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不同繪畫種類的學習與實踐——第三課 向大師學油畫 一、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油畫的主要特點有所了解;領會油畫在表現形式及審美觀念上的差異;使學生開闊藝術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1、知識與技能:了解兩位重要畫家的油畫作品及藝術特色。培養學生感受、體驗、分析、探究油畫藝術美的能力,提高對作品的鑒賞與評述能力,提高審美文化素養。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講解、引導、視頻播放等,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油畫項目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油畫表達形態不一樣,它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具體反映,使學生開闊藝術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通過欣賞中外不同地域的油畫作品,加深對世界藝術多樣性的理解,尊重多元文化。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使學生對國外油畫的代表作品及其特點有所了解,加深對世界藝術多樣性的理解。 教學難點:領會油畫作品的深層內涵以及油畫語言。三、學情分析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美術基本知識,以及簡單的欣賞探究分析方法。通過課前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作品分析的方法。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要求學生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共同研究解決國外油畫代表作品的挑戰,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利用互聯網或看視頻講座、聽音頻(得到、喜馬拉雅等)、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來查閱資料,并自己選擇圖片、制作課件以及鍛煉自己的表述能力。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 展示兩副油畫作品 提問:你們知道這個油畫作品是哪一位畫家畫的? 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一起穿越時代,來感受17世紀維米爾的作品。 學生認真觀看 思考、回答 激發學生對本課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更活躍二、講授新課 1、根據課件中的油畫作品分析這些油畫作品的形態以及藝術特色。 2、介紹階段 畫家代表作品欣賞 3、學生活動 4、拓展活動 5、兩百年后的另一位農民畫家 荷蘭畫家有梵高、倫勃朗,還有一位維米爾,為什么他被世人遺忘2個多世紀呢? 《倒牛奶的女仆》規格:45×41cm 《花邊女工 》 24cm×21cm 注意尺寸問題 《德爾夫特風景》 96.5×115.7cm 《小街》 54.3×44cm 兩張風景作品的對比欣賞 教師分析《地理學家》 從四個方面:構圖、光影、色彩、筆觸 學生分析《繪畫的寓言》 教師傾聽學生的分析并進行補充 學生分析《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視頻) 從15世紀30年代開始,西方的畫家就開始借助了光學儀器進行創作 比如:《阿諾菲尼的婚禮》揚·范·艾克 又比如:卡拉瓦喬的名作《酒神巴克斯》 夏爾丹《從市場歸來》 這些畫都極有可能是多次聚焦導致的結果,又或是分別描繪后用蒙太奇的方法拼貼而成。 小孔呈現技術的應用 當然維米爾終生只留下三十幾張作品,靠的的毅力和匠心,不是簡單地暗箱透鏡所能揭示的 播放圖片: 美國的光學專家蒂姆還花了14年的時間,等比例地復制了維米爾《鋼琴課》中這幅畫 維米爾《戴紅帽的女孩》 安格爾《加拉的玻林娜·埃蓮諾爾》 老師加入圖片對比:19世紀另一位農民畫家米勒的作品 問題:為什么米勒筆下的勞動者的面貌都是模糊不清的呢_ (視頻) 作品《晚鐘》分析 當代作家評價:感動于那秋日的暮色,更感動于農民的寬厚、善良與虔誠。 學生思考 維米爾喜歡用黃、藍、和灰色處理畫面,對光線處理非常出眾,尺寸很小,可是視覺沖擊力很強。 被視為:“從未被超越的典范。”畫面的每一個細節都恰到好處地包含在整體之中。 思考并回答問題 從四個方面:構圖、光影、色彩、筆觸分析 學生認真觀看、聽講以及思考 學生傾聽、觀看、思考 物體質感的對比與表現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思考 回答:人與自然的融合 1 以問題串起來,使每個人都參與、每個人都行動,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 通過問題情景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對知識的了解。 。 直觀的圖片讓學生理解外國油畫的藝術特色 讓學生展開探索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外國油畫作品,學習到新知識:光影、構圖、色彩、筆觸以及質感。 我們可以用這種知識與方法欣賞其他大師的畫作。 四、課后作業: 請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資源,了解中外國油畫作品,并認真記錄相關資料,下節課與大家分享一下吧!板書設計 外國油畫欣賞 一、畫家代表作品欣賞 分析這些油畫作品的形態以及藝術特色 二、分析作品《地理學家》 從四個方面:構圖、光影、色彩、筆觸 三、拓展活動 四、介紹另一位農民畫家 五、總結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