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4草原人家一、單選題1.關于澳大利亞的地形,敘述正確的是( )A.南部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之一B.東部的大分水嶺全長1500千米,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30%C.西部高原上沙漠廣布D.最低處艾爾湖湖面低于海平面400米2.讀下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B.②平原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土著居民為黑人D.④國家的畜牧業發達,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3.馬鈴薯又名土豆,原產地位于安第斯山區海拔高于3000米的地區。據此判斷,影響馬鈴薯生長最主要的條件是( )A.豐富的水源 B.肥沃的黑土 C.溫涼的氣候 D.平坦的地形4.下列哪些屬于安第斯山脈的印第安人馴養的畜種( )①駱駝 ②駱馬 ③羊駝 ④牦牛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是( )A.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B.終年高溫多雨C.終年炎熱干燥,降水極少D.終年高溫,旱雨季不明顯6.小圓同學在學習“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時,繪制了一張當地人們生產生活景觀簡圖,由此可以推測這一地區是( )A.澳大利亞牧場 B.安第斯山區C.阿爾卑斯山區 D.以色列綠洲農業區7.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地中海氣候8.關于圖示區域的特色描述不正確的是( )A.①地生活的馬賽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B.②區域被稱為“石油寶庫”,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列C.③區域的瑞士旅游業發達,有著名的“冰川快車”D.④區域的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9.基塔萊和多多馬分別屬于哪兩個國家( )A.肯尼亞和坦桑尼亞 B.坦桑尼亞和肯尼亞C.南非和阿爾及利亞 D.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10.“濕季來臨,大草原一片蔥綠,生機盎然。到了干季,天氣熾熱,滿目枯黃。”這句話描述的地區是( )A.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B.非洲的東非高原C.東歐平原 D.青藏高原11.澳大利亞養羊業興旺發達的自然條件有 ( )A.位于南半球 B.氣候干熱,草原平坦遼闊C.國土面積廣大 D.人口稀少拉薩與寧波大致在同一緯度,但兩地地理特征千差萬別。讀拉薩與寧波氣溫曲線圖,回答問題。12.對兩地氣溫的描述正確的是( )A.拉薩4月平均氣溫最高 B.寧波夏季炎熱,冬季溫和C.寧波七月平均氣溫低于拉薩 D.拉薩一月平均氣溫高于0℃13.對兩地氣候類型描述正確的是( )A.寧波為熱帶季風氣候 B.拉薩為溫帶季風氣候C.寧波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D.拉薩為高原山地氣候14.造成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位置 B.地勢差異C.海陸位置 D.人類活動15.讀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B.②平原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太平洋,土著居民為黑人D.④國家的畜牧業發達,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16.讀下面的經緯網圖,下列有關表述正確的有( )①A點位于東半球、中緯度 ②C點位于西半球、低緯度③B點位于C點的西北方向 ④A點與D點同屬于北溫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亞歐大陸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A.高原高山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讀圖,回答問題。18.圖中所示地區位于五帶中的( )A.北寒帶 B.北溫帶 C.熱帶 D.亞熱帶19.圖中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 )①氣候類型相同②南北半球位置相同③濕季時間相同④東西半球位置相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赤道穿過的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 ( )A.亞洲 B.非洲C.大洋洲 D.南美洲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27°28'S,153°02'E)有“艷陽之都”的美譽,每年冬季都會迎來世界各地的游客。根據澳大利亞輪廓圖(下圖),回答問題。21.根據經緯網判斷,布里斯班的地理位置大致是(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22.根據上圖推斷,澳大利亞北部( )A.種植業較發達 B.石油資源豐富C.氣候較為炎熱 D.地勢較為高峻二、填空題23.風俗:在馬賽人的社會里,擁有 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24.讀下面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A點在甲村的 方向;圖中公路的走向是 。(2)B點的地形部位是 ;圖上等高距是 米;此網的數字比例尺應是 ;假如量得丙村與丁村的圖上直線距離約是2厘米,那么兩村的實地直線距離大約是 。(3)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間修建一條公路,應選擇 (②或③)線,理由是 。(4)如果在該地區建設小城鎮,甲、乙、丙、丁四個村莊發展條件最有利的是 村,理由是 。(5)為了解決未來小城鎮的用水、用電問題,該地區計劃在④處修建水電站。選擇該處建壩的理由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大陸自西向東可明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一般海拔200~500米,約占大陸面積的60%,高原上沙漠廣布. 中部平原區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25%,平均海拔150米,最低處艾爾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中部平原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盆地之一.東部山地北起東北部的約克角半島,南至維多利亞州西南部的東海岸,是由一系列的狹長山脈、谷地交錯組成的弧形地帶,又稱為大分水嶺地區.