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嘉興市上外秀洲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課堂觀測Ⅰ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有26小題,每題2分,共52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以木、竹為主要建材,用木樁作為支撐,懸空架設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A.湄公河平原 B.美國中部大平原C.東歐平原 D.日本關東平原2.(2022七下·嘉興月考)下圖為5°S左右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經度的差異 B.海陸位置 C.地勢的高低 D.緯度的差異3.(2022七下·嘉興月考)瑞士成為旅游者天堂的人文原因有( )。①旅游設施精良②溫泉資源豐富③交通條件便利④有冰川和積雪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4.(2022七下·嘉興月考)下列關于印第安人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②駱馬是山區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③美利奴羊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有“纖維上帝”之美譽④印第安人創造了古老燦爛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2022七下·嘉興月考)日本漁業發達,但也面臨著一些新問題,觀察下圖,分析日本今后應重點發展( )。A.近海漁業 B.遠洋漁業 C.沿海漁業 D.養殖漁業6.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商業港口,還一度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商業城市。這體現了威尼斯( )A.因水而生 B.因水而興 C.因水而美 D.因水而憂7.(2022七下·嘉興月考)下圖中序號所示區域與該地生產、生活特色搭配正確的是( )。A.①——逐水草而居 B.②——用機器種莊稼C.③——馴養羊駝和駱馬 D.④——耕海牧魚8.(2022七下·嘉興月考)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也是一座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俄羅斯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都設在莫斯科。這表明莫斯科的城市特色是( )。A.政治文化中心 B.歷史悠久名城C.現代化大都市 D.工業交通中心9.(2022七下·嘉興月考)讀圖,關于南非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主要位于低緯度帶地區②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③主要位于北溫帶地區④當地冬季降水較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10.(2022七下·嘉興月考)城市凝結著文明的成就。以下城市名片描述正確的是( )。A 水上都市——威尼斯 位于意大利南部,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該城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也因水而憂。B IT新城——班加羅爾 位于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信息產業發達,被稱為“亞洲的硅谷”。C 文化藝術之都——巴黎 發祥于西岱島,塞納河緩緩流過全城。盧浮宮博物館、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就坐落在塞納河畔。D 汽車城——蔚山 以汽車生產能力著稱于世,是韓國的汽車制造、研發和交易中心,與韓國最大的港口孟買相鄰。A.A B.B C.C D.D11.(2022七下·嘉興月考)下列關于馬賽人游牧活動的表達說法正確的是( )。①以家族為單位,追尋水草豐美之地②四季遷移放牧,在熱帶沙漠區穿行③七月份在北半球的基塔萊放牧④以放牧羊駝和駱馬為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1七下·奉化期末)澳大利亞分布著廣袤無垠的草原,下列說法符合該區域特色的有( )①擁有現代化的牧場②“逐水草而居”③“羊比人多”④以棗椰樹為主要作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2022七下·嘉興月考)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卡塔爾2016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111963美元,居世界首位。下圖為卡塔爾區域位置圖,卡塔爾當地居民所屬人種及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A.混血人種,猶太教 B.白色人種,伊斯蘭教C.黃色人種,佛教 D.黑色人種,基督教14.(2022七下·嘉興月考)電視專題片《話說運河》有句解說詞:“陽剛的一撇是萬里長城,陰柔的一捺是京杭運河,這是一個頂天立地,有血氣、有溫情的中國人。”那么構成“人”字的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便于軍事力量調控 B.解決了北方缺水問題C.便于帝王南巡游玩 D.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15.(2022七下·嘉興月考)“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這首《及第謠》中體現的制度正式誕生是在( )。A.隋文帝時 B.隋煬帝時 C.唐太宗時 D.武則天時16.(2022七下·嘉興月考)了解歷史時序,初步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與下圖中①對應的朝代相關的史實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開鑿運河,創立科舉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7.(2022七下·嘉興月考)唐太宗說:“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由此可知,唐太宗( )。A.重視農業生產 B.擴充國學規模C.注重虛心納諫 D.加強邊疆管理18.(2022七下·嘉興月考)作家王曉磊在《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一書中,以三年之功,窮盡武則天一生所有留存至今的史料,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武則天。下列內容不可能出現的是( )。A.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C.她重用人才,重視發展生產D.她勵精圖治,使唐朝進人鼎盛時期19.(2022七下·嘉興月考)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業豐則基礎強,而農業的根本出路則在科技創新。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20.(2022七下·嘉興月考)圖片是歷史的最佳載體之一。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唐朝經濟繁榮 B.盛唐民族關系和諧C.盛唐社會風貌 D.唐朝對外交往頻繁21.(2022七下·嘉興月考)“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這段文字出自《日本書紀》一書。為了實現文中所說的“常須達”,日本國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派倭寇侵略我國沿海地區 B.派商人與唐朝通商C.派僧人到唐朝傳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學習22.(2022七下·嘉興月考)若想要了解7世紀時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的歷史狀況,可以閱讀( )。A.《金剛經》 B.《大唐西域記》C.《西游記》 D.《史記》23.(2022七下·嘉興月考)隋唐時期的中外交流十分頻繁,涌現了許多“國際友人”,如晁衡、崔志遠等。玄奘和鑒真亦是這一時期和平交往的使者,玄奘到天竺取回了佛經、鑒真給日本送去了中國文化。據此判斷,下列對唐朝中外交流的解讀最全面的是( )。A.唐朝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先進的文化成果B.唐朝向外族宣傳了中國文化C.唐朝在中外交流中起主導作用D.唐朝在中外交流中兼容并蓄發展自我24.(2022七下·嘉興月考)易中天在他的《安史之亂》一書中指出:“如此盛世,讓日漸年邁的唐玄宗志得意滿,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癡迷于和楊貴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邊地胡人出身的安祿山則一點點積蓄力量……起兵范陽。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擊,平叛之路漫長而又艱辛。”材料中的事件( )。A.導致了唐朝的直接滅亡 B.阻礙了民族之間的交融C.推動了藩鎮割據的形成 D.促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25.(2022七下·嘉興月考)五代十國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下列對這一時期的描述恰當的是( )。①北方政權更迭,政局動蕩②南方相對穩定,經濟發展③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趨勢④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6.(2022七下·嘉興月考)黃巢起義后,黃巢曾宣布要“洗滌朝廷”,該起義爆發的原因是( )。①藩鎮割據嚴重,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②連年災荒,人民生活困苦③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敗④中央權力衰微,無力控制藩鎮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有4小題,共48分)。27.(2022七下·嘉興月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 (填山脈名稱)B. (填河流名稱)C. (填國家名稱)D. (填河流名稱)(2)水稻是一種喜高溫、濕潤的農作物,分析乙區域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3)與乙區域相比,甲地以 生產為主(填“人工”或“機械化”);兩地因為自然和人文條件不同,生產方式也不同,啟示我們生產要遵循 原則。28.(2022七下·嘉興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咖啡需要靜風、溫涼、濕潤、半蔭蔽的環境條件;肥沃的土壤且排水良好的地形。甲城市所在地區為優質咖啡原產地之一,并擁有先進的生產工藝。甲城市以咖啡貿易著名,被稱為“咖啡城”。圖2為甲城市的氣候資料。材料二:圖1國家為非洲某內陸國。(1)根據圖2描述該國位于 半球和 半球,處于 (填溫度帶)。(2)根據圖2描述該國地勢特征,分析該特征對河流流向的影響。(3)根據上述材料,分析甲城市發展咖啡貿易的有利自然或人文條件。(4)近年來,該國曾出現嚴重的旱災,根據圖2簡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為應對干旱,該國在發展農業中可采取哪些措施?29.