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單元檢測同步試題一、單選題1.右圖中A點的經緯度是( )A.經度40°,緯度20° B.40°E,20°NC.40°W,20°N D.40°W,20°S2.下列河流注人大西洋的是( )A.尼羅河 B.伏爾加河 C.葉尼塞河 D.亞馬孫河3.讀下圖,根據經緯線變化規律可知( )A.甲圖中所注緯度應為北緯;乙圖中所注經度應為東經B.甲圖中所注緯度應為南緯;乙圖中所注經度應為東經C.甲圖中所注緯度應為北緯;乙圖中所注經度應為西經D.甲圖中所注緯度應為南緯;乙圖中所注經度應為西經4.關于下圖四個大洲的表述,正確的是( )A.①大洲和②大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B.③大洲瀕臨三大洋C.赤道穿過④大洲的中部D.四個大洲面積按從大到小排列是③①②④5.下圖是衛星甲和乙在某一時刻所覆蓋的區域,其服務范圍大小是( )A.無法確定 B.甲等于乙 C.甲大于乙 D.甲小于乙6.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 )A.阿爾卑斯山脈 B.蘇伊士運河C.大高加索山脈 D.巴拿馬運河7.讀世界四大河流簡圖,關于圖中河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河為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B.乙河是世界第三長河,中國第二大河C.丙河流量大,是非洲第一長河D.丁河位于北美洲,是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8.蘇伊士運河是哪兩個大洲的分界線 ( )A.歐洲與亞洲B.亞洲與非洲C.北美洲與南美洲D.亞洲與北美洲9.下列關于地球儀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上連接南北兩極的軸就是地軸B.幫助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動態變化C.可縮小也可以放大的地球模型D.能夠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10.下列關于世界人種、語言、宗教說法正確的是( )A.美國人講英語,以黑種人為主B.漢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C.非洲北部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語,信仰基督教D.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11.下列關于海陸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A.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陸地B.陸半球的陸地面積小于海洋的面積C.最大的一塊陸地是美洲大陸D.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都是以陸地為主12.“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說明受降水量影響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 B.農業生產 C.工業生產 D.交通出行二、填空題13.東亞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總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 ,居民絕大部分是 色人種。14.國徽上有袋鼠和鴯鹋的國家是 ,因為羊多礦產豐富該國被稱為“ ”、“ ”.15.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將地球縮小,做成了地球模型,這就是 .16.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極點的 叫做經線,垂直與經線的 叫做緯線.17.以0°緯線(赤道)為起點,往北的是 緯度數(N),往南是 緯度數(S),各自增加直到北極(90°N)和南極(90°S)為止.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18.受地形的影響,亞洲的河流流向呈 狀,流向周邊的海洋.亞洲最大的河流是 .三、問答題19.宗教的傳播對歷史、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與宗教有關的建筑上,還表現在習俗、節日中。與三大宗教有關的主要節日有哪些?請分別寫出來。20.讀《歷史與社會圖冊 七年級上冊》第26頁的“世界主要自然景觀分布”可知,在不同的氣候區分布著相應的自然帶,且分布規律明顯。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南半球沒有亞寒帶針葉林帶,這是為什么呢?四、材料分析題21.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綠洲城市)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波斯灣地區石油品種多,品質好,油田眾多,油田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陸上的淺層區。沙特阿拉伯發布的《2030年經濟改革愿景》中指出,沙特政府計劃到2023年使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達到95億瓦,從而改變沙特完全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發電的狀況。(1)利雅得地處 (緯度帶),艾卜哈比利雅得氣溫低,是因為 。(2)根據圖2,結合材料,分析利雅得附近地區農業生產特色,并簡析其成因。(3)根據材料二,請說說如何更好地實現沙特阿拉伯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22.“一帶一路”概念近幾年都是各國關注的焦點。我們期待其成為和平友誼紐帶、共同繁榮之路。一帶一路沿線,異域風光特色民居,自然人文景觀眾多。讀圖,請完成下列問題。(注:“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1)從圖1看,“一帶一路”戰略涵蓋哪些大洲 (2)A處海峽被譽為“東方十字路口”,它溝通了哪兩大洋?)(3)從西安到鹿特丹,年降水量的變化規律是先逐漸減少再逐漸增加,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圖2的民居會出現在B地還是C地 試從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五、綜合題23.下邊為《1792 年英國使團訪華航行路線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1)英國使團出發地所在的大洲是 上,其到訪的A處和B處所在的大洲是 。(2)該使團途經的C處和D處所在的大洲分別是 和 ,這兩個大洲之間的大洋是 。24.從2008年開始到現在,我國海軍護航編隊抵達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已有10余年。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索馬里位于 洲的東部。圖中① 運河為亞洲和非洲的界線。③是 半島。(2)我國海軍護航編隊從海南三亞出發,首先經過我國的海域A 海,后穿越B 海峽,最終到達C 洋。(3)編隊途中最有可能見到的景觀有( )A.印度洋上成群的企鵝 B.馬來群島上熱帶雨林遮天蔽日C.阿拉伯半島上,沙漠廣布 D.非洲東岸河馬成群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經緯網分析,向北增大是北緯,向南增大是南緯,向東增大是東經,向西增大是西經。可以判斷出圖中A點的經緯度是 ( 40°W,20°S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根據在經緯網上,經線的度數叫做經度,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2.【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尼羅河注入地中海,伏爾加河注入里海,葉尼塞河注入北冰洋,亞馬孫河注入大西洋。