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人文地理)上冊分層同步練習第三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3.4草原人家一、單選題1.雖然與野獸朝夕相處,卻沒有捕殺動物的習俗,也從不吃野生動物的是( )A.印第安人 B.吉普賽人 C.馬賽人 D.阿拉伯人2.下列區域與特色描述,對應正確的有( )①瑞士——借秀麗冰川,創觀光勝地②澳大利亞——憑廣闊草原,奪牧業先驅③秘魯——因垂直變化,開特色梯田④以色列——擁石油寶庫,啟財富之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關于非洲熱帶草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7月為雨季,1月為旱季 B.各處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一致C.雨季多雨,旱季少雨 D.熱帶草原面積僅次于沙漠面積4.澳大利亞分布著廣袤無垠的草原,下列說法符合該區域特色的有( )①擁有現代化的牧場②“逐水草而居”③“羊比人多”④以棗椰樹為主要作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非洲大陸上分布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 )A.熱帶雨林區 B.熱帶草原區C.熱帶季風氣候區 D.熱帶沙漠區下圖是M國示意圖,完成問題。6.M國的地理位置是( )A.位于西半球 B.位于南美大陸東部C.東瀕印度洋 D.西面與肯尼亞相鄰7.M國的人文特色主要是( )A.逐水草而居 B.現代化的牧場C.發達的漁業 D.世界石油寶庫8.澳大利亞畜牧業最突出的特點是( )A.地廣人稀 B.牧場規模很大C.機械化 D.羊比人多9.下列各地與其區域生產生活相匹配的是( )A.湄公河平原——用機械種水稻B.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量開采石油并出口C.澳大利亞牧區——牧民逐水草而居D.安第斯山脈——利用山地發展垂直農業10.澳大利亞主要的農牧產品是( )A.牛肉和小麥 B.牛肉和棉花 C.羊毛和小麥 D.羊毛和棉花11.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可見不同區域的人民能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下列區域與其特色相適應的是( )A.澳大利亞---逐水草而居 B.以色列---耕海牧漁C.日本---石油寶庫 D.湄公河---稻作文化讀圖,回答問題。12.圖中所示地區位于五帶中的( )A.北寒帶 B.北溫帶 C.熱帶 D.亞熱帶13.圖中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 )①氣候類型相同②南北半球位置相同③濕季時間相同④東西半球位置相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關于澳大利亞的地形,敘述正確的是( )A.南部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之一B.東部的大分水嶺全長1 5 00米,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30%C.西部高原上沙漠廣布D.最低處艾爾湖湖面低于海平面400米15.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是馬賽人的家園。回答下面小題。(1)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影響其遷徙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氣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2)馬賽人的精神生活與他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下列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他們( )①把養育牛羊的土地和草原視為心目中的神靈②不僅把草原視為家,還把自己視為草原的一部分③水上木偶戲是馬賽人的民間表演藝術④“貢多拉”是馬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下圖中序號所示區域與該地生產生活特色搭配正確的是( )A.①——逐水草而居 B.②——用機器種莊稼C.③——馴養羊駝和駱馬 D.④——耕海牧漁17.熱帶草原的氣候特點是 ( )A.終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B.終年高溫多雨C.終年炎熱干燥,降水極少D.終年高溫,旱雨季不明顯18.讀下圖,回答以下各題。(1)以下旅游項目中,最有可能在瑞士開展的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在國際中長跑比賽中,一些來自東非高原的選手常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是( )A.他們長期適應東非高原熱帶草原地理環境的結果B.他們為了改變貧困的生活,努力訓練的結果C.他們以野生動物為主要食物的結果D.東非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所以東非高原的選手耐力好19.2016年11月20日,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秘魯利馬舉行。據此回答小題。(1)根據下圖判斷,下列有關利馬說法正確的是( )①位于東半球,南半球 ②位于南美洲,瀕臨大西洋③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④位于南美洲,瀕臨太平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某校七年級一班的黑板報上新增了一個“是真是假”的地理知識欄目。