(2022七下·嘉興月考)某校七(1)班同學以“我心中的隋唐”為主題,開展了如下探究活動。[杰出帝王]“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重大工程][制度創新]隋唐時重新建立起大一統的帝國并且使之更為完善,接下來100年間的和平與繁榮使唐時國力大大超過了漢朝,同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這一進展反過來又推動了國家的全面發展。[民族交往]貞觀十五年(6411年),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1)材料的言論出自唐朝哪位統治者?這些言論體現出他怎樣的統治思想?(2)根據圖1,要將一批糧食通過大運河從涿郡運到洛陽的洛口倉,所通過河段名稱是什么?圖2長安城在當時唐朝和世界有怎樣的地位?(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哪些“突破性進展”?(4)吐蕃人是今天的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誰?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30.(2022七下·嘉興月考)某同學學習了唐朝的歷史知識后,對唐朝很感興趣,于是他利用空余時間進行了探究和拓展學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唐]杜甫《憶昔》材料二:在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艱難時刻,來自日本的援助感動了很多人。據考證,圖一中的詩句與一位唐朝高僧六次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有關。材料三:唐朝是中國古代外交非常活躍的時期,唐朝的社會經濟繁榮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開放政策吸納外來文化之精華,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燦爛的中華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友好鄰邦,使中國成為東方文化的淵源,形成了中華文化圈。(1)材料一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的盛世景象,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2)材料二圖一中所說的高僧是誰?圖二人物到達的目的地是哪里?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兩個人物的共同點。(3)根據材料三,概括唐朝外交活躍的原因。(4)請為小路同學的探究學習設計一個主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湄公河平原的建筑特色。結合所學可知,湄公河平原的吊腳屋,是以木、竹為主要建材,用木樁作為支撐,懸空架設民居建筑,具有通風防潮,安全防獸等作用。B、C、D不符合題意,A對。故答案為:A。【點評】湄公河平原的生產特點和生活特色:精耕細作,人力勞作;產量高,商品率低(自給自足);興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澇。人口稠密;吊腳屋,通風防潮,安全防獸;以米飯為主,水稻生產影響著文化、精神生活(崇尚稻母、谷神),鄰里關系密切,團結互助。2.【答案】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 圖為5°S左右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引起這種變化主要原因是地勢的高低。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熱量和水分發生變化,氣候也隨之發生變化,進而自然景觀也就不同。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形成基礎是水分和熱量狀況,影響因素是海拔高低,分異規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緯度高海拔山地最為顯著。關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風坡自然帶的分布界線偏高(迎風坡上水分和熱量豐富),而雪線則是在迎風坡低(因為在迎風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區的垂直自然帶的多少與緯度和海拔有關。山體的緯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帶越豐富。3.【答案】B【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在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①旅游設施精良 ②溫泉資源豐富 ③交通條件便利 ④有冰川和積雪 , ①③ 是人文原因,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4.【答案】D【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正確。②駱馬是山區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正確。④印第安人創造了古老燦爛的印加文明,正確。③美利奴羊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有“纖維上帝”之美譽,美利奴羊毛與印第安人無關,不符合題意。 ①②④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印第安人,是對除因紐特人外的所有的美洲原住民的統稱,并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他們所說的語言有上百種,一般統稱為印第安語或美洲原住民語言。5.【答案】D【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日本的近海漁業、遠洋漁業的生產量呈現下降趨勢,逐步走向衰落。沿海漁業生產量維持穩定,略有下降趨勢。養殖漁業的發展一直處于增長趨勢且有空間可以提升,因此,日本今后應重點發展養殖漁業。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島國日本,四面環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這就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魚貝類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6.【答案】B【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 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商業港口,還一度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商業城市。威尼斯因“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現在的威尼斯因水而憂,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漲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侵蝕著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結構;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威尼斯有可能會因水而亡。7.【答案】D【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位于美國的中央大平原,應該是用機器種莊稼,對應逐水草而居錯誤。②位于非洲的熱帶草原地區,應該是逐水草而居,對應用機器種莊稼,錯誤。③位于澳大利亞,應該是現代化牧場,大量牧羊,對應馴養羊駝和駱馬,錯誤。④位于日本,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得天獨厚的條件適宜發展耕海牧魚。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島國日本,四面環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這就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魚貝類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8.【答案】A【知識點】莫斯科【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俄羅斯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都設在莫斯科。這表明莫斯科的城市特色是政治文化中心。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莫斯科交通發達,是全國鐵路、公路、河運和航空的樞紐,電氣化鐵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莫斯科作為俄羅斯首都和歐洲最大的城市,它是俄羅斯政治、經濟、金融、科學、藝術中心。9.【答案】D【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分析】 讀圖可知,南非大部分位于南緯20°-南緯30°之間(低緯度) , ①主要位于低緯度帶地區 ,正確。 ②1月平均氣溫在30℃以上,0℃以下,錯誤。 ③主要位于北溫帶地區 ,錯誤,位于南半球,屬于熱帶地區。④當地冬季降水較多 ,正確,南半球7月是冬季。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南非共和國,簡稱“南非”。地處南半球,有“彩虹之國”之美譽,位于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南非的地形特征是地表起伏較小,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沿海有狹窄的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南非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包圍南非、地勢北高南低以及緯度的跨度較廣造成內部氣候分異。10.【答案】C【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法國巴黎;印度班加羅爾;韓國蔚山【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游與工業城市,由118個島嶼組成,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班加羅爾屬于熱帶季風氣候,不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孟買港是在印度,不是在韓國。文化藝術之都--巴黎,說法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巴黎是法國首都,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原因就在于巴黎的城市景觀和濃厚的藝術氛圍。巴黎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例如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盧浮宮等就是頗具代表性的建筑藝術杰作。巴黎城市藝術包容了不同時代的風格,體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相處。11.【答案】B【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馬賽人是東非高原的游牧民族,他們以家族為單位,追尋水草豐美之地進行游牧生活 ,主要在熱帶草原地區穿行。每年7月份,在北半球的基塔萊放牧,此時正值雨季,當地草類茂盛,主要以牧牛為主。 ①③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12.【答案】C【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分布著廣袤無垠的草原,該區域特色的有:①擁有現代化的牧場,③“羊比人多”,①③ ,正確。②“逐水草而居”是非洲馬賽人的生活寫照。④以棗椰樹為主要作物,指在西亞地區。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3.【答案】B【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 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數的國家稱為阿拉伯國家.讀圖可知,卡塔爾位于西亞地區,西亞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區之一。西亞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阿拉伯人屬于白色人種,普遍信奉伊斯蘭教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西亞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位于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內陸湖)之間,聯系亞洲、歐洲和非洲,所以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 。14.【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京杭運河的重要作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運河開通后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國家統一。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是構成“人”字的這“一捺”的重要作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15.【答案】B【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據題干“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并結合所學可知,這首《及第謠》反映的是科舉制,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誕生。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隋煬帝時科舉制正式誕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科舉制的創立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準確識記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誕生。16.【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唐太宗在位時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唐玄宗在位時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907年唐朝滅亡。故圖中①對應的朝代相關的史實是貞觀之治,開元盛世。A項北魏改革,民族交融是在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開鑿運河,創立科舉是在隋朝,不符合題意;C項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與圖中①對應的朝代相關,符合題意;D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在西漢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7.【答案】A【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國以民為本,民以依食為本。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可以看出,唐太宗這段話充分說明了他以民為本,重視農業。唐太宗輕徭薄賦,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使農民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減輕人民的負擔。A項重視農業生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題干未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太宗的歷史功績,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的能力。18.【答案】D【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唐高宗去世后,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統治時期,繼續推行發展生產的政策,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因此后人稱武則天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ABC描述正確。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的人物是唐玄宗,不是武則天,D描述錯誤。ABC三項都可能出現,不符合題意;D項她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不可能出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則天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理解并識記武則天的統治。19.【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造了曲轅犁;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的發展。圖片①③分別是曲轅犁和筒車。②是三國時期的灌溉工具,④是漢代的耬車。C項①③是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及學生的識圖能力。知道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是曲轅犁和筒車。20.【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分析圖片可知,體現了唐朝陶瓷業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最負盛名,唐三彩是聞名于世的藝術珍品,唐朝女性可以與男性一起參與對弈、拔河、擊球、打獵、斗雞、拋球、看戲,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所以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盛唐的社會風貌。AB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盛唐社會風貌是題干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社會風貌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盛唐社會風貌,分析題意,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21.【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常須達”即經常到達。為學習中國政治經濟制度,吸收先進文化,日本派大批使團來華,唐朝從貞觀年間開始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十多批。使團成員的素質較高,以便更好的吸取唐朝文化。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派遣唐使到唐朝學習是為了實現文中所說的“常須達”,日本國政府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遣唐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日本派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的知識。22.【答案】B【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7世紀時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的歷史狀況”,聯系所學可知,貞觀年間,玄奘所寫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西行取經的所見所聞,記錄了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的歷史狀況,介紹了沿途各國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物產生活等.這部書近百年來被譯成多國文字,很受研究者們的青睞。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大唐西域記》可見了解7世紀時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的歷史狀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玄奘西游天竺以及《大唐西域記》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23.【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隋唐時期的中外交流十分頻繁,涌現了許多“國際友人”,如晁衡、崔志遠等。玄奘和鑒真亦是這一時期和平交往的使者,玄奘到天竺取回了佛經,鑒真給日本送去了中國文化“可知,唐朝的對外交往是雙向的交流,有學習中國的如“晁衡、崔志遠”,有傳播中國文化的如“鑒真”,也有我們向外國學習的如“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經”,因此,唐朝在中外交流中兼容并蓄,發展了自我。ABC三項表述不全面,不符合題意;D項唐朝在中外交流中兼容并蓄發展自我解讀最全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對外交流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24.【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主要與安史之亂相關。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推動了藩鎮割據的形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安史之亂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安史之亂的影響。25.【答案】D【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在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將領。題目給出的四項內容都是正確的。D項①②③④描述恰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代十國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五代十國涉及的政權與影響等史實。26.