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占地球表面積的近20%,大西洋呈“S”型,以赤道為界被劃分成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大西洋南北距離甚遠,故氣候多樣,自北部格陵蘭島的極地氣候,直至西非、巴西沿岸的熱帶沙漠或雨林氣候,大西洋都囊括其中。而在歐洲、美國、加拿大以及巴西和幾內亞灣以南的海域則常年出現大風浪。3.【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經緯度的分布規律。經度向東增大為東經,向西增大為西經,緯度向南增大為南緯,向北增大為北緯,甲圖緯度向北增大,所以為北緯,圖乙經度向東增大所以為東經。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4.【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各大洲和各大洋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為北美洲,②為非洲,③亞洲。④為南美洲。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所以A錯誤;亞洲瀕臨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大洋,所以B正確;赤道穿過南美洲的北部,所以C錯誤;四個大洲面積按從大到小排列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所以D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各大洲和各大洋分布的識記。5.【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和圖示信息可知,甲圖的區域跨度為5個經度和5個緯度的區域,乙圖的乏味是10個經度和10個緯度的區域,因此甲的區域小于乙,故D說法符合題意。A、B、C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地球儀的判讀,難度不大。6.【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其他不是大洲之間的分界線。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7.【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河是亞馬孫河,它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正確。乙河是密西西比河,它在美國,不在中國。丙和是剛果河,不是非洲第一長河。丁河是尼羅河,它是非洲第一長河。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區的尼日爾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羅河長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有兩條主要的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8.【答案】B【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大洲分界線。A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C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D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B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答案為。【點評】掌握大洲的分界線。9.【答案】D【解析】【分析】地軸是人們假想的軸,不是真實存在的,A錯誤;地球儀可以幫助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靜態變化,B錯誤;地球儀是按一定比例縮小的地球模型,C錯誤;地球儀能夠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地球儀的特點,牢記即可。10.【答案】D【解析】【分析】A美國人講英語,以白色人種為主,故A錯誤;B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故B錯誤;C非洲北部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故C錯誤;D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故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世界人種、語言和宗教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非洲北部居民使用的語言和信仰的宗教容易出錯。11.【答案】B【解析】【分析】A. 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陸地,A不符合題意;B.陸半球的陸地面積小于海洋的面積,B符合題意; C. 最大的一塊陸地是亞歐大陸,C不符合題意;D. 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 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全球陸地占29.2%,海洋占70.8%。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東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無論哪個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12.【答案】B【解析】【分析】“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是指氣候方面的成語,說明氣候影響最顯著的生產活動是農業生產.根據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農業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的發展既受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又受市場需求量、與城市和工礦區的距離、農民文化技術水平等社會條件的影響.13.【答案】1/4;黃【解析】【分析】東亞是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之一,總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4,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故答案為:1/4;黃。【點評】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亞洲人口約有36.8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61%。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第二大國都在亞洲。全世界超1億的10個國家中,亞洲就占了6個。14.【答案】澳大利亞;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里的國家【解析】【分析】澳大利亞國徽上有兩種特有的古老動物,一種是鴯鹋,另一種是袋鼠,該國因為羊多礦產豐富該國被稱為“騎在羊背上”、“坐在礦車里”的國家.故答案為:澳大利亞;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里的國家.【點評】澳大利亞是大洋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它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組成.澳大利亞素有“騎在羊背上”、“坐在礦車里”的國家之稱,農牧業和采礦業是傳統產業.15.【答案】地球儀【解析】【分析】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將地球縮小,做成了地球模型,這就是地球儀,在地球儀表面人們劃分是無數條經線和無數條緯線.故答案為:地球儀.【點評】地球儀是人們根據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將地球縮小,做成了地球模型,現在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16.