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人文地理)上冊分層同步練習第三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3.5干旱的寶地一、單選題1.中東地區最豐富和最匱乏的資源分別是( )A.石油和煤炭 B.森林和鐵礦C.石油和淡水 D.天然氣和草場2.中東地區戰略地位重要,石油資源豐富。1948年以來戰亂不斷。1948年在中東建立的國家是( )A.敘利亞 B.巴勒斯坦 C.阿拉伯 D.以色列3.西亞地區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A.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B.波斯灣C.阿拉伯海 D.地中海東岸4.波斯灣地區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限制居民生活用水 B.海水淡化C.提高水價 D.加大地下水的開采量5.按照亞洲地理分區劃分,日本屬于( )A.東亞 B.東南亞 C.南亞 D.西亞6.下列關于阿拉伯半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半島上居住著的都是阿拉伯人B.半島東部的波斯灣石油資源豐富,氣候炎熱多雨C.當地石油都經過蘇伊士運河運往美國、西歐、日本D.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區之一7.地球上許多干旱地區的地表下面都蘊含著寶貴的自然資源。波斯灣沿岸地區的資源主要有( )A.鐵礦和地下水 B.鐵礦和石油C.石油和天然氣 D.黃金和石油8.讀圖,甲圖所示地區最具世界戰略意義的自然資源是( )A.鐵礦 B.煤 炭 C.石油 D.銅 礦9.下列四張地理知識卡中,對世界典型區域特色概括準確的是( )A.意大利東北部的威尼斯以瀕海的優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成為耕海牧漁的典范B.位于北半球的美國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降水稀少,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西高東低C.坐落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瑞士,是個典型的山地之國,有豐富的旅游資源D.以色列水資源缺乏。當地居民采用節水技術發展綠洲農業,使該國成為歐洲人的“大菜籃“10.日本漁民改變過去只捕不養的習慣,大力建設“海洋牧場”的原因有 ( )①經濟實力提高 ②捕魚歷史悠久 ③捕魚成本增加 ④保護海洋意識的增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波斯灣石油輸出的咽喉是( )A.霍爾木茲海峽 B.蘇伊士運河C.直布羅陀海峽 D.曼德海峽12.讀中東圖,中東地處“三洲五海”之地,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尊為“圣城”的城市是( )A.麥加 B.麥地那 C.耶路撒冷 D.加爾各答13.假如你來到以色列,不能感受到的情景是( )A.綠洲農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B.收獲的季節到了,田里翻滾著金黃色的稻浪C.棗椰樹成片D.大地遍布管道,公路旁藍白色的輸水管連接著無數滴灌系統14.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風情濃郁,自然資源誘人,冒險家、商賈紛至沓來。讀圖,回答小題。(1)當你來到圖中所示區域,在城市街道上可見的景觀有( )A.圓形穹頂的基督教堂 B.黑膚厚唇的黑色人種C.高高聳立的摩天大樓 D.口操法語的當地居民(2)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資源是( )A.石油資源 B.水能資源 C.森林資源 D.水產資源15.我國出口到中東的下列商品合適的是( )A.石油、煤炭 B.豬肉等農產品C.石油鉆井設備 D.羊毛衫、羽絨服16.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色列的瓜果、蔬菜、花卉之所以能大量出口至歐洲下列因素密切相關。( )①實行反季節生產 ②土壤特別深厚肥沃③借助科學技術手段 ④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下列對于以色列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確的是( )A.位于歐洲南部地區 B.位于亞洲西部地區C.瀕臨北冰洋 D.地處高緯度地區18.成就瑞士豐厚的旅游資源的原因有( )①多樣的地形 ②奇特的景觀 ③古老的城鎮 ④古樸的鄉村生活 ⑤豐富的礦產資源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2019年下半年,澳大利亞林火肆虐,截至12月7日,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已發生150多起山林大火,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讀下面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與澳大利亞牧羊帶分布圖,回答下題。19.火勢很難得到有效控制與氣候相關,下列關于澳大利亞氣候的說法,正確的是( )A.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廣泛 B.氣候干熱,干旱地廣布C.氣候呈南北對稱分布 D.降水由北向南減少20.與甲農業帶相比較,乙農業帶( )①生產經濟效益高②易造成植被破壞③天然草場面積廣闊④氣候濕潤降水量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讀“中東位置示意圖”, 畜牧業在中東的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原因是( )A.季風影響,終年暖濕 B.高原為主,終年干旱C.地處高緯,終年冷濕 D.盛行西風,濕潤多雨二、材料分析題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鏈接:據英國媒體報道,1992年,英國某公司從香港訂購的裝有3萬只黃色塑料玩具鴨的集裝箱墜入大海,其中有1萬只鴨子組成“鴨子艦隊”在海上漂流15年,長途跋涉2.7萬千米之后,浩浩蕩蕩瓤到了英國海岸。