大分水嶺全長3000千米,寬150~300千米,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15%. 地勢總起來說:東西高,中部低。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惟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國境東南鄰近新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巴布亞和東帝汶。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陸,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海島及單一國家的大陸,總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2.【答案】D【解析】【分析】①為南美洲的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高海拔地區發展畜牧業,故A錯誤;②美國中部的平原為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和玉米,故B錯誤;③非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印度洋,土著居民為黑人,故C錯誤;④國家為澳大利亞畜牧業發達,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故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考查世界大洲與國家的概況。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3.【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馬鈴薯又名土豆,原產地位于安第斯山區海拔高于3000米的地區。據此判斷,影響馬鈴薯生長最主要的條件是溫涼的氣候。其他與高的海拔關系不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同時山區地形對降水也有一定的影響。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4.【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在海拔較低處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高海拔處因氣候極為寒冷,經常遭受霜凍,形成廣闊的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 。5.【答案】A【解析】【分析】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與氣壓帶和風帶的交替控制有關。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當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降水較多,形成雨季;當受信風帶控制時,降水較少,形成旱季。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熱帶草原氣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于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C,全年高溫,且分明顯干季和濕季。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的較長干季。自然景觀為熱帶稀樹草原。6.【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生活簡圖來分析,這個地區農業生產是在不同高度發展不同的農業生產,具有垂直地帶性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應該是安第斯山區的農業生產。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7.【答案】B【解析】【分析】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大片的熱帶草原,熱帶雨林的面積較少,只分布在剛果盆地,連赤道地區的東非高原也是大面積的熱帶草原氣候。因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赤道穿過中部地區,氣候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從赤道向南北依次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非洲大陸以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又被稱為“熱帶大陸”,該洲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8.【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非洲草原是馬賽人生活的區域,他們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故①正確;波斯灣地區石油資源豐富,故②正確;瑞士利用山地資源發展旅游業,故③正確;圖④是馬來西亞,故④描述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典型區域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9.【答案】A【解析】【分析】通過查閱地圖可知,多多馬屬于坦桑尼亞,基塔萊屬于肯尼亞,基塔萊是肯尼亞西南部的一個城鎮,位于埃爾貢火山東麓,海拔1900米,人口2.8萬(1979)。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多多馬是坦桑尼亞首都、多多馬區首府。位于國境中部高原上,接近國土幾何中心,東距達累斯薩拉姆400千米。海拔 1115米,氣候干燥涼爽。人口約20萬。原為中部地區農產品和牲畜貿易中心,有面粉、碾米等工業。全國交通樞紐,中央鐵路和著名的非洲國際公路干線大北公路的交匯點。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濕季來臨,大草原一片蔥綠,生機盎然。到了干季,天氣熾熱,滿目枯黃。”這句話描述的地區是非洲的東非高原,屬于熱帶草原氣候。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5-6月,隨著南方(多多馬)旱季來臨,草原枯黃,馬賽人開始向北遷移,而這時的北方(吉塔萊)正值雨季,水草豐美;10月,北方旱季來臨,南方雨季即將到來,馬賽人又開始向南回遷,迎接雨季的來臨。11.【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牧羊業發達的自然原因。澳大利亞氣候干熱,草原平坦遼闊是其牧羊業發達的自然原因。故選B。位于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國土面積大小與否與牧業發達與否沒有直接關系;人口稀少并非自然條件。【點評】掌握澳大利亞牧羊業發達的自然原因【答案】12.B13.D14.B【解析】【點評】 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常常將氣候資料用表格、坐標圖和等值線圖等直觀的方式加以表示。