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⑴在上節課了解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及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基礎上,繼續學習金屬與化合物的溶液的反應⑵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2. 過程與方法⑴通過分組實驗、小組討論的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獲取新知識。⑵在實驗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⑴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作好記錄的習慣,并通過現象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推斷能力⑵通過對實驗現象分析并進行推理,培養學生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習慣。⑶通過小組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實驗,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⑴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⑵學會比較不同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方法;了解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實驗準備鐵釘、鋁片、銅絲、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硫酸鋁溶液鑷子、試管架、試管、砂紙、教學設計教學過程 點評知識回顧,提出問題。將鐵釘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有何現象? 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提出問題,承上啟下學生思考,輕松解答。 分析反應,鐵可以將銅置換出來;上節課已經知道鐵是比銅活潑的。 知識延伸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比如:鐵比銅活潑,所以將鐵放到硫酸銅溶液中,可以置換出銅來。 結合以前知識,告訴學生反應規律。并利用規律解決問題探究一:設計實驗判斷Al和Cu的活動性強弱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教師適時引導。 學生應該能討論出,可以將鋁放到銅的溶液中,或者將銅放入到鋁的溶液中。 鼓勵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體會探究的過程。老師給出提供的藥品:鋁片、銅絲、硫酸鋁溶液、硫酸銅溶液鼓勵各小組進行分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夯實基礎知識實驗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鋁片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現象,利用前面的規律,判斷出鋁、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學以致用,實驗驗證探究二: 提出新問題,設計實驗判斷Cu、Ag的活動性強弱,另加硝酸銀溶液,供學生實驗用。 知識遞進,知識升華實驗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 知識類比,解決問題。通過小組之間討論,實驗,得出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大小。 根據現象,得出結論教師講述,常見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是不同的,化學家們通過大量的實驗,去偽存真,認真思考,得出了常見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由強到弱為: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并指出從該順序中,可以知道很多知識: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越強。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知識總結,理論升華,并告訴學生活動性順序是判斷金屬強弱的一個依據。還可以判斷一些反應是否能夠進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有X、 Y、 Z三種金屬,如果把X和Y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產生氫氣,Y不反應;如果把Y和Z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在Y的表面有銀析出,而Z無變化.根據以上事實,判斷X Y Z的金屬活動順序. 學習致用最后,將本節課知識,總結,升華,提出實際問題怎樣鑒別“真假黃金”? 通過學習化學,引導學生認識到,化學是有用的,可以解決我們身邊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