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 1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0 分。)1.(2022九下·義烏開學考)根據下圖所示經緯度判斷,陰影部分處于( )A.東半球 B.西半球 C.跨東西半球 D.北半球2.(2021九上·椒江期末)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各不相同,但人們都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圖景。下列描述正確的有____( )①湄公河平原上的人們因地制宜,實行“耕海牧魚”②瑞士人利用阿爾卑斯山自然景觀,發展旅游經濟③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飼養羊駝,喜好賽馬摔跤④新疆人民通過坎兒井輸送地下水,發展綠洲農業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3.(2021九上·椒江期末)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以下說法可能正確的是____( )①②③④A.圖①氣候區人們常年出行帶雨傘B.圖②氣候區河流沒有結冰期C.圖③氣候區人們住冰屋D.圖④氣候區主要種植水稻4.(2021九上·椒江期末)學習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歷史后,以下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薩拉熱窩事件 ②馬恩河戰役 ③巴黎和會 ④凡爾登戰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5.(2021九上·椒江期末)毛澤東在《民眾的大聯合》 中提出“辛亥革命讓我們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無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 。這體現了三民主義中的 ( )A.民權 B.民族 C.民生 D.民主6.(2021九上·椒江期末) 1940 年,蘇聯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主要得益于(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土地法令》 D.社會主義工業化7.(2021九上·椒江期末)國民革命失敗后,蘇共領導人曾認為,中國紅軍不可能在農村有所作為,只能等待時 機配合城市工人暴動。但是,毛澤東成功探索出一條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對這一探索 歷程表述準確的是____( )A.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八七會議B.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C.八七會議→遵義會議→中共七屆二中全會D.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8.(2021九上·椒江期末)下圖所示戰役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這實踐了____( )A.德黑蘭會議決議 B.開羅會議決議C.波茨坦會議決議 D.雅爾塔會議決議9.(2020九上·諸暨期中)下圖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由此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 )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役結束后10.(2018九上·東陽月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夜,人民解放軍所到之處,駐扎在那里的外國軍隊被迫完全撤走,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各種特權被一一取消。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 )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國家統一C.實現了民族獨立 D.建成了社會主義二、非選擇題(共 3 題,每題 10 分,共 30 分。)11.(2021九上·椒江期末) 2021 年 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先后考察了武夷山、福州等地,了解當地 茶產業發展情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好山好水出好茶”,茶葉的質量高低與地理環境密不可分。茶樹具有喜光 怕曬、喜溫怕寒、喜濕怕澇的典型特點,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 15℃-30℃ ,10℃左右開始 發芽。材料二: 福建有一千多年的茶歷史、茶文化、是烏龍茶、青茶、紅茶、白茶的發源地, 是烏龍茶之鄉、白茶之鄉,武夷巖茶、大紅袍、鐵觀音、白毫銀針等揚名中外,福建茶葉在 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材料三:圖 2: 福建省不同海拔面積所占比例(1) 依據上述材料,分析福建成為我國茶葉主產區的原因。(2) 簡述福建茶樹生長在夏季易受到的氣象災害。(3) 福建省會福州市茶葉批發市場數量多且規模大,試分析原因。12.(2021九上·椒江期末)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電視劇《覺醒年代》 在思想啟蒙、民眾覺醒、道路選擇上追根溯源,正面展現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重大事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鏡頭一:思想啟蒙】【鏡頭二: 民眾覺醒】【鏡頭三: 堅定信仰】(1) 鏡頭一中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進步人士所倡導的是什么運動? 說出他們當時 創辦的雜志名稱。(2) 鏡頭二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并依據材料說說其性質。(3) 毛澤東說: “研究黨史,只從一九二一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 有人說,“研 究黨史,從鏡頭二反映的歷史事件說起可能更好。”請結合所學知識,從兩個角度分析 這樣說的依據。13.(2021九上·椒江期末)順應時代的聯合,凝聚成強大力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平張副司令勛鑒: 良密。 …… 接滬電,知日兵昨夜進攻沈陽。據東京消息,日以我軍拆毀鐵路之計劃,其藉口如此,請向外宣傳時對此應力避之。近情盼時刻電告。 蔣中正叩。——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材料二:圖 2: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材料三: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相關數據統計表 軍民傷亡(人) 經濟損失(美元)世界 9000 多萬 直接軍事損失 1.1 萬億,參戰國物資損失 4 萬億中國 3500 多萬 1000 多億(直接) ,5000 多億(間接)(1) 請寫出材料一反映的歷史事件,并指出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2) 結合材料二的兩幅圖片,用史實說明“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的道理。(3) 毛澤東指出,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中盡了“偉大責任”。請綜合上述材料, 予以論證。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根據經緯度的判讀,圖中陰影部分所跨的經度范圍是5°W-25°W,緯度是5°S-10°S。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陰影部分從東西半球看,是跨越了東西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是位于南半球。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經緯度,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160°E;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2.【答案】C【知識點】湄南河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湄公河平原氣候濕熱,當地的人們住高腳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業,不是實行耕海牧魚。 瑞士人利用阿爾卑斯山自然景觀,發展旅游經濟 ,正確。 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飼養羊駝,但不喜好賽馬摔跤 。 新疆人民通過坎兒井輸送地下水,發展綠洲農業 ,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3.【答案】D【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可知,圖中①是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不需要常年出行帶雨傘。