【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人民賦稅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的領導下,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原為農民起義將領的朱溫,后投降唐朝,逐漸控制朝政,907年,建立政權,唐朝滅亡。故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①②④是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黃巢起義的相關知識。27.【答案】(1)落基山脈;密西西比河;加拿大;湄公河(2)緯度低(或地處熱帶),氣溫高;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流下游,水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壤深厚( 或肥沃)。(3)機械化;因地制宜【知識點】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湄南河平原;美國中部平原【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落基山山脈(填山脈名稱),B.密西西比河 (填河流名稱),C.加拿大 (填國家名稱),D.湄公河 (填河流名稱)(2)、據圖分析可知,乙區域位于東南亞地區,其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緯度低(或地處熱帶),氣溫高;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流下游,水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壤深厚( 或肥沃)。(3)、與乙區域相比,甲地以機械化生產為主;兩地因為自然和人文條件不同,生產方式也不同,啟示我們生產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點評】影響農業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氣候方面,熱量、光照、降水影響極大;地形方面,影響農業的類型(平原與山區不同)、影響農作物的分布(農作物隨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土壤適宜生長不同作物,東南丘陵的紅壤適宜種茶樹等。28.【答案】(1)北;東;熱帶(2)地勢特征: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或地表起伏較大);影響:導致河流呈放射狀分布( 或從中間往四周流)。(3)①水網密布,水源充足;②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③土壤肥沃;咖啡產量多;④咖啡品質高;⑤交通便利;⑥工藝(技術)先進等。(4)原因:氣溫高,蒸發量大;有明顯的干濕季。措施:如發展耐旱(節水)農作物;修建水利工程;利用科技發展節水灌溉工程(運用滴灌、噴灌技術)。【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圖2,給出的經緯度看,該國大致位于北緯4°--12°之間,東經36°--44°之間。由此可知,該國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處于熱帶。(2)、根據圖2描述該國地勢特征是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或地表起伏較大);導致河流呈放射狀分布( 或從中間往四周流)。(3)、根據材料,甲城市發展咖啡貿易的有利自然或人文條件:①水網密布,水源充足;②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③土壤肥沃;咖啡產量多;④咖啡品質高;⑤交通便利;⑥工藝(技術)先進等。(4)、根據圖2簡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氣溫高,蒸發量大;有明顯的干濕季。為應對干旱,采取的措施:如發展耐旱(節水)農作物;修建水利工程;利用科技發展節水灌溉工程(運用滴灌、噴灌技術)。【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29.【答案】(1)唐太宗;以民為本。(2)永濟渠。長安既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3)制度: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文化:詩歌繁榮,名家輩出(或: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窟等成就斐然)。(4)藏族。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人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社會發展。【知識點】隋的興亡;貞觀之治;科舉制的創立;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1)依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一言論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這些言論體現出他以民為本的統治思想。(2)仔細觀察圖1“大運河路線圖”,要將一批糧食通過大運河從涿郡運到洛陽的洛口倉,需要通過永濟渠。唐朝都城長安規模宏偉,布局嚴謹對稱,街道寬敞整齊,商業繁榮,既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當時國內各族和國外的商人使者、藝人、學子、僧侶、工匠等云集長安,是一座典型的國際性大都市。(3)根據所學知識,唐朝時期重新完成國家統一,并且制度和文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主要是指在制度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科舉制在唐太宗時擴大規模,進士科成為主要考試科目,到武則天時出現殿試和武舉。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唐朝詩壇氣象萬千,詩歌繁榮,名家輩出。(4)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文成公主。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故答案為:(1)唐太宗;以民為本。(2)永濟渠。長安既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3)制度: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文化:詩歌繁榮,名家輩出(或: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窟等成就斐然)。(4)藏族。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社會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貞觀之治、隋朝大運河、三省六部制、科舉制、文成公主入藏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0.【答案】(1)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2)共同點:都為佛法傳播做出了貢獻;都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貢獻。(3)原因:唐朝社會經濟的繁榮;開放的對外政策;先進的文化吸引。(4)唐朝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知識點】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唐玄宗統治時期,任用賢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為相,“勵精圖治”;重視地方吏治,把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并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提倡節儉,“戒奢從簡”,命人燒毀宮內一批珠玉錦繡,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決心;重視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這些措施,使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經濟文化繁榮。知識開元盛世是唐玄宗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開元年間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故其采取的措施是:整頓吏治,發展經濟。(2)依據所學,為弘揚佛法,唐玄宗時,鑒真六次東渡,終達日本,為中日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圖二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依據所學可知,唐太宗時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時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中國文化,他們都是唐朝時期的僧人,都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都為完成重要使命歷盡艱辛,都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3)根據材料三“唐朝是中國古代外交非常活躍的時期,唐朝的社會經濟繁榮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開放政策吸納外來文化之精華,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燦爛的中華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友好鄰邦,使中國成為東方文化的淵源,形成了中華文化圈”可知,唐朝外交活躍的原因有:唐朝社會經濟的繁榮;開放的對外政策;先進的文化吸引。(4)依據三則材料,可知小路同學的探究學習主題是唐朝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故答案為:(1)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2)鑒真;天竺;共同點:都為佛法傳播做出了貢獻;都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貢獻。(3)原因:唐朝社會經濟的繁榮;開放的對外政策;先進的文化吸引。(4)唐朝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元盛世,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唐朝外交活躍的原因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開元盛世,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唐朝外交活躍的原因的有關內容。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嘉興市上外秀洲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課堂觀測Ⅰ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有26小題,每題2分,共52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以木、竹為主要建材,用木樁作為支撐,懸空架設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A.湄公河平原 B.