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秦統一中國一、學習目標了解秦統一中國的基本事實;掌握中央權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二、學習重難點重點:中央集權制度和鞏固統一的措施。難點:理解中央權制度的內容三、課程學習:導入新課: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擊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的這首詩歌稱贊的是哪位人物呢?目標導學一:秦滅六國1.閱讀教材,完成秦滅六國的表格。公元前230年,秦國發動強大的攻勢,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戰爭。秦國的軍隊勢如破竹,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2. 戰國有七雄,為什么最終由秦滅六國,實現統一呢?(1)戰國以來的連年戰爭,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各諸侯國的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 (2)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3)秦王嬴政即位后,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嬴政具有雄才偉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確的軍事與外交政策。秦國實現大一統后,原來各自為政的政治形態已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發展。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目標導學二 確立中央集權制度:1.閱讀教材,完成中央集權制度的變革。2.呈現中央制度示意圖,教師講解:國家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中央政權機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由皇帝決斷。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郡縣的長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全國分為36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亭、里等基層社會組織。可以看出,從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秦始皇通過郡縣制把地方上的權力集中到中央,這就是中央集權;又通過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專制。這樣就形成封建的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皇權是權力的中心目標導學三:鞏固統一的措施1.學生閱讀并完成秦始皇鞏固國家統一的表格。2. 1.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后又推廣隸書。秦統一前,各國的文字都不一樣,統一后如果原來趙國的地方官員寫奏章用趙國的文字,齊國的地方官員寫齊國的文字,同學們你們以為這樣行不行呢?統一文字有什么作用?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設想一下,一個國家,如果它使用的貨幣、長度、重量、容量的標準都不統一,那將會有什么影響?貨幣、度量衡的不統一,使得人們的生活不方便,如購物、旅游、住宿、吃飯,到一個地方要換不同的貨幣,又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大量的貨幣換算很繁瑣。度量衡的不一致,經商往往容易虧本,加劇了商人的經營風險,從而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利于國家稅收的正常征收,影響國家財政收入,挫傷生產者的積極性。不利于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等。統一錢幣和度量衡有什么作用?錢幣的統一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度量衡的統一便利了經濟的發展。3.交通上:統一車軌和開鑿靈渠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運交通。4.軍事上:北拒匈奴,修筑長城秦朝為什么要修筑長城呢?為了安定北方,抵御匈奴維護國家的統一。秦長城起止點分別在哪里?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秦始皇統一全國后,逐漸建立起幅員遼闊的大帝國,請學生觀察“秦朝疆域”圖,說出疆域四至。針對本節課主要內容,完成練習題。材料一:“一法度衡石(dàn)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1)材料一中包含了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哪些措施?材料二:(2)材料二中的四幅圖片分別反映了鞏固統一的哪一措施?四、課堂總結秦朝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國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秦朝開創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再次,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五、板書設計時間:前221年秦滅六國 人物:秦王嬴政秦 結果:建立秦朝,定都咸陽,結束春秋戰國分裂。統一 最高統治者是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中 中央集權制度 皇帝之下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國 地方上推行郡縣制文化:統一文字為小篆經濟: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鞏固統一 交通:修馳道,開鑿靈渠軍事:修筑萬里長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