(1)往北的“鴨子艦隊”從香港出發,在洋流的推動下,依次從a 洋通過 海峽進入b 洋,再繞過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E 島進入c 洋,最終到達C 洲的英國。(2)往南的“鴨子艦隊”經過A 洲附近的海域,最終到達B 洲的西海岸。(3)abc三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 洋(填字母),跨經度最多的是 洋(填字母)。B和D大洲之間的分界線是 ,當地原著民印第安人屬于 人種。23.[認識一帶一路]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2019年4月25日-27日在北京舉行,并對外發布《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海上絲綢之路東起 洋,經過東南亞著名的A 海峽進入印度洋,穿過D 運河達到地中海沿海國家。(2)“一帶一路”是世界上最長的經濟走廊,沿途可以欣賞到不同的自然人文風光。B國南部的重要城市 被譽為“亞洲的硅谷”,全球著名的信息技術中心。該城市的氣候類型是 。C地區的 (國家)是歐洲人的“菜籃子”“大花園”,它發展綠洲農業的舉措,有哪些可供其他干旱地區借鑒的? (3)一直以來,C地區都是世界熱點地區之一,沖突不斷。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兩個角度分析該地區成為世界熱點地區的原因。2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類進入幸福的“千年之國”,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誠悔罪的人才能進入天國,否則要下地獄。材料二:宇宙唯一的真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應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材料三:人生一切的苦惱,其根源在于人有欲望;要消除痛苦,必須修行,消滅一切欲望。請回答:(1)三則材料分別屬于世界三大宗教的觀點,請寫出各自的創始人。(2)材料一所反映的宗教對中世紀的歐洲有什么影響?(3)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促進作用的是哪一宗教?結合材料分析其中的原因。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隨著中國與巴勒斯坦合作的不斷深入,兩國擬在瓜達爾港和中國西部經濟特區喀什之間修建一條鐵路。中巴鐵路建設分短、中、長三期計劃,預計2030年完成。材料二:巴基斯坦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炎熱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0毫米,是全球水資源最為緊張的36個國家之一。巴基斯坦以農業經濟為主,盛產水果,素有“東方水果籃”之稱。(1)我國進口的石油大多來自西亞的 及其沿岸地區,瓜達爾港南臨 ,石油如果運到瓜達爾港再由中巴鐵路輸往中國,可以不必經過東南亞的重要航道 海峽,路程可大大縮短。(2)中巴鐵路走向大致為 。中巴鐵路在中國境內會經過 、 兩座大型山脈從而增加修建難度。(3)從材料二可以得出巴基斯坦發展農業經濟最大的制約因素是什么?聯系《干旱的寶地》的相關知識,給巴基斯坦發展農業提兩條寶貴的建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中東地區有一富一貧兩種資源,豐富的石油資源主要集中在波斯灣及其沿岸,極其匱乏的資源是水資源,該地區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故選:C.【點評】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約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2.【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東地區石油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 1948年以來戰亂不斷。1948年在中東建立的國家是以色列。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1947年11月,美國控制下的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以色列建國后,先后通過四次中東戰爭,占領了巴勒斯坦大片領土。3.【答案】A【解析】【分析】西亞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西亞石油的探明儲量約占世界石油總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石油產量通常占世界總產量的1/4,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產油國.故選:A.【點評】西亞的石油生產和銷售原控制在西方壟斷集團手中.經過長期斗爭,許多西亞國家掌握了開發本國石油資源的自主權.石油帶來了巨大財富,不少產油國人均國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4.【答案】B【解析】【分析】在波斯灣沿海國家,為解決淡水資源問題,他們常采用的方法是海水淡化。其他說法均不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波斯灣沿岸國家石油主要豐富,國際資本大力開發這一地區石油,使這一地區經濟迅速發展,人口快速增加,這個原本干旱的地區對淡水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而波斯灣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加之其豐富的能源資源,又使得海水淡化成為該地區解決淡水資源短缺問題的現實選擇,并對海水淡化裝置提出了大型化的要求。5.【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按照亞洲地理分區劃分,日本屬于東亞。