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49張PPT。在新教學理念引導下創建學科特點鮮明的地理教學模式想法由來1、與平魯教師的交流。2、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3、課堂教學效率。4、以落實為目標。5、地理學科特點。6、教師的價值。中學地理教學的基本特點是一、地理知識內容的廣泛性和地圖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二、地理事物及其認識方法的綜合性;三、地理事物的區域性和運用比較法認識地理事物的重要性。 1.1認識地球的面貌地球的形狀1、充分使用教材。2、“觀察、推測、證明”的意義。 (太陽、月球、星星)3、學生興趣的培養。(對世界的認識)地球的模型畫“經線” 并理解“經線”的特點畫“緯線”并理解“緯線”的特點切“經度”并理解經度最大度數為180°切“緯度”理解緯度最大度數是90°規律: 用緯度來判斷某點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南緯的都在南半球,北緯的都在北半球。即:如果帶S就是南半球,如果帶N就是北半球。 用經度來判斷某點在東半球還是西半球。 東半球:20°W——0°——160°E (有西經的一小部分和東經的大部分) 西半球:160°E——180°——20°W (有東經的一小部分和西經的大部分) 實際中可簡單的使用: 小于20°都在東半球(無論東經或西經) 大于160°都在西半球(無論東經或西經) 大于20°小于160°如果東經就是東半球, 大于20°小于160°如果西經就是西半球。 其中,0°經線在東半球;180°經線在西半球。學案的部分內容1、描0°經線,記憶經過的大洲和國家。2、描0°緯線,記憶經過的大洲和國家。3、畫出20 °W和160 °E。4、描回歸線和極圈。5、描30 °N。6、描120 °E。7、描120 °W。8、﹍﹍。注重對地圖冊的使用1.2感受地球的運動1、拓展。 晝夜交替——地方時——時區。2、拓深。 了解——理解——明白。3、普及生活常識。(陽歷、農歷、24節氣)按照以下步驟做圖:在圖中標出地軸和地球自轉方向。畫出赤道。(與地軸垂直)如果太陽處在中間,分別畫出太陽照射的直射點。(水平畫線與地球表面相交有點)在地球上畫出晝夜半球(太陽照亮的是晝,背著太陽的是夜)。找到晝夜分界線與地球表面的交點,然后畫出此點所在的緯線。找到出現極晝和極夜的地區。如果我們畫的地軸的傾角是66.5°,那么太陽直射在地球表面的點所在的緯線左側的是北回歸線,右側的就是 ,左側此時北極圈內是 ,南極圈內是 ,此時是北半球的 日。相對而言,右側的圖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此時北極圈內是 ,南極圈內是 ,此時是北半球的 。你能否在圖中看出地球上各地的晝夜長短有什么變化。能否推斷所處的季節。提示:如果我們知道了某個國家或地區的緯度范圍,我們就可以大體推知它處在哪個熱量帶,大體了解它的氣候特點。嘗試:通過查看地圖冊,找到以下國家,并判斷這些國家處在的溫度帶。 2.1認識地圖1、“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圖上的方向”同樣重要。2、畫地圖的學生活動是必須的。3、從地圖中讀取信息的能力。4、學習方法的比較。2.2使用地圖1、地形圖的重要性。2、地形圖的“形成過程”。3、地形圖的閱讀。4、教學手段的運動。5、學生活動的設計。學案的部分內容標出C圖中的陡坡和緩坡 標出D圖中的鞍部和陡崖 學案的部分內容畫出上圖中的山脊和山谷學生活動四:畫地形剖面圖(圖中海拔為:100,200,300,400)第一步:找到直線與等高線地形圖的一系列交點。第二步:判斷出所有點的海拔。第三步:畫出相應的坐標軸,縱坐標與圖中海拔要對應。第四步:在坐標軸內描出相應的點。第五步:用平滑的線連點,即成圖。1、讀顏色的種類。顏色多——地形復雜,顏色少——地形單一2、讀顏色的色彩。綠色、淺綠色——平原、丘陵 、盆地,肉色、黃色、土色、褐色——高原、山地、盆地3、讀顏色的形狀。單一顏色大面積成片——平原、高原、盆地綠色與黃色錯落分布——丘陵顏色過度的地區——山地讀圖指導:顏色——地形1、讀世界地形圖,理解陸地的五種地形。2、讀中國地形圖,找到黃土高原中汾河谷地中的太原盆地和太行山脈。3、讀非洲和歐洲的地形圖,對比不同的地形特點。(需要同學們的合作)注重對地圖冊的使用3.1海陸分布1、落實。2、學生活動。3、培養地理素養。4、強調海峽。