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于大單元整體設計的教學設計《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以《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側重培養以歷史知識內涵為核心的綜合能力,包含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本課圍繞“培養和發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這個目標展開,以“核心素養”立意,制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手段、開展教學評價,真正落實“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理念。單元學習主題與本課教學內容分析本單元課標要求為:“了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及各地民居的差異及其特征;了解古代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了解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題?!?br/>本單元以時序發展為軸,前后敘述了人類的居住形式和環境的演變,要求了解從古至今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分析不同形式的居住環境形成的原因及產生的影響。而城市化是 [1] 離我們最近的一種居住環境的變化形式,也體現了人居環境方面較為革命性的改變,至今我們依然處在這樣的進程中。本課為第11課《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是本單元的第二課,共四個子目:城市化的演進、居住條件的改善、基礎設施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反映近代以來伴隨工業革命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其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英國最先開展工業革命,故而在1851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占人口總數比超半的國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中國直到2011年才達到這一水平,比世界城鎮化水平還落后了幾年。教師可帶領學生分析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學生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感受近代中國發展困境。城市的發展豐富人們的生活并帶來諸多便利,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中國在改革開放后尤其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城市化也帶來諸多問題,如環境污染、貧富矛盾、交通擁堵等,有些問題伴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得到了改善,但有些問題仍待解決,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學生情況分析高二學生已經學習了高一歷史“工業革命”、高一地理課“城鎮化”、高二選必2中“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中”相關內容,對城鎮化概念,工業革命的對城市化影響有一定的認識。初步具備一定歷史、地理學科思維,具有相對獨立的價值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意識,對問題的深入探討充滿熱情和自信。但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閱歷尚淺,對社會現象和現實問題的把握還有待加強。高二年級的學生應進一步把握材料的學習遷移能力和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自主、探究、合作地學習。因此本節課采用了上海、??诔鞘邪l展相關資料創設情境,利用圖片、數據、視頻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認識國家城市化進程,感受各地區的發展變遷。教學目標總體目標:了解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題。1. 透過上海都市圖片、城市化衛星圖理解城市化的含義,通過史料分析認識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的關系;2. 依據教材,以時間軸的形式梳理世界(英)和中國城市化的不同進程,觀察時間軸,通過對比指出中英城市化進程的不同特點,結合圖片、文字史料分析其呈現不同特點的原因,深刻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環境;3. 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現狀,認識城市化的利弊,正確看待城市化所面臨的問題;4. 以英國工業革命后城市變化為研究內容,分析不同文獻資料的史料價值。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近代城市化演進的原因及影響2. 教學難點:近代中國城市化演進進程的特點及原因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1. 教學資源:歷史圖片、歷史地圖、文字材料、小視頻2. 教學方法:講授法、史料研習法、問題探究法、情境構建法板書設計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工業化與城市化城市化進程(世界、中國)城市化的利與弊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 教師活動(1)導入語:大家有沒有去過上海?那可能是我們國家最繁榮一座城市,老師曾經去過上海,那真是一座繁榮的大都市。(展示上海市中心夜景俯瞰圖)上海就是這樣一個極盡繁華、燈火通明的城市,它的光延伸到很遠的地方,你看不見它的邊際。那個城市的規模你沒法想象,我們省會??谑羞h不能和上海比,而且這個城市還在擴大,因為經濟很繁榮,不斷有人口涌入。(2)幻燈片放出上海、海口1978年-2020年城市規模變遷衛星圖視頻,隨后引入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表現。2. 學生活動通過視頻、圖片對城市化產生直觀感受,并結合教材P65<學習拓展>理解城市化的含義和表現。