【答案】弧線;圓圈【解析】【分析】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垂直與經線的圓圈叫做緯線,最長的緯線是赤道.故答案為:弧線;圓圈.【點評】在地球儀表面,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叫做經線.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各條經線的長度相等.緯線是指環繞地球儀一周并與赤道平行的圓圈,緯線的特點是: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的形狀是圓圈,緯線的長度不相等.17.【答案】北;南【解析】【分析】緯度的劃分是以赤道(0°緯線)為起始線,向北向南各分了90°,赤道以北是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緯,用字母S表示.故答案為:北;南.【點評】緯度的劃分是以赤道(0°緯線)為起始線,向北向南各分了90°.緯度的變化規律是:從赤道向北北緯度數越來越大,北極是北緯90°,赤道向南南緯度數越來越大,南極是南緯90°.18.【答案】輻射;長江【解析】【點評】亞洲地形起伏很大,其地勢具有中部高,四周低的特點,亞洲許多河流受地形、地勢影響,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亞洲第一大河是長江,其水量和長度都居世界第三位.故答案為:輻射;長江.【點評】亞洲的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19.【答案】基督教:圣誕節、復活節;伊斯蘭教:開齋節古爾邦節;佛教:浴佛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基督教的節日有:圣誕節、復活節;伊斯蘭教的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佛教節日有:浴佛節。【點評】佛教產生于印度,正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中心地域;基督教產生與西亞地中海沿岸地區,界于埃及和兩河流域中間,又是與希臘、羅馬文明相關地區;伊斯蘭教則起源于阿拉伯半島漢志地區最著名的商道上,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樞紐地帶。20.【答案】 海陸位置(南半球的該緯度是海洋)。【解析】【分析】南半球有人類居住的陸地最南端是南美洲阿根廷國家南部,緯度大致為55°S,這是在南半球西風帶的范圍,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除此之外是大面積的海洋,而南極洲是冰川大陸,屬于極地氣候,冰原帶。所以南半球沒有亞寒帶針葉林帶,也沒有苔原帶 。【點評】亞寒帶針葉林帶大體分布在北緯50—70°的大陸內部,之所以南半球沒有,是因為南半球在南緯50—70°幾乎沒有陸地了,僅僅有南美洲南端伸入這段,但是面積很小,且受西風和雨影效應影響,氣候一個非常濕潤一個非常干燥,且溫度相對較高,針葉樹無法形成優勢群落(即成林),因此南半球缺失亞寒帶針葉林帶。21.【答案】(1)低緯度;海拔高,氣溫低(2)綠洲(灌溉)農業。地處沙漠地區,終年高溫少雨,氣候干旱。(3)加強勘探和開發海上油田;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能源。(言之有理,兩點即可)【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利雅得地處低緯度帶;艾卜哈比利雅得氣溫低,因為海拔高。(2)利雅得是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地處沙漠地區,終年高溫少雨,氣候干旱 ,因此發展綠洲農業。(3)阿拉伯地區油田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陸上的淺層區,沙特政府計劃到2023年使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達到95億瓦 ,因此可以 加強勘探和開發海上油田;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能源。(言之有理,兩點即可) 。故答案為:(1) 低緯度 ; 海拔高,氣溫低(2) 綠洲(灌溉)農業。地處沙漠地區,終年高溫少雨,氣候干旱。(3) 加強勘探和開發海上油田;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能源。(言之有理,兩點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和材料分析的能力,難度適中。22.【答案】(1)亞洲、歐洲和非洲(2)太平洋和印度洋。(3)海陸位置。(4)C地;該地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故房屋墻厚窗小,有利于防風沙,隔熱。【解析】【分析】(1)、從圖1看,“一帶一路”戰略涵蓋亞洲、歐洲和非洲。(2)、A處海峽是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東方十字路口”,它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3)、從西安到鹿特丹,年降水量的變化規律是先逐漸減少再逐漸增加,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是海陸位置。從東向西,先是離海越來越遠,水汽難以到達,降水減少。后來又逐漸靠近海洋,水汽增多,降水增加。(4)、圖2的民居會出現在C地。原因是該地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故房屋墻厚窗小,有利于防風沙,隔熱。【點評】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漫長海峽,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馬六甲是馬來西亞近代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國際上習慣用它稱呼該海峽。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屬緬甸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里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23.【答案】(1)歐洲;亞洲(2)非洲;南美洲;大西洋【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英國使團出發地所在的大洲是歐洲上,其到訪的A處和B處所在的大洲是亞洲。(2)、該使團途經的C處和D處所在的大洲分別是非洲和南美洲,這兩個大洲之間的大洋是大西洋。【點評】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積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該緯線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過的是大陸部位。24.【答案】(1)非;蘇伊士;阿拉伯(2)南;馬六甲;印度(3)B【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可知,索馬里位于非洲的東部。圖中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 ③是阿拉伯半島。(2)我國海軍護航編隊從海南三亞出發,首先經過我國的海域A 南海,后穿越B海峽是馬六甲海峽,最終到達印度洋。(3)根據題中信息分析,編隊途中最有可能見到的景觀有馬來群島上熱帶雨林遮天蔽日 ;印度洋上是沒有企鵝的,它只能分布在南極地區;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各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蘇伊士運河是非洲與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是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白令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是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