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2山地之國一、單選題1.下列農作物中,原產于安第斯山區的是( )A.小麥 B.甘蔗 C.棉花 D.馬鈴薯2.威尼斯雙年展是世界三大藝術展之一,2018年是威尼斯第58屆雙年展,來自不同國家的多名藝術家參加了此次藝術盛會。據此回答小題。(1)上圖是戚尼斯一角,下列最能說明威尼斯特色的是( )A.水上都市 B.江南水鄉 C.耕海牧漁 D.石油寶庫(2)各國藝術家在參加活動期間用到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A.地鐵 B.船 C.汽車 D.自行車3.以下地理知識小卡片符合事實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4.關于圖示區域的特色描述不正確的是( )A.①地生活的馬賽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B.②區域被稱為“石油寶庫”,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列C.③區域的瑞士旅游業發達,有著名的“冰川快車”D.④區域的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5.安第斯山中段地帶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古代居民在這里創造了( )A.瑪雅文明 B.兩河文明 C.印度河文明 D.印加文明6.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這種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A.經緯度 B.地勢 C.洋流 D.氣候7.旅游業是威尼斯的支柱產業。目前威尼斯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A.環境污染 B.資源缺乏C.人口眾多 D.海水倒灌,水位上漲8.下面是小明同學摘錄的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卡片內容正確的有 ( )波斯灣沿岸地區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但石油、天然氣資源匱乏。 ① 安第斯山脈特殊的自然環境,形成了山上山下不同的自然景觀。 ② 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水城”威尼斯面臨著生存危機。 ③ 在廣袤的非洲熱帶草原上,馬賽人進行大規模的現代化放牧。 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氣溫下降0.6℃②安第斯山區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③安第斯山區的高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④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對人類活動造成許多限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0.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處開辟梯田,種植農作物:在高海拔處放牧羊駝和駱馬。這主要是利用了安第斯山區( )A.地形復雜多樣 B.氣候垂直差異顯著C.地理位置優越 D.水資源豐富11.讀圖1,回答下面小題。(1)圖示的大洲是(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北美洲(2)下列對于圖示半島地形的描述,正確的是( )A.中南半島地形高低起伏較大 B.印度半島的地形以平原為主C.印度半島整體地勢西高東低 D.中南半島地勢兩側高中間低(3)下列關于中南半島人文環境的描述,正確的有( )A.區域內通行阿拉伯語 B.居民主要為黑色人種C.充滿著稻作文化印記 D.區域內綠洲農業發達12.秘魯國徽左上角的動物是 ( )A.牦牛 B.美利奴羊 C.駱馬 D.駱駝二、填空題13.地理位置:秘魯的大部分國土位于 山區。三、材料分析題14.相對于平原來說,山區人們生存的自然條件較為艱苦。但是,山區人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營造出了美好的生活圈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區的瑞士被稱為“大山之子”,旅游業是瑞士的支柱產業之一。以下旅游項目中,最有可能在瑞士開展的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結合圖2,請簡要分析當地人們的生產特色。(3)上述材料啟示我們區域發展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仙居如何利用自身的山區條件發展生產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下列農作物中,原產于安第斯山區的是馬鈴薯,其他不是。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馬鈴薯原產于南美安第斯山區,是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馬鈴薯性喜冷涼,耐旱耐瘠薄。馬鈴薯在我國是五大主食之一,我國年均出口53.2萬噸,主要向東南亞國家、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周邊地區出口種薯和商品薯。2.【答案】(1)A(2)B【解析】【分析】( 1)、上圖是戚尼斯一角,下列最能說明威尼斯特色的是水上都市。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獨特的水城風光是威尼斯的動人之處,古老的建筑沐浴著海風,縱橫的水道是大街小巷,船是主要交通工具。因此,各國藝術家在參加活動期間用到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威尼斯(Venice)與帕多瓦組成大帕多瓦—威尼斯地區。別名“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水都”、“橋之城”及“光之城”,堪稱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因“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3.【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馬賽人根據熱帶草原氣候的雨季和干季的變化,循著一定的放牧路線,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其余說法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不同國家在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時,要根據自己生存區域的自然環境,結合本國實際,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4.【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非洲草原是馬賽人生活的區域,他們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故①正確;波斯灣地區石油資源豐富,故②正確;瑞士利用山地資源發展旅游業,故③正確;圖④是馬來西亞,故④描述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世界典型區域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5.【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安第斯山中段地帶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古代居民在這里創造了印加文明。瑪雅文明發源于墨西哥的東南部,兩河文明在西亞的兩河流域,印度河文明在印度。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瑪雅文明是現代分布于現今墨西哥東南部、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伯利茲國家的叢林文明,它與印加帝國及阿茲特克帝國并列為美洲三大文明(阿茲特克帝國與瑪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國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這三個文明實際上都屬于印第安文明,就是說他們都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創造的文明。