圖中②是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在0°以下,河流有結冰期。圖③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人們不會住在冰屋。圖④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宜種植水稻。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4.【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①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在1914年6月,②馬恩河戰役發生在1914年9月,③巴黎和會1919年召開,④凡爾登戰役發生在1916年2月,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②④③。B項①②④③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戰時期的重大事件及其發生的時間。注意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掌握一戰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5.【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就是指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解除民族壓迫;民權主義就是指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國民一律平等;民生主義就是指通過改革土地制度,解脫勞動者的貧困,做到“家給人足”即平均地權。題干中毛澤東認為辛亥革命使民眾認識到專制君主制度是可以推翻的,民主制度是可以建設的,這體現了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A項民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三民主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理解三民主義的內容。6.【答案】D【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1924年列寧逝世后,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努力奮斗。1928~1937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工業總產值躍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社會主義工業化是1940 年,蘇聯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前兩個五年計劃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和理解蘇聯前兩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意義。7.【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保存革命力量,放棄攻打長沙,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ABC三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表述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8.【答案】A【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943年11月底,英美蘇三國首腦在伊朗召開了歷史性的德黑蘭會議,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以加速法西斯滅亡的進程。A項德黑蘭會議決議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黑蘭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德黑蘭會議的相關史實。9.【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率東北人民解放軍率先發起了遼沈戰役。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關上了國民黨軍隊進出東北的大門,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隨后,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軍隊部分起義,其余投誠,長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東北解放軍主力,拿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這次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47萬余人,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開始取得數量上的優勢。據“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及所學知識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出現始于三大戰役進行中。A項全面內戰爆發時是在1946年6月,不符合題意;B項戰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不符合題意;C項三大戰役進行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開始占據優勢,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是在1949年4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10.【答案】C【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夜,人民解放軍所到之處,駐扎在那里的外國軍隊被迫完全撤走,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各種特權被一一取消。”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加速了民族獨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C項實現了民族獨立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準確識記能力。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1.【答案】(1)自然原因:①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有利于茶樹種植;②地處低山、丘陵,地勢起伏大,自然環境的垂直差異大,茶葉品種豐富。社會原因:①種植歷史悠久;②人們有飲茶習慣。(2)①臺風(暴雨、山洪);②受季風影響容易發生旱災。(3)①福州位于沿海,海路交通便利,有利于茶葉的運輸集散;②福州作為省會城市,人口集中,經濟發達,有龐大的茶葉市場需求。【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結合題意可知,福建成為茶葉主產區的自然原因∶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有利于茶樹種植;地處低山、丘陵,地勢起伏大,自然環境的垂直差異大,茶葉品種豐富。社會原因:種植歷史悠久;人們有飲茶習慣。(2)福建處于東南沿海,夏季多臺風,易受臺風(暴雨、山洪)影響;福建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容易發生旱災。(3)福建省會福州市茶葉批發市場數量多且規模大,其原因是∶福州位于沿海,海路交通便利,有利于茶葉的運輸集散;②福州作為省會城市,人口集中,經濟發達,有龐大的茶葉市場需求。故答案為:(1)自然原因:①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有利于茶樹種植;②地處低山、丘陵,地勢起伏大,自然環境的垂直差異大,茶葉品種豐富。社會原因:①種植歷史悠久;②人們有飲茶習慣。(2)①臺風(暴雨、山洪);②受季風影響容易發生旱災。(3)①福州位于沿海,海路交通便利,有利于茶葉的運輸集散;②福州作為省會城市,人口集中,經濟發達,有龐大的茶葉市場需求。【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福建成為我國茶葉主產區的原因,福建茶樹生長在夏季易受到的氣象災害福建省會福州市茶葉批發市場數量多且規模大的原因。種植業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適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豐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夠的供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光照、熱量和水分,世界上農業發展較早、農業發達的地區多分布在降水適中的熱帶、溫帶平原地區。我國的種植業區也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的東部季風區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業在耕作制度、農作物種類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12.【答案】(1)新文化運動;《青年雜志》或《新青年》。