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 教案一、學習目標: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2.了解原始農業的產生過程及意義;3.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4.比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認識中國南北原始農耕文化的異同。二、學習重難點重點:半坡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和生產狀況難點:半坡和河姆渡人的生存方式不同的原因三、課程學習:導入新課:。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同學們認識以上圖片反映的農作物嗎?目標導學一:原始農業的發展問:帶著課件上的問題,自主閱讀教材。時間: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興起地區:中國黃河、長江和淮河等流域發展變化: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興起和發展的意義: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過渡:距今10 000年左右,在中國的長江、黃河和淮河等流域興起了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古代原始農耕文化的遺址可謂星羅棋布,而最為典型的代表一個在黃河流域,另一個在長江流域。目標導學二:河姆渡人的生活請同學們根據教材,說一說,河姆渡遺址展示的是什么時候的農耕生活?生:距今7000年左右。河姆渡人主要種植什么作物?生:水稻。教師補充:河姆渡遺址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發現的。遺址出土了大量稻谷堆化石,這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也說明當時的原始居民已經開始了農業生產活動。河姆渡人使用哪些生產工具?生:骨耜、骨鐮等。這些生產工具有什么特點呢?我們知道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開始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的器形有石斧、石錛等。但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器多于用石器,出土各種骨器的數量是石器的七倍,最常見的是骨耜。耜是最常見的河姆渡出土物,骨耜上安裝的柄叫耒,通常把這種裝有木柄的骨耜叫耒耜。耒和耜是用來松土的工具。當時出現了哪些家畜家禽?生:豬、狗、馬、牛、羊、雞。教師補充:由于原始農業生產水平低下,所以漁獵仍然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謀生的重要方式。在長期的狩獵中,河姆渡原始居民捕到獸仔時,就把它們帶回去馴養繁殖。有時候打來的獵物吃不完,人們也不再把它殺掉,而是留下來飼養。雞、羊、牛、豬、馬等較溫順的動物幼仔長得快,繁殖多,比打獵收獲可靠。于是,飼養家畜逐漸代替狩獵成為主要的謀生手段。原始畜牧業出現了。隨著農具的使用和水稻的種植,河姆渡居民的食物來源有了可靠的保證,他們要求生活能夠相對安定。于是,他們開始過怎樣的生活?生: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在哪里呢?生:他們住在干欄式房屋里。教師補充:干欄式房屋多為長方形;用木質材料,一般由木樁、圓木、木板組成;下部由打下的木樁做成底架,高出地面,木樁上架橫梁,再鋪地板,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構梁架和屋頂,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為什么要建造干欄式房屋呢?生:略。教師總結:江南水鄉地勢低洼,潮濕溫熱,干欄式房屋采用木結構,并高出地面,既可防蛇蟲猛獸之害,又可以通風防潮。干欄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一個了不起的創造,說明古代建筑業開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至今,我國西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然采用這種古老的建筑形式。河姆渡人的生活用水是從哪里來的?教師總結:河姆渡人過上了定居的生活,也要有相對穩定的生活用水。一是附近的河水,二就是井水。河姆渡遺址發現了木架方形井,這是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木構水井,說明原始居民已掌握了鑿井的技術,飲水比以前更方便了。原始農耕出現后,糧食成為主食,這就需要大量的容器、炊具。比如說煮飯需要罐子、吃飯需要碗等。在生活過程中,人們偶然發現,泥土經過一定溫度的燒烤后,能夠變成很堅硬的東西,拿來裝東西不會漏,于是,陶器就出現了。陶器的出現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用具,然后才是藝術品。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外形比較簡單,表面畫有一只形態逼真的豬,這說明了什么問題?生:略。教師總結:河姆渡人已經飼養家豬,能吃到肉食了。河姆渡遺址還出土了作為耳飾的玉器和幾十件骨哨,這又說明了什么問題?生:略。教師總結:耳飾的玉器說明河姆渡居民已經有了美的意識;骨哨的出現說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中已經有了原始音樂。雙鳥朝陽紋象牙雕刻件是河姆渡文化的藝術精品,具有極珍貴的歷史價值。它象征著河姆渡人對生命的熱愛,有著強烈的宗教意義,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審美觀念和最高藝術成就。目標導學二:半坡居民的生活請同學們根據教材,說一說,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時候?生:距今約6000年。農業生產在半坡人的經濟活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什么?生:粟。教師補充:粟就是小米。粟耐旱,早熟,成熟期短,便于保存。半坡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粟粒,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除了種植糧食作物和蔬菜之外,半坡人還有什么生產活動?生:狩獵和捕魚。教師補充:狩獵在半坡人的生產活動中僅次于農業生產,居于第二位。捕魚生產處于第三位。半坡遺址還發現了人工飼養的豬、狗的骨骼以及各種野生動物的骨骼,說明他們已經飼養家畜,主要是豬和狗。我們想象一下,半坡人的食物有哪些品種?生:主食有粟,副食有魚、肉、蔬菜。教師補充:半坡人的食物種類大大豐富了,他們過著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生活,狩獵和采集也占有一定地位。半坡居民使用哪些農具進行生產呢?生:石斧、石鋤、石鏟、石鐮、石磨盤、磨棒等。教師總結:這些數量眾多的石制農具都是磨制而成,說明半坡人已經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們用石斧、石鏟和木制的耒耜等開墾耕地,用石鐮、石刀收割莊稼,用石磨盤、石磨棒加工谷物。半坡居民使用的漁獵工具有哪些?生:弓箭、石網墜、魚鉤、魚叉等。教師補充:半坡居民用骨制箭頭、魚叉、魚鉤打獵捕魚。半坡人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呢?我們來看圖片。請同學們說一說,半坡人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樣的?生:半地穴式房子。教師補充:“半地穴式”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地下的部分以坑壁為墻,地面部分蓋上屋頂,主要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筑而成,整個房子用木樁支撐。屋內有灶炕,可以炊煮和取暖。半坡居民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呢?生:略。教師總結:因為黃河流域干旱、風沙大,氣候比較寒冷,這種房子既可以抵擋風雨,又可以保暖。半坡人制造的陶器更加先進。他們的陶器有了裝飾,色彩艷麗,上面畫著人面、魚形、鹿形等黑色和褐色的花紋,所以被稱為彩陶。教師補充:根據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彩陶被分為飲食用器、水器、飯炊器和儲藏器等。有的陶器口部或陶片上有刻劃符號,計22種100余個,可能為記事或記數用的。有些學者認為這是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半坡彩陶藝術的杰出代表是什么?生:小口尖底瓶和人面魚紋盆。教師補充:這些陶器都與半坡人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此外,在半坡遺址里還發現了紡輪,這說明了什么問題?生:說明那時的居民已會紡線、織布、制衣。問題思考:半坡原始居民與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產生活上有哪些主要不同呢?為什么會存在差異呢 小組討論,老師總結。四、課堂總結原始農耕的出現,使我們的先人從食物的“采集”者變為食物的“生產”者,人類第一次通過自己的活動來豐富生活,從而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經濟面貌,對人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為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證了中國新石器時代原始農業的發展水平,為中國步入文明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