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部分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階段性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九上·新昌期中)19世紀末,德國外長皮洛夫宣稱:“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這段材料可用來論證( )A.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的原因B.三國同盟形成的必要性C.兩次世界大戰起因的相似性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2.(2021九上·新昌期中)1921年胡適的《希望》:“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這詩與新文化運動內容有直接聯系的是(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3.(2021九上·柯橋月考)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會后,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從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看,遵義會議( )A.直接使紅軍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B.形成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力量C.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D.推動了陜北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4.土地改革后,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1 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據此可知土地改革( )A.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B.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改變中國工業落后面貌 D.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2021九上·新昌期中)《申報》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閱讀《申報》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小題。5.“(1911年)鄂省城內新軍全行叛變,……于轟攻督署時倒戈而起,與署內防兵力戰,旋將防兵擊逃,署亦焚毀。”從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該報道反映了廣州黃花崗起義②該起義發生地點位于江西南昌③新軍部隊成為起義的重要力量④起義軍擊潰守軍取得初步勝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1919年5月15日)《申報》頭版頭條發布:“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與該公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 B.保路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7.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兩者的相同之處有( )①都提出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②中國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③出現了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局面④都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2021九上·新昌期中)觀察下列圖片,我們不難發現跨入20世紀后,悄然之中,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主要原因是( )A.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 B.科舉制度的繼續推行C.工業文明的洗禮 D.軍閥割據和混戰9.(2021九上·新昌期中)紀錄片《百年中國》中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冊,它雖然不是一個世紀的起點,但卻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新時代的開始”意指中國( )①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②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③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④革命有了先進政黨領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1九上·新昌期中)20世紀三十年代,中共中央所在地曾從瑞金遷往延安,與這一遷移密切相關的事件是( )A.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B.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C.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11.(2018九上·嘉興期末)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材料中的“全國性的勝利”是指( )A.全國性抗日戰爭的開始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國共合作最終得以實現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12.(2021九上·新昌期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摧枯拉朽的解放戰爭,把中國的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轉戰陜北 ②千里躍進大別山 ③渡江戰役 ④淮海戰役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13.(2021九上·新昌期中)“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將日軍分別阻止在山東臨沂和臺兒莊一帶,……共殲滅日軍1萬多人。”這里描述的戰役是( )A.平型關大捷 B.淞滬會戰 C.百團大戰 D.徐州會戰14.(2021九上·新昌期中)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歷史事件,史論搭配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A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德軍第一次遭到重創,主力損失嚴重B 中國堅持抗戰14年 反法西斯戰爭中堅持最久的國家C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是二戰轉折點D 德國突襲波蘭 綏靖政策破產A.A B.B C.C D.D二、非選擇題15.(2021九上·新昌期中)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在學習了“辛亥革命”內容后,某校學生開展了“歷史偉人孫中山”的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了以下資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孫中山)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辛亥:搖晃的中國》材料二: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辛亥:搖晃的中國》材料三:以農為經,經商為緯,本末畢(完備的意思),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孫中山全集》(1)為將革命黨擰成一股繩,孫中山在組織上和思想上做了哪些準備?(2)材料二中這場意外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將中國扳到了哪一個軌道上?(3)材料三中“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什么思想?它的核心是什么?16.(2021八上·柯橋月考)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0年來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開拓創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閱讀年代尺材料二:……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黨初心不改,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摘編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材料三:不忘初心,就要不忘人民。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講話(1)寫出材料一年代尺所示的歷史階段名稱。任選其中一個“新”,用相關歷史事件說明你對“新”的理解。(2)根據材料二,列舉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創造奇跡”的歷史事件名稱及其意義兩例。(3)運用北伐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史實各一例,佐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17.(2021九上·新昌期中)凝聚力量,合作共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次大戰中的亞洲太平洋戰場材料二:抗日戰爭部分大事摘錄(1)指出圖中①2兩處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的影響。(2)閱讀材料一,羅榮渠認為戰勝法西斯軸心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相關史實加以證明。(3)閱讀材料二,用一句話慨括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并運用相關史實展開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說明的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因此材料可用來論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學生分析史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胡適的詩《希望》”是以白話文寫的,新文化運動中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胡適發表《文學芻議》,提倡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像小孩寫的”這種通俗易懂的詩與文化運動中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內容緊密相連。