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主題;2.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創立和內容。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涵及其關系。關鍵能力:懂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認識到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形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2.科學精神:能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3.法治意識:增強法治意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4.公眾參與: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改革開放以來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教學難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能夠成功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為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造就了人類進步史上的發展奇跡。2、新課講授(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1.鄧小平理論探究與分享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這是黨經過近20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歷史性決策,表明全黨把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前進的決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愿。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圍繞哪個主題對社會主義進行繼續探索的 2.結合材料,說一說鄧小平理論有何指導意義?學生討論交流回答點撥:1.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 從此以后,中國共產黨所有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探究與分享材料一 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期間,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首次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江澤民提出:總結我們黨七十多年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就是我們黨之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可以說,“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僅是黨的建設的重大課題,同時事關改革開放和兩個文明建設的成敗,事關中國共產黨、中國工作大局,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材料二 面向21世紀的中國,舉什么樣的旗幟,以什么樣的理論作指導,這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命運、關系到把一個什么樣的中國帶入21世紀的根本問題。從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特別是在鄧小平逝世后,對鄧后時代中國的歷史走向如何,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鄧小平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還能不能繼續堅持下去,成為黨內外、國內外普遍高度關注的問題。在黨的十五大上,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莊嚴地向全黨全國人民和全世界宣告: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正是在世紀之交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進程中,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考:1.談談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之間是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點撥:1.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2.(1)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繼承和發展,都在不同時期回答了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問題。(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不是互不相關的兩種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3.科學發展觀探究與分享材料一 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中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指明了我們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思路和戰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于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和新的中國國情相結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和階段。材料二內涵 要求第一要務是發展 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堅持以人為本 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統籌兼顧 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思考:(1)說說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貢獻。(2)結合材料二,以表格方式介紹科學發展觀。學生討論交流點撥:(1)黨的十六大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內涵 要求第一要務是發展 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以人為本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堅持統籌兼顧 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探究與分享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1)談談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2)怎樣理解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學生討論交流回答解析:(1)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通過總結實踐、展望未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近40年的發展,已經實現了道路比較完善、理論比較完備、制度比較成熟、文化比較繁榮的目標,其生命力和優越性越來越充分地發揮出來。由于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國力的強大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以及它對國際事務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必將極大地增強科學社會主義的世界影響力,提高社會主義在人們心目中的威信,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從而有力地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中國強大起來和走向世界舞臺中心,正在帶來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從現在開始到21世紀中葉,既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也是社會主義運動走出低谷、實現世界社會主義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探究與分享1習近平指出:“中國近代以來的全部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正確之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通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和實踐,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將繼續取得成功。”問題:談談你對這段話的認識,并與同學分享你的感受。學生討論交流總結: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在深入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堅持和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不斷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正如習近平所說的:“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探究與分享2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回顧百年歷程,牢記初心使命。材料一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民族蒙羞,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素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材料二 建國70多年過去了,經過建設時期的艱辛探索、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曾經滿目瘡疾、一窮二白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顯著提升,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呈現出無比光明的前景。思考:(1)結合材料一,縱觀近代以來中國先進分子探索復興之路的歷程,你從中得到哪些結論?(2)結合材料二,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應如何接續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學生討論交流回答點撥:(1)①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②各種探索都以失敗而告終,說明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③完成此歷史任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科學真理的指導。(2)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確指導。③堅持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知識總結: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恩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之間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結束新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是有原則、有方向、有定力的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敞開胸懷學習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在實踐中走出一條奔向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正路。六、板書設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七、課后作業完成本框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