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級 高 二 年級 學科 歷史課題 第7課 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課型 新授 本冊第 1 教時 總第 1 教時 年 月 日課時安排 1 教具安排 PPT教學目的 1、知道從晚清到新中國成立后官員選拔與管理的演變歷程。2.概括近代不同階段選官制度變革的原因及其影響。3、理解不同國情下各國選官制度的差異性,以及相互交流、借鑒。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重點 中國近代以來官員選拔與管理的演變。難點 無教學 方法 1、堅持唯物史觀的指導,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入手,引導學生制作選官制度演變年表,把握時空聯系,解釋事物來龍去脈,理解歷史變化與延續的意義。2、創設真實情景,結合學生認知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逐步分析制度演變的原因和影響。教 學 過 程教學設計(一)、導入 (二)、講授新課 一、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 教師:問題1:閱讀教材,繪制晚清選官制度變革的歷程表。 學生: 教師:問題2:閱讀教材,概括晚清選官制度變革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學生:廢除科舉制,設立學部選官制度和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 教師:問題3:閱讀材料結合所學,概括為什么要廢除科舉制? 材料1 明清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與殿試三級。參加考試的主要是國子監和府、州、縣學的學生等。考試從四書五經中命題。鄉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會試于鄉試次年春天舉行,殿試在會試后舉行。 ——選必一教材 學生:原因:1、明清科舉制度難以滿足時代要求。 2、清政府統治危機加劇和民族危機加深。3、西學的傳播和洋務新政的開展。4、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5、清政府挽救危機尋求變革,1898年設立經濟特科和1901年實施新政改革。 教師:問題4:為什么改革選官制度要與官制改革同時進行呢? 學生:選官制度和官制改革都要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教師:問題5:閱讀教材《奏定學堂章程》內容,你如何看待將學校教育與選官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學堂選官制度? 學生:新式學校教育適應了人才選拔的需要,但傳統思維中的“學而優則仕”的價值取向仍影響深遠,仍然沒有建立起考試選拔官員的現代文官制度。 二、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 教師:問題1:閱讀教材,繪制民國時期選官制度變革的歷程表。 學生: 教師:問題2:閱讀教材,概括民國時期選官制度變革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學生:以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國民政府建立了公務員制度。 教師:問題5:南京國民政府的公務員制度有什么特點? 學生:①文官制度發展到公務員制度; ②法律制度更加完備; ③考試內容和形式更加專業化和標準化; ④ 更具有開放性和平等性; ⑤孫中山關于文官考試的思想主張,以法律條文形式得到確立。 教師:問題6:你如何認識民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的公務員制度? 學生:評價:有利于選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推動了政治民主化;體現了一定的公平性和開放性;為后世提供了借鑒;黨治色彩濃厚;由于政局動蕩、社會環境的限制,實際效能有限.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 教師:問題 1:干部制度分別經歷了哪些時期?有哪些異同點? 學生:干部制度經歷了革命斗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四個時期。 同:始終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 異:革命斗爭年代的干部主要來自工農,和平年代實行分類管理。干部人員增加了國營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 改革開放以來,對干部制度進一步改革,逐步實現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現代化。初步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十八大后在干部的廉政建設方面不斷完善各項制度和規定。 教師:問題2:比較教材中“干部”與“公務員”的區別。 學生:1、干部是身份的特指,比較對象是工人和農民。公務員只是一種職業崗位,公務員之外還有企事業單位各種崗位。 2、干部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有企業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公務員是在各級政府機關中掌握國家行政職權的人員。 3、干部的待遇多樣化,公務員是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 總之公務員是干部,而干部不一定是公務員。 教師:問題3:閱讀“學思之窗”,分析《公務員法》的變化。 材料 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副職、省部級正副職、廳局級正副職、縣處級正副職、鄉科級正副職。職級序列按照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行政執法類等公務員職位類別分別設置。 ——《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 學生:變化:職務層次改為職級層次。更加有利于平等競爭、擇優錄取,推動了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 教師:問題4:為什么在1993年后我國開始在干部制度改革中推行公務員制度? 材料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鋪開,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也勢在必行,國家行政機關的人事制度成為改革重點內容。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實現從“干部”向“公務員”的轉變。現代公務員制度的建立經歷了1980-1986年的醞釀探索,1986-1988年決策準備及1989-1993的試點正式確立。 學生:主要原因:適應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 教師問題5:中國建立公務員制度的意義是什么? 學生:1、有利于人事行政工作的法制建設和公開監督。 2、有利于公務員政治、文化素質不斷提升,為國家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增添活力。有利于提高國家治理的能力和治理水平。 教師:問題6:中國公務員制度與西方公務員制度的異同? 學生: 教師:問題7:從中西公務員制度的異同,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 認識:官員選拔與管理是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國國家制度和國情不同,官員選拔與管理方式各異,但也呈現出相互學習、借鑒的特點。 沒有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制度。現代公務員制度雖然起源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但被引入我國接受了全方位的本土化改造,既保留了自身現代性,又符合我國國情。我國的公務員制度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公務員隊伍的絕對領導,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而非“政治中立”“黨政脫鉤”。由此,公務員隊伍的宗旨依然是為人民服務,并不是單純的政府雇員、拿錢做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需要公務員隊伍不斷發揮制度優勢,堅定制度自信。作業布置 課后練習/整理本課思維導圖預習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