美國中部大平原C.東歐平原 D.日本關東平原【答案】A【知識點】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湄公河平原的建筑特色。結合所學可知,湄公河平原的吊腳屋,是以木、竹為主要建材,用木樁作為支撐,懸空架設民居建筑,具有通風防潮,安全防獸等作用。B、C、D不符合題意,A對。故答案為:A。【點評】湄公河平原的生產特點和生活特色:精耕細作,人力勞作;產量高,商品率低(自給自足);興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澇。人口稠密;吊腳屋,通風防潮,安全防獸;以米飯為主,水稻生產影響著文化、精神生活(崇尚稻母、谷神),鄰里關系密切,團結互助。2.(2022七下·嘉興月考)下圖為5°S左右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經度的差異 B.海陸位置 C.地勢的高低 D.緯度的差異【答案】C【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 圖為5°S左右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引起這種變化主要原因是地勢的高低。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熱量和水分發生變化,氣候也隨之發生變化,進而自然景觀也就不同。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形成基礎是水分和熱量狀況,影響因素是海拔高低,分異規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緯度高海拔山地最為顯著。關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風坡自然帶的分布界線偏高(迎風坡上水分和熱量豐富),而雪線則是在迎風坡低(因為在迎風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區的垂直自然帶的多少與緯度和海拔有關。山體的緯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帶越豐富。3.(2022七下·嘉興月考)瑞士成為旅游者天堂的人文原因有( )。①旅游設施精良②溫泉資源豐富③交通條件便利④有冰川和積雪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解析】【分析】在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①旅游設施精良 ②溫泉資源豐富 ③交通條件便利 ④有冰川和積雪 , ①③ 是人文原因,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4.(2022七下·嘉興月考)下列關于印第安人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②駱馬是山區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③美利奴羊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有“纖維上帝”之美譽④印第安人創造了古老燦爛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智利——安第斯山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正確。②駱馬是山區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正確。④印第安人創造了古老燦爛的印加文明,正確。③美利奴羊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有“纖維上帝”之美譽,美利奴羊毛與印第安人無關,不符合題意。 ①②④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印第安人,是對除因紐特人外的所有的美洲原住民的統稱,并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他們所說的語言有上百種,一般統稱為印第安語或美洲原住民語言。5.(2022七下·嘉興月考)日本漁業發達,但也面臨著一些新問題,觀察下圖,分析日本今后應重點發展( )。A.近海漁業 B.遠洋漁業 C.沿海漁業 D.養殖漁業【答案】D【知識點】日本——耕海牧漁【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日本的近海漁業、遠洋漁業的生產量呈現下降趨勢,逐步走向衰落。沿海漁業生產量維持穩定,略有下降趨勢。養殖漁業的發展一直處于增長趨勢且有空間可以提升,因此,日本今后應重點發展養殖漁業。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島國日本,四面環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這就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魚貝類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6.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商業港口,還一度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商業城市。這體現了威尼斯( )A.因水而生 B.因水而興 C.因水而美 D.因水而憂【答案】B【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解析】【分析】 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著名的商業港口,還一度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商業城市。威尼斯因“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現在的威尼斯因水而憂,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漲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侵蝕著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結構;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威尼斯有可能會因水而亡。7.(2022七下·嘉興月考)下圖中序號所示區域與該地生產、生活特色搭配正確的是( )。A.①——逐水草而居 B.②——用機器種莊稼C.③——馴養羊駝和駱馬 D.④——耕海牧魚【答案】D【知識點】美國中部平原;智利——安第斯山脈;日本——耕海牧漁;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位于美國的中央大平原,應該是用機器種莊稼,對應逐水草而居錯誤。②位于非洲的熱帶草原地區,應該是逐水草而居,對應用機器種莊稼,錯誤。③位于澳大利亞,應該是現代化牧場,大量牧羊,對應馴養羊駝和駱馬,錯誤。④位于日本,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得天獨厚的條件適宜發展耕海牧魚。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島國日本,四面環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這就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魚貝類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8.(2022七下·嘉興月考)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也是一座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俄羅斯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都設在莫斯科。這表明莫斯科的城市特色是( )。A.政治文化中心 B.歷史悠久名城C.現代化大都市 D.工業交通中心【答案】A【知識點】莫斯科【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俄羅斯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都設在莫斯科。這表明莫斯科的城市特色是政治文化中心。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莫斯科交通發達,是全國鐵路、公路、河運和航空的樞紐,電氣化鐵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莫斯科作為俄羅斯首都和歐洲最大的城市,它是俄羅斯政治、經濟、金融、科學、藝術中心。9.(2022七下·嘉興月考)讀圖,關于南非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主要位于低緯度帶地區②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③主要位于北溫帶地區④當地冬季降水較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D【知識點】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分析】 讀圖可知,南非大部分位于南緯20°-南緯30°之間(低緯度) , ①主要位于低緯度帶地區 ,正確。 ②1月平均氣溫在30℃以上,0℃以下,錯誤。 ③主要位于北溫帶地區 ,錯誤,位于南半球,屬于熱帶地區。④當地冬季降水較多 ,正確,南半球7月是冬季。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南非共和國,簡稱“南非”。地處南半球,有“彩虹之國”之美譽,位于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南非的地形特征是地表起伏較小,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沿海有狹窄的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南非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包圍南非、地勢北高南低以及緯度的跨度較廣造成內部氣候分異。10.(2022七下·嘉興月考)城市凝結著文明的成就。以下城市名片描述正確的是( )。A 水上都市——威尼斯 位于意大利南部,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該城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也因水而憂。B IT新城——班加羅爾 位于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信息產業發達,被稱為“亞洲的硅谷”。C 文化藝術之都——巴黎 發祥于西岱島,塞納河緩緩流過全城。盧浮宮博物館、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就坐落在塞納河畔。D 汽車城——蔚山 以汽車生產能力著稱于世,是韓國的汽車制造、研發和交易中心,與韓國最大的港口孟買相鄰。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威尼斯——水上都市;法國巴黎;印度班加羅爾;韓國蔚山【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游與工業城市,由118個島嶼組成,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班加羅爾屬于熱帶季風氣候,不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孟買港是在印度,不是在韓國。文化藝術之都--巴黎,說法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巴黎是法國首都,被人們譽為“世界文化藝術之都”,原因就在于巴黎的城市景觀和濃厚的藝術氛圍。