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單選題1.秦嶺——淮河一線其地理意義是( )A.北方與西北的分界 B.400毫米等降水量線C.濕潤區與干旱區的分界 D.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2.下列語句中,描繪太湖流域水鄉城鎮特色的是( )A.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B.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D.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3.對圖中①②③④四地土地利用類型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位于長白山區,是以水田為主的耕地B.②地位于內蒙古高原,以草地為主C.③地位于華北平原,以林地為主D.④地位于長江以南,以旱地為主4.下列地區與其特色民居、生活習俗相符的有( )①黃土高原——窯洞——吃面食②華北平原——吊腳樓——賽龍舟③四川盆地——四合院——變臉④內蒙古草原——蒙古包——摔跤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5.我國疆域遼闊,自然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有眾多地理分界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秦嶺和東側河流構成了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東側河流為( )A.黃河 B.淮河 C.長江 D.珠江(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甲地位于中溫帶,乙地位于亞熱帶B.甲地和乙地的河流多為外流河C.乙地年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D.乙地的房屋高大寬敞,比較注意通風和散熱6.秦嶺——淮河以南大部分屬于( )A.濕潤區、亞熱帶 B.濕潤區、熱帶C.半濕潤區、亞熱帶 D.半濕潤區、暖溫帶7.墻體厚、屋頂坡度小的民居分布在(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8.讀我國某地區山脈和河流位置示意圖,它們是我國重要的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線。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的河流是( )A.遼河 B.黃河 C.淮河 D.渭河(2)對圖中甲、乙兩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地區:地處濕潤地區B.乙地區:主要農作物是小麥C.甲地區:景觀以草原和荒漠為主D.乙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9.下列有關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說法正確的是( )A.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D.北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10.有關秦嶺——淮河一線的說法,錯誤的是( )A.1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 B.800毫米年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C.熱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 D.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11.讀我國四大地理分區圖,回答下面小題。(1)與①②兩大地理區域分界線大致吻合的是( )A.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 B.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C.外流區與內流區分界線 D.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2)關于四大地理區域的表述,正確的是( )A.①②地區相比,①地區煤炭、水能資源更為豐富B.②地區降水季節變化大,農業適于發展旱作農業C.③地區嚴重缺水,適于發展河谷農業D.④地區農業分布的限制性因素是氣溫12.下列地理景觀與其對應的地區搭配正確的是( )A.水鄉——華北平原 B.茶園——長白山脈C.林海雪原——大興安嶺 D.沙灘椰林——西雙版納13.下列詞語描述西北地區自然環境最準確的是()A.暖濕 B.高寒 C.干旱 D.酷寒14.在“猜猜我的家鄉”活動中,小亮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家鄉的,“我的家鄉是石灰巖分布地區,那兒山美,溶洞多;水秀,江清水碧,四季如春”,小亮的家鄉所屬的地形與溫度帶正確的組合是( )A.云貴高原、亞熱帶 B.長白山脈、中溫帶C.四川盆地、亞熱帶 D.青藏高原、高原氣候15.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所在的地形區是( )A.塔里木盆地 B.準噶爾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內蒙古高原16.造成我國大范圍內降溫的強冷空氣的源地是( )A.我國東北 B.青藏高原C.西伯利亞、蒙古 D.歐洲17.“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結冰不利航運”描寫的是我國( )A.南方地區 B.青藏高原C.西北地區 D.北方地區18.影響內蒙古年降水量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距海遠近 B.地勢起伏 C.植被疏密 D.緯度高低19.有關青藏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B.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C.日照時間短.氣壓高,氣溫低D.地面崎嶇,只有山間小盆地地勢平坦20.秦嶺——淮河一線的南北差異明顯,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該線以北河流冬季有結冰期,河運不發達B.該線以南地區平原廣闊,陸路運輸發達C.該線以北民居屋頂坡度大,墻體高,利于避暑、排水D.該線以南的民居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二、填空題21.秦嶺——淮河一線分布與 毫米等降水量線1月份 ℃等溫大致一致。22.北京位于 的西北角, 和 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是全國的 中心, 中心 中心.23.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有頤和園、天壇等名勝古跡;這是國際交往中心,擁有外國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這座城市是 .24.烏魯木齊不僅是新疆最大的 ,也是中亞地區重要的 ,成為覆蓋_ 、輻射 、中國西部 的最前沿城市。25.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以上,號稱 ,形成的自然特征是 和 .26.北方地區的地形以 和 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 平原和 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 高原.27.中國地勢 高 低,自 向 逐級降低,大致呈 級階梯。最高的第一級階梯是“世界屋脊”—— ;第二級階梯上分布著一系列寬廣的 和巨大的 ;最東面是第三級階梯,主要是 和 _分布區。28.讀我國“冬、夏季節風向示意圖”,分析回答問題。(1)受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冬、夏季節盛行風向 (填:相同或相反),把這種風向隨季節而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 氣候。(2)據圖可知,我國的降水集中在 (季節),其水汽來源于 洋和 洋。如果夏季風活動不穩定,容易導致的氣象災害是 、 。(3)冬季,我國盛行 風和 風;如果冬季風活動強烈,容易形成 (災害性天氣);四川盆地受冬季風影響 (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最重要的分界線,是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1月份0℃等溫線經過線;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經過線,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也是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難度不大,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綜合掌握,并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2.