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人文地理)下冊分層同步練習第六單元:共同面對的全球性問題6.2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一、單選題1.下圖中的漫畫帶給我國政府的啟示是( )A.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B.禁止有污染行業發展C.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D.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2.當前的霧霾天氣不屬于( )A.大氣污染 B.環境問題 C.環境污染 D.資源問題3.G20峰會期間,有文章以此為標題:從“APEC藍”到“西湖藍”,何時迎來中國藍?人們關注的是中國的( )A.沙塵暴問題 B.大氣污染問題C.碳排放導致溫室效應的問題 D.如何促進經濟發展4.2018年3月11日,我國憲法修正案獲得表決通過,生態文明寫人憲法,顯示出沉甸甸的分量。這體現了( )①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地位②我國是全球生態文明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③我國依法治理和保護環境④美麗中國已經建成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5.2016年12月,中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到2018年6月底,我國要在省、市、縣、鄉四級全面建立河長制。結合下圖回答,河長制的建立有利于是( )①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②加強水生態修復,保護河湖管理③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④統一協調,徹底治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2019年4月29日,一座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皖南徽州古村落濃縮呈現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這一富有徽風皖韻、畫意詩情的美麗畫卷蘊涵的理念,啟示我們打造美麗安徽要( )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②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③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④堅持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2005 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徹這一理念就要( )A.加強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 B.抓好脫貧攻堅,推進全面小康C.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D.扶持民營企業,發展旅游經濟8.下列屬于進入工業社會新增加的環境問題有:( )①洪水和風暴等自然災害 ②水土流失和環境退化 ③酸雨 ④固體廢棄物污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環境問題的實質是( )A.資源問題 B.發展問題 C.人口問題 D.和平問題10.下列人類活動有可能加劇洪澇災害發生的是( )①圍湖造田 ②毀林開荒 ③亂砍亂伐 ④封山育林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1.生活在“魚米之鄉”的漁民感嘆“江河無魚釣,空簍問蒼天”,這主要反映了( )A.人口眾多 B.漁業資源匱乏C.水體污染嚴重 D.大氣污染嚴重12.形成赤潮的直接原因是( )A.海水綜合治理差B.海水中浮游生物突發性繁殖C.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D.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東南丘陵的紅壤進入海洋13.2018年6月11日,生態環境部啟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覆蓋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負責人表示,當前這些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繼續改善,但個別地區污染仍然較重。閱讀材料回答小題。(1)當前這些重點區域存在的環境問題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水體污染 D.大氣污染(2)為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下列哪些做法符合題意( )①退耕還林 ②使用清潔能源 ③禁止開車 ④禁止焚燒秸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表現在( )①農業生產方面;②水利建設方面;③城市建設方面;④交通和工程建設方面.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我國每年因為生態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這說明( )①我國環境問題日突出 ②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③我國必須把環境保護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我國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6.下列行為中容易引起環境問題的是( )A.把荒地改造為良田B.把灘涂改造成水產養殖場C.圍湖造田,陡坡開墾D.植樹造林,保持水土17.2016年入秋以來,我國多地深陷霧霾天氣,能見度底,空氣質量差,給人們的出行和生命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為遠離霧霾,政府依據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加強PM5濃度的檢測,對城市空氣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這說明( )①重視大氣環境的保護 ②把解決環境問題作為中心工作③重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④將環境保護納入法制軌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今年2月起,我省各地打響了全民參與的剿滅劣V類水攻堅戰,各級政府有“制”也有“智”,如實行“河長制”、實施《水環境保護條例》、采用水質檢測儀等。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要實行河長責任制,人人參與B.應發揮科技在治水過程中的重要作用C.須把水環境治理納入法制軌道D.可通過控制污染物排放徹底剿滅劣V類水19.現代工業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熱量,使全球氣溫明顯變暖.為了減緩這種現象適宜的方法有(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 ②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 ③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 ④擴大海洋面積,調節氣溫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0.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大于2.5微米的可吸入懸浮顆粒物,它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停留時間長,是影響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最重要元兇.其主要來源是汽車排放的尾氣和工廠燃燒煤炭排放的煙塵.下列關于空氣質量的說法,錯誤的是( )A.空氣污染指數反映空氣被污染的程度,PM2.5含量越高,表示空氣污染越嚴重B.盆地地形有利于懸浮顆粒物擴散,降低空氣污染程度C.騎自行車出行有利于身體健康,也可以減少空氣中PM2.5的含量D.陰天無風和多霧的天氣容易產生二、填空題21.近年來,國家加大 的力度,因地制宜地進行 建設,美麗中國揭開新的篇章。22.當前的中國正處在 快速發展的階段, 問題不同程度的存在。23.很多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而是與 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霧霾天氣的形成,與我國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生態環境的不平衡等,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為此,我國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采取一切盡可能的措施,治理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問題。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并治理環境污染。如:在流動沙丘地區建設沙障;在荒漠化地區建立人工草場;在非宜耕地區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牧;在生態環境惡劣的牧區實行禁牧等。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對水體污染、城市大氣污染嚴重的地區開展治理工作。2.【答案】D【解析】【分析】霧霾天氣屬于環境污染中的大氣污染現象,但不屬于資源問題。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3.【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藍”喻指環境問題,所以人們關注的是中國的大氣污染問題。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環境問題的了解。4.【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所學可知,我國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說明我國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上,也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故①和③正確;②說法在題意中沒有體現,故排除;④說法錯誤,故排除。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材料分析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屬于容易題5.【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水污染治理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長制的建立有利于治理水污染,但不是治根措施,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水污染治理措施理念的理解。