巴黎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例如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盧浮宮等就是頗具代表性的建筑藝術杰作。巴黎城市藝術包容了不同時代的風格,體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相處。11.(2022七下·嘉興月考)下列關于馬賽人游牧活動的表達說法正確的是( )。①以家族為單位,追尋水草豐美之地②四季遷移放牧,在熱帶沙漠區穿行③七月份在北半球的基塔萊放牧④以放牧羊駝和駱馬為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非洲草原——傳統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馬賽人是東非高原的游牧民族,他們以家族為單位,追尋水草豐美之地進行游牧生活 ,主要在熱帶草原地區穿行。每年7月份,在北半球的基塔萊放牧,此時正值雨季,當地草類茂盛,主要以牧牛為主。 ①③ ,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馬賽人的主要食物來源是牛,因此為牛尋找水草是非常重要的。一到旱季,牧民便帶領牛群遷往其他較濕潤且有水草的地方暫住,等到明年雨季來臨時才回家,由此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12.(2021七下·奉化期末)澳大利亞分布著廣袤無垠的草原,下列說法符合該區域特色的有( )①擁有現代化的牧場②“逐水草而居”③“羊比人多”④以棗椰樹為主要作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澳大利亞草原——現代化牧場【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澳大利亞分布著廣袤無垠的草原,該區域特色的有:①擁有現代化的牧場,③“羊比人多”,①③ ,正確。②“逐水草而居”是非洲馬賽人的生活寫照。④以棗椰樹為主要作物,指在西亞地區。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經濟發達,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又因為羊特別多,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鐵礦、鋁土礦、煤、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礦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譽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13.(2022七下·嘉興月考)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卡塔爾2016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達111963美元,居世界首位。下圖為卡塔爾區域位置圖,卡塔爾當地居民所屬人種及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A.混血人種,猶太教 B.白色人種,伊斯蘭教C.黃色人種,佛教 D.黑色人種,基督教【答案】B【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解析】【分析】 一般把阿拉伯人占多數的國家稱為阿拉伯國家.讀圖可知,卡塔爾位于西亞地區,西亞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區之一。西亞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阿拉伯人屬于白色人種,普遍信奉伊斯蘭教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西亞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位于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內陸湖)之間,聯系亞洲、歐洲和非洲,所以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 。14.(2022七下·嘉興月考)電視專題片《話說運河》有句解說詞:“陽剛的一撇是萬里長城,陰柔的一捺是京杭運河,這是一個頂天立地,有血氣、有溫情的中國人。”那么構成“人”字的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便于軍事力量調控 B.解決了北方缺水問題C.便于帝王南巡游玩 D.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答案】D【知識點】隋的興亡【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京杭運河的重要作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運河開通后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國家統一。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是構成“人”字的這“一捺”的重要作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隋朝大運河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15.(2022七下·嘉興月考)“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這首《及第謠》中體現的制度正式誕生是在( )。A.隋文帝時 B.隋煬帝時 C.唐太宗時 D.武則天時【答案】B【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據題干“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并結合所學可知,這首《及第謠》反映的是科舉制,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誕生。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隋煬帝時科舉制正式誕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科舉制的創立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準確識記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誕生。16.(2022七下·嘉興月考)了解歷史時序,初步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與下圖中①對應的朝代相關的史實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開鑿運河,創立科舉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答案】C【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解析】【分析】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唐太宗在位時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唐玄宗在位時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907年唐朝滅亡。故圖中①對應的朝代相關的史實是貞觀之治,開元盛世。A項北魏改革,民族交融是在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開鑿運河,創立科舉是在隋朝,不符合題意;C項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與圖中①對應的朝代相關,符合題意;D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在西漢時期,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7.(2022七下·嘉興月考)唐太宗說:“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由此可知,唐太宗( )。A.重視農業生產 B.擴充國學規模C.注重虛心納諫 D.加強邊疆管理【答案】A【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國以民為本,民以依食為本。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可以看出,唐太宗這段話充分說明了他以民為本,重視農業。唐太宗輕徭薄賦,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使農民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減輕人民的負擔。A項重視農業生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題干未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太宗的歷史功績,要求具備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的能力。18.(2022七下·嘉興月考)作家王曉磊在《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一書中,以三年之功,窮盡武則天一生所有留存至今的史料,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武則天。下列內容不可能出現的是( )。A.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C.她重用人才,重視發展生產D.她勵精圖治,使唐朝進人鼎盛時期【答案】D【知識點】貞觀之治【解析】【分析】唐高宗去世后,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統治時期,繼續推行發展生產的政策,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因此后人稱武則天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ABC描述正確。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的人物是唐玄宗,不是武則天,D描述錯誤。ABC三項都可能出現,不符合題意;D項她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不可能出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則天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理解并識記武則天的統治。19.(2022七下·嘉興月考)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業豐則基礎強,而農業的根本出路則在科技創新。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造了曲轅犁;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的發展。圖片①③分別是曲轅犁和筒車。②是三國時期的灌溉工具,④是漢代的耬車。C項①③是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及學生的識圖能力。知道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是曲轅犁和筒車。20.(2022七下·嘉興月考)圖片是歷史的最佳載體之一。下列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唐朝經濟繁榮 B.盛唐民族關系和諧C.盛唐社會風貌 D.