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側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約3900多個小島組成。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海岸線長3萬多公里,多海灣和良港。6.【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半島上居住著的不全是阿拉伯人;半島東部的波斯灣石油資源豐富,氣候炎熱干燥,甚至一些國家是無流國;當地石油都經過蘇伊士運河運往美國、西歐,但運往日本的石油主要走馬六甲海峽;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屬于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區之一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西亞氣候是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燥,沙漠面積廣大,很多地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數年滴雨不下,水資源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西亞石油輸出的主要方式是海洋運輸和管道運輸,石油海峽是指霍爾木茲海峽。7.【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波斯灣沿岸地區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石油儲量約占世界的一半,產量通常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是世界重要的產油國.8.【答案】C【解析】【分析】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的探明儲量約占世界石油總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中東的石油生產和銷售原控制在西方壟斷集團手中.經過長期斗爭,許多中東國家掌握了開發本國石油資源的自主權.故選:C.【點評】民族矛盾、宗教糾紛、領土紛爭、對石油和水資源的爭奪,是中東地區發生戰爭和沖突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原因是石油輸出量大.也可以說中東的戰爭是為信仰而戰、為水而戰、為油而戰、為土地而戰.9.【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威尼斯是水上都市,日本是耕海牧漁的典型,故A錯誤;美國的地勢是中間低,東西兩側高,故B錯誤;瑞士坐落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故C錯誤;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屬于容易題10.【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日本漁民改變過去只捕不養的習慣,大力建設“海洋牧場”的原因有: ③捕魚成本增加 ④保護海洋意識的增強 。 ③④ ,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日本針對漁業面臨的困難采取的措施: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管理法;設定禁漁期;對捕撈器城、捕撈方法作出規定;制定一系列海洋環保法律法規;大力發展人工養殖,建設“海洋牧場”。11.【答案】A【解析】【分析】中東地區石油最豐富的地區就是波斯灣地區,要從該區運石油出來必須經過霍爾木茲海峽。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石油運輸路線中所經過的海峽名稱。要求學生學會利用地圖,會看地圖。12.【答案】C【解析】【分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根據《圣經》記載,這里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升天的地點,所以基督徒也把耶路撒冷看成圣城;伊斯蘭教為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認為耶路撒冷也是他們的圣城.所以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尊為圣城.故選:C.【點評】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圣城”.13.【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淡水資源缺乏,屬于熱帶沙漠氣候,但是,以色列節水農業搞得比較好,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充分利用水資源,大地遍布管道,公路旁藍白色的輸水管連接著無數滴灌系統。在以色列可以看到棗椰樹成片分布,但不會看到大面積的水稻。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14.【答案】(1)C(2)A【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西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所示區域為西亞地區。當地有圓形穹頂的清真寺,所以A錯誤;當地主要分布白色人種,所以B錯誤;當地因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富裕,有高高聳立的摩天大樓,所以C正確;當地人主要說阿拉伯語,所以D錯誤。故選擇C。(2)本題考查的是西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西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資源是石油資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亞自然人文概況的識記。15.【答案】C【解析】【分析】A、中東石油資源豐富,不需進口.B、中東地區是多種宗教的源地,不需進口豬肉等農產品,故是錯誤的.C、中東石油資源豐富,需進口先進的石油鉆井設備.D、中東地區的氣候炎熱干燥,不需進口羊毛衫、羽絨服.