(2)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3)①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這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階級基礎;②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這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2)根據鏡頭二中的“1919年”“誓保國土”“誓挽國權”“誓雪國恥”“誓除國賊”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五四運動。“誓保國土”“誓挽國權”“誓雪國恥”說明五四運動的反帝性質,“誓除國賊”說明五四運動的反封建性質。(3)五四運動使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階級基礎;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青年雜志》或《新青年》。(2)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3)①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這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階級基礎;②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這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13.【答案】(1)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①1942年1月,美、蘇、中、英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這成為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②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3)①中國戰場是世界上開辟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反法西斯戰場。②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日兵昨夜進攻沈陽”“ 日以我軍拆毀鐵路之計劃”等信息,聯系所學,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制造了柳條湖事件,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2)為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集中了全民族的力量來共同抗戰,經過八年的艱苦斗爭,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這也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3)結合所學可知,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起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中國抗戰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反法西斯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也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故答案為:(1)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①1942年1月,美、蘇、中、英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這成為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②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3)①中國戰場是世界上開辟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反法西斯戰場。 ②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本題以圖片和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九一八事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識記理解和靈活運用所學能力。注意對圖片和材料信息的解讀,理解并識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關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題有 1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0 分。)1.(2022九下·義烏開學考)根據下圖所示經緯度判斷,陰影部分處于( )A.東半球 B.西半球 C.跨東西半球 D.北半球【答案】C【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根據經緯度的判讀,圖中陰影部分所跨的經度范圍是5°W-25°W,緯度是5°S-10°S。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陰影部分從東西半球看,是跨越了東西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是位于南半球。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經緯度,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160°E;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2.(2021九上·椒江期末)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各不相同,但人們都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圖景。下列描述正確的有____( )①湄公河平原上的人們因地制宜,實行“耕海牧魚”②瑞士人利用阿爾卑斯山自然景觀,發展旅游經濟③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飼養羊駝,喜好賽馬摔跤④新疆人民通過坎兒井輸送地下水,發展綠洲農業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湄南河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湄公河平原氣候濕熱,當地的人們住高腳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業,不是實行耕海牧魚。 瑞士人利用阿爾卑斯山自然景觀,發展旅游經濟 ,正確。 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飼養羊駝,但不喜好賽馬摔跤 。 新疆人民通過坎兒井輸送地下水,發展綠洲農業 ,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農業發展上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3.(2021九上·椒江期末)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以下說法可能正確的是____( )①②③④A.圖①氣候區人們常年出行帶雨傘B.圖②氣候區河流沒有結冰期C.圖③氣候區人們住冰屋D.圖④氣候區主要種植水稻【答案】D【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可知,圖中①是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不需要常年出行帶雨傘。圖中②是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在0°以下,河流有結冰期。圖③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人們不會住在冰屋。圖④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宜種植水稻。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4.(2021九上·椒江期末)學習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歷史后,以下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薩拉熱窩事件 ②馬恩河戰役 ③巴黎和會 ④凡爾登戰役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①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在1914年6月,②馬恩河戰役發生在1914年9月,③巴黎和會1919年召開,④凡爾登戰役發生在1916年2月,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②④③。B項①②④③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一戰時期的重大事件及其發生的時間。注意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掌握一戰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5.