學會了閱讀和使用這些資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較各地氣候的特點。12.(1)、 A、從圖中可以看出:拉薩7月氣溫最高.故A不符合題意;B、寧波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濕潤,夏季高溫多雨;故B符合題意;C、如圖,寧波七月平均氣溫高于拉薩.故C不符合題意;D、如圖,拉薩一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故D不符合題意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3.(2)、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洋流因素及人類活動等。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寧波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拉薩是高原山地氣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4.(3)、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表現在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拉薩與寧波大致在同一緯度,但拉薩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勢高、氣溫低,形成高寒的高山高原氣候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5.【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是考查七年級地理知識的綜合題,涉及七大洲四大洋,世界三大人種,世界典型區域的自然、人文環境特點,依據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圖可知,①是南美洲,②是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大洋洲。①山區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①說法有誤;②平原主要的農作物是玉米、大豆和小麥,②說法有誤;③大洲東部瀕臨印度洋,③都不對,故選D。【點評】知道七年級大洲大洋的人種、生產和生活等概況。16.【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經緯網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所以C點位于東半球,所以②錯誤;B點位于C點的東北方向,所以③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經緯網的判讀。17.【答案】B【解析】【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是世界上廣泛分布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洲.因距離海洋遠近和降水多少的不同,使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內部的自然景觀差異巨大.通常,隨著降水量從多到少的變化,自然景觀從溫帶森林逐漸地變為森林草原、溫帶草原、半荒漠,直到溫帶荒漠.故選:B.【點評】習慣上,人們按照地球上的“五帶”來稱呼氣候,如熱帶氣候、溫帶氣候和寒帶氣候.科學家則主要依據各地氣溫和降水組合形成的氣候特征,劃分出一系列的“氣候類型”.【答案】18.C19.B【解析】【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18.根據圖中的緯度,可以看出圖中所示地區位于五帶中的熱帶。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9.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都屬于熱帶草原氣候,但由于處于不同半球,干濕季的時間不同。多多馬和基塔萊都位于東半球。①④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0.【答案】A【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對于七大洲的概況的掌握。赤道穿過的大洲有非、亞、大洋和南美洲,在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故此題選擇A。【點評】掌握七大洲的面積及地理分布。【答案】21.D22.C【解析】【點評】澳大利亞有熱帶草原時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為典型的半環狀分布。南回歸線橫貫大陸中部,大部分地區處于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南信風控制,氣候炎熱干燥。21.結合題中的地理坐標,根據經緯網判斷,布里斯班的地理位置大致是丁處。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2.根據上圖推斷,澳大利亞北部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氣候較為炎熱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3.【答案】牛的數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馬賽人的社會里,擁有牛的數量越多的人越富有,社會聲望也越高。【點評】馬賽人,是東非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活動范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如今的馬賽人一方面仍然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當地的旅游業中。24.【答案】(1)東南;西北;東南(2)山脊;50;1:50000;1000米(3)②;等高線稀疏,坡度小(4)丁;地勢平坦、河流交匯處、交通便捷等(5)這里為峽谷,建壩工程量小;支流多流量大;上游的盆地可以作為蓄水庫區【解析】【分析】(1)、根據所給出的指向標判讀,A點在甲村的東南方向;圖中公路的走向是東南--西北走向。(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B點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圖上等高距是50米;此網的數字比例尺應是1:50000;假如量得丙村與丁村的圖上直線距離約是2厘米,那么兩村的實地直線距離大約是1000米。(3)、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間修建一條公路,應選擇②,理由是該地等高線稀疏,坡度小。(4)、如果在該地區建設小城鎮,甲、乙、丙、丁四個村莊發展條件最有利的是丁村,理由是地勢平坦、河流交匯處、交通便捷等。(5)、為了解決未來小城鎮的用水、用電問題,該地區計劃在④處修建水電站。選擇該處建壩的理由是這里為峽谷,建壩工程量小;支流多流量大;上游的盆地可以作為蓄水庫區。【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