6.【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建設美麗安徽,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堅持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故①和③說法正確,④說法錯誤;古村落呈現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說明要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②正確。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材料分析和綠色發展理念,屬于容易題。7.【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知,要堅持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相統一,故C符合題意,ABD與題意吻合,故排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容,屬于容易題,采用排除法即可。8.【答案】C【解析】【分析】洪水和風暴是史前社會的主要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和環境退化是農業社會主要的環境問題;酸雨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是工業社會新增加的環境問題。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工業社會階段,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人地關系全面呈現不協調;人類主動的征服自然;人對自然界的依附性減小;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威脅越來越嚴重。9.【答案】B【解析】【分析】環境問題在發展中產生,也必將在發展中得到解決。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環境問題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10.【答案】B【解析】【分析】封山育林有助于保護森林,而圍湖造田、毀林開荒和亂砍亂伐則會破壞生態環境。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人類超強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環境惡化,致使環境更不穩定,導致多種自然災害頻發。11.【答案】C【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環境問題帶來的影響。漁民的感嘆反映出水體污染導致魚蝦絕代的現象,故選擇C。【點評】知道環境問題的影響。12.【答案】C【解析】【分析】形成赤潮的直接原因是海水受到生活垃圾污染微生物數量增加。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屬于基礎性題型,識記即可。13.【答案】(1)D(2)B【解析】【分析】 (1)根據材料得出,當前這些重點區域存在的環境問題是大氣污染問題。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 為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應該從大氣污染的源頭進行治理,主要措施有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禁止焚燒秸稈,甚至可以采用生物措施,增加綠地面積,退耕還林等。禁止開車不符合實際。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隨著工業及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大量的有害物質被排放到空氣中,改變了空氣的正常組成,使空氣質量變壞。當我們生活在受到污染的空氣之中健康就會受到影響。為了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防止生態破壞,創造清潔適宜的環境,保護人體健康。14.【答案】D【解析】【分析】(1)人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大氣中的四季變化、風霜雨雪都對人體產生各種影響,以至引起疾病.其中有些是氣候條件直接或間接致病的,例如中暑、凍傷、感冒以及慢性支氣管炎、關節病、心腦血管病等;此外,高山反應、空調病、風扇病等也與氣候有關.(2)氣候資源是自然資源中影響農業生產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熱、水、空氣等能量和物質,對農業生產類型、種植制度、布局結構、生產潛力、發展遠景,以及農、林、牧產品的數量、質量和分布都起著決定性作用.(3)氣候變化通常會改變全球水文循環現狀,使水文極值事件的強度和頻次增加,進而影響大型水利工程的設計、運行和建筑材料等.(4)氣候條件對城市規劃與建設也有著諸多方面的影響,尤其在為城市居民創造舒適生活環境,防止城市污染等方面,關系密切.(5)人們以車、馬、轎、船代步的時代,交通受氣候影響也非常大;“南船北馬”的交通方式差異,是氣候影響的最突出結果;現代社會,汽車、火車、輪船和飛機等交通工具快捷而方便,但它們對氣候條件的依賴反而更明顯了.由此可見氣候在人類活動的生活方面、農業生產方面、水利建設方面、城市建設方面、海陸空交通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故選:D.【點評】世界各地的氣候為什么會千差萬別?簡單地說,氣候現象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太陽輻射.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的分布、地表的起伏及人類活動等都影響著太陽輻射的強弱和變化,因而,對氣候的形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15.【答案】A【解析】【分析】當前我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必須正確處于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但經濟建設必須建立在環保工作基礎之上。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也是資源環境約束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矛盾突出期。 經濟的發展受限于環境承載力,一旦環境無法承受經濟發展造成的變化問題,那么發展便無以為繼。16.【答案】C【解析】【分析】此題涉及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知識。C中的圍湖造田違背可持續發展,陡坡開墾違背因地制宜,因此答案是C。【點評】理解因地制宜原則和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知識。17.【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所以②錯誤;重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與解決環境污染無關,所以③錯誤。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解決環境問題對策的理解。18.【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通過控制污染物排放只能對環境污染起到緩解作用,并不能解決環境污染的根源,所以D表述錯誤。故選擇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治理環境污染措施的理解。19.【答案】D【解析】【分析】一些科學家預測,由于現代的工業的發展,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導致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有明顯變暖的趨勢.為了防止這一現象,方法有: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等;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是不現實的.故選:D.【點評】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說減少人口,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實用新型能源;多種植綠色植物,以加快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氣的生成.20.【答案】B【解析】【分析】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μm的顆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易通過肺部進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為空氣污染指數的重要指標.PM2.5含量越高,表示空氣污染越嚴重;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說明空氣對流運動顯著,有利于PM2.5濃度降低,故騎自行車出行有利于身體健康,也可以減少空氣中PM2.5的含量;盆地地形不利于懸浮顆粒物擴散,降低空氣污染程度;陰天無風和多霧的天氣容易產生空氣污染;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21.【答案】環境綜合治理;生態環境【解析】【分析】近年來,國家加大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揭開新的篇章。【點評】 保護自然生態,建設“美麗中國”,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了富有遠見卓識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既切合當下實際又著眼長遠發展的戰略構想和戰略舉措,為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22.【答案】工業化;環境【解析】【分析】 當前的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環境問題不同程度的存在。【點評】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也是資源環境約束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矛盾突出期。 經濟的發展受限于環境承載力,一旦環境無法承受經濟發展造成的變化問題,那么發展便無以為繼。23.【答案】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安全;世界各國【解析】【分析】 很多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而是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世界各國進行國際合作。 全球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還未扭轉,各種全球環境問題無一不在阻礙著人類的發展。【點評】 環境問題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