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4草原人家一、單選題1.下列地區中,明顯受季節交替影響,牧民們須“逐水草而居”的是( )A.澳大利亞大草原 B.非洲熱帶草原畜牧區C.安第斯山區牧場 D.美國東北部畜牧區2.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是( )A.蒙古 B.英國 C.澳大利亞 D.美國3.秘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有“纖維上帝”之稱的是 ( )A.駱馬毛 B.羊駝毛 C.牦牛毛 D.貂皮4.讀圖2,回答下面小題。(1)圖示山脈為( )A.喜馬拉雅山脈 B.安第斯山脈C.阿爾卑斯山脈 D.阿特拉斯山脈(2)圖中N地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季風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熱帶草原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3)圖中M地與N地自然景觀差異顯著,主要影響因素是( )A.降水 B.土壤 C.地形 D.河流5.下列關于馬賽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B.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C.生活非常現代化D.把草原視為家園,自己也是草原的一部分6.下列關于安第斯山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②安第斯山區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③安第斯山的高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④印第安人創造了古老燦爛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以下地理知識小卡片符合事實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8.下列關于澳大利亞牧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牧民過著游牧的生活 B.牧場規模一般較小C.機械化程度高 D.勞動力資源豐9.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區分布在 ( )A.亞洲 B.非洲C.大洋洲 D.南美洲10.雖然與野獸朝夕相處,卻沒有捕殺動物的習俗,也從不吃野生動物的是( )A.印第安人 B.吉普賽人 C.馬賽人 D.阿拉伯人11.下列關于澳大利亞農牧業的說法,錯誤的是( )A.澳大利亞的農場規模很大B.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很高C.主要農產品大部分供出口D.由于服務業及工礦業的興起,農牧業已不占重要地位12.讀圖3,回答下面小題。(1)圖中河流的流向大致(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東 D.自東向西(2)圖中河流水量主要依靠降水補給,據此判斷,甲處一年中河流水位最高的時間應該出現在( )A.3-6月 B.6-9月 C.9-12月 D.12-3月13.澳大利亞畜牧業現代化的基礎是 ( )A.先進的科技與現代化的農業機械B.草原平坦遼闊C.勞動力少D.氣候干旱14.一架飛機從北京出發,沿經線一直向北飛行,最終能到達( )A.北京 B.赤道 C.北極 D.南極15.圖所示區域的氣候類型主要屬于(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6.由圖可知,該地區的地形主要為(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丘陵17.根據馬賽人游牧路線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遷移的原因是要追逐濕潤、水草豐美的地方②該地區濕季不同,主要是因為氣候類型不同③每年隨著多多馬濕季來臨,馬賽人開始向南遷移④馬賽人在游牧的過程中畜養的動物主要是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2016年11月20日,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秘魯利馬舉行。據此回答小題。(1)根據下圖判斷,下列有關利馬說法正確的是( )①位于東半球,南半球 ②位于南美洲,瀕臨大西洋③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④位于南美洲,瀕臨太平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某校七年級一班的黑板報上新增了一個“是真是假”的地理知識欄目。以APEC主辦國為主題,下列各項中屬于“真”的是( )A.該國居民主要是黃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B.位于安第斯山區,牧民在低海拔飼養羊駝和駱馬C.位于阿爾卑斯山區,礦產資源奇缺,旅游業發達D.因為發達的牧羊業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19.澳大利亞牧業經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們非常熱愛養羊B.畜牧業的重要性C.羊毛出口一直居世界前列D.先進的科技與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二、填空題20.食、住: 是馬賽人主要的食物來源, 是馬賽人的家居住所。21.讀“等高線圖”,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A C D E F (2)圖中海拔最高處是 (填字母),海拔至少在 米以上。圖中等高距是 米。(3)圖中①②兩條上山路線,若要選擇比較輕松的登山路線,應選擇 路線,理由是 。(4)圖中小白河的流向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大草原、安第斯山區牧場和美國東北部畜牧區的畜牧業都是舍飼,定居飼養動物,不是隨季節進行轉場放牧的。只有非洲熱帶草原畜牧區的牧民隨季節轉場放牧。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轉場放牧在不同季節均可以獲得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減輕草場資源的壓力,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是優點。山區牧場牧道崎嶇,易受暴風雪等自然災害影響,羊群與牧民生活用品轉移量大,轉場不便。這是不利因素。2.【答案】C【解析】【分析】澳大利亞畜牧業發達,近200年來,養羊業一直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大宗出口創匯行業。故選:C.【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3.【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秘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有“纖維上帝”之稱的是羊駝毛。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羊駝毛質地輕柔,極為珍貴,有“纖維上帝”之美譽。它的出口是秘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4.【答案】(1)B(2)D(3)C【解析】【分析】 (1)、根據給出的圖分析,圖示山脈為安第斯山脈。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中N地位于亞馬孫河流域,緯度低,降水較多,該地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3)、圖中M地與N地自然景觀差異顯著,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理由是:M和N緯度大體相當,根據圖中信息,兩地一個位于山區,一個位于平原。這是造成差異的主要因素。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從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綿亙約形成一道連續不斷的屏障。5.【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非洲草原的相關知識。生活在東非草原上的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活方式比較原始。C選項說馬賽人生活非常現代化是明顯錯誤的說法。應選擇C。【點評】本題考查馬賽人的生產、生活方式。6.【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安第斯山的低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不是在高海拔處,其余說法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7.【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馬賽人根據熱帶草原氣候的雨季和干季的變化,循著一定的放牧路線,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其余說法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不同國家在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時,要根據自己生存區域的自然環境,結合本國實際,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8.