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周恩來總理曾警告美國:“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歷時三年與鄰國并肩戰斗的勝利,使帝國主義不敢輕易作武裝侵華的嘗試。這場戰爭( )①使祖國大陸實現了完全統一②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③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④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警告美國”“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和“歷時三年與鄰國并肩戰斗的勝利”等,結合所學可知,這場戰爭是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B項②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抗美援朝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2.下表是某一時期我國各部門投資比例,從數據來看,這一時期我國國民經濟投資的重點是重工業,和這種現象相關的事件是( )部門 重工業 農林水利 交通運輸 文化教育 其他投資比例 58.2% 7.6% 19.5% 7.2% 7.5%A.新中國的成立 B.“一五計劃”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改革開放【答案】B【知識點】一五計劃【解析】【分析】據題干表格內容,結合所學可知,“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投資的重點是重工業。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為我國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礎。ACD三項和題干表格現象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一五計劃”和題干表格現象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五計劃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表格的解讀。注意對表格材料的解讀,掌握一五計劃的相關知識。3.新中國成立以來,涌現出難以計數的時代人物,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人物和美稱相吻合的是( )①“黨的好干部”——焦裕祿②“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③“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④“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雜交水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60年代,焦裕祿在河南省蘭考縣任縣委書記,他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風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人民稱頌他是“黨的好干部”;袁隆平研制了雜交水稻,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1971年,屠呦呦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種無色晶體,并將其命名為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數億人受益,她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鄧小平領導了改革開放,被稱為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C項①②④人物和美稱相吻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新中國成立以來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及美稱。4.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A.增強企業活力 B.實行政企分開C.堅持公有制為主體 D.堅持按勞分配【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解析】【分析】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隨后,城市改革全面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A項增強企業活力是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5.設立經濟特區對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經濟特區“特”在實行特殊的( )A.政治制度 B.法律制度C.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 D.生活方式【答案】C【知識點】經濟特區【解析】【分析】據所學知,經濟特區“特”在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經濟特區有利于吸收僑資、外資和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特區的建立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掌握經濟特區的有關知識。6.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是( )A.新疆自治區 B.寧夏回族自治區C.西藏自治區 D.內蒙古自治區【答案】D【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 根據黨中央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方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A項新疆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成立,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后,不符合題意;B項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成立,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后,不符合題意;C項西藏自治區1965年9月9日成立,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后,不符合題意;D項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7.“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兩岸雙方就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材料中的“九二共識”是指( )①爭取和平統一祖國②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③努力謀求國家統一④兩岸實行“三通”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隨著海峽兩岸交流日趨密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1992年,兩會就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D項②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二共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8.上海紡織女工楊秀燕從1965年開始記錄家里的每一筆開銷, 小到幾分錢,大到幾百元,無遺漏,記就是37年。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 “豆腐帳” ,卻被中國歷史博物館 當作寶貝一樣收藏起來。它的歷史價值主要在于( )A.記錄者是普通老百姓 B.記錄內容是民眾的日常生活C.記錄時間長內容豐富 D.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歷史變遷【答案】D【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解析】【分析】這本長達37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賬”,記錄家里的每一筆開銷,其實記錄的百姓衣食住行的進步和變遷。它反映了我國現代時期社會歷史變遷,具有歷史價值,因此被博物館收藏。ABC三項表述與題干信息相符合,但不是其最重要的史料價值所在,不符合題意;D項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歷史變遷是它的主要歷史價值,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料價值,要求掌握基本的史料分析方法。9.2021年5月31日,“三孩”政策落地。這是我國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調整。這一政策( )①能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②能解決我國人口基數大的問題③說明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已不適應我國國情④順應了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C【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解析】【分析】“三孩”政策是順應我國人口發展的新形勢做出的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以適應人口老齡化趨勢,順應我國人口發展的新形勢,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C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史實。10.在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中,主火炬點燃是必須完成的規定動作,也是歷來奧運會主辦國創意的比拼與集中體現。2022 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張藝謀領銜的總導演團隊以“不點火”代替“點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燒的大火。這體現的發展理念是( )A.綠色 B.協調 C.開放 D.共享【答案】A【知識點】改革新階段【解析】【分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張藝謀領銜的總導演團隊,大膽創新,以“不點火”代替“點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燒的大火,傳遞低碳、環保的綠色奧運理念。A項綠色是題干材料體現的發展理念,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大發展理念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大發展理念。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1.展示成就,堅定自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說歷史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部分)(1)圖一歷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義?圖二是鄧小平哪一構想的成功實現?(2)根據材料二概括我國軍隊建設軍種實現了怎樣的變化?并把外交成就中的①②③補充完整。(3)綜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簡析我國取得上述輝煌成就的原因。【答案】(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和社會主義的力量。“一國兩制”(2)由單一的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制定正確的措施;實行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等。【知識點】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鄧小平針對臺灣問題提出的,并首先在香港得以實踐。(2)材料二說明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迅速,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武器裝備正向現代化邁進。1953年12月,我國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談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世界格局和發展大勢,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思想理念,并于2017年2月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3)我國取得上述輝煌成就的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制定正確的措施;實行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等。故答案為:(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和社會主義的力量。“一國兩制”。(2)由單一的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制定正確的措施;實行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一國兩制,我國軍隊建設,新中國的外交成就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一國兩制,我國軍隊建設,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的相關史實。