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教案——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教案——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1

資源簡介

2.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一、教學目標
必備知識: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與前進
關鍵能力:深刻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堅信社會主義是人間正道
二、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明確中國人民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性。通過觀察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感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2.科學精神:明確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符合我國發展規律的。
3.公共參與:了解我國近年取得的偉大成就,培養學生立足實踐,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并積極投入實踐,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標志和意義、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取得的成績、艱辛探索的意義。
教學難點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艱辛探索的意義。
四、課前準備
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新中國成立時,全國5億人口,人均口糧200公斤/年;工業基礎幾乎為0,外匯儲備為0,產業工人1000萬,合格工程師僅有4萬人;全國80%的人口為文盲,每年培養的小學生只有67萬;全國森林覆蓋率僅有8.7%,北方部分地區甚至僅有5%。
描述新中國剛成立時是怎樣狀況。
學生討論交流
過渡:習近平說,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戰勝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也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2、新課講授
(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探究與分享1
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快速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要求很迫切。
建國初期,毛澤東說:“現在我們能夠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夠種糧食,還能磨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任務迫在眉睫。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
什么是一化三改呢?他們之間又是什么樣的關系?
“一化”指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主體?!叭摹敝笇r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是兩翼;一方面要求發展社會主義要求成分發展社會主義工業,使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使社會主義工業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有決定意義的領導力量;另一方面,要求把農民手工業者的個體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把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支持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耙换焙汀叭幕ハ嗦撓担ハ嘀萍s,互相促進,體現了發展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辨證統一。因此,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總路線。
知識總結: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和任務的意義
①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②在中國正式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后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探究與分享2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
觀點一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應該等到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后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觀點二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已經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上面觀點的認識。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點撥:贊同觀點二,因為中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有其歷史必然性:
知識總結: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有其歷史必然性。
一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二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杜會主義改造;
三是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四是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探究與分享3
材料一 1953年,黨先后作出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和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兩個決議要求按照積極發展、穩步前進的方針和自愿互利的原則,采取典型示范和逐步推廣的方法,把農業互助合作當作一件大事去做。在這兩個決議的指導下,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合作社都增產增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組優于單干,合作社又優于互助組。1954年初,在開展過渡時期總路線宣傳教育的基礎上,農村很快掀起大辦農業社的熱潮,1955年春達到67萬個。
材料二 1953年6月,中央兩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進行討論,確定經過國家資本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業的方針。隨后又決定對私營商業不采取單純“排擠”的辦法,也采取國家資本主義的方針。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政策,概括為“利用、限制、改造”。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的過程,也就是改造資本主義的過程。
材料三 1954年到1955年擴展公私合營的工作取得很大進展。企業合營后,由于國家派遣干部加強領導,投資進行新建、擴建,整頓經營管理,工人勞動積極性提高,使生產迅速發展,利潤增加。這些情況,使更多的資本家要求公私合營,形成對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有利形勢。
材料四 1955年夏季起到1956年底,我國加快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步伐,在較短的時間里,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深刻變革,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這兩種社會主義公有制形式,已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伴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建立,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來。馬克思主義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指導地位的確立,促使社會主義的思想意識和社會道德規范在人民中間逐漸樹立起來。有了新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又有依據社會主義的原則進行政治、文化、思想、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建設的成果,這就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當然,我國由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只是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思考:(1)怎樣理解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不同政策?
(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標志是什么?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點撥:(1)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進程中,黨創造了一系列適合中國特點的過渡形式。在農業方面,創造了以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為主要形式的多種互助合作形式,使農民的個體私有制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對個體手工業,也采取類似的辦法。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創造了加工訂貨、經銷代銷、公私合營等一系列國家資本主義形式,使資本家私有制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成功地實現了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這些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2)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人社會主義社會。
意義: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總結: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時間 1956年
標志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意義 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探究與分享
材料一 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走北以的各項指標大都大幅度地超額完成。光、交通運輸業和基本建設各條戰線喜報頻傳。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現代工業骨干企業,開始一個個建立起來;一大批能源基地和工業化原料基地的建立,使我國工業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一大批工礦企業在內地興建,使舊中國工業過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善?!耙晃濉逼陂g工業建設和生產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國家工業起飛時期的增長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在全黨全國人民同心同德的艱苦奮斗中,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步伐在扎扎實實地向前邁進。
材料二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正確地分析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指出:由于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材料三 1958年5月召開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這條總路線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盡快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適愿望。但由于它是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導下制定的,片面強調經濟建設的發展速度,過分夸大人的主觀意志的作用,忽視了經濟建設所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會后,以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計劃指標為標志的“大躍進”運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起來。
思考:1.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黨的八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的認識對于社會主義建設有什么積極意義?
3.怎樣認識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大躍進”等事物?
學生討論交流
點撥:1.(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實現了國家政治和經濟上的獨立。
(2)更適應中國發展的新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逐步建立起來。
(3)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領導人民順利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2.認識社會主要矛盾是制定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和依據。正確認識了我國當時社會的基本矛盾,在路線上和思想上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真正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正確找到了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出發點。
3.(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并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踐,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3)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3、課堂小結
教師點撥: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全新的事業,沒有固定的建設模式照搬和更多的成功經驗做參考。因此對于社會事業的探索實踐來說,難以避免出現失誤。社會主義事業探索中的失誤,不是社會制度本身造成的,不能因此懷疑和動搖對社會主義的信念。
六、板書設計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七、課后作業
完成本框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山县| 淄博市| 古浪县| 甘肃省| 犍为县| 鄂尔多斯市| 南昌市| 樟树市| 眉山市| 开化县| 醴陵市| 兰溪市| 含山县| 缙云县| 泽库县| 宁陵县| 裕民县| 会昌县| 高台县| 阿拉善右旗| 乳山市| 大姚县| 兰坪| 泰和县| 陇西县| 兰西县| 龙游县| 绥宁县| 改则县| 弥勒县| 乡城县| 色达县| 舞钢市| 尚志市| 肃宁县| 博乐市| 昌图县| 开平市| 蓬安县| 萨嘎县|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