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偉大的改革開放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改革開放的進程及意義。關鍵能力:通過了解史實材料,明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通過了解改革開放進程和取得的成就,體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2.科學精神:能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自信。3.法治意識:增強法治意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4.公共參與: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改革開放開啟的標志、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標志、進入新階段以來的重要決定和重大事件、改革開放的意義。教學難點:改革開放各個階段的重要決定和重大事件、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改革開放的意義。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作為新一代青年人,我們一直堅信改革是春風,開放是春雨,改革開放是百折不撓向上的生機,是沉郁歷史之下并發出的新歷史將永遠銘記。公元1978年,一股偉大春風在中華大地吹起,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股思想春雨颯颯的號召下,我們這一代人前赴后繼地踏上了一條嶄新的征程。這段征程有一個響亮并深具意義,且前所未有的名字——改革開放的道路。2、新課講授探究與分享140年前,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成為家庭生活的“三大件”。30年前,電視機、冰箱、洗衣機成為小康家庭的“三大件”。20年前,空調、電腦、攝像機成為富裕家庭的“三大件”?!叭蠹钡淖兓桶l展,表明人民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10年前,時髦的東西在不停地變化,“手里打電話、脖子掛‘傻瓜’,回家能把電腦打”已經不再新鮮。如今,“看大片、玩網購,全家出國旅游”成了老百姓新的生活方式。查閱相關資料,結合自己家庭生活的變化,說說改革開放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突出變化。學生討論交流點撥: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身心愉悅和全面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這都是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過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探究與分享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當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導致我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溫飽都成問題,國家建設百業待興。黨內外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鄧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br/>在鄧小平同志領導下和老一輩革命家支持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從此,我國改革開放拉開了大幕。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鄧小平同志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材料出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思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有什么歷史意義?學生討論交流點撥: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給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作出的這些在領導工作中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使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從過去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束縛中解放出來,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全面恢復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將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引向健康發展的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黨和國家歷史的新篇章,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一)改革開放的進程探究與分享1978-1991年 人民生活:穩步解決溫飽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興辦鄉鎮企業;設立經濟特區;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92-2000年 人民生活:實現總體小康 1992年以鄧小平南方講話為標志,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為商品流通特別是農副產品交換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農民增收帶來實惠。各地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城鎮就業崗位明顯增加。2001-2020年 人民生活:邁向全面小康 進入21世紀,國家先后出臺了減免農業稅、實行糧食直接補貼等一系列急農舉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精準扶貧政策措施持續落地生根。思考:(1)請用關鍵詞句的形式,勾勒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的過程。(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我國改革開放的認識。(3)從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學生討論交流點撥:(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2)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要推動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發展。(3)改革開放的實踐探索使我們認識到,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要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的道路。例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創立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黨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經過長期探索得出的基本結論。(二)改革開放的意義探究與分享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人民是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每一個經驗的取得和積累,都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創造。在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勇立時代潮頭、銳意改革創新、敢于實踐探索的先鋒模范。2018年12月,在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鼓舞斗志,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查閱資料,了解100名改革先鋒的具體事跡,說說這些改革先鋒體現了怎樣的精神?學生討論交流點撥:這100名改革先鋒,為推動改革開放作出了杰出貢獻,發揮了突出的示范引領作用,是人民群眾的優秀代表。一是政治素質較高。改革先鋒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對外開放的基本困能。其中,擔任過“兩代表—委員的人數近60%。二是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先進性、示范性。三是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各?。▍^、市)、港澳臺和改革開放主要領域均有人選,涵蓋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各個方面。既有領導干部,又有基層線人員;既有理論工作者,也有實干奮斗者。四是結構比較合理。改革開放前沿地區人選數量相對較多;經濟、科技、教育、醫療衛生、農業農村、脫貧攻堅、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政法戰線、紀檢監察等領域人選數量較為合理;性別、民族、職務層級、在世與已故、地方與軍隊、國內與國外等人選的比例比較適當;基層線的實踐奮斗者占有較大比例。五是榮譽基礎較好。受過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的占近90%,其中國家級表彰獎勵和軍隊功勛榮譽獲得者占近60%。100名改革先鋒在不同領域作出了不同的貢獻,都有些共同之處。他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擁護改革開放,堅持正確改革方向;他們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奮斗在改革開放--線,引領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變革,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他們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作風優良,贏得人民群眾廣泛贊譽。他們身上體現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過渡: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這種源于改革開放實踐的強大精神力量,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力量,是敢闖敢試、勇于創新的力量,是互利合作、命運與共的力量。改革開放精神,既與中華民族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一脈相承,更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奮斗中淬煉升華、輝映時代、深人人心,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知識總結:改革開放的意義: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相關鏈接: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薄白怨乓詠恚腥A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經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磨氣象。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差?!?br/>3、結束新課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六、板書設計偉大的改革開放一、改革開放的進程二、改革開放的意義七、課后作業完成本框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