(2021九上·椒江期末)毛澤東在《民眾的大聯合》 中提出“辛亥革命讓我們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無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 。這體現了三民主義中的 ( )A.民權 B.民族 C.民生 D.民主【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就是指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解除民族壓迫;民權主義就是指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國民一律平等;民生主義就是指通過改革土地制度,解脫勞動者的貧困,做到“家給人足”即平均地權。題干中毛澤東認為辛亥革命使民眾認識到專制君主制度是可以推翻的,民主制度是可以建設的,這體現了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A項民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三民主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理解三民主義的內容。6.(2021九上·椒江期末) 1940 年,蘇聯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主要得益于(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土地法令》 D.社會主義工業化【答案】D【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1924年列寧逝世后,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努力奮斗。1928~1937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工業總產值躍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社會主義工業化是1940 年,蘇聯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前兩個五年計劃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和理解蘇聯前兩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意義。7.(2021九上·椒江期末)國民革命失敗后,蘇共領導人曾認為,中國紅軍不可能在農村有所作為,只能等待時 機配合城市工人暴動。但是,毛澤東成功探索出一條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對這一探索 歷程表述準確的是____( )A.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八七會議B.中共一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C.八七會議→遵義會議→中共七屆二中全會D.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保存革命力量,放棄攻打長沙,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ABC三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表述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8.(2021九上·椒江期末)下圖所示戰役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這實踐了____( )A.德黑蘭會議決議 B.開羅會議決議C.波茨坦會議決議 D.雅爾塔會議決議【答案】A【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943年11月底,英美蘇三國首腦在伊朗召開了歷史性的德黑蘭會議,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以加速法西斯滅亡的進程。A項德黑蘭會議決議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黑蘭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德黑蘭會議的相關史實。9.(2020九上·諸暨期中)下圖是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由此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始于( )A.全面內戰爆發時 B.戰略反攻開始前C.三大戰役進行中 D.渡江戰役結束后【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率東北人民解放軍率先發起了遼沈戰役。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關上了國民黨軍隊進出東北的大門,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隨后,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軍隊部分起義,其余投誠,長春宣告和平解放。之后東北解放軍主力,拿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這次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47萬余人,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開始取得數量上的優勢。據“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及所學知識可知,人民軍隊兵力總數占據優勢出現始于三大戰役進行中。A項全面內戰爆發時是在1946年6月,不符合題意;B項戰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不符合題意;C項三大戰役進行中人民軍隊兵力總數開始占據優勢,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是在1949年4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大戰役的相關史實。10.(2018九上·東陽月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夜,人民解放軍所到之處,駐扎在那里的外國軍隊被迫完全撤走,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各種特權被一一取消。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 )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國家統一C.實現了民族獨立 D.建成了社會主義【答案】C【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夜,人民解放軍所到之處,駐扎在那里的外國軍隊被迫完全撤走,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各種特權被一一取消。”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加速了民族獨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C項實現了民族獨立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準確識記能力。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二、非選擇題(共 3 題,每題 10 分,共 30 分。)11.(2021九上·椒江期末) 2021 年 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先后考察了武夷山、福州等地,了解當地 茶產業發展情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好山好水出好茶”,茶葉的質量高低與地理環境密不可分。茶樹具有喜光 怕曬、喜溫怕寒、喜濕怕澇的典型特點,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 15℃-30℃ ,10℃左右開始 發芽。材料二: 福建有一千多年的茶歷史、茶文化、是烏龍茶、青茶、紅茶、白茶的發源地, 是烏龍茶之鄉、白茶之鄉,武夷巖茶、大紅袍、鐵觀音、白毫銀針等揚名中外,福建茶葉在 世界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材料三:圖 2: 福建省不同海拔面積所占比例(1) 依據上述材料,分析福建成為我國茶葉主產區的原因。(2) 簡述福建茶樹生長在夏季易受到的氣象災害。(3) 福建省會福州市茶葉批發市場數量多且規模大,試分析原因。【答案】(1)自然原因:①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有利于茶樹種植;②地處低山、丘陵,地勢起伏大,自然環境的垂直差異大,茶葉品種豐富。社會原因:①種植歷史悠久;②人們有飲茶習慣。(2)①臺風(暴雨、山洪);②受季風影響容易發生旱災。(3)①福州位于沿海,海路交通便利,有利于茶葉的運輸集散;②福州作為省會城市,人口集中,經濟發達,有龐大的茶葉市場需求。【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結合題意可知,福建成為茶葉主產區的自然原因∶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有利于茶樹種植;地處低山、丘陵,地勢起伏大,自然環境的垂直差異大,茶葉品種豐富。