以APEC主辦國為主題,下列各項中屬于“真”的是( )A.該國居民主要是黃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B.位于安第斯山區,牧民在低海拔飼養羊駝和駱馬C.位于阿爾卑斯山區,礦產資源奇缺,旅游業發達D.因為發達的牧羊業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20.馬賽男人大多喜歡穿紅色的披風,是因為他們認為( )A.穿著華美,便于在草原上顯露B.可以吸引野生動物C.可以驅趕野生動物,防身并保護牛群D.吸引牛群,便于放牧21.今年夏天,某環球旅行者游玩了下圖中的甲乙丙丁四個地方,并以游記的形式寫下對各地的印象。據此回答下題。(1)游記1:“烈日下,成群的斑馬在草原上奔走,不遠處有幾只幼獅在母獅周圍嬉戲……”該地是( )A. 甲 B.乙 C.丙 D.丁(2)游記2:“迷人的海水、雪白的沙灘、明媚的陽光,旖旎的海底世界,瓜果飄香……”該地是( )A. 甲 B.乙 C.丙 D.丁(3)游記3:“連綿的沙丘,成群的駱駝……”該地是( )A. 甲 B.乙 C.丙 D.丁(4)游記4:“野生動物種類非常繁多,而且數量豐富。能看到蜂鳥、凱門鱷、淡水龜、海牛、淡水海豚、水豚……”該地是( )A. 甲 B.乙 C.丙 D.丁(5)游記4所在地的氣候類型是( )A. 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C.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沙漠氣候22.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以下四個地方呈現“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的是 ( )A.湄公河平原B.安第斯山區C.日本的北海道D.非洲熱帶草原二、填空題23.澳大利亞有高度商品化的農牧業,素有“ ”的國家之稱.24.生產:澳大利亞的 業發達,最突出的特點是 。牧業集中分布在 和 的草原上。2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形象地稱為“ ”,其中以 羊最為著名。26.馬賽人過著“ ”的生活。每年南方 季來臨,馬賽人開始向北遷移;到10月,北方 季來臨,又開始向南回遷。27. 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公園,跨越幾個國家。28.馬賽人過著極其簡單的生活, 是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 是他們的家居住所。馬賽男人大多身著 ,他們認為既能夠防身,又可以保護牛群。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馬賽人驍勇善獵,按照邏輯,馬賽人生活在草原、叢林中,與野獸為伍,善于捕獵理所當然。但事實上,馬賽人人不僅不狩獵,甚至只是在慶典的時候才吃肉,而且從來不吃包括魚類在內的野生動物,對自然的崇拜使他們遠離了狩獵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馬賽人,是東非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活動范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如今的馬賽人一方面仍然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當地的旅游業中。2.【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瑞士——借秀麗冰川,創觀光勝地,正確。②澳大利亞——憑廣闊草原,奪牧業先驅,正確。③秘魯——因垂直變化,開特色梯田,正確。④以色列——擁石油寶庫,啟財富之門,錯誤。①②③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3.【答案】C【解析】【分析】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干濕兩季,干季降水較少,草木枯黃;雨季降水較多,草木茂盛。北半球7月份是雨季,1月是旱季,南半球正好相反。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主要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有關,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這樣,例如東非高原的草原氣候與地形有關。在非洲大陸,熱帶草原氣候分布較廣,熱帶草原的面積大于熱帶沙漠的面積。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為廣大。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分干濕兩季,這里的降水很不均勻,半年多雨,半年少雨。在雨季,大草原一片蔥綠,生機盎然;到了旱季,氣候干燥,滿目枯黃。這里沒有茂盛的森林,在茫茫草原上,有一些耐旱的孤樹。4.【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分布著廣袤無垠的草原,該區域特色的有:①擁有現代化的牧場,③“羊比人多”,①③ ,正確。②“逐水草而居”是非洲馬賽人的生活寫照。④以棗椰樹為主要作物,指在西亞地區。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5.【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非洲大陸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非洲熱帶草原分布在非洲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東部高原的赤道地區以及馬達加斯加島的西部,呈馬蹄形包圍熱帶雨林;分布地區占全洲面積的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區。