ACD三項均與題干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與新文化運動內容有直接聯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3.【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35年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所以從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遵義會議形成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力量。ACD三項都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形成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力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4.【答案】B【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析】【分析】A. 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 土地改革后, 農民晝夜不息改良土地,全國糧食產量大幅提高,這說明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故選項B符合題意;C. 改變中國工業落后面貌 ,不符合題意;D. 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要注意緊貼題干信息來理解,不要向外延伸;也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找到最恰當的選項。【答案】5.D6.C【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昌起義,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掌握武昌起義,五四運動的史實。5.根據題干中的"1911年””鄂”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并先后占領武昌城和漢口、漢陽武漢三鎮。之后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D項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6.根據所學知識,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反映了商人參加了五四運動,拒絕日貨。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五四運動與題干公決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7.【答案】B【知識點】西安事變;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在西安事變的解決與重慶談判中,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的利益,不計前嫌,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出現了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局面,所以①③是其相同點。重慶談判提出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①排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重慶談判時抗戰已經取得了勝利,④排除。B項②③是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的相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的共同點。解答本題需要注意對比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兩個事件的共性,可先找出不符合的排除。8.【答案】C【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據圖片看出,三幅圖片分別反映的是火車、汽車和電話在中國的推廣和使用,這說明進入20世紀中國開始經受工業文明的洗禮。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工業文明的洗禮是20世紀后,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圖片分別反映的是火車、汽車和電話在中國的推廣和使用,這說明進入20世紀中國開始經受工業文明的洗禮。9.【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由題干中“1921年”等信息,結合所學,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D項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10.【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左”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紅軍長征。ACD三項與題干遷移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與這一遷移密切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11.【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可知指的是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張學良釋放了蔣介石,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AC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的“全國性的勝利”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是題干材料中的“全國性的勝利”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12.【答案】A【知識點】內戰的爆發;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①轉戰陜北是在1947年3月,②千里躍進大別山是在1947年6月,③渡江戰役發生在1949年4月,④淮海戰役發生在1948年11月-1949年1月,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④③。A項①②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13.【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38年春,日軍從山東分兩路南下,進攻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將日軍一路阻止在山東臨沂,另一路阻止在山東臺兒莊。雙方在臺兒莊地區展開激戰,結果中國軍隊大敗日軍。臺兒莊戰役共殲敵一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臺兒莊戰役是徐州會戰的重要組成部分。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徐州會戰是題干里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臺兒莊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臺兒莊戰役的相關史實。14.【答案】B【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A項A搭配錯誤,莫斯科保衛戰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不符合題意;B項B搭配正確,中國從1931年就開始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到1945年結束歷時14年在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中,是堅持斗爭時間最長的國家,符合題意;C項C搭配錯誤,斯大林格勒戰役既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不符合題意;D項D搭配錯誤,1939年8月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標志著綏靖政策的破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史實與歷史結論的搭配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事件及影響。15.【答案】(1)組織上:成立中國同盟會;思想上:把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2)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3)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要求運用所學解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一“他(孫中山)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及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為辛亥革命作了組織上的準備。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的準備。中國同盟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本題考查辛亥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二“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及所學知識可知,這場意外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依據材料“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 ”及所學知識可知,“另一個軌道”指的是通過辛亥革命使中國走上了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道路。(3)本題考查孫中山的民生主義,要求運用所學準確分析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三“以農為經,經商為緯,本末畢(完備的意思),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 ”及所學知識可知,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以變革舊的土地制度,實現”土地國有”,以避免工商業發達后土地漲價而出現貧富對立的社會問題;依據材料“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及所學知識可知,民生主義的核心問題: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問題。