5、了解“重要的地理位置”。學生活動三:讀圖3.5及相關的教材文字部分完成4、圖3.5的左側的半球是 半球, 洲和 洲完全在這個半球,他們西側是 洋,東側是 洋。圖3.5的右側的半球是 半球, 洲完全在這個半球, 歐洲、 洲和 洲的絕大部分在這個半球。這個半球的中間是 洋,西側是 洋,東側是 洋。5、北冰洋被 洲、 洲、 洲環抱。6、太平洋周圍的大洲是 。7、大西洋周圍的大洲是 。8、印度洋周圍的大洲是 。9、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10、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 。學案的部分內容學生活動四:讀圖3.7和3.8完成11、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 。12、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 。13、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是 。14、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 海峽。15、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 海峽。16、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是 海峽。17、歐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 海峽。18、亞洲和非洲之間的 海峽地理位置很重要。 學案的部分內容注重對地圖冊的使用——學案的部分內容3、世界之最:(在地圖冊找到它們在哪里)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 世界上最小的大陸是 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 世界上最大的海是 世界上最小的海是 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3.2海陸變遷1、“地球的力量”。2、教材的補充。(大陸漂移) 3、恰當的比喻。(地球的圈層、火山)4、聯系生活。(地震)5、發展的觀點看問題。6、普及常識:震級、震中、震源深度。4.1氣溫和氣溫的分布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感知氣溫和降水。2、感知生活的環境。3、認識到其他的環境。(地理區域)4、作圖能力的培養。5、讀圖能力的培養。6、比較法的學習和運用。7、分析思路的培養——生活和生產。熱帶 最冷月氣溫≧15 ℃亞熱帶 最冷月氣溫≧0 ℃溫帶 最冷月氣溫 ≦0℃(溫帶海洋性氣候例外) 寒帶 最熱月氣溫≦10℃1、日平均氣溫和月平均氣溫的深刻理解連續五天的日平均氣溫≧22℃:夏連續五天的日平均氣溫≦10℃:冬連續五天的日平均氣溫在10℃~22℃:春、秋學案的部分內容學生活動一:請解釋“天為什么會下雨”? 請解釋“天為什么會下雪”? 請解釋“天為什么會下冰雹”?補充:降水的條件:1、空氣飽和時,氣溫繼續降低。 2、有凝結核。 3、水滴增大到能夠下降到地面。 4.3天氣1、天氣定義的重要性。2、教材的補充。(與災害性天氣的對比)3、聯系生活。4、對天氣符號的感知。5、關注生活。6、地理素養的養成。7、天氣的力量。4.4氣候1、地理學科特點的集中體現。2、氣候的重要性。3、學生如何掌握。4、拓展與拓深的必要性。5、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看圖——讀圖——析圖——畫圖對坐標軸的認識對數據的感知對“圖的形成”的掌握對“圖的含義”的理解對“圖的對比”的認識對“圖的疊加”的應用反思:課堂上教師要把所有氣候類型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都畫出來(彩色粉筆的運用),學生先讀圖比較判斷,再畫一遍,最后理解氣候特點。適當的補充聯系生活1、地理位置—氣候—植被—生產與生活。2、世界不同地區的差異。3、世界不同地區的相同。4、舉例要貼近學生生活。5.1人口與人種1、出生率、死亡率與自然增長率。2、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3、提高人口素質從而控制人口數量。4、影響人口分布的原因。