氣候的成因主要是受赤道低壓帶和信風交替控制。并不是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的,所以每年6-10月份,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該地處于北半球的部分受赤道低壓控制處于濕季,南半球部分受信風影響處于干季。11月到次年5月正好相反。【答案】6.C7.A【解析】【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6.據圖分析可知, M國是坦桑尼亞,該國位于東半球,位于非洲大陸東部,東臨印度洋,東北與肯尼亞相鄰。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7.據圖分析可知, M國是坦桑尼亞,主要是熱帶草原氣候。 M國的人文特色主要是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8.【答案】C【解析】【分析】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人口密度小,農場規模很大,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 畜牧業一般是家庭經營的大規模農場, 基本上是靠機械來完成的,這是最突出的特點。其他也是畜牧業的特點,但不突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9.【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湄公河平原——投入大量勞動力,精耕細作,種植水稻;波斯灣沿岸——大量開采石油并出口;非洲肯尼亞牧區——牧民逐水草而居;安第斯山脈——利用山地發展垂直農業;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10.【答案】C【解析】【分析】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煤、鐵、鋁土、錳等儲量豐富.農產品中羊毛、羊、小麥、牛肉等產品也是名列前茅.故選:C.【點評】澳大利亞是一個農、牧、礦資源都豐富的國家,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不同地區的人們能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具體來看,澳大利亞---逐水草而居,錯誤,應該是現代牧場。以色列---耕海牧漁,錯誤,應該是石油寶庫。日本---石油寶庫,錯誤,應該是耕海牧漁。湄公河---稻作文化,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湄公河平原是傳統的農業區,以種植水稻為主;安第斯山脈,垂直差異性顯著,當地居民利用自然景觀的差異性,發展了垂直農業,山上發展畜牧業,山下發展種植業;日本北海道地區以漁業為主;非洲的熱帶草原地區,氣候分干濕兩季,為了生存,當地居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答案】12.C13.B【解析】【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12.根據圖中的緯度,可以看出圖中所示地區位于五帶中的熱帶。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都屬于熱帶草原氣候,但由于處于不同半球,干濕季的時間不同。多多馬和基塔萊都位于東半球。①④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4.【答案】C【解析】【分析】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大陸自西向東可明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一般海拔200~500米,約占大陸面積的60%,高原上沙漠廣布.中部平原區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25%,平均海拔150米,最低處艾爾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中部平原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盆地之一.東部山地北起東北部的約克角半島,南至維多利亞州西南部的東海岸,是由一系列的狹長山脈、谷地交錯組成的弧形地帶,又稱為大分水嶺地區.大分水嶺全長3000千米,寬150~300千米,面積約占大陸總面積的15%.故選:C.【點評】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惟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15.【答案】(1)A(2)A【解析】【分析】 (1)、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影響其遷徙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氣候。當地是熱帶草原氣候,分干濕季,為了給牛尋找食物,必須隨季節進行遷徙。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2)、馬賽人的精神生活與他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①把養育牛羊的土地和草原視為心目中的神靈,②不僅把草原視為家,還把自己視為草原的一部分,①② ,正確。③水上木偶戲是越南人的民間表演藝術④“貢多拉”是威尼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16.【答案】D【解析】【分析】讀圖可知,①是美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高,人們用機器種莊稼;②是非洲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③是澳大利亞,有現代化的牧場,養羊業發達,羊駝和駱馬主要生活在南美洲;④是日本,人們耕海牧漁。