【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的的畜牧業發展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牧民主要定居飼養。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9.【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非洲草原的相關知識。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為廣大。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點評】理解非洲草原的特點。10.【答案】C【解析】【分析】馬賽人驍勇善獵,按照邏輯,馬賽人生活在草原、叢林中,與野獸為伍,善于捕獵理所當然。但事實上,馬賽人人不僅不狩獵,甚至只是在慶典的時候才吃肉,而且從來不吃包括魚類在內的野生動物,對自然的崇拜使他們遠離了狩獵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馬賽人,是東非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活動范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如今的馬賽人一方面仍然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當地的旅游業中。11.【答案】D【解析】【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小麥和牛肉出口國,其農牧業生產的特點是高度商品化,機械化程度很高.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高度商品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是其經濟的支柱,目前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已大大超過了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產業.故選:D.【點評】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其中鐵礦石、鋁礦石和煤等是主要的出口產品.12.【答案】(1)B(2)B【解析】【分析】 (1)、圖中的河流是尼羅河,從圖中的緯度和海拔的提示,可知該河流從南流向北;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依據各河段降水的柱狀圖,可知該河流BC段為熱帶沙漠氣候。同時符合這兩條信息的河流為尼羅河。甲處出現河流流量增加是因為上游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在6-10月進入雨季,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區的尼日爾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羅河長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有兩條主要的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發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是尼羅河下游大多數水和營養的來源,但是白尼羅河則是兩條支流中最長的。主要流經了 盧旺達、布隆迪、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扎伊爾、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等9個國家,最終流入地中海。13.【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澳大利亞畜牧業的相關知識。氣候、地形、人口諸多因素均會對各地區的生產特點形成影響,但能否實現機械化的生產基礎還是該國的科技水平和現代化水平,只有實現了科技現代化,才能為機械化的牧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持。故應選A。【點評】掌握澳大利亞牧業生產特點的原因14.【答案】C【解析】【分析】一架飛機從北京起飛,一直朝向北飛行,說明飛機是沿所在的一條經線飛行,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所以飛機最終能到達北極.故選:C.【點評】1、經線指示南北方向;2、所有經線都是半圓,相交于南北兩極;3、所有經線的都長度相等.15.【答案】B【解析】【分析】 此題主要考查世界氣候類型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該圖是非洲區域圖的一部分,對應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可知,該地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故選B。【點評】知道非洲的氣候類型分布。【答案】16.B17.C【解析】【點評】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馬賽人5-10月往北遷移,11月一次年4月往南遷移。原因:5-10月是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草原一片蔥綠;11月一次年4月是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馬賽人總是遷徙到草原蔥綠的地區。16.非洲主要地形以高原為主,當地主要是東非高原。由圖可知,該地區的地形主要為高原。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7.根據馬賽人游牧路線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遷移的原因是要追逐濕潤、水草豐美的地方,③每年隨著多多馬濕季來臨,馬賽人開始向南遷移,④馬賽人在游牧的過程中畜養的動物主要是牛,①③④ ,正確。②該地區濕季不同,主要是因為所處的半球不同,氣候類型是相同的。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8.【答案】(1)D(2)A【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利馬地理位置的判讀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道以北為北半球N,赤道以南為南半球;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所以利馬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又利馬位于南美洲,瀕臨太平洋。故選擇D。(2)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利馬為秘魯的首都,該國居民主要是黃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所以A正確;牧民在高海拔飼養羊駝和駱馬,所以B錯誤;利馬位于安第斯山區,礦產資源豐富,所以C錯誤;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重要國家概況的識記,對地圖的判讀能力。19.【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牧業發達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亞牧業發達的最主要是其先進的科技與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因為先進的科技保障的澳大利亞牧業的先進效率,保證了其牧業生產的高品質和多產量。人們非常熱愛養羊,畜牧業的重要性,羊毛出口一直居世界前列都是澳大利亞牧業經久不衰的結果,而非原因。【點評】本題掌握澳大利亞牧業發達的主要原因20.【答案】牛;茅草房【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牛是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茅草房是馬賽人的家居住所。【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21.【答案】(1)山頂;山谷;山脊;陡崖(懸崖);鞍部(2)B;600;100(3)①;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較省力(4)E【解析】【分析】(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根據等高線的特點可知,A是山頂, C是山谷, D是山脊, E是陡崖, F是鞍部。(2)、圖中海拔最高處是B(填字母),海拔至少在600米以上。圖中等高距是100米。(3)、圖中①②兩條上山路線,若要選擇比較輕松的登山路線,應選擇1路線,理由是該線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較省力(4)、根據圖中的指向標判斷,圖中小白河的流向是由南向北。【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