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程標準學習要點: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學習提示:理解秦暴政與陳勝、吳廣起義的因果關系。二、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學習內容有三部分,包括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和楚漢之爭。其中,前兩部分內容之間是因果關系,即秦的暴政是導致陳勝吳廣起義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內容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明秦朝暴政的表現。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因為秦朝的殘暴統治和對人民無限制的搜刮,給廣大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激化了社會矛盾。尤其是秦二世統治期間,殘暴程度超過了秦始皇,他與趙高相勾結,使社會更加黑暗,最終導致了秦末農民大起義。三、學情分析初一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具備--定的歷史學習能力和比較濃厚的歷史學習興趣,思維活躍,自我表現欲強。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故事,視頻,圖片等資料的運用,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四、學法指導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閱讀法。五、教學目標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通過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2.指導學生通過對材料和相關史實的研究學習,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本課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成語,如:“鴻門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認識到人民才是歷史的真正主宰;陳勝、吳廣的首創精神,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為后來的農民反抗殘暴的統治樹立了榜樣。六、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教學難點:陳勝、吳廣起義。七、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秦王朝僅存二世,歷時15年就滅亡了,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短命王朝。那么顯赫--時的秦王朝為什么會如此短命呢 我們今天來共同學習《秦末農民大起義》,下面請同學們依據導讀提綱預習課本。2.講述新課充分預習(一)秦的暴政1.徭役繁重:修建 陵和 ,修筑長城。 2.賦稅沉重:農民要將 的收獲物上繳國家。 3.法律嚴苛:單是死刑就有車裂、腰斬、活埋等10多種。4.統治殘暴:秦二世更加殘暴。(二)陳勝、吳廣起義1.陳勝、吳廣起義(1)時間:公元前 年夏。 (2)地點: 。 (3)領導人: 、 。 (4)過程:在 建立政權,最后被鎮壓。 (5)影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 大起義。 2.推翻秦朝(1)公元前207年, 以少勝多,在 之戰中將秦軍的主力殲滅。 (2) 率軍直抵秦都咸陽,秦朝統治者投降,秦朝滅亡。 (三)楚漢之爭1.雙方:西楚霸王 和漢王劉邦。 2.目的:為爭奪帝位。3.結果: 取得了最終的勝利。3.有的展示(學生填空回答)4.高效點評一、秦的暴政【活動】觀察阿房宮圖,圖中展示的場景是什么?是怎么修建的?小組討論:1.秦的暴政有哪些?2.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歸納】秦的暴政體現在賦稅沉重、徭役繁重、法律殘酷,秦二世的暴政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秦的暴政。目標導學二:陳勝、吳廣起義1.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1)找出陳勝、吳廣起義的時間、地點、經過、政權、結果。(2)是誰的起義軍在哪次戰役中擊敗了秦軍主力?(3)秦朝的殘暴統治最終是被誰推翻的?提示:(1)公元前209年;大澤鄉;經過略;張楚;失敗。(2)項羽。(3)劉邦。2.問題思考:如果陳勝、吳廣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沒有遇雨,秦末農民起義還會爆發嗎?為什么?提示:還會爆發。這個原因只是起義的一個導火索,秦的暴政是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決定了農民起義遲早要爆發。3.教師提問: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這一起義有什么歷史意義?提示: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4.教師講述:陳勝、吳廣犧牲后,農民起義仍在繼續發展。項羽、劉邦繼續領導農民起義軍反抗秦朝統治。項羽驍勇善戰,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將秦軍主力殲滅,劉邦抓住時機,率軍直抵咸陽。5.故事分享:請學生分享有關這一時期的歷史故事或者成語。6.問題思考:席卷六國的強大秦朝,為什么只存在了十幾年就滅亡了?它給了我們什么深刻啟示?提示:秦朝對人民實行暴政。任何政策的推行,都必須考慮人民的承受能力,不能損害人民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三、楚漢之爭【歸納】相關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鴻門宴等成語故事。【總結】劉邦軍隊于公元前207年10月到了灞上,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和項羽的軍隊展開了爭斗。他們中到底是誰最終問鼎中原呢?請看第三幕:鴻門宴會。【總結】劉邦回到軍中,立刻命人把曹無傷處死。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最后,劉邦戰勝了項羽,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提問】通過學習秦朝的暴政,讓我們從中得到哪些啟示呢?【小組討論】秦朝的滅亡對后世有哪些值得借鑒的教訓?(至少回答三點)【歸納】統治者只有勤政愛民,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愛戴;得民心者得天下;統治者只有時刻為人民著想,為人民謀福利,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社會才能安定,國家才能強盛;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5.課堂小結(見下表)6.當堂訓練金太陽導學測評第10課7.及時消化8.教學反思本課通過圖片及提問的方式導入,激起學生對秦朝滅亡學習的欲望。對于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通過對材料的探究,得到結論,這樣更能讓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比較歸納的能力。設計了小組討論的環節,培養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利用地圖等直觀教具,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整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