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歐共體和歐洲聯盟的建立概況,分析戰后西歐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以及歐洲聯合的積極意義;掌握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概況,了解戰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比較分析戰后西歐和日本恢復、發展經濟方面所采取的共同措施;知道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并能正確分析其影響。2、過程與方法:簡述西歐經濟恢復與發展的史實及原因,分析歐共體成立的原因及作用;介紹日本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史實、分析和評價其原因。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生產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確立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為振興祖國而努力學習科學的熱情。教學重點:歐洲的聯合和日本的崛起。教學難點:歐洲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展示材料:“總有一天,到那時,……,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維克多·雨果問:維克多·雨果的這一理想實現了嗎?二、講授新課:(一)歐洲的聯合在二戰結束初期,歐洲各國的工業水平只相當于戰前的1/3~1/2。通過這個數據,你認為戰后歐洲各國當務之急是什么?應該怎么做?戰后西歐經濟得以恢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提示:思考問題,自由發表意見。從主觀方面分析是西歐國家技術基礎好;從客觀方面分析是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援助。西歐國家技術基礎好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小結:西歐是資本主義的發源地,也是工業化的搖籃,兩次工業革命都發生在這里,因而技術經驗豐富。1.西歐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和表現豐富的技術經驗只要有資金,就能恢復生產。那么,資金從何而來?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130多億美元簡直是一筆天文數字,由此可見,美國在西歐復興過程中可謂“功不可沒”。歸納: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為西歐提供了130多億美元的資金,按今天的美元值計算就是200多億,其中90%以上屬無償贈款。組織學生討論:美國給予西歐大量援助的目的何在?提示:為了對付蘇聯。2.歐盟的聯合歐洲聯盟包括哪些國家?你知道歐盟的前身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嗎?這些國家為什么要聯合起來?引導學生分析歐共體的經濟目標是什么?小結:面對美國商品、資本大量進入西歐,有必要在經濟上加強合作。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結合史實分析西歐各國還希望通過建立歐共體,達到什么樣的政治目的呢?歸納:西歐各國希望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講話;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西歐各國試圖以此來消除戰爭陰影;兩次大戰都以歐洲為主要戰場,西歐各國人民都厭惡戰爭,渴望和平。強調:歐共體是西歐國家為了維護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個經濟聯合組織。引導學生聯系當前時事分析歐盟成立后,這些國家的人民生活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對世界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歸納:歐洲各國將逐步使用單一貨幣--歐元;歐盟成員國內部人員、資本和貨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員國公民有統一的歐洲護照,不同國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工作、學習或居住;影響:歐盟成立后,歐盟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二)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1.多媒體展示《六個重要國家生產增長指數表》。提問:圖中的數據表明了什么?提示:戰后美國經濟迅猛發展2.啟發學生思考:戰后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提示:(1)戰時的資本積累。美國是二戰中唯一在歐、亞戰場同時作戰的國家,其領土除了珍珠港遭到空襲外,其他地區不但沒有遭到破壞,反而因為加緊生產武器和其他戰爭物資,刺激了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的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經濟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2)政府有效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國家的職能,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降低失業率,減少貧困,減稅等措施。(3)重視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創新。(20世紀)90年代美國信息技術5年中對美國GDP的貢獻率為30%左右。信息技術的發展還帶來了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和高技術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3.指導學生根據課下搜集的材料,解釋什么是“新經濟”?根據自己搜集的材料自由發言,理解新經濟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提示: “新經濟”是有別于傳統經濟的“知識經濟”,包括網絡、信息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等基本內容,主要特征為信息化和全球化。4.指導學生歸納戰后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主觀方面:日本注意引進外國技術、重視教育及先進的企業管理體制等;客觀方面:美國的扶植。5.啟發思考:美國是怎樣扶植日本的?為什么要扶植它?小結:從世界形勢的變化進行分析,得出“美國為了爭霸世界,把日本變為對抗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據點”的結論。6. 小組討論:西歐和日本戰后經濟迅速恢復發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提示:共同原因:都得到美國在經濟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都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啟示:(1)要善于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經濟聯系;(2)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大膽創新;(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等。(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世界上最早推出《社會保障法》的是哪個國家?在什么時候頒布的?歸納: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頒布《社會保障法》,實行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向無依無靠者提供救濟。二戰后,為了緩和矛盾,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2.指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回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哪些具體內容?提示:包括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和教育等。3.啟發學生思考:西方的保障制度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嗎?提示: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可以緩和階級矛盾。但是,社會保障制度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三、課堂小結:二戰結束后,歐洲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然而西歐和日本經過20世紀50-60年代的恢復,到70年代后期已完全治好戰爭創傷,實現了被稱為“奇跡”的高速經濟增長。這對我國的經濟建設也有借鑒作用。為了緩和矛盾,資本主義國家逐漸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但是,社會保障制度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節課學生學習思路清晰、問題明確,學習效果較好,而且采用了材料教學法,以材料為載體,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分析材料,提高歸納綜合思維能力,歷史材料得到學生的充分重視,體現了論從史出的基本教學原則,體現了歷史學科的人文性和綜合性特點。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提高歷史知識和現實相結合的能力,總體來說,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實用性和綜合性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