12.學習黨史,堅定信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的系列活動中,王志在采訪爺爺時記錄如下信息:新中國成立時答爺15歲,1952年家里分得了土地,1956 年入社,1979年又開始大包干……材料二:我國1978年以來經濟發展情況項目 1978年 2001年 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3645 95933 1143670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87 4213 35128材料三: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宣布,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1)材料中爺爺經歷的三件大事分別與當時國家的哪些政策或事件有關?(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把數據變化的起始時間定位于1978年的原因。(3)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什么?運用所學知識試著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兩條。【答案】(1)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改造(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也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1978年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化代新時期。(3)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理論創新、堅持中國道路、堅持開拓創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獨立自主、堅持胸懷天下、堅持敢于斗爭、堅持自我革命。【知識點】三大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新中國成立時答爺15歲,1952年家里分得了土地,1956 年入社,1979年又開始大包干……”,聯系所學,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1953年開始,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在農村推行以“大包干”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3)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的奮斗目標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理論創新、堅持中國道路、堅持開拓創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獨立自主、堅持胸懷天下、堅持敢于斗爭、堅持自我革命。故答案為:(1)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改造(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也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1978年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化代新時期。(3)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理論創新、堅持中國道路、堅持開拓創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獨立自主、堅持胸懷天下、堅持敢于斗爭、堅持自我革命。【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夢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夢的相關知識。13.守護家園,并肩前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李克強總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發展綠色金融,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相關鏈接: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間點,讓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我國資源和環境國情角度分析“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理由。(2)保護地球唯一的家園是你我共同的責任。我們青少年應怎樣承擔起保護地球的責任?【答案】(1)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資源分布不均問題;近年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國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還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我國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措施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2)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兩個角度回答即可。【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資源分布不均問題;近年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國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還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我國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措施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2)、根據題意,我們青少年應該承擔起保護地球的責任,具體做法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兩個角度回答即可。【點評】我國幅員遼闊,各種資源門類齊全,品種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很低。 而且我國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周恩來總理曾警告美國:“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歷時三年與鄰國并肩戰斗的勝利,使帝國主義不敢輕易作武裝侵華的嘗試。這場戰爭( )①使祖國大陸實現了完全統一②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③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④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表是某一時期我國各部門投資比例,從數據來看,這一時期我國國民經濟投資的重點是重工業,和這種現象相關的事件是( )部門 重工業 農林水利 交通運輸 文化教育 其他投資比例 58.2% 7.6% 19.5% 7.2% 7.5%A.新中國的成立 B.“一五計劃”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改革開放3.新中國成立以來,涌現出難以計數的時代人物,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人物和美稱相吻合的是( )①“黨的好干部”——焦裕祿②“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③“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④“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A.增強企業活力 B.實行政企分開C.堅持公有制為主體 D.堅持按勞分配5.設立經濟特區對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經濟特區“特”在實行特殊的( )A.政治制度 B.法律制度C.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 D.生活方式6.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是( )A.新疆自治區 B.寧夏回族自治區C.西藏自治區 D.內蒙古自治區7.“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兩岸雙方就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材料中的“九二共識”是指( )①爭取和平統一祖國②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③努力謀求國家統一④兩岸實行“三通”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8.上海紡織女工楊秀燕從1965年開始記錄家里的每一筆開銷, 小到幾分錢,大到幾百元,無遺漏,記就是37年。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 “豆腐帳” ,卻被中國歷史博物館 當作寶貝一樣收藏起來。它的歷史價值主要在于( )A.記錄者是普通老百姓 B.記錄內容是民眾的日常生活C.記錄時間長內容豐富 D.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歷史變遷9.2021年5月31日,“三孩”政策落地。這是我國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調整。這一政策( )①能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②能解決我國人口基數大的問題③說明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已不適應我國國情④順應了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在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中,主火炬點燃是必須完成的規定動作,也是歷來奧運會主辦國創意的比拼與集中體現。2022 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張藝謀領銜的總導演團隊以“不點火”代替“點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燒的大火。這體現的發展理念是( )A.綠色 B.協調 C.開放 D.共享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1.展示成就,堅定自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說歷史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部分)(1)圖一歷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義?圖二是鄧小平哪一構想的成功實現?(2)根據材料二概括我國軍隊建設軍種實現了怎樣的變化?并把外交成就中的①②③補充完整。(3)綜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簡析我國取得上述輝煌成就的原因。12.學習黨史,堅定信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的系列活動中,王志在采訪爺爺時記錄如下信息:新中國成立時答爺15歲,1952年家里分得了土地,1956 年入社,1979年又開始大包干……材料二:我國1978年以來經濟發展情況項目 1978年 2001年 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3645 95933 1143670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87 4213 35128材料三: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宣布,我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1)材料中爺爺經歷的三件大事分別與當時國家的哪些政策或事件有關?(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把數據變化的起始時間定位于1978年的原因。(3)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什么?運用所學知識試著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兩條。13.守護家園,并肩前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李克強總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發展綠色金融,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相關鏈接: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間點,讓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我國資源和環境國情角度分析“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理由。(2)保護地球唯一的家園是你我共同的責任。我們青少年應怎樣承擔起保護地球的責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警告美國”“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和“歷時三年與鄰國并肩戰斗的勝利”等,結合所學可知,這場戰爭是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B項②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抗美援朝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2.