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分析圖片可知,體現了唐朝陶瓷業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最負盛名,唐三彩是聞名于世的藝術珍品,唐朝女性可以與男性一起參與對弈、拔河、擊球、打獵、斗雞、拋球、看戲,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所以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盛唐的社會風貌。AB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盛唐社會風貌是題干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盛唐社會風貌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盛唐社會風貌,分析題意,運用所學知識正確作答即可。21.(2022七下·嘉興月考)“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這段文字出自《日本書紀》一書。為了實現文中所說的“常須達”,日本國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派倭寇侵略我國沿海地區 B.派商人與唐朝通商C.派僧人到唐朝傳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學習【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常須達”即經常到達。為學習中國政治經濟制度,吸收先進文化,日本派大批使團來華,唐朝從貞觀年間開始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十多批。使團成員的素質較高,以便更好的吸取唐朝文化。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派遣唐使到唐朝學習是為了實現文中所說的“常須達”,日本國政府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遣唐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需要準確識記日本派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的知識。22.(2022七下·嘉興月考)若想要了解7世紀時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的歷史狀況,可以閱讀( )。A.《金剛經》 B.《大唐西域記》C.《西游記》 D.《史記》【答案】B【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7世紀時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的歷史狀況”,聯系所學可知,貞觀年間,玄奘所寫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西行取經的所見所聞,記錄了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的歷史狀況,介紹了沿途各國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物產生活等.這部書近百年來被譯成多國文字,很受研究者們的青睞。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大唐西域記》可見了解7世紀時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的歷史狀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玄奘西游天竺以及《大唐西域記》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23.(2022七下·嘉興月考)隋唐時期的中外交流十分頻繁,涌現了許多“國際友人”,如晁衡、崔志遠等。玄奘和鑒真亦是這一時期和平交往的使者,玄奘到天竺取回了佛經、鑒真給日本送去了中國文化。據此判斷,下列對唐朝中外交流的解讀最全面的是( )。A.唐朝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先進的文化成果B.唐朝向外族宣傳了中國文化C.唐朝在中外交流中起主導作用D.唐朝在中外交流中兼容并蓄發展自我【答案】D【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隋唐時期的中外交流十分頻繁,涌現了許多“國際友人”,如晁衡、崔志遠等。玄奘和鑒真亦是這一時期和平交往的使者,玄奘到天竺取回了佛經,鑒真給日本送去了中國文化“可知,唐朝的對外交往是雙向的交流,有學習中國的如“晁衡、崔志遠”,有傳播中國文化的如“鑒真”,也有我們向外國學習的如“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經”,因此,唐朝在中外交流中兼容并蓄,發展了自我。ABC三項表述不全面,不符合題意;D項唐朝在中外交流中兼容并蓄發展自我解讀最全面,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對外交流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24.(2022七下·嘉興月考)易中天在他的《安史之亂》一書中指出:“如此盛世,讓日漸年邁的唐玄宗志得意滿,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癡迷于和楊貴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邊地胡人出身的安祿山則一點點積蓄力量……起兵范陽。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擊,平叛之路漫長而又艱辛。”材料中的事件( )。A.導致了唐朝的直接滅亡 B.阻礙了民族之間的交融C.推動了藩鎮割據的形成 D.促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答案】C【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主要與安史之亂相關。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推動了藩鎮割據的形成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安史之亂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安史之亂的影響。25.(2022七下·嘉興月考)五代十國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下列對這一時期的描述恰當的是( )。①北方政權更迭,政局動蕩②南方相對穩定,經濟發展③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趨勢④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在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將領。題目給出的四項內容都是正確的。D項①②③④描述恰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代十國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五代十國涉及的政權與影響等史實。26.(2022七下·嘉興月考)黃巢起義后,黃巢曾宣布要“洗滌朝廷”,該起義爆發的原因是( )。①藩鎮割據嚴重,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②連年災荒,人民生活困苦③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敗④中央權力衰微,無力控制藩鎮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答案】B【知識點】開元盛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人民賦稅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的領導下,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原為農民起義將領的朱溫,后投降唐朝,逐漸控制朝政,907年,建立政權,唐朝滅亡。故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①②④是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黃巢起義的相關知識。二、非選擇題(本題共有4小題,共48分)。27.(2022七下·嘉興月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 (填山脈名稱)B. (填河流名稱)C. (填國家名稱)D. (填河流名稱)(2)水稻是一種喜高溫、濕潤的農作物,分析乙區域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3)與乙區域相比,甲地以 生產為主(填“人工”或“機械化”);兩地因為自然和人文條件不同,生產方式也不同,啟示我們生產要遵循 原則。【答案】(1)落基山脈;密西西比河;加拿大;湄公河(2)緯度低(或地處熱帶),氣溫高;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流下游,水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壤深厚( 或肥沃)。(3)機械化;因地制宜【知識點】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湄南河平原;美國中部平原【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落基山山脈(填山脈名稱),B.密西西比河 (填河流名稱),C.加拿大 (填國家名稱),D.湄公河 (填河流名稱)(2)、據圖分析可知,乙區域位于東南亞地區,其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緯度低(或地處熱帶),氣溫高;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流下游,水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壤深厚( 或肥沃)。(3)、與乙區域相比,甲地以機械化生產為主;兩地因為自然和人文條件不同,生產方式也不同,啟示我們生產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點評】影響農業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氣候方面,熱量、光照、降水影響極大;地形方面,影響農業的類型(平原與山區不同)、影響農作物的分布(農作物隨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土壤適宜生長不同作物,東南丘陵的紅壤適宜種茶樹等。28.(2022七下·嘉興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咖啡需要靜風、溫涼、濕潤、半蔭蔽的環境條件;肥沃的土壤且排水良好的地形。甲城市所在地區為優質咖啡原產地之一,并擁有先進的生產工藝。甲城市以咖啡貿易著名,被稱為“咖啡城”。圖2為甲城市的氣候資料。材料二:圖1國家為非洲某內陸國。(1)根據圖2描述該國位于 半球和 半球,處于 (填溫度帶)。(2)根據圖2描述該國地勢特征,分析該特征對河流流向的影響。(3)根據上述材料,分析甲城市發展咖啡貿易的有利自然或人文條件。(4)近年來,該國曾出現嚴重的旱災,根據圖2簡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為應對干旱,該國在發展農業中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北;東;熱帶(2)地勢特征: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或地表起伏較大);影響:導致河流呈放射狀分布( 或從中間往四周流)。(3)①水網密布,水源充足;②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③土壤肥沃;咖啡產量多;④咖啡品質高;⑤交通便利;⑥工藝(技術)先進等。