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五牛圖》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屬于“綜合·探究”學習領域,融 “欣賞·評述”、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為一體,了解《五牛圖》的藝術文化價值,探究如何用毛筆、墨、水等材料表現中國畫線條的魅力,從一根線條到最后整頭的牛臨摹。學生通過對傳統美術的題材的探索,了解牛與人類情感的關聯;感受農耕生活在中國古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靈活運用美術學科知識探究中國繪畫的線條語言,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在小學階段的中國畫學習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水墨應用技巧,但對中國畫線條中用筆、用墨的方法還沒有進行詳細的探究與實踐。本課就是圍繞線條進行展開,嘗試分析和體驗《五牛圖》中牛幾個部位的線條的畫法,并最終能臨摹一頭牛,進而感受牛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牛的精神。【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在賞析中,了解中國畫中牛題材的表現意義,感受五牛圖的獨特藝術特點。2、操作目標:在分析作品中,體驗畫牛的線條特征和獨特韻味,并能通過臨摹的方式,感受其獨特的表現方法(用線、用墨)和表現寓意。3、情感目標:感悟《五牛圖》簡淡的藝術風格,提升學生的審美眼光,感悟中國畫魅力,培養學生學習牛的精神與品格。【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中國畫線條的特征以及表現方法。難點:用掌握的線條表現技法來臨摹牛,體會牛的精神。【教學準備】多媒體、圖片材料、毛筆等繪畫工具【教學過程】第一板塊:畫卷導入,引出課題。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件國寶,就是我手中的這個卷軸,它可是中國十大傳世名作之一哦,你們想一睹它的真容嗎?那老師邀請同學來幫老師一起來打開。(3個學生上場,幫助老師一起打開手卷)2、這種手卷裝裱方式便于我們攜帶與保存,我們從右往左慢慢打開,這時出現內容了,可是并沒有我們預計的出現很精美的畫面,卻是四個大字,大家可不要著急哦,精彩的內容還在后面呢(迅速打開五牛部分),原來畫中是五頭牛啊,還沒有結束,后面還有長長的一段文字,沒想到卷軸有這么長吧。這幅長卷名叫《五牛圖》,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用紙作畫的作品,現存于故宮博物院。(貼板書課題《五牛圖》)3、教師提問:(1)這張長卷分成幾部分?答:三部分。我們先看第一部分,前面四個大字稱為“引首”部分,是乾隆皇帝御書“興託春犁”,表示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的希望在春天的耕種上面。后面的書法部分是“題跋”,里面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的前后三次題跋最引人注意,其中一句“神氣磊落,稀世名筆”是對這張畫的最高贊賞。它究竟有何魅力得此贊譽呢?我們來聚焦中間的畫心部分。(2)畫中主要表現什么內容?答:五頭牛。(3)五頭牛主要是用什么繪畫形式來表現的?答:中國畫的繪畫方式是用毛筆。(4)它使用的顏色多嗎?(不多)主要用什么方式表現?(線條)(5)對了,是用線條的方法來表現了五頭牛,你能說說這五頭牛異、同嗎?(a)相同:畫家用了風格相似的線條。(b)不同:不同在哪?答:姿態(動態)。【設計意圖:以《五牛圖》手卷形式導入,能迅速抓住學生的眼球,使之對長卷的三個部分組成有最直觀的感受,既能引出中國畫的線條特征,直奔主題,又能引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第二板塊:細品五牛,感受筆墨。1、我們從圖中感受出五頭牛的不同姿態,而且這五頭牛的年齡和品種也各不相同,現在我們暫且把它們稱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那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五頭牛是怎么創作出來的呢?那么我們來聽聽關于它的小故事。(課件播放錄音故事,收手卷、掛起來)2、現在請你告訴老師這五頭牛來自哪里?答:觀察生活,來源于生活中。(板書)源于生活。3、是啊,畫家韓滉,他將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加以提煉,用中國畫的表現形式,表達出栩栩如生的五頭牛,將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任重、勤勞的牛的品格,他同時身為宰相,以牛入畫,體現了他注重農業、鼓勵農耕,通過這件作品感受到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稱這為“藝術表現”。(板書)藝術表現4、今天就讓我們把《五牛圖》再靠近一點,細細地來品味一下,看一下五牛的造型特征以及線條中用筆用墨的藝術特點有哪些呢?(板書)線條藝術第一頭牛,它低頭側目,怡然自得的來到我們面前。(1)映入我眼簾的是牛脊背部的那根像小山般的長線條穩重、厚實,老師來將它畫一下。(老師演示畫線條)老師蘸了少許淡墨,用筆緩慢,若斷若續,連綿不絕,最后是筆斷意連,來表達牛背的厚重質感,同時又體現了牛皮膚的韌度,老師畫的時候提起一筆,再一筆,有起有伏,氣息連貫,就像唱歌一樣,帶有節奏感,這就牛背的畫法。(板書)用筆接著學生在練習紙上演示。(2)與牛背對應的是牛肚子上的線條,它與剛剛的畫法一樣嗎?該怎么畫,誰來嘗試一下?(學生上黑板畫)表揚:你畫的很輕松,線條淡淡的,細細的,柔柔的,又是圓鼓鼓的,很流暢,肚子上的線條就應該是這么畫。(板書)用墨接著學生在練習紙上演示。(3)腹部肋骨地方該是怎么畫呢?我們