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身邊的樹》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認識身邊的樹》屬人美版二年級下冊第三課,本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通過搜集資料、看有關介紹樹木的課件,使學生認識到,樹以其特有的功能保護和改善著我們的環境。本課的教學意圖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回憶、表現各種樹木,帶領學生對樹的基本結構,不同種類樹的外形特征、姿態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分析,引導學生感受不同造型的樹帶給我們的不同美感,運用豐富的線條來表現自己對樹的印象。二、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具備一些有關樹的種類、生長特點方面的自然科學知識,對不同的材料和美術工具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對事物的形與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據自己的感受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大膽地、自由地表現。他們對美的事物很感興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動手能力較弱。另外,人美版第三冊學生已經學過《大樹的故事》為學習本課做了鋪墊,有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樹的基本結構特征、不同種類樹的外形特點,觀察、分析樹的外形及線條紋理的豐富變化并學會運用不同的線進行表現。三、教學目標1. 讓學生對樹的基本結構特征、不同種類樹的外形特點,觀察、分析樹的外形及線條紋理的豐富變化,學習運用不同的線進行表現。2. 在觀察、欣賞中,感受樹與人類的重要關系,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樹木的美好情感。四、學科融合:美術學科與自然科學知識、語文知識的融合。五、學段銜接:在第三冊學完《大叔的故事》的基礎上使學生對樹的認識更深層次的認識與描繪。六、德育滲透 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七、 教學重點了解樹的基本結構特征、不同種類樹的外形特點,運用不同的線進行表現。了解樹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增強環保意識。八、教學難點突出表現樹的不同特征及姿態,線條運用變化豐富、疏密得當九、教學準備:課件、畫紙、彩筆、油畫棒 、圖片、吸鐵石等。十、教法:談話法、觀察比較法、示范法、點評法等十一、學法:游戲法、觀察法,自助合作探究法、練習法等十二、教學過程(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利用課件出示謎語創境,讓同學們說說為什么樹是人類的好朋友,認識樹的重要性,并導入課題“認識身邊的樹”。2、說說樹為什么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樹木?(二) 探究新知1. 認識樹的結構:課件出示各種樹的圖片展示并提問:a. 認一認:你能講出它們的名字嗎? b.說一說 它們的生長有什么不同嗎? c.想一想: 你們還想了解哪些知識?然后通過粘貼樹的各個部分組成一棵完整的樹,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樹是由樹干、樹枝、樹葉、樹根幾個部分組成。隨機板書樹的構成。2. 了解樹的外形特點a. 課件展示楊樹、柳樹、松樹、楓樹等各種身邊有特點的樹,引導學生從每棵樹的樹干、樹枝、樹葉以及樹冠等幾個部分去認識和了解它們的特點。提問:你會用什么樣的線條表現他們?b. 在同學們認識的基礎上老師示范用簡單的線條勾畫出各種樹的大形,引導學生知道怎樣用線去表現樹的特點和姿態。總結出各種樹的不同,即:樹干粗細,高矮的不同;樹枝疏密的不同,樹葉顏色和形狀的不同。最后再讓學生介紹自己認識的樹述說其外形特點。①.你都認識哪些樹? ②.這些樹的生長特點? ③.樹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C.老師總結并隨機板書:樹干粗細,高矮的不同;樹枝疏密的不同,樹葉顏色和形狀的不同。3、探究用線描的方法畫出樹的特點a. 通過欣賞樹皮上的各種紋路和圖案,了解樹干上豐富有趣的內容,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樹紋的表現,有點狀、豎條紋、橫條紋、螺旋形、以及各種圖案等!我們在表現時,要突出他們的外形特點,選擇適合的線條。b.老師總結并示范用各種線畫出樹干示范。4、賞析藝術作品教師展示各種繪畫課件展示其他的畫,引導學生欣賞并提問:畫面在構圖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三、藝術實踐根據對多種樹木的觀察,選擇多種線條描繪身邊的樹,畫好樹的外形及其特點并用色彩豐富畫面效果!四、學生作品展示及其評價學生按小組評選出一幅最棒的作品老師貼到到黑板上展示!師!生共同評價!教師進行評價總結。五、課外延伸 (1)課件:畫家筆下的樹 (2)錄像:我國其他地區有名的樹種。六、總結 環保倡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是生命的搖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已經對人類的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正常生活構成了現實威脅。樹木和我們生活緊密相連,我國將每年的三月十二日定位為植樹節,我們共同呼吁:愛護樹木,人人有責。七、 板書設計認識身邊的樹樹干:粗 細不同樹枝:疏 密不同樹葉:形狀不同顏色不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