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5干旱的寶地一、單選題1.小明阿姨到阿拉伯半島旅游,下列關于阿拉伯半島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阿拉伯半島是熱帶沙漠氣候②阿拉伯半島人種是黑種人③阿拉伯半島語言講阿拉伯語④阿拉伯半島西北部瀕臨地中海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湄公河平原農業生產與美國中部大平原農業生產最大的區別是:前者以精耕細作的人工生產為主,而后者則以農業機械生產為主。造成這種區別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條件 B.地形條件C.經濟和科技水平 D.人口多少3.馬賽人過著極其簡單的生活,他們的居所是( )A.蒙古包 B.氈房 C.茅草房 D.水泥房4.下列關于下圖所示區域地理信息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地處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優越②居民大多為白色人種,信仰伊斯蘭教③水資源豐富,綠洲農業發達④石油資源豐富,大量出口帶來外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波斯灣地區聯系的三大洲是( )A.亞洲、非洲、北美洲 B.亞洲、歐洲、北美洲C.亞洲、非洲、歐洲 D.亞洲、歐洲、大洋洲6.讀四大洲輪廓圖,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甲大洲被二個大洋包圍 B.乙大洲跨經度最大C.丙大洲地跨寒溫熱三帶 D.丁大洲地跨南北半球7.下列關于以色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位于亞洲西部,地中海的東南角B.全境的氣候類型均為熱帶沙漠氣候C.沿海部分為狹長平原,東部有山地高原D.可耕地面積少,水資源非常匱乏8.中東地區戰略地位重要,石油資源豐富。1948年以來戰亂不斷。1948年在中東建立的國家是( )A.敘利亞 B.巴勒斯坦 C.阿拉伯 D.以色列9.“因地制宜.創造特色的區域生活”,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A.澳大利亞氣候干熱、草場豐富、地廣人稀,發展畜牧業B.瑞士人利用阿爾卑斯山區獨特自然風光,發展旅游業C.日本有北太平洋漁場和優良港灣,發展漁業D.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處馴養羊駝和駱馬,發展畜牧業10.有關日本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日本的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B.日本是太平洋東部的群島國家C.氣候冬暖夏涼,為溫帶海洋性氣候D.日本境內平原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2/311.以色列大部分地區的氣候特點為 ( )A.炎熱 B.寒冷 C.風沙大 D.干旱12.下列搭配河流、國家、首都正確的一組是( )A.湄南河—泰國—曼谷 B.伊洛瓦底江—老撾—萬象C.湄南河—泰國—萬象 D.湄公河—柬埔寨—河內13.假如你來到以色列,不能感受到的情景是( )A.綠洲農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B.收獲的季節到了,田里翻滾著金黃色的稻浪C.棗椰樹成片D.大地遍布管道,公路旁藍白色的輸水管連接著無數滴灌系統14.西亞的石油向東運輸要經過 ( )A.好望角 B.蘇伊士運河C.馬六甲海峽 D.巴拿馬運河15.下列河流、國家和首都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紅河-----越南-----仰光B.湄公河-----柬埔寨-----河內C.湄南河-----泰國-----曼谷D.伊洛瓦底江-----緬甸-----萬象16.塔里木盆地中兩條沙漠公路的建設,主要目的是( )A.為農業服務 B.治理水土流失C.開發塔里木盆地的油氣資源 D.旅游專線17.中東處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國際航線上,溝通這兩大洋的咽喉是( )A.蘇伊士運河 直布羅陀海峽 B.蘇伊士運河 馬六甲海峽C.巴拿馬運河 土耳其海峽 D.巴拿馬運河 麥哲倫海峽二、填空題18.西亞地區被稱為世界石油寶庫,其中 灣及其沿岸地區最為豐富.19.以色列地形:以 為主,沿海是平原,沙漠廣布。20.他們用石油換來的財富建設 ,完善 和 ,發展 ,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阿拉伯半島是熱帶沙漠氣候,②阿拉伯半島人種是白種人,③阿拉伯半島語言講阿拉伯語,④阿拉伯半島西北部瀕臨地中海。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阿拉伯半島位于亞洲西南部,包括一些近海島嶼。西和西南臨紅海,南瀕亞丁灣,南和東南臨阿拉伯海,東北瀕阿曼灣和波斯灣(或阿拉伯灣),北面為伊拉克、約旦和亞喀巴灣。面積約259萬平方公里。阿拉伯半島包括7個主權國家的領土:沙特阿拉伯王國、也門共和國、阿曼蘇丹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巴林和科威特。2.【答案】C【解析】【分析】 湄公河平原農業生產與美國中部大平原農業生產最大的區別是:前者以精耕細作的人工生產為主,而后者則以農業機械生產為主。造成這種區別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和科技水平。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比較湄公河平原和美國中央大平原農業生產區別主要的原因:1、勞動力,東南亞勞動力豐富而廉價;美國農業勞動力少且素質較高2、東南亞科技水平低,美國農業科技高3、東南亞人口稠密,而美國地廣人稀.3.【答案】C【解析】【分析】以畜牧為生的馬賽人是完全的游牧民族,終年成群結隊流動放牧,過著游牧生活。為了便于遷徙和生活所需,往往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的茅草和灌木的枝條,泥巴等建造了茅草屋。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蒙古族和哈薩克族都是我國古老的游牧民族,他們逐水草而居,游牧到哪里,家就搬到哪里,由于需要頻繁遷徙,因此住房就必須能夠隨意移動,蒙古包就是這種活動房屋的一個代表,而哈薩克族人也有他們的活動房屋——氈房(又稱哈薩包) 。4.【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示地區是中東地區,由于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這里降水較少,水資源短缺,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中東一直是長期的熱點地區,沖突不斷,主要原因是;中東處于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重要;該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對于石油資源的爭奪,一直是爭奪的重點;西亞屬于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燥,沙漠面積廣大,年降水量短缺,缺少水源,甚至一些國家是無流國,為了爭奪水源也經常發生戰爭;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源地,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當作圣城。不同的宗教信仰也經常引發沖突。5.【答案】C【解析】【分析】 波斯灣地區聯系的三大洲是亞洲、歐洲、非洲。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中東是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其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三洲具體指亞歐非三大洲,五海具體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陸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陸空的路線,可順利運送石油到各國。6.【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大洲是南美洲,乙大洲是南極洲,丙大洲是歐洲,丁大洲是大洋洲。其中,丙大洲沒有熱帶,地跨三帶是錯誤的。其余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積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該緯線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過的是大陸部位。7.【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位于亞洲西部,地中海的東南角,處于亞、非、歐三大洲的結合部;從氣候看,以色列北部是地中海氣候,南部為干旱的熱帶沙漠氣候,在降水上有北多南少的特點。其余說法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以色列國,簡稱“以色列”。