6.【答案】B【解析】【分析】 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呈現出不同的自然景觀, 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升高,氣溫,降水發生變化,進一步影響到當地的氣候,植被等,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觀。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勢的高低。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安第斯山脈屬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稱,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且地區礦產資源豐富。7.【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旅游業是威尼斯的支柱產業。目前威尼斯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海水倒灌,水位上漲。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現在的威尼斯因水而憂,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漲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侵蝕著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結構;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威尼斯有可能會因水而亡。8.【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波斯灣地區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缺乏水資源,故①錯誤;②和③說法正確;在非洲熱帶草原,馬賽人逐水草而居,故④說法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世界典型區域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用排除法即可。9.【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氣溫與海拔關系是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 00米,氣溫下降0.6℃,①錯誤。②安第斯山區氣候和植被類型復雜多樣,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正確。③安第斯山區的低海拔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故錯誤。④安第斯山區地勢崎嶇,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對人類活動造成許多限制,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同時山區地形對降水也有一定的影響。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在山區的高海拔處,由于雨水較少,又極為寒冷,因而形成廣闊的干寒草原地帶,居民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在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處開辟梯田,種植農作物:在高海拔處放牧羊駝和駱馬。這主要是利用了安第斯山區氣候垂直差異顯著,其他說法不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區的環境特點,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產生活景觀:安第斯山區居民在高海拔地區以放牧馴養的羊駝和駱馬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開辟梯田,種植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給自足。11.【答案】(1)A(2)A(3)C【解析】【分析】 (1)、根據圖中信息及給出的經緯度判讀,圖示的大洲是亞洲。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2)圖中顯示的信息,印度半島起伏較小,地勢平坦;中南半島起伏較大。可知符合題意的只有A。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半島區域內通行阿拉伯語,不是中南半島;居民主要為黃色人種;充滿著稻作文化印記;區域內水稻種植業發達;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在湄公河平原,由于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高溫多雨等自然條件,當地以種植水稻為主。水稻精耕細作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水稻的豐收也滿足了當地人們糧食需求。人們崇尚谷神,稻母,每年舉行春耕禮,期盼來年豐收。形成了典型的稻作文化。12.【答案】C【解析】【分析】駱馬是安第斯山區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秘魯國徽左上部一匹金黃色的美洲無峰駱馬,那是秘魯稀有的珍離異獸。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點評】理解秘魯國徽的圖案含義。13.【答案】安第斯【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秘魯大部分國土位于安第斯山區。【點評】秘魯共和國,簡稱秘魯,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北鄰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西瀕太平洋。安第斯山脈縱貫國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區則為干旱的平原,東部又有亞馬孫盆地的熱帶雨林。14.【答案】(1)A(2)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或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發展種植業);在山區的高海拔處,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或在山區的高海拔處,發展畜牧業)(3)因地制宜。如:利用仙居秀麗的山水風光發展旅游業;利用山區丘陵地形種植楊梅等經濟作物。【解析】【分析】(1)、結合瑞士的自然環境特點,以下旅游項目中,最有可能在瑞士開展的有①是滑雪,③是登山。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2)、結合圖2可知,當地人們的生產特色是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等農作物(或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發展種植業);在山區的高海拔處,以放牧馴養羊駝和駱馬為生(或在山區的高海拔處,發展畜牧業)。(3)、上述材料啟示我們區域發展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利用仙居秀麗的山水風光發展旅游業;利用山區丘陵地形種植楊梅等經濟作物。【點評】阿爾卑斯山地區高山峽谷、險峰深澗、河流冰川、雪峰溫泉等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夏季瑞士成為觀光和避暑的勝地,原因在于這里山脈海拔高,從山麓到山頂的景色差異明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到瑞士登山賞景;冬季,這里冰川、雪峰、溫泉相依,吸引了許多游客到瑞士滑雪、泡溫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