【①城市化含義:城市化也稱城鎮化,是指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過程。②城市化表現:城市規模、城市數量、城市人口比重、城市設施水平和居民生活狀況?!?br/>3. 設計意圖聯系現實,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中國的城市化和現代化,同時營造輕松融洽的課堂氛圍。一、工業化與城市化1. 教師活動(1)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61<史料閱讀>,引出近代以來城市化迅速發展的原因并啟示城市化帶來的變化。問題1:指出近代以來城市化迅速發展的原因。問題2:閱讀完這篇材料,你對城市化有何看法?小結語:工業革命前,城市早已存在,古代工商業的發展也推動著城市的發展,但城市化速度總體而言非常緩慢,指導近代工業出現后,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工業吸引大量人口到城市就業,城市人口急劇增長,而城市擴建速度更不上人口增長速度,于是導致城市內底層工人居住環境擁擠。城市也呈現出兩種面貌,一面是繁榮、舒適、便利,另一面則臟、亂、差。2. 學生活動閱讀史料,指出近代以來城市化迅速發展的原因,并關注到城市里貧富居住環境的差異,聯系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驹颍汗I革命后伴隨工業化的開展,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3. 設計意圖通過史料閱讀,落實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學生歸納、總結信息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近代城市化的進程伴隨工業革命的開展不斷深化和發展的。二、城市化進程1. 教師活動(1) 指導學生以時間軸的方式梳理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英)的城市化進程,并進行對比發現差異。問題1:中英城市化進程有何差異?問題2: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差異?(2) 提供圖文材料,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近代中國歷史思考近代中國城市化進程呈現上述特點的原因。《近代中國城市分布圖》問題1:聯系英國近代城市化的推動因素,談談如何理解材料所說的近代中國城市化“缺乏內在動力和自主性”?問題2:近代中國城市分布有何特點?近代中國城市話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進行的?問題3:“持續動蕩的環境”如何阻礙了中國近代城市化進程?教師總結并舉例說明:南京、上海在1937年前算是比較繁華的城市,但1937年被日軍占領,原來的人口大量減少,死的死、逃的逃,近代中國城市化進程也就在這種持續動蕩的環境下呈現出一種反復的狀態。過渡語:城市化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那么城市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呢?2.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61-62頁,梳理城市化進程相關內容,對比分析英國和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差異,學生結合圖文材料和中國近代史相關知識,思考產生上述差異的原因,各抒己見,自由發言。【①差異:英國起步早,發展快,城市化水平高。中國近代城市化起步晚且發展較緩慢。②近代中國自然經濟占主體,列強侵略下被迫開放通商,推動城市化進程。導致近代中國城市化起步晚,空間分布不均衡,具有半殖民地色彩。】3. 設計意圖通過時間軸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英國、世界、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差異,加強時空觀念。提供圖文材料,設計串聯問題,引導學生結合中國近代史相關知識,鍛煉綜合分析的能力。三、城市化的利與弊1. 教師活動(1) 提供圖文材料:??谌赵聫V場大型購物商場、東莞圖書館農民工讀者留言相關報導、近代上海人力車、20世紀初的倫敦地鐵、當今上海城市圖、、 印度孟買達拉維貧民窟,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城市化的利與弊,正確看待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2. 學生活動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就城市化的利與弊發言。【①城市化之利——改善居住條件,建筑技術革新使生活更便捷,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廣,私人衛生間普及,提供更便捷、豐富的生活服務,居民文化娛樂生活更多樣;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地鐵……②城市化之弊——環境污染、貧富矛盾、交通擁堵?!?br/>3.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認識城市化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增強學生全面、辯證分析問題的歷史思維。課堂小結城市化給人們生活帶來種種好處,而城市化進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問題至今仍待解決。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這些問題都會一一得到改善和解決。目前城市發展出現一些新變化,比如,為解決城市居住擁擠、交通擁堵的問題,有些地方建立了衛星城市(圖示),還比如,現在國家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籌建智慧城市,咱們萬寧市在2012年就被列入到智慧城市建設計劃中,希望咱們家鄉以后越來越好!課后思維拓展布置課后思維拓展作業,提示學生注意史料類型是一手史料還是二手史料,從史料可信度等方面思考問題。問題:為研究工業革命后英國城市發生的變化,檢索到以下三份資料,請對其史料價值作出評估與說明。①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霧都孤兒》(1838年)②倫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檔案文件③沃爾夫主編論著集:《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的城市》(1973年)^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