故答案為:(1)組織上:成立中國同盟會;思想上:把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2)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3)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該題需要用全面的觀點,善于從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重點掌握孫中山的主張的相關史實。16.【答案】(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2)1927年,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道路;1935年,遵義會議,糾正了“左”的錯誤,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歷史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北伐軍所到之處,工農群眾組織運輸,偵查敵情,擔任向導,配合北伐軍作戰。工農群眾的支援使北伐軍有了戰勝敵人的深厚基礎;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中,廣大群眾踴躍捐獻糧食、擔架、獨輪車,幫助人民解放軍筑路、修橋、轉運傷員、運送物資。【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1919年到1949年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2)國民大革命失敗之后,中共領導的發動以城市為中心的武裝斗爭如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先后失敗,毛澤東改變計劃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糾正了李德、博古等人在軍事、政治上的“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了我黨歷史上生死攸關關的轉折點,也是我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3)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支持是北伐勝利的基礎,北伐出師時,廣東工農群眾就組織了運輸隊、送信、運輸、救護,甚至拿起武器參戰等。在淮海戰役中,廣大群眾踴躍捐獻糧食等,幫助解放軍筑路運送物資等,人民解放軍取得戰役的勝利。故答案為:(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2)1927年,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道路;1935年,遵義會議,糾正了“左”的錯誤,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歷史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北伐軍所到之處,工農群眾組織運輸,偵查敵情,擔任向導,配合北伐軍作戰。工農群眾的支援使北伐軍有了戰勝敵人的深厚基礎;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中,廣大群眾踴躍捐獻糧食、擔架、獨輪車,幫助人民解放軍筑路、修橋、轉運傷員、運送物資。【點評】以三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對“新”的理解、印證中國共產黨“敢于面對曲折,勇于改正錯誤,創造奇跡”的史實、佐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的史實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對“新”的理解、印證中國共產黨“敢于面對曲折,勇于改正錯誤,創造奇跡”的史實、佐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的史實等知識。17.【答案】(1)①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②珍珠港事件,標志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2)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軍事合作。《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等。(3)示例: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變后,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漸上升,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為此,中共領導一二 九運動,和平解決事變,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中共通電全國,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在抗戰中,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指明抗戰的正確道路;中共實行人民戰爭路線,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通過百團大戰,堅定抗戰信心;再從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鉗制和消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通過閱讀材料地圖,結合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知識,寫出題目要求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對二戰的影響。圖中①發生在遼寧沈陽,這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其對二戰影響重大,是抗日戰爭的起點,也是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端,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圖中①發生在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是日本偷襲美軍軍艦基地珍珠港,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其對二戰的影響深遠,美國向日本宣戰,加速了日本的失敗,美國協助盟軍在諾曼底進行登錄,開辟了第二戰場,二戰規模達到最大。(2)本題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的理解,以及結合相關史實闡述原因。戰勝法西斯軸心的決定性因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與合作:1942年簽署《聯合國宣言》。其原因是人民對正義戰爭的擁護與愛國熱情,地道戰則是其中可歌可泣的抗日斗爭典范,地道戰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冀中平原上抗日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堅定決心和對正義戰爭的絕對擁護和無比高昂的愛國熱情。(3)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需要考生結合史實,串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積極實踐行動,梳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偉大作用。示例: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原因∶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力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建立。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更是多方呼吁團結合作,以團結促抗戰。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促進和各方愛國人士及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共產黨摒棄前嫌,與國民黨團結起來一致抗戰。抗戰中后期,中國共產黨再次呼吁,愿意與全國一切愛國黨派一切愛國同胞在一道固團結,堅持抗戰到底。整個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始終倡導并堅決維護抗日民族戰線,竭力聯合國民黨及其他一切愛國黨派,為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團結抗戰。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團結一心,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下,義無反顧投身到這場關系民族危亡的戰爭中。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根據地軍民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最終取得了戰爭勝利。故答案為:(1)①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②珍珠港事件,標志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2)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軍事合作。《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等。(3)示例: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變后,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漸上升,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為此,中共領導一二 九運動,和平解決事變,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中共通電全國,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在抗戰中,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指明抗戰的正確道路;中共實行人民戰爭路線,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通過百團大戰,堅定抗戰信心;再從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鉗制和消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對二戰的影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及學生分析史料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對二戰的影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部分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階段性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1.