括人物、政策、措施和表現。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懂得了這樣的歷史道理:成由勤儉敗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作業布置完成配套作業設計。【板書設計】【課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