【答案】B【知識點】一五計劃【解析】【分析】據題干表格內容,結合所學可知,“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投資的重點是重工業。1953年-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為我國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礎。ACD三項和題干表格現象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一五計劃”和題干表格現象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五計劃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表格的解讀。注意對表格材料的解讀,掌握一五計劃的相關知識。3.【答案】C【知識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雜交水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60年代,焦裕祿在河南省蘭考縣任縣委書記,他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風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人民稱頌他是“黨的好干部”;袁隆平研制了雜交水稻,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1971年,屠呦呦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種無色晶體,并將其命名為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數億人受益,她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鄧小平領導了改革開放,被稱為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C項①②④人物和美稱相吻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新中國成立以來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及美稱。4.【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解析】【分析】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隨后,城市改革全面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A項增強企業活力是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5.【答案】C【知識點】經濟特區【解析】【分析】據所學知,經濟特區“特”在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經濟特區有利于吸收僑資、外資和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特區的建立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掌握經濟特區的有關知識。6.【答案】D【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團結【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 根據黨中央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方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A項新疆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成立,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后,不符合題意;B項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成立,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后,不符合題意;C項西藏自治區1965年9月9日成立,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后,不符合題意;D項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7.【答案】D【知識點】海峽兩岸交往【解析】【分析】隨著海峽兩岸交流日趨密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1992年,兩會就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D項②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二共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8.【答案】D【知識點】衣食住行的變遷【解析】【分析】這本長達37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賬”,記錄家里的每一筆開銷,其實記錄的百姓衣食住行的進步和變遷。它反映了我國現代時期社會歷史變遷,具有歷史價值,因此被博物館收藏。ABC三項表述與題干信息相符合,但不是其最重要的史料價值所在,不符合題意;D項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歷史變遷是它的主要歷史價值,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料價值,要求掌握基本的史料分析方法。9.【答案】C【知識點】中國人口基本特點【解析】【分析】“三孩”政策是順應我國人口發展的新形勢做出的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以適應人口老齡化趨勢,順應我國人口發展的新形勢,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C項①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史實。10.【答案】A【知識點】改革新階段【解析】【分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張藝謀領銜的總導演團隊,大膽創新,以“不點火”代替“點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燒的大火,傳遞低碳、環保的綠色奧運理念。A項綠色是題干材料體現的發展理念,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大發展理念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大發展理念。11.【答案】(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和社會主義的力量。“一國兩制”(2)由單一的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制定正確的措施;實行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等。【知識點】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中美建交與中國重返聯合國;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鄧小平針對臺灣問題提出的,并首先在香港得以實踐。(2)材料二說明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迅速,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武器裝備正向現代化邁進。1953年12月,我國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談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世界格局和發展大勢,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思想理念,并于2017年2月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3)我國取得上述輝煌成就的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制定正確的措施;實行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等。故答案為:(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和社會主義的力量。“一國兩制”。(2)由單一的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制定正確的措施;實行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一國兩制,我國軍隊建設,新中國的外交成就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一國兩制,我國軍隊建設,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的相關史實。12.【答案】(1)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改造(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也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1978年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化代新時期。(3)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理論創新、堅持中國道路、堅持開拓創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獨立自主、堅持胸懷天下、堅持敢于斗爭、堅持自我革命。【知識點】三大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改革【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新中國成立時答爺15歲,1952年家里分得了土地,1956 年入社,1979年又開始大包干……”,聯系所學,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1953年開始,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在農村推行以“大包干”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3)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的奮斗目標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理論創新、堅持中國道路、堅持開拓創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獨立自主、堅持胸懷天下、堅持敢于斗爭、堅持自我革命。故答案為:(1)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改造(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也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1978年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化代新時期。(3)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理論創新、堅持中國道路、堅持開拓創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獨立自主、堅持胸懷天下、堅持敢于斗爭、堅持自我革命。【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夢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對農業的社會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夢的相關知識。13.【答案】(1)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資源分布不均問題;近年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國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還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我國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措施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2)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兩個角度回答即可。【知識點】我國資源問題【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資源分布不均問題;近年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國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還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我國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措施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2)、根據題意,我們青少年應該承擔起保護地球的責任,具體做法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兩個角度回答即可。【點評】我國幅員遼闊,各種資源門類齊全,品種繁多。其中,很多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很低。 而且我國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