5、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思路)。6、有計劃的生育。7、歷史知識的重要。8、多角度看問題。5.2民族、語言和宗教1、民族的認識。2、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原因。3、世界的三大宗教。(對歷史、文化等影響)4、佛教是無神論。(宗教的起源)5、宗教故事。(紅海)《達芬奇密碼》6、宗教標志。(西亞的氣候特點)7、宗教節日。(生活)8、我們的信仰。 6.1聚落與環境1、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2、聚落與自然環境。3、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4、補充:聚落的產生。5、城市的區位因素。6、建筑是最好的文化。6.2聚落的發展與保護1、聚落的崛起與衰落。2、城市化。3、城市的環境污染。4、聚落中的世界文化遺產。5、我們的生活與文化。第七章發展與合作—經濟全球化1、國家的不同。(面積、人口、政治、經濟)2、我國的外交政策。3、國界與領土。4、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5、我國的綜合國力。6、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原因。 (和平穩定、科教興國)7、合作才能發展。歐洲西部的政區圖冰島第一從海陸位置判斷出這是島國,島名即國名,如我們學過的馬達加斯加。第二讓學生在圖中描出西經20o和北極圈。(西經20o和東經160o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北極圈是北寒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發現西經20o穿過冰島,明白歐洲的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只有小部分在西半球;從北極圈推想到歐洲處在北寒帶和北溫帶,也能想象冰島的氣溫。第三從時事“冰島的火山噴發”,介紹這個島被稱為“冰與火”的島,知道這里有冰川也有火山。挪威第一讀圖看出挪威與瑞典位于半島上,半島的名字叫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第二讀圖知道北極圈穿過挪威,想到這個國家有極晝極夜現象,能看到美麗的極光。第三讀圖挪威的西側是挪威海,北側是北冰洋。第四讀圖看出挪威的海岸線非常曲折相對比非洲平直的海岸線更加明顯,想到會有優良的港灣,利于海上交通甚至發展造船業,又會有美麗的峽灣發展旅游業。第五介紹:別稱“萬島國”,近海島嶼達15萬多個;自然環境促使高山滑雪這一體育項目發展的非常好,是冬奧會歷史上金牌總數最多的國家愛;名人阿蒙森,知道他是人類中第一個到達南極的。 丹麥第一讀圖看到丹麥的東側是歐洲西部的內海——波羅的海,這是世界上海水鹽度最低的海域。第二讀圖看出丹麥、挪威、瑞典三國是波羅的海出入北海的門戶,這就是有資格當北歐海盜的地理因素。第三讀圖看到丹麥面積并不大,但要想起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格陵蘭島是丹麥的屬地。第四讀圖找到丹麥海峽,海峽的西側是格陵蘭島,該島是北美洲的土地,所以理解丹麥海峽是歐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第五提起名人安徒生。 英國第一讀圖找到愛爾蘭島、大不列顛島、不列顛群島、大西洋、北海、英吉利海峽。第二描出0度經線和北緯50度的緯線。第三看英國的國土理解“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含義。第四看英國國旗:由英格蘭的白底紅十字旗、蘇格蘭的藍底白色斜十字旗和愛爾蘭的白底斜紅十字旗疊成。 地理學的價值樹立可持續發展觀促進認識客觀世界能力與水平的螺旋式上升發揮文理兼備的優勢,認識科學整體性鍛煉復雜系統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教師的價值 教師能引導學生透過紛繁豐富的地理表象,通過現實感受與地理模式理念的沖撞、磨合、思辯及實踐,達到對地理事物理性升華的認識和自覺行為實踐的過程。 熱愛地理學科成為優秀的地理教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