【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描寫的是太湖流域水鄉特色;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寫的是內蒙古草原特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描寫的是橫斷山區垂直地帶性特色;天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描寫的是北方地區冬季景觀特色;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水鄉孕育的城鎮"太湖流域是我國著名的水鄉,更是江南水鄉的一大特色,正是因為太湖的聞名于世,才在這里孕育出眾多城鎮,從而形成今天的繁榮與喧鬧.3.【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地位于長白山區,是以水田為主的耕地,錯誤,應該是旱地。②地位于內蒙古高原,以草地為主,正確。③地位于華北平原,以林地為主,錯誤,以旱地為主。④地位于長江以南,以旱地為主,錯誤,以水田為主。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是山地多,耕地比重小;土地資源利用類型多,分布不均衡;我國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設用地越來越多,針對土地資源的現狀,要嚴格控制工業、交通、城鎮和生活用地;我國后備土地資源不足。4.【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黃土高原——窯洞——吃面食,④內蒙古草原——蒙古包——摔跤,①④,正確。②華北平原——四合院——吃面食,③四川盆地——吊腳樓——變臉。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聚落的民居建筑,是當地居民為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便于從當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創造出來的,其不僅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也有顯著的地方色彩。5.【答案】(1)B(2)A【解析】【分析】(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南北方的分界線,從圖中可知,秦嶺東側的是淮河,故B正確。(2)秦嶺——淮河的意義:①一月0℃的等溫線;②800mm年等降水量線;③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④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故A描述錯誤。【點評】(1)秦嶺淮河一線被稱為“中華龍脈”,南北方有明顯的差異,西側是秦嶺,東側是淮河。(2)秦嶺以北屬于中溫帶,秦嶺以南是亞熱帶,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都位于我國東部,屬于外流河,秦嶺以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6.【答案】A【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是我國的南方地區,位于干濕地區的濕潤區,溫度帶的亞熱帶,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明顯的差異。秦嶺、淮河主要是我國四大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7.【答案】A【解析】【分析】我國北方地區降水稀少,冬季氣溫較低,屋頂不用考慮排水問題,建設成坡度較小的平頂房,為了抵御冬季嚴寒、墻體較厚,故本題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北方地區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北方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8.【答案】(1)C(2)D【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最重要的分界線,是1月分0℃等溫線經過線;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經過線,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也是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1)由圖可知,圖中河流是與秦嶺共同組成我國重要地理分界線的淮河,該河是東西走向山脈,故選C。(2)對圖中甲、乙兩地地理特征的描述,甲地區是北方地區,地處半濕潤地區;乙地區是南方地區,主要農作物是水稻;甲地區景觀以落葉闊葉林為主,乙地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故選D。【點評】秦嶺——淮河一線代表的地理意義:①1月0℃等溫線的分界線;②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分界線;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⑤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⑥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9.【答案】A【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主要是我國四大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故答案為:A。【點評】考查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是一個常考點,學生注意總結記憶。10.【答案】C【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明顯的差異。秦嶺——淮河還是: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等。11.【答案】(1)D(2)D【解析】【分析】 (1)據圖分析可知,①是北方地區,②是南方地區。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2)據圖分析可知,①是北方地區,②是南方地區,③是西北地區,④是干旱地區。①②地區相比,①地區煤炭資源豐富、但水能資源不豐富;②地區降水季節變化大,農業適于發展水田農業;③地區嚴重缺水,適于發展綠洲農業;④地區農業分布的限制性因素是氣溫。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1)D。(2)D。【點評】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重要地形區自然人文景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水鄉在太湖流域,所以A錯誤;茶園在我國南方地區,所以B錯誤;大興安嶺有林海雪原,所以C正確;沙灘椰林在海南島,所以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是我國重要地形區自然人文景觀的識記。13.【答案】C【解析】【分析】此題考查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加上高原、山地的地形,地處非季風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故突出的特點是干旱,所以選C。【點評】知道我國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的特征。14.【答案】B【解析】【分析】云貴高原石灰巖分布廣,多溶洞,該高原所處的溫度帶是亞熱帶。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地形類型豐富,山區面積廣大,主要有三大平原為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東北平原(最大);四大高原為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三大丘陵為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四大盆地為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格爾盆地,另外還有諸多山脈。15.【答案】D【解析】【分析】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是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由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公尺之間,這里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豐美,有“牧草王國“之稱.故選:D.【點評】內蒙古東部邊緣的大興安嶺山地,降水較多,森林茂盛.中部的多數地方水草豐茂,是廣闊的草原牧場,這里牛羊成群,氈房(蒙古包即氈房的一種)點點.