故D正確。【點評】本題考查世界各地區的生產生活特色,讀圖理解解答即可。17.【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非洲草原的相關知識。熱帶草原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所以選A。B選項是熱帶雨林氣候;C選項是熱帶沙漠氣候。【點評】本題考查熱帶草原的氣候特點18.【答案】(1)A(2)D【解析】【分析】 (1)據圖分析,①是滑雪,②是劃船,③是攀巖,④是騎馬。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所以最有可能在瑞士開展的有 ①③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2)在國際中長跑比賽中,一些來自東非高原的選手常取得好成績的原因與東非高原的地理環境有關。東非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適應了當地的自然條件,長跑訓練有助于提高選手的耐力,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東非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如果運動員在高海拔地區長期訓練,無氧耐力就強,所以在國際中長跑比賽中,一些來自東非高原的選手常取得好成績.19.【答案】(1)D(2)A【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利馬地理位置的判讀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赤道以北為北半球N,赤道以南為南半球;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所以利馬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又利馬位于南美洲,瀕臨太平洋。故選擇D。(2)本題考查的是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利馬為秘魯的首都,該國居民主要是黃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所以A正確;牧民在高海拔飼養羊駝和駱馬,所以B錯誤;利馬位于安第斯山區,礦產資源豐富,所以C錯誤;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重要國家概況的識記,對地圖的判讀能力。20.【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金黃的東非稀樹草原上,走來一隊身披紅色披風、手持木棍的馬賽人。 男人們裹著被稱為“束卡”的紅色披風,手持一頭細一頭粗、用來趕走野生動物的馬賽木棍。 馬賽男人大多喜歡穿紅色的披風,是因為他們認為可以驅趕野生動物,防身并保護牛群。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馬賽人的裝束很顯眼,男人批“束卡”,實際上是紅底黑條的兩塊布,一塊遮羞一塊斜披在一邊的肩上。這種衣著很像一團火,這正是他們所要達到的效果,在野獸遍布的大草原上,這樣“一團火”能有效地驅趕野獸。21.【答案】(1)B(2)C(3)A(4)D(5)A【解析】【分析】 (1)、游記1:“烈日下,成群的斑馬在草原上奔走,不遠處有幾只幼獅在母獅周圍嬉戲……”斑馬,獅子,屬于熱帶草原氣候下的自然景觀。根據材料,乙地是熱帶草原氣候。該地是乙地。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游記2:“迷人的海水、雪白的沙灘、明媚的陽光,旖旎的海底世界,瓜果飄香……”該地是丙地。丙地是熱帶雨林氣候,陽光,沙灘,海底世界,瓜果飄香都是當地的特點。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3)、游記3:“連綿的沙丘,成群的駱駝……”該地是沙漠,動物是駱駝。與材料中的甲地相符合。甲地是熱帶沙漠氣候,形成熱帶沙漠景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4)、游記4:“野生動物種類非常繁多,而且數量豐富。能看到蜂鳥、凱門鱷、淡水龜、海牛、淡水海豚、水豚……”該地是丁地。根據材料,丁地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主要分布于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中美洲和眾多太平洋島嶼。該地區長年氣候炎熱,雨水充足,正常年降雨量大約在1750~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氣溫超過18℃,季節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是地球上過半數動物、植物物種的棲息居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5)、游記4所在地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熱帶雨林中,動植物種類非常繁多。一般常見代表性動物如下:(一)哺乳類動物:美洲,主要有狨鼠、卷尾猴、蛛猴、樹懶 、小食蟻獸、南美貘、吸血蝠。非洲,主要有大猩猩、黑猩猩、長尾鯪鯉、倭河馬。亞洲,主要有猩猩、長臂猿、眼睛猴、蜂猴、樹鼩、獼猴、巨松鼠、大鼯鼠;澳洲,主要有樹袋鼠、袋貂、樹袋熊。(二)鳥類:美洲,有蜂鳥、麝雉。非洲,太陽鳥。非洲的太陽鳥幾乎占世界的一半。亞洲,有藍孔雀。澳洲,有食火雞、極樂鳥、冢雉等。(三)爬行類:美洲,有森蚺等。非洲,有避役。亞洲,有蟒蛇、巨蜥。兩棲類:亞洲,有樹蛙等。22.【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非洲草原的相關知識。熱 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以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最為廣大。