故選:C【點評】①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②這里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在這片土地上起源,民族矛盾、宗教糾紛、領土爭端、對石油和水資源的爭奪、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使這片土地長期動蕩不安,戰火連綿.③中東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有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氣候炎熱干燥.16.【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以色列的農業。①以色列屬于夏季干熱的地中海氣候,干旱缺水,農業發展積極推廣節水技術,他們針對歐洲市場春冬季節缺花的要求,積極研究溫室冬季養花技術,實行反季節生產。故①正確;②以色列沙漠面積廣大,水資源缺乏,土壤資源也同樣匱乏,故②錯誤;③以色列被稱為“節水王國”,十分重視開發農業的高新技術,故③正確;④以色列屬于夏季干熱的地中海氣候,各月均溫都在0℃以上,晝夜溫差不大,故④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解答本題需要仔細回顧以色列的有關內容,推薦使用排除法解答。17.【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以色列位于亞洲西部地區,屬于西亞。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以色列國,簡稱“以色列”。是一個位于西亞黎凡特地區的國家,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埃及。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2018年以色列總人口884.2萬人 ,其中猶太人口共637.7萬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18.【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爾卑斯山地區高山峽谷、險峰深澗、河流冰川、雪峰溫泉等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故多樣的地形,奇特的景觀,古老的城鎮,古樸的鄉村生活都在吸引著游客。發達的旅游業與豐富的礦產資源沒有關系。①②③④,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答案】19.B20.B【解析】【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中部,澳大利亞主要位于五帶中的熱帶和南溫帶。最大的河流是墨累—達令河。澳大利亞有許多特有的古老生物,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是世界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此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19.根據材料可知,澳大利亞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較少,只分布在東北部。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干熱,干旱地廣布。氣候沒有呈南北對稱分布,降水由四周向內陸減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0.與甲農業帶相比較,乙農業帶①生產經濟效益高,④氣候濕潤降水量大。①④ ,正確。②易造成植被破壞,③天然草場面積廣闊,錯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1.【答案】B【解析】【分析】中東以高原為主,氣候炎熱干燥,沙漠面積廣大.很多地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數年滴雨不下,阿拉伯半島上基本沒有河流,水資源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中東在干旱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發展了畜牧業和灌溉農業.故選:B.【點評】民族矛盾、宗教糾紛、領土紛爭、對石油和水資源的爭奪,是中東地區發生戰爭和沖突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原因是石油輸出量大.也可以說中東的戰爭是為信仰而戰、為水而戰、為油而戰、為土地而戰.22.【答案】(1)太平;白令;北冰;格陵蘭;大西;歐洲(2)大洋;南美洲(3)a;b;巴拿馬運河;黃色【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可知,往北的“鴨子艦隊”從香港出發,在洋流的推動下,依次從a太平洋通過白令海峽進入b北冰洋,再繞過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E格陵蘭島進入c大西洋,最終到達C歐洲的英國。(2)、據圖分析可知,往南的“鴨子艦隊”經過A 大洋洲附近的海域,最終到達B南美洲的西海岸。(3)、根據圖中信息分析可知,abc三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a洋(填字母),跨經度最多的是b洋(填字母)。B和D大洲之間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當地原著民印第安人屬于黃色人種。【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23.【答案】(1)太平;馬六甲;蘇伊士(2)班加羅爾;熱帶季風氣候;以色列;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加強廢水處理和循環使用(海水淡化、儲存雨水等也可以);完善并落實水資源使用制度;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選擇合適的農作物,如高附加值作物。