(2021九上·新昌期中)19世紀末,德國外長皮洛夫宣稱:“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這段材料可用來論證( )A.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的原因B.三國同盟形成的必要性C.兩次世界大戰起因的相似性D.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說明的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因此材料可用來論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非正義性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學生分析史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2021九上·新昌期中)1921年胡適的《希望》:“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這詩與新文化運動內容有直接聯系的是(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胡適的詩《希望》”是以白話文寫的,新文化運動中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胡適發表《文學芻議》,提倡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像小孩寫的”這種通俗易懂的詩與文化運動中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內容緊密相連。ACD三項均與題干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與新文化運動內容有直接聯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3.(2021九上·柯橋月考)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會后,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從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看,遵義會議( )A.直接使紅軍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B.形成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力量C.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D.推動了陜北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35年在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所以從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遵義會議形成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力量。ACD三項都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形成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力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要求識記掌握重要史實。4.土地改革后,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1 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據此可知土地改革( )A.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B.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改變中國工業落后面貌 D.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答案】B【知識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析】【分析】A. 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不符合題意;B.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 土地改革后, 農民晝夜不息改良土地,全國糧食產量大幅提高,這說明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故選項B符合題意;C. 改變中國工業落后面貌 ,不符合題意;D. 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時,要注意緊貼題干信息來理解,不要向外延伸;也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找到最恰當的選項。(2021九上·新昌期中)《申報》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閱讀《申報》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小題。5.“(1911年)鄂省城內新軍全行叛變,……于轟攻督署時倒戈而起,與署內防兵力戰,旋將防兵擊逃,署亦焚毀。”從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該報道反映了廣州黃花崗起義②該起義發生地點位于江西南昌③新軍部隊成為起義的重要力量④起義軍擊潰守軍取得初步勝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1919年5月15日)《申報》頭版頭條發布:“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與該公決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 B.保路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答案】5.D6.C【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武昌起義,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掌握武昌起義,五四運動的史實。5.根據題干中的"1911年””鄂”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并先后占領武昌城和漢口、漢陽武漢三鎮。之后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D項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6.根據所學知識,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敝報等公決: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廣告并日本船期進市商情等,特此公告。”反映了商人參加了五四運動,拒絕日貨。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五四運動與題干公決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7.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兩者的相同之處有( )①都提出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②中國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③出現了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局面④都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西安事變;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在西安事變的解決與重慶談判中,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的利益,不計前嫌,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出現了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局面,所以①③是其相同點。重慶談判提出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①排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重慶談判時抗戰已經取得了勝利,④排除。B項②③是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的相同之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的共同點。解答本題需要注意對比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兩個事件的共性,可先找出不符合的排除。8.(2021九上·新昌期中)觀察下列圖片,我們不難發現跨入20世紀后,悄然之中,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主要原因是( )A.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 B.科舉制度的繼續推行C.工業文明的洗禮 D.軍閥割據和混戰【答案】C【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據圖片看出,三幅圖片分別反映的是火車、汽車和電話在中國的推廣和使用,這說明進入20世紀中國開始經受工業文明的洗禮。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工業文明的洗禮是20世紀后,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圖片分別反映的是火車、汽車和電話在中國的推廣和使用,這說明進入20世紀中國開始經受工業文明的洗禮。9.(2021九上·新昌期中)紀錄片《百年中國》中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冊,它雖然不是一個世紀的起點,但卻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新時代的開始”意指中國( )①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②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③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④革命有了先進政黨領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由題干中“1921年”等信息,結合所學,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D項③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成立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10.(2021九上·新昌期中)20世紀三十年代,中共中央所在地曾從瑞金遷往延安,與這一遷移密切相關的事件是( )A.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B.