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教案一、學習目標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與文化: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祖沖之和圓周率;書法、繪畫與雕塑等基本史實。二、學習重難點重點:祖沖之和圓周率難點:圓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三、課程學習導入新課:石窟插圖,提問:你見過這一石窟藝術嗎?它反映了哪一時期的藝術成就呢?目標導學一:賈思勰和《齊民要術》賈思勰,山東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東魏兩個朝代。他曾任郡太守,非常重視農業,精心研究前人成果,認真總結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寫成了《齊民要術》一書。說說《齊民要術》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屬于哪一門科學?歷史地位怎樣?《齊民要術》主要內容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要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屬于農業科學。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今天農業生產仍有一定現實意義。過渡: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了農學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還有科學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目標導學二:科學家祖沖之什么是圓周率?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比例叫做圓周率。我國古代數學家很早就注意到圓周率的計算,三國時代的劉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極限”思維的圓周率的正確方法,叫做“割圓術”。祖沖之運用劉徽創造的方法,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字,即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后來,祖沖之還將他研究數學方面的成果,收集在他與其子合著的數學名著《綴術》一書中。這是當時數學領域的最高成就。后來傳到日本和朝鮮,也被用作教材。閱讀課本,總結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機械制造方面的成就。天文歷法:《大明歷》機械制造: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等。通過對祖沖之學習,大家討論一下,祖沖之的身上有哪些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呢?治學嚴謹,耐心細致,刻苦鉆研、反復實踐,注意學習前人成就而不盲從等。過渡: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了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以為,在文學藝術領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目標導學三:書法、繪畫與雕塑1.書法書法逐漸成為一門藝術是在什么時候?為什么這時期書法藝術取得很大成就?東漢末年,漢代造紙術的發明。魏晉時期,書法藝術的發展狀況如何?三國:鍾繇和胡昭是曹魏時的書法名家。鍾繇獨創楷書書法,后人稱他的楷書為絕世之作。東晉:東晉的王羲之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他的書法“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其代表作《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由于在書法藝術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譽為“書圣”。北魏:北魏流傳下來的碑刻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渾。過渡:自古書畫不分家,魏晉南北時期書法藝術百花爭艷,繪畫藝術上也是俊才輩出,最著名的當推東晉的顧愷之。2.繪畫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畫占了主要地位。山水畫開始形成。東晉的顧愷之是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他擅長的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流傳下來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剛才在講到顧愷之繪畫題材的時候,我們了解到他的繪畫題材非常廣泛,除了山水人物,還包括佛教故事,這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什么現象?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統治者除建大量寺廟外,還令人劈山削崖,開鑿石窟,塑造佛像,從而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精湛輝煌的石窟藝術。3.雕塑魏晉時期開鑿了哪兩大著名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這些佛像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也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的特點,堪稱宏偉精巧的雕刻藝術品。四、課堂總結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雖是政權分立,但是經過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成就。我們今天要堅持科技立國的政策,建設強大的祖國。五、板書設計作者:賈思勰魏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內容:晉 地位: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南北 時期:南朝朝 科學家祖沖之 成就: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字,即3.1415926—科 3.1415927之間。技 代表作:《綴術》與文 書法:東晉的王羲之,《蘭亭序》 ,書圣化 書法、繪畫與雕塑 繪畫:顧愷之,《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雕塑: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