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偉大的改革開放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革開放的意義。關鍵能力:能夠闡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掌握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掌握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意義。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通過了解改革開放進程和取得的成就,體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認同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2.科學精神:能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堅定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3.法治意識:增強法治意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4.公共參與: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改革開放的意義2.教學難點: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四、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材料:材料一 1965年,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41倍,1978年,美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76倍,并且差距呈現繼續擴大趨勢。材料二 西德一個露天煤礦,年產煤5000萬噸,只有2000名職工。而國內,年產5000萬噸煤大約需要16萬名工人,相差80倍。法國一個鋼鐵廠年產鋼350萬噸,職工7000人;而武漢鋼鐵公司年產230萬噸,有6.7萬人。提出問題:依據材料,說明文革后我國處于怎樣的境況 如何改變這種境況 問題提示:國民經濟:階級斗爭壓倒一切,計劃經濟體制僵化,中國經濟隔絕于世,企業生產力低下,與西方國家差距越來越遠。國民經濟瀕臨崩潰!民生問題:人民生活溫飽問題尚不能解決。更談不上住行方便。國家前途:黨和國家到了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如果現在再不進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鄧小平。從而引出本課內容:3.1偉大的改革開放。(二)新課講授:總議題::偉大的改革開放議題一:改革開放的歷程探究一:探究問題:結合教材思考:改革開放的歷程展示交流:學生交流發言。教師總結:(一)起步階段:1978-19921、1978年12月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背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時間:1978年12月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重新確立了(三個路線):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意義: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對內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1978年冬,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戶村民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業“大包干”。18枚紅手印催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終上升為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播放安徽小崗村改革的視頻)。對內改革: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城市:國有企業改革。雖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比農村復雜,但有了農村改革的成功經驗,我們對城市改革很有信心。——鄧小平(1984年10月講話)播放視頻《改革開放的歷程》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歷程(1978_1992)。(二)新階段、新水平:1992-2013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此后改革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2003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三)全面深化改革階段:2013年之后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這都表明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018年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部署。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問題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出部署。這使得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議題二:改革開放的意義探究一:展示視頻:《改革開放的成就》情景探究:結合《1978-2021》的視頻,結合身邊感同身受的事例議一議: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展示交流:學生交流發言。教師總結:意義: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1)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2)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 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的現實意義:(1)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2)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由之路;(3)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啟示: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議題追問:為什么“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展示交流:學生交流發言。教師總結:(1)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2)中國人民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3)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4)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近代中國由于閉關鎖國而屢遭列強侵略的歷史、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改變面貌、促進飛躍、巨大成就)均充分說明,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