陰山山脈是我國內流區與外流區的重要分界線.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溝渠縱橫,素有“塞上米糧川”之稱.自陰山向西,氣候干旱,沙漠面積較大.16.【答案】C【解析】【分析】寒潮是造成我國大范圍內降溫的強冷空氣活動,其發源地是西伯利亞、蒙古。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寒潮是指冬半年影響我國的寒冷空氣,寒潮襲擊時會造成氣溫急劇下降,并伴有大風和雨雪天氣。對工農業生產、群眾生活和人體健康等都有較為嚴重的影響。17.【答案】D【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南方和北方相關知識。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降水較多,氣候濕潤,河湖眾多。水利便利。北方一月份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河湖冬季普遍結冰。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北方的氣候特點。18.【答案】A【解析】【分析】內蒙古自治區年降水量分布的特點是自東向西降水逐漸減少,影響內蒙古年降水量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海陸因素即距海遠近.故選:A.【點評】內蒙古地區地處內陸,遠離海洋,濕潤的氣流難以深入內陸,年降水量表現出由東向西逐漸減少(或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的態勢.西部許多地區蒸發強烈,地表水難以保存,沙漠、戈壁廣布.19.【答案】B【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青藏高原的相關知識。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日照時間長,氣壓低,氣溫低;青藏高原特點為雪山連綿,冰川廣布,而“地面崎嶇,只有山間小盆地地勢平坦”是對云貴高原的描述,故排除ACD,選擇B。【點評】知道青藏高原的相關知識。20.【答案】A【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一線的南北差異明顯,該線以北河流冬季有結冰期,河運不發達;該線以北地區平原廣闊,陸路運輸發達;該線以南民居屋頂坡度大,墻體高,利于避暑、排水;該線以南的民居屋頂坡度較大,墻體較薄,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21.【答案】800;0【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我國800毫米等降水量線1月份0℃等溫大致一致。是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是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是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分界線。故答案為:800;0。【點評】秦嶺——淮河兩側自然條件和人文景觀差異明顯。形成了南稻北麥、南甘北甜,南尖北平,南船北馬,南拳北腿等諸多差異。22.【答案】華北平原;北部;西部;政治;文化;國際交往【解析】【分析】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部是燕山,西部是太行山,面向渤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未來的建設發展目標定位于:國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國際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故答案為:華北平原;北部;西部;政治;文化;國際交往.【點評】北京市位于我國北方地區,在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西部太行山,北部燕山,被河北省環抱,地勢特點是西北高東南低,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23.【答案】北京【解析】【分析】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華北平原的結合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化大都市.漫長的歷史歲月,豐厚的文化積淀,鑄就了北京特有的歷史文化傳統,使它成為世界上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共有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天壇、頤和園和十三陵等6處世界文化遺產.故答案為:北京.【點評】北京對于未來的發展北京也做出了長遠規劃,北京市未來的建設發展目標定位于:國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國際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24.【答案】商品集散地;進出口 貿易集散地;新疆;中亞;對外開放【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我國我國西北地區的相關知識。依據教材,可以知道烏魯木齊不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中亞地區重要的進出口和貿易集散地 。【點評】此題屬于識記類題型,了解烏魯木齊的特殊經濟地位。25.【答案】4000米;世界屋脊;高;寒【解析】【分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平均海拔世界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稱,地勢高氣溫低,其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答案為:4000米;世界屋脊;高;寒.【點評】青藏高原起伏平緩,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是我國面積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位于我國的第一階梯.26.【答案】平原;高原;東北;華北;黃土【解析】【分析】北方地區的地形以平原和 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 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該高原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故答案為:平原;高原;東北;華北;黃土.【點評】北方地區的地形區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27.【答案】西;東;西;東;三;青藏高原;高原;盆地;平原;丘陵【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我國的地勢特征和三級階梯上的地形分布。我國地勢四高東抵,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第二級階梯上分布著三大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云貴高原)和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格爾盆地和四川盆地);第三級階梯上分布著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和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故答案依次是西、東、西、東、三、青藏高原、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點評】知道我國的地勢特征和三級階梯上的地形分布。28.【答案】相反;季風;夏季(夏秋);太平洋;印度洋;水災;旱災(或旱澇災害);西北風;東北風;寒潮;小;盆地地形阻擋了外部冷空氣的入侵【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我國季風氣候、四川盆地的相關內容。受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地區冬、夏季節盛行風向相反(填:相同或相反),把這種風向隨季節而顯著改變的現象稱為季風氣候。據圖可知,我國的降水集中在夏季或夏秋(季節),其水汽來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如果夏季風活動不穩定,容易導致的氣象災害是水災或旱災(旱澇災害) 。冬季,我國盛行西北風和東北風;如果冬季風活動強烈,容易形成寒潮(災害性天氣);四川盆地受冬季風影響小(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盆地地形阻擋了外部冷空氣的入侵,使得這里具有冬暖、春早、夏熱的特點。故答案依次是相反、季風、夏季(夏秋)、太平洋、印度洋、水災、旱災(或旱澇災害)、西北風、東北風、寒潮、小、盆地地形阻擋了外部冷空氣的入侵。【點評】掌握我國的季風氣候、四川盆地的相關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