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觀察地球儀 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掌握地球的形狀并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2. 會用相關數據(平均半徑﹑最大周長﹑表面積)說明地球大小
3. 了解地球儀基本構造,知道地球儀上的地軸﹑南極﹑北極﹑赤道。 重點難點
地球形狀和大小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 完成思考:
1.地球的形狀是__________。
2.地球的平均半徑為________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________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_______千米。
3.地軸是___________________,南極是________,北極是__________。
(二) 完成思考:
1. 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探索的漫長過程
2.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處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為什么?(參照圖1.3)
3.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擋了月亮,根據月食照片推測一下地球的形狀。
(三) 完成思考:
.請說出在地球儀上如何表示城市、陸地、海洋等地球事物。
二.合作探究
(一)地球形狀
人類對地球形狀探索的漫長過程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讀P2圖1.1回答:麥哲倫環球航行經過的大洋依次是 、 、 )
教師小結: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經歷了三大歷史階段:天圓地方﹑球體﹑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____________
地球最大周長__________
表面積____________
(三)地球儀
地球儀:______的模型
學生識別地球儀上的顏色﹑符號﹑文字及其代表的地理事物
三.反饋練習
1. 下列關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
B.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
C. 太陽、月亮是球體的,所以地球也是球體的。
D. 直到有了地球衛星照片,人們才認識到地球的形狀是球體的。
2. 我們看遠方駛來的船出現的過程是( )
A.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B.先看到船身,后看到船帆
C.同時看到 D.以上說法都錯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天圓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盤
C.地球是不規則球體 D.地球是一個圓的
4.有關地球儀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縮小后制成
B.用不同的顏色、文字、符號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儀能真實的反映地球形狀
D.地球儀是地球模型
5.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自然現象是( )
A.太陽東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遠
C.水往低處流 D.日全食
6.下列敘述,不能說明地球大小的是( )
A.地球是不規則的球體 B.坐地日行八萬里
C.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四.學習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