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靈動的生命》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的內容,是《靈動的生命》的第二課時,屬于雕塑范疇,教材從風格各異的傳統雕塑和材料創新的現代雕塑的不同視角闡述了雕塑的基本語言,展示了雕塑的獨特魅力,并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讓學生探究體驗雕塑創作的樂趣,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渴望張揚個性的發展,但動手能力略顯不足,本課以廢舊紙盒等材質展示雕塑藝術的本質,希望能引導學生運用比繪畫更直接的方式雕塑,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教學目標】認知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感悟體積與空間中的生命,掌握雕塑的基本語言。技能目標:嘗試利用廢舊材料進行造型,掌握雕塑的語言,探究生活中實物材料的新生命,學會用恰當的方法和形式,有創意地設計、制作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雕塑作品?! ?br/>情感目標:體驗雕塑創造的樂趣,增強生活情趣,培養學生的低碳生活意識和審美感悟力。【教學重難點】重點:合理運用雕塑語言表現空間與體積。難點: 雕塑語言的創新性表現及審美表達。【教學準備】教師:教學課件、紙盒紙板等廢舊材料、剪刀、膠帶等手工材料。學生:紙盒紙板等廢舊材料、剪刀、膠帶等手工材料。媒體設計:PPT課件、實物投影儀,希沃授課助手。【教學過程】一、討論和交流問題導入:老師展示一塊普通的石頭,請學生根據這塊石頭展開聯想和想象,從各角度說一說,這塊石頭能讓我們想到什么呢?學生各小組討論,對一塊石頭展開聯想和想象,教師引導大家可以多角度觀察和思考,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教師舉例,一個寓言故事家對石頭進行思考悟出一個做人的道理。(播放一個動畫短視頻,請學生欣賞一個寓言家從石頭悟出一個做人的道理。)教師小結: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聯想和想象。過渡到石頭在雕塑家眼里,蘊藏著一個個靈動的生命。雕塑的角度學習第二課學習《靈動的生命》。(板書課題:靈動的生命)【設計意圖】教師用一塊石頭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學生通過分享和交流,激發彼此的發散性思維,面對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產生不同的想法,從寓言故事家到雕塑家眼里的石頭,從而自然地引入課題。二、學習和研究教師展示雕塑作品,請學生在欣賞中思考討論。1.說一說什么是雕塑,你印象中有哪些經典的雕塑作品。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雕塑,是以體積和空間的造型方式來表達情感的,它比繪畫來得更加直接、可親。2.欣賞經典雕塑作品,分析雕塑作品特點。(1)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雕塑代表作品《擲鐵餅者》、《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總結特點:注重對人體美的謳歌,追求端莊、質樸、典雅的藝術審美法則。(2)文藝復興時期雕塑代表作品《摩西》,總結特點:藝術家注重透視學和解剖學,贊美人的力量。(3)18-19世紀法國雕塑代表作品《思想者》,總結特點:藝術家們更注重人的心理的刻畫。(4)20世紀 歐洲到美國雕塑代表作品《狗》、《牛頭》、《波嘉妮小姐I》。重點分析畢加索雕塑作品和考爾德雕塑作品??偨Y特點藝術家們通過豐富的材料和多變的手法,在作品中表現感性和主觀內在的精神雕塑向多元方向發展。【設計意圖】師生在欣賞中感悟、在討論中交流,了解什么是雕塑,通過欣賞世界著名雕塑家的經典作品,感受不同時期,不同雕塑家的不同風格和特點。提高學生對雕塑的認識,開拓視野,激發學生對雕塑的興趣。3.了解雕塑的形式、分類(1)圖例分析,雕塑形式有圓雕和浮雕和透雕。圓雕指不附著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的立體的雕塑。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并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則稱透雕(鏤空雕)。(2)圖例分析,雕塑分類按材料可分為石雕、木雕、根雕、金屬雕塑、泥塑等。(3)教師啟發引導,讓學生討論:還有什么材質的雕塑作品?有冰雕、沙雕、面塑等。教師小結這些豐富多彩的材料有著各自的表現力,使作品全方位展現了雕塑之美。【設計意圖】教師介紹雕塑的形式和分類,體會不同的材料展示的雕塑之美,尤其是很多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增加學生的親近感。三、探索和發現1.說一說。欣賞很多雕塑作品,討論:我們能不能利用的廢舊材料做雕塑呢?賦予這些材料靈動的生命呢?2.看一看。欣賞現代藝術家們利用廢舊材料創作的雕塑作品。例如廢舊金屬、舊報紙、書本作品、廢舊紙盒、紙板作品等材料分別做出的有創意的雕塑作品。教師小結:人們把生活中的廢舊材料經過巧妙地構思,獨特的創意,精心的制作就可以創作出靈動的雕塑作品。3.學一學。教師示范,利用廢舊紙盒、紙板等材料做出一個身披盔甲的武士。介紹方法:卷、折、貼、穿插等方法靈活運用。制作步驟:(1)觀察,創意構思。(2)勾勒草圖。(3)根據自己創意進行剪裁,粘貼。(4)修飾細節,調整完成。【設計意圖】通過欣賞現代藝術家們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開闊學生創作視野,學習借鑒一定的方法。教師介紹自己創作的作品盔甲武士介紹制作步驟,講解制作的技巧和方法,啟發和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創作作品。四、實踐與創作小組合作,根據所帶的廢舊材料,巧妙構思,設計制作一到兩件生動傳神的雕塑作品。注意:作品有創意、造型新穎獨特,色彩搭配和諧。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播放輕音樂)【設計意圖】教師示范能很好的啟發和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作意識。教師鼓勵學生發揮團隊合作能力,對身邊的廢舊材料進行創意設計和制作,體驗創作的樂趣。五、展評與延伸1. 各小組選出作品在全班進行集體展示評價,分享各自的心得,同時交流彼此對作品的評價與建議。2. 教師介紹國外的藝術家利用大自然中的材料創作的雕塑作品。利用廢舊銅片結合風力創作的作品,開拓學生視野,啟發學生還可以用什么方式進行情感的記錄。 3. 教師小結。教師用羅丹的一句話來鼓勵學生用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用美的心靈感受生活,用真摯的情感創作作品,用藝術靈動自己的生命。【設計意圖】教師啟發學生還可以用多樣的形式創作雕塑,用鼓勵的話語激發學生對藝術的不斷探索。【板書設計】靈動的生命1.雕塑2.雕塑作品賞析3.雕塑形式、分類4.雕塑探究體驗【教學思考】《靈動的生命》這節課的教學,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氛圍輕松,教學任務完成的比較順利,作品展示中很多小組展示的作品很有創意。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從觀察到表現,從現實到想象,對廢舊材料進行設計并創作,變成一件件富有靈動的作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享受到創作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