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C.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上“左”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紅軍長征。ACD三項與題干遷移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與這一遷移密切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11.(2018九上·嘉興期末)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材料中的“全國性的勝利”是指( )A.全國性抗日戰爭的開始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國共合作最終得以實現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答案】B【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可知指的是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張學良釋放了蔣介石,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AC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的“全國性的勝利”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是題干材料中的“全國性的勝利”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要求具備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12.(2021九上·新昌期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摧枯拉朽的解放戰爭,把中國的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轉戰陜北 ②千里躍進大別山 ③渡江戰役 ④淮海戰役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答案】A【知識點】內戰的爆發;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①轉戰陜北是在1947年3月,②千里躍進大別山是在1947年6月,③渡江戰役發生在1949年4月,④淮海戰役發生在1948年11月-1949年1月,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④③。A項①②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13.(2021九上·新昌期中)“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將日軍分別阻止在山東臨沂和臺兒莊一帶,……共殲滅日軍1萬多人。”這里描述的戰役是( )A.平型關大捷 B.淞滬會戰 C.百團大戰 D.徐州會戰【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38年春,日軍從山東分兩路南下,進攻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將日軍一路阻止在山東臨沂,另一路阻止在山東臺兒莊。雙方在臺兒莊地區展開激戰,結果中國軍隊大敗日軍。臺兒莊戰役共殲敵一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臺兒莊戰役是徐州會戰的重要組成部分。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徐州會戰是題干里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臺兒莊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臺兒莊戰役的相關史實。14.(2021九上·新昌期中)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歷史事件,史論搭配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A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德軍第一次遭到重創,主力損失嚴重B 中國堅持抗戰14年 反法西斯戰爭中堅持最久的國家C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是二戰轉折點D 德國突襲波蘭 綏靖政策破產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A項A搭配錯誤,莫斯科保衛戰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不符合題意;B項B搭配正確,中國從1931年就開始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到1945年結束歷時14年在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中,是堅持斗爭時間最長的國家,符合題意;C項C搭配錯誤,斯大林格勒戰役既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不符合題意;D項D搭配錯誤,1939年8月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標志著綏靖政策的破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史實與歷史結論的搭配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事件及影響。二、非選擇題15.(2021九上·新昌期中)從“驅除韃虜”到“五族共和”在學習了“辛亥革命”內容后,某校學生開展了“歷史偉人孫中山”的研究性學習,搜集到了以下資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他(孫中山)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辛亥:搖晃的中國》材料二: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辛亥:搖晃的中國》材料三:以農為經,經商為緯,本末畢(完備的意思),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孫中山全集》(1)為將革命黨擰成一股繩,孫中山在組織上和思想上做了哪些準備?(2)材料二中這場意外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將中國扳到了哪一個軌道上?(3)材料三中“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什么思想?它的核心是什么?【答案】(1)組織上:成立中國同盟會;思想上:把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2)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3)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要求運用所學解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一“他(孫中山)的到達,徹底改變了局面,原來四分五裂的革命黨,一下子就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見。”及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為辛亥革命作了組織上的準備。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的準備。中國同盟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本題考查辛亥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二“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及所學知識可知,這場意外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依據材料“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 ”及所學知識可知,“另一個軌道”指的是通過辛亥革命使中國走上了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道路。(3)本題考查孫中山的民生主義,要求運用所學準確分析材料信息。依據材料三“以農為經,經商為緯,本末畢(完備的意思),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 ”及所學知識可知,以農為經”體現了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以變革舊的土地制度,實現”土地國有”,以避免工商業發達后土地漲價而出現貧富對立的社會問題;依據材料“凡有利于農田者無不興,有害于農田者無不除。”及所學知識可知,民生主義的核心問題: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問題。故答案為:(1)組織上:成立中國同盟會;思想上:把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2)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國,走資本主義共和道路。(3)民生主義或平均地權;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該題需要用全面的觀點,善于從多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重點掌握孫中山的主張的相關史實。16.(2021八上·柯橋月考)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0年來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開拓創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閱讀年代尺材料二:……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黨初心不改,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摘編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材料三:不忘初心,就要不忘人民。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講話(1)寫出材料一年代尺所示的歷史階段名稱。任選其中一個“新”,用相關歷史事件說明你對“新”的理解。(2)根據材料二,列舉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創造奇跡”的歷史事件名稱及其意義兩例。(3)運用北伐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史實各一例,佐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答案】(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2)1927年,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道路;1935年,遵義會議,糾正了“左”的錯誤,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歷史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北伐軍所到之處,工農群眾組織運輸,偵查敵情,擔任向導,配合北伐軍作戰。