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1偉大的改革開放教學設計課題 偉大的改革開放 單元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學科 部編版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年級 高一教材分析 講述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及其重大意義,結合時代發展新變化敘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闡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懂得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學習目標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了解改革開放進程和取得的成就,體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證實社會主義作為新的社會形態具有強大生命力,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認同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黨的領導。科學精神:明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規律的。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主要內容,感受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深刻變革,理解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的偉大意義,知道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公共參與:明確改革開放對我國的重大影響,理解改革永無止境,積極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法治精神:樹立法治意識,走社會主義道路重點 第一,通過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取得的豐富成果,理解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作出實行改革開放這一重要決策的偉大意義。第二,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主要內容,感受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深刻變革,理解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的偉大意義,知道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結論: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難點 ——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歷史貢獻和偉大意義。——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的偉大意義,知道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粉碎“四人幫”后 胡耀邦提出治國“隆中三策”(同步視頻)導入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以后,葉劍英即派他的兒子去看望胡耀邦,并征求胡對治理國家的建議。胡耀邦給葉帥提了銳意求真的三條建議,胡耀邦在中央黨校工作時的秘書陳維仁則稱之為“隆中三策”。 今天,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重溫改革開放史·托起偉大復興夢”,認同黨和國家改革開放重大決策,堅定“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同步總議題: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引入本課講授新課 分議題(一)開局——十字路口的抉擇“文革”結束時的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圖景和人民生活狀況創設情境活動(同步視頻) 【思考】(1)同學們,這是千百萬共產黨人流血犧牲所要追求的那個社會主義嗎?按照這樣的社會主義繼續發展下去,社會主義還有吸引力、號召力、凝聚力嗎?(2)在黨和國家面臨何處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出現什么重大歷史事件通過思想解放作為社會變革的先導,改變了黨和國家命運 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取得的豐富成果,理解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作出實行改革開放這一重要決策的偉大意義。分議題(二)破局——披荊斬棘的探索素材:改革開放時間軸之重要時間節點和重要事件; 【思考】(1)閱讀教材P31-33,在時間軸上分別填寫出改革與開放四十余年來重大歷史事件,并一句話進行概括其特點?(2)時間軸:觀過程,悟我國改革開放政策。 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制作表格,歸納改革開放進程,全面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分議題(三) 新局——乘風破浪的夢想(新華社) 請回答,1978年的 (節選)和改革開放40年GDP變化示意圖創設活動, 【思考】(1)結合視頻及以上材料和自己家庭生活變化,列舉說明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2) 查閱資料,請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結合材料分析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疑難解析】習總書記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為什么呢? 直觀感悟改革開放巨大成就,歸納改革開放成功原因和意義,堅持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情感升華】利用貼近學生實際的40年之家鄉巨變進行情感升華和政治認同,達到立德育人的目的。6月22日,《人民日報》第20版刊發了當代著名作家任蒙的署名文章《小城新氣象——我與一座城》 例舉家鄉巨變,探究背后緣由 今天的中國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更加堅定“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做一個信仰堅定的愛國者,做一個敢為人先的創新者,做一個文明風尚的引領者,做一個艱苦奮斗的建設者,為愛國主義注入新的內涵。課堂練習 1.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深刻認識、準確把握我們黨作出的這個重大歷史結論和重要政治論斷,對我們深刻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C )①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②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③明確了改革重點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④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③④2.(2022年1月廣東省高中政治合格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如果你被邀請參與以“偉大的改革開放”為主題的紀錄片拍攝,下列歷史事件中,可以采用的是:( A )①制定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②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五個經濟特區③川藏、青藏公路全線通車④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科學技術從基礎科學的研究到高科技都與世界有不小的差距。在改革開放之后的近四十年間,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已經與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部分領域實現領先。例如材料學、計算機、通信、制造業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科技成就折射出( A )①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②改革開放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③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一招④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我國的改革開放( A )①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 ②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實力的增強 ③徹底改變了我國生產關系的性質 ④消除了一切不合理的體制機制,促進了富民強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課堂小結 講述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及其重大意義,結合時代發展新變化敘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闡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懂得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板書 知識點一:改革開放1.開啟(1)事件: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2)意義: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①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②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③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④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⑤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第二階段: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時代①標志——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②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③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④2003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第三階段: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①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②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③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④2018年,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⑤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⑥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2021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了部署。全面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歷史意義改變了四大面貌中國的面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的面貌:提升了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中國人民的面貌:不斷滿足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與期待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鍛造了中國共產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與本領歷史意義實現了三個飛躍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現實意義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4.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當今世界是個開放的世界,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2)中國人民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3)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4)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近代中國由于閉關鎖國而屢遭列強侵略的歷史、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改變面貌、促進飛躍、巨大成就、歷史地位)均充分說明,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