社會原因:種植歷史悠久;人們有飲茶習慣。(2)福建處于東南沿海,夏季多臺風,易受臺風(暴雨、山洪)影響;福建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容易發生旱災。(3)福建省會福州市茶葉批發市場數量多且規模大,其原因是∶福州位于沿海,海路交通便利,有利于茶葉的運輸集散;②福州作為省會城市,人口集中,經濟發達,有龐大的茶葉市場需求。故答案為:(1)自然原因:①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有利于茶樹種植;②地處低山、丘陵,地勢起伏大,自然環境的垂直差異大,茶葉品種豐富。社會原因:①種植歷史悠久;②人們有飲茶習慣。(2)①臺風(暴雨、山洪);②受季風影響容易發生旱災。(3)①福州位于沿海,海路交通便利,有利于茶葉的運輸集散;②福州作為省會城市,人口集中,經濟發達,有龐大的茶葉市場需求。【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福建成為我國茶葉主產區的原因,福建茶樹生長在夏季易受到的氣象災害福建省會福州市茶葉批發市場數量多且規模大的原因。種植業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適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豐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夠的供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光照、熱量和水分,世界上農業發展較早、農業發達的地區多分布在降水適中的熱帶、溫帶平原地區。我國的種植業區也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的東部季風區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業在耕作制度、農作物種類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12.(2021九上·椒江期末)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電視劇《覺醒年代》 在思想啟蒙、民眾覺醒、道路選擇上追根溯源,正面展現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重大事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鏡頭一:思想啟蒙】【鏡頭二: 民眾覺醒】【鏡頭三: 堅定信仰】(1) 鏡頭一中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進步人士所倡導的是什么運動? 說出他們當時 創辦的雜志名稱。(2) 鏡頭二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并依據材料說說其性質。(3) 毛澤東說: “研究黨史,只從一九二一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 ”; 有人說,“研 究黨史,從鏡頭二反映的歷史事件說起可能更好。”請結合所學知識,從兩個角度分析 這樣說的依據。【答案】(1)新文化運動;《青年雜志》或《新青年》。(2)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3)①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這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階級基礎;②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這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2)根據鏡頭二中的“1919年”“誓保國土”“誓挽國權”“誓雪國恥”“誓除國賊”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五四運動。“誓保國土”“誓挽國權”“誓雪國恥”說明五四運動的反帝性質,“誓除國賊”說明五四運動的反封建性質。(3)五四運動使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階級基礎;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青年雜志》或《新青年》。(2)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3)①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這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創造了階級基礎;②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這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史實。13.(2021九上·椒江期末)順應時代的聯合,凝聚成強大力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平張副司令勛鑒: 良密。 …… 接滬電,知日兵昨夜進攻沈陽。據東京消息,日以我軍拆毀鐵路之計劃,其藉口如此,請向外宣傳時對此應力避之。近情盼時刻電告。 蔣中正叩。——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材料二:圖 2: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材料三: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相關數據統計表 軍民傷亡(人) 經濟損失(美元)世界 9000 多萬 直接軍事損失 1.1 萬億,參戰國物資損失 4 萬億中國 3500 多萬 1000 多億(直接) ,5000 多億(間接)(1) 請寫出材料一反映的歷史事件,并指出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2) 結合材料二的兩幅圖片,用史實說明“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的道理。(3) 毛澤東指出,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中盡了“偉大責任”。請綜合上述材料, 予以論證。【答案】(1)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①1942年1月,美、蘇、中、英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這成為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②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3)①中國戰場是世界上開辟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反法西斯戰場。②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日兵昨夜進攻沈陽”“ 日以我軍拆毀鐵路之計劃”等信息,聯系所學,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制造了柳條湖事件,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2)為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集中了全民族的力量來共同抗戰,經過八年的艱苦斗爭,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這也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3)結合所學可知,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起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中國抗戰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反法西斯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也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故答案為:(1)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①1942年1月,美、蘇、中、英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這成為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②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3)①中國戰場是世界上開辟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反法西斯戰場。 ②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點評】本題難度適中,本題以圖片和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九一八事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識記理解和靈活運用所學能力。注意對圖片和材料信息的解讀,理解并識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關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考試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