熱帶草原氣候區的降水的年內分布很不均勻,半年多雨,半年少雨。在雨季里, 大草原一片蔥綠,生機盎然;到了旱季,天氣燥熱,滿目枯黃.這里沒有茂盛的森林,在莽莽草原上,有一些耐旱的孤樹。許多動物為了生存,追逐水源而進行遷 徙。居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湄公河平原是傳統農業區,以種植水稻為主;安第斯山區,景觀垂直分布,山下農業與山上畜牧業并存;日本的北海道以漁業 為主。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點評】理解非洲草原傳統牧業的特點。23.【答案】騎在羊背上【解析】【分析】澳大利亞屬于南半球的發達國家,澳大利亞有高度商品化的農牧業,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故答案為:騎在羊背上.【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有許多古老的動物,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24.【答案】畜牧;機械化;中部;西部【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畜牧業發達,最突出的特點是機械化。牧業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的草原上。【點評】澳大利亞畜牧業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而且現代化程度高,最主要特征就是畜牧業各個環節的生產作業都是由機械來完成。每個家庭牧場都有耕作、播種、鋤草、噴藥、收獲、貯藏和運輸等農業機械,有的牧場還有草地播種、牧草收割、打捆、青貯、切碎、飼料加工以及剪毛等牧業機械。特別是大型家庭牧場,一般生產設施比較完善,作業機械齊全,現代化水平更高。25.【答案】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美利奴【解析】【分析】澳大利亞草原面積廣闊,自然條件適合發展畜牧業。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其中主要畜種是美利奴羊最為著名。【點評】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高度商品化的農牧業和蓬勃發展的工礦業,是澳大利亞經濟的基礎產業.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很適宜發展農牧業.目前,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產國和小麥、羊毛輸出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最多的國家之一,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26.【答案】逐水草而居;干;干【解析】【分析】馬賽人居住在赤道兩側,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的移動,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因此同一氣候類型降水的時間分布相反;每年5~6月,隨著南方漫長干季的到來,草原開始枯黃,馬賽人開始向北遷徙,而這時北方正值雨季; 10月北方干季來臨,而南方則相反,濕季開始來臨,馬賽人又開始向南回遷。所以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點評】馬賽人東非民族 ,主要分布在肯尼亞南部和坦桑尼亞北部的草原地帶。從事游牧,牧場為公共所有,牲畜屬于家族 ,按父系繼承。近年來,坦桑尼亞和肯尼亞政府鼓勵馬賽人定居從事農業生產,已有一小部分人轉為半農半牧,并有少數人進入城市謀生。馬賽人以肉、乳為食,喜飲鮮牛血,每個大家族都飼養幾十頭牛,專供吸吮鮮血之用。27.【答案】克魯格【解析】【分析】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創建于1898年,面積有兩百萬公頃,是世界上自然環境保持最好的、動物品種最多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公園。【點評】克魯格國家公園是世界最大的野生動物園。位于德蘭士瓦省東北部,勒邦博山脈以西地區。毗鄰津巴布韋、莫桑比克二國邊境。公園長約320千米,寬64千米,占地約2萬平方千米。園中一望無際的曠野上,分布著眾多的大象、獅子、犀牛、羚羊、長頸鹿、野水牛、斑馬、鱷魚、河馬、豹、獵豹、牛羚、黑斑羚、鳥類等異獸珍禽。植物方面有非洲獨特的、高大的猴面包樹。每年6 ~ 9月的早季是入園觀覽旅行的最好季節。年均游客25萬以上。28.【答案】牛;茅草房;紅色披風【解析】【分析】馬褰人認為牛群是神的賜予 ,他們鄙視農耕生活,認為耕作使大地變得骯臟。馬賽人把牛群看成生命,牛是他們主要的食物來源。茅草屋是馬賽人的選擇,但是在熱帶大草原上,這樣的屋子根本抵擋不了日曬、雨淋和白蟻破壞。馬賽男人們裹著被稱為“束卡的紅色披風,手持一頭細一頭粗、用來趕走野生動物的馬賽木棍。【點評】馬賽人是東非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活動范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與野生動物是和諧相處的馬賽人是非洲傳統的牧牛人。他們對牛十分看重,牛在他們的生活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馬賽人的傳統的屋子像倒扣的缸,開一個很小的門,人只能彎腰才能進去,這樣,主人可以在家里方便地刺殺試圖進入屋內的人。現在,這樣的住房越來越少。茅草屋是包括馬賽人在內眾多非洲民族的選擇。因此牛是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茅草屋是他們的家居住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