(4)原因:氣溫高,蒸發量大;有明顯的干濕季。措施:如發展耐旱(節水)農作物;修建水利工程;利用科技發展節水灌溉工程(運用滴灌、噴灌技術)。【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確定區域的位置和范圍;評析區域的自然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圖2,給出的經緯度看,該國大致位于北緯4°--12°之間,東經36°--44°之間。由此可知,該國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處于熱帶。(2)、根據圖2描述該國地勢特征是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或地表起伏較大);導致河流呈放射狀分布( 或從中間往四周流)。(3)、根據材料,甲城市發展咖啡貿易的有利自然或人文條件:①水網密布,水源充足;②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③土壤肥沃;咖啡產量多;④咖啡品質高;⑤交通便利;⑥工藝(技術)先進等。(4)、根據圖2簡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氣溫高,蒸發量大;有明顯的干濕季。為應對干旱,采取的措施:如發展耐旱(節水)農作物;修建水利工程;利用科技發展節水灌溉工程(運用滴灌、噴灌技術)。【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29.(2022七下·嘉興月考)某校七(1)班同學以“我心中的隋唐”為主題,開展了如下探究活動。[杰出帝王]“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重大工程][制度創新]隋唐時重新建立起大一統的帝國并且使之更為完善,接下來100年間的和平與繁榮使唐時國力大大超過了漢朝,同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這一進展反過來又推動了國家的全面發展。[民族交往]貞觀十五年(6411年),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1)材料的言論出自唐朝哪位統治者?這些言論體現出他怎樣的統治思想?(2)根據圖1,要將一批糧食通過大運河從涿郡運到洛陽的洛口倉,所通過河段名稱是什么?圖2長安城在當時唐朝和世界有怎樣的地位?(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哪些“突破性進展”?(4)吐蕃人是今天的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誰?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答案】(1)唐太宗;以民為本。(2)永濟渠。長安既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3)制度: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文化:詩歌繁榮,名家輩出(或: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窟等成就斐然)。(4)藏族。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人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社會發展。【知識點】隋的興亡;貞觀之治;科舉制的創立;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1)依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一言論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這些言論體現出他以民為本的統治思想。(2)仔細觀察圖1“大運河路線圖”,要將一批糧食通過大運河從涿郡運到洛陽的洛口倉,需要通過永濟渠。唐朝都城長安規模宏偉,布局嚴謹對稱,街道寬敞整齊,商業繁榮,既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當時國內各族和國外的商人使者、藝人、學子、僧侶、工匠等云集長安,是一座典型的國際性大都市。(3)根據所學知識,唐朝時期重新完成國家統一,并且制度和文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主要是指在制度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科舉制在唐太宗時擴大規模,進士科成為主要考試科目,到武則天時出現殿試和武舉。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唐朝詩壇氣象萬千,詩歌繁榮,名家輩出。(4)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文成公主。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故答案為:(1)唐太宗;以民為本。(2)永濟渠。長安既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3)制度: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文化:詩歌繁榮,名家輩出(或:書法、繪畫、音樂、歌舞、石窟等成就斐然)。(4)藏族。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社會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貞觀之治、隋朝大運河、三省六部制、科舉制、文成公主入藏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0.(2022七下·嘉興月考)某同學學習了唐朝的歷史知識后,對唐朝很感興趣,于是他利用空余時間進行了探究和拓展學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唐]杜甫《憶昔》材料二:在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艱難時刻,來自日本的援助感動了很多人。據考證,圖一中的詩句與一位唐朝高僧六次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有關。材料三:唐朝是中國古代外交非常活躍的時期,唐朝的社會經濟繁榮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開放政策吸納外來文化之精華,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燦爛的中華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友好鄰邦,使中國成為東方文化的淵源,形成了中華文化圈。(1)材料一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開元時期繁榮富庶的盛世景象,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2)材料二圖一中所說的高僧是誰?圖二人物到達的目的地是哪里?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兩個人物的共同點。(3)根據材料三,概括唐朝外交活躍的原因。(4)請為小路同學的探究學習設計一個主題。【答案】(1)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2)共同點:都為佛法傳播做出了貢獻;都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貢獻。(3)原因:唐朝社會經濟的繁榮;開放的對外政策;先進的文化吸引。(4)唐朝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知識點】開元盛世;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唐玄宗統治時期,任用賢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為相,“勵精圖治”;重視地方吏治,把中央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并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提倡節儉,“戒奢從簡”,命人燒毀宮內一批珠玉錦繡,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決心;重視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這些措施,使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經濟文化繁榮。知識開元盛世是唐玄宗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開元年間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故其采取的措施是:整頓吏治,發展經濟。(2)依據所學,為弘揚佛法,唐玄宗時,鑒真六次東渡,終達日本,為中日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圖二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依據所學可知,唐太宗時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時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中國文化,他們都是唐朝時期的僧人,都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都為完成重要使命歷盡艱辛,都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3)根據材料三“唐朝是中國古代外交非常活躍的時期,唐朝的社會經濟繁榮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開放政策吸納外來文化之精華,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燦爛的中華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友好鄰邦,使中國成為東方文化的淵源,形成了中華文化圈”可知,唐朝外交活躍的原因有:唐朝社會經濟的繁榮;開放的對外政策;先進的文化吸引。(4)依據三則材料,可知小路同學的探究學習主題是唐朝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故答案為:(1)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2)鑒真;天竺;共同點:都為佛法傳播做出了貢獻;都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貢獻。(3)原因:唐朝社會經濟的繁榮;開放的對外政策;先進的文化吸引。(4)唐朝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開元盛世,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唐朝外交活躍的原因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開元盛世,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唐朝外交活躍的原因的有關內容。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上外秀洲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課堂觀測Ⅰ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上外秀洲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課堂觀測Ⅰ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