工農群眾的支援使北伐軍有了戰勝敵人的深厚基礎;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中,廣大群眾踴躍捐獻糧食、擔架、獨輪車,幫助人民解放軍筑路、修橋、轉運傷員、運送物資。【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1919年到1949年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2)國民大革命失敗之后,中共領導的發動以城市為中心的武裝斗爭如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先后失敗,毛澤東改變計劃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糾正了李德、博古等人在軍事、政治上的“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了我黨歷史上生死攸關關的轉折點,也是我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3)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支持是北伐勝利的基礎,北伐出師時,廣東工農群眾就組織了運輸隊、送信、運輸、救護,甚至拿起武器參戰等。在淮海戰役中,廣大群眾踴躍捐獻糧食等,幫助解放軍筑路運送物資等,人民解放軍取得戰役的勝利。故答案為:(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2)1927年,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新道路;1935年,遵義會議,糾正了“左”的錯誤,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歷史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北伐軍所到之處,工農群眾組織運輸,偵查敵情,擔任向導,配合北伐軍作戰。工農群眾的支援使北伐軍有了戰勝敵人的深厚基礎;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中,廣大群眾踴躍捐獻糧食、擔架、獨輪車,幫助人民解放軍筑路、修橋、轉運傷員、運送物資。【點評】以三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對“新”的理解、印證中國共產黨“敢于面對曲折,勇于改正錯誤,創造奇跡”的史實、佐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的史實等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對“新”的理解、印證中國共產黨“敢于面對曲折,勇于改正錯誤,創造奇跡”的史實、佐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的史實等知識。17.(2021九上·新昌期中)凝聚力量,合作共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次大戰中的亞洲太平洋戰場材料二:抗日戰爭部分大事摘錄(1)指出圖中①2兩處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的影響。(2)閱讀材料一,羅榮渠認為戰勝法西斯軸心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相關史實加以證明。(3)閱讀材料二,用一句話慨括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并運用相關史實展開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答案】(1)①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②珍珠港事件,標志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2)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軍事合作。《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等。(3)示例: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變后,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漸上升,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為此,中共領導一二 九運動,和平解決事變,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中共通電全國,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在抗戰中,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指明抗戰的正確道路;中共實行人民戰爭路線,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通過百團大戰,堅定抗戰信心;再從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鉗制和消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通過閱讀材料地圖,結合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知識,寫出題目要求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對二戰的影響。圖中①發生在遼寧沈陽,這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其對二戰影響重大,是抗日戰爭的起點,也是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端,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圖中①發生在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是日本偷襲美軍軍艦基地珍珠港,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其對二戰的影響深遠,美國向日本宣戰,加速了日本的失敗,美國協助盟軍在諾曼底進行登錄,開辟了第二戰場,二戰規模達到最大。(2)本題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的理解,以及結合相關史實闡述原因。戰勝法西斯軸心的決定性因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與合作:1942年簽署《聯合國宣言》。其原因是人民對正義戰爭的擁護與愛國熱情,地道戰則是其中可歌可泣的抗日斗爭典范,地道戰是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冀中平原上抗日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堅定決心和對正義戰爭的絕對擁護和無比高昂的愛國熱情。(3)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需要考生結合史實,串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積極實踐行動,梳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偉大作用。示例: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原因∶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力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建立。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更是多方呼吁團結合作,以團結促抗戰。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促進和各方愛國人士及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共產黨摒棄前嫌,與國民黨團結起來一致抗戰。抗戰中后期,中國共產黨再次呼吁,愿意與全國一切愛國黨派一切愛國同胞在一道固團結,堅持抗戰到底。整個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始終倡導并堅決維護抗日民族戰線,竭力聯合國民黨及其他一切愛國黨派,為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團結抗戰。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團結一心,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下,義無反顧投身到這場關系民族危亡的戰爭中。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根據地軍民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最終取得了戰爭勝利。故答案為:(1)①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②珍珠港事件,標志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2)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軍事合作。《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等。(3)示例: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變后,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漸上升,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為此,中共領導一二 九運動,和平解決事變,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中共通電全國,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在抗戰中,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指明抗戰的正確道路;中共實行人民戰爭路線,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通過百團大戰,堅定抗戰信心;再從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鉗制和消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對二戰的影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及學生分析史料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對二戰的影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部分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階段性檢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部分校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階段性檢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