(3)西亞地區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連接地帶,瀕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和里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亞地區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使之成為許多國家利益博弈的焦點。【解析】【分析】(1)、海上絲綢之路東起太平洋,經過東南亞著名的A是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穿過D是蘇伊士運河達到地中海沿海國家。(2)、B國南部的重要城市班加羅爾被譽為“亞洲的硅谷”,全球著名的信息技術中心。該城市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C地區的以色列(國家)是歐洲人的“菜籃子”“大花園”,它發展綠洲農業的舉措,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加強廢水處理和循環使用(海水淡化、儲存雨水等也可以);完善并落實水資源使用制度;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選擇合適的農作物,如高附加值作物。(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地位于熱帶地區的原因是西亞地區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連接地帶,瀕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和里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亞地區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使之成為許多國家利益博弈的焦點。【點評】民族矛盾、宗教文化糾紛、領土紛爭、對石油和水資源的爭奪,是中東地區發生戰爭和沖突的重要因素.信仰猶太教的以色列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的土地之爭、宗教之爭由來已久,并愈演愈烈,成為中東問題的關鍵.24.【答案】(1)材料一:耶穌;材料二:穆罕默德;材料三:喬達摩●悉達多(2)在經濟上,教會通過各種手段占有大量地產;在政治上,教會經常干涉和控制各國的事務;在思想上,基督教成為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為教會所壟斷。(3)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號召人們放棄其他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神"真主”安拉,這種宣傳有利于促進思想的統一。【解析】【分析】(1)根據給出的材料分析,材料一是基督教的觀點,它的創始人是耶穌;材料二是伊斯蘭教的觀點,它的創始人是穆罕默德;材料三是佛教的觀點,它的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2)材料一所反映的宗教對中世紀的歐洲的影響有:在經濟上,教會通過各種手段占有大量地產;在政治上,教會經常干涉和控制各國的事務;在思想上,基督教成為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為教會所壟斷。(3)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促進作用的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號召人們放棄其他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神"真主”安拉,這種宣傳有利于促進思想的統一。【點評】世界三大宗教:1.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亞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2.伊斯蘭教:教徒稱為穆斯林,產生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于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在中國又稱回教或清真教;3.佛教:創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和東南部。25.【答案】(1)波斯灣;阿拉伯海;馬六甲(2)東北-西南走向;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3)水資源缺乏。建議:制定法律法規,加強管理,嚴格保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實施各種開源、節流措施;發展節水農業或開發節水作物和附加值高端作物等。【解析】【分析】 (1)我國進口的石油大多來自西亞的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瓜達爾港南臨阿拉伯海,石油 石油如果運到瓜達爾港再由中巴鐵路輸往中國,可以不必經過東南亞的重要航道馬六甲海峽,路程可以大大縮短。(2)根據圖中信息,采用一般定向法來判讀,中巴鐵路走向大致為東北-西南走向。中巴鐵路在中國境內會經過喜馬拉雅山脈和昆侖山脈等兩座山脈,從而增加了修建的難度。(3)從材料二可以得出,巴基斯坦氣候炎熱干燥,發展農業經濟最大的制約因素是水資源缺乏。聯系《干旱的寶地》的相關知識,給巴基斯坦發展農業主要從合理利用水資源來提建議。即: 制定法律法規,加強管理,嚴格保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實施各種開源、節流措施;發展節水農業或開發節水作物和附加值高端作物等。【點評】中巴鐵路的修建為中國和巴基斯坦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并帶動了鐵路沿線城市的繁榮與經濟發展,有利于兩國經濟的合作與交流。特別是對于石油運輸方面,可以節省時間和運費,有利于保障我國的能源戰略安全,促進我國西部大開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