是一個位于西亞黎凡特地區的國家,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埃及。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2018年以色列總人口884.2萬人 ,其中猶太人口共637.7萬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8.【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東地區石油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 1948年以來戰亂不斷。1948年在中東建立的國家是以色列。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1947年11月,美國控制下的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以色列建國后,先后通過四次中東戰爭,占領了巴勒斯坦大片領土。9.【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在高海拔的干寒草原地帶,發展畜牧業,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羊駝和駱馬的奶、肉與皮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來源。不是低海拔地區,故該項說法錯誤,其余說法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10.【答案】A【解析】【分析】日本的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故A正確;日本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故B錯誤;日本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征,故C錯誤;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故D錯誤.故選:A.【點評】日本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嶼及其周圍的3900多個島嶼組成,日本的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交通運輸便利.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以色列的氣候特點。根據七上教材《沙漠綠洲》一課描述,以色列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北部為地中海氣候,河流非常稀少。發展農業最大的制約因素是干旱缺水。故選D。【點評】本題掌握以色列的氣候特點12.【答案】A【解析】【分析】觀察東南亞河流圖可知:湄南河—曼谷—泰國、湄公河—老撾—萬象、湄公河—柬埔寨—金邊 。根據題意。故選:A。【點評】中南半島因在中國以南而得名。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中南半島河流的上游奔騰在崇山峻嶺之中,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進入下游后,水流平緩,泥沙淤積,形成沖積平原。這些平原地勢低平,是東南亞重要的農業地區。考查東南亞河流流經的國家和首都。13.【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淡水資源缺乏,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但是,以色列節水農業搞得比較好,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充分利用水資源,大地遍布管道,公路旁藍白色的輸水管連接著無數滴灌系統。在以色列可以看到棗椰樹成片分布,但不會看到大面積的水稻。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14.【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波斯灣地區石油寶庫的相關知識。石油由波斯灣輸往東亞,從印度洋進入南海的過程中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世界主要的石油運輸線路15.【答案】C【解析】【分析】東南亞國家中,越南的首都是河內,該城市附近有紅河流經;泰國的首都是曼谷,該城市附近有湄南河流經;老撾的首都是萬象,該城市附近有湄公河流經;緬甸的首都是內比都,該城市附近有伊洛瓦底江。故正確的是C。【點評】東南亞中南半島上山脈、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自西向東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紅河,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印度洋和太平洋;氣候屬于熱帶季風氣候;眾多河流的下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或河口三角洲,是城市、人口與農業比較集中的地區。主要原因是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運輸便利。16.【答案】C【解析】【分析】塔里木盆地中兩條沙漠公路的建設,主要目的是開發塔里木盆地的油氣資源,不是為農業服務,更不是治理水土流失。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塔里木盆地之中有一個一望無際的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達33.76萬平方千米,降水極為稀少。沙漠地下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有位科學家曾這樣比喻過:塔克拉瑪干表面是無邊無際的流沙,地下是無窮無盡的油海。如今,有許多條公路深入大漠腹地,在沙漠中建成了我國新興的石油工業基地。17.【答案】A【解析】【分析】印度洋到大西洋會經過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中東的地理位置——“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此題難就難在問的是“溝通兩大洋的咽喉”,這要求學生對該節地圖相當熟悉。18.【答案】波斯【解析】【分析】西亞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西亞石油的探明儲量約占世界石油總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石油產量通常占世界總產量的1/4.西亞各國所產石油的90%供出口,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3/5.西亞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故答案為:波斯.【點評】西亞的石油生產和銷售原控制在西方壟斷集團手中.經過長期斗爭,許多西亞國家掌握了開發本國石油資源的自主權.石油帶來了巨大財富,不少產油國人均國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石油資源畢竟是有限的.目前,西亞的一些產油國在穩定生產的同時,努力使經濟朝多樣化的方向發展.19.【答案】沙漠【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的地形以沙漠為主,沿海是平原,沙漠廣布。【點評】 中東地區處于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位于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內陸湖)之間,聯系亞洲、歐洲和非洲,所以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中東地區的氣候炎熱干燥,沙漠面積廣大.很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在干旱的自然條件下發展了畜牧業和灌溉農業.20.【答案】學校;醫療設施;住宅;現代化的工農業【解析】【分析】石油的生產和銷售,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改變了世代居住在這里的阿拉伯人的生活。他們用石油換來的財 富建設學校完善醫療設施和住宅,發展現代化的工農業,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并大力發展旅游業和商業。【點評】中東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位于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間,聯系亞洲、歐洲和非洲,所以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 中東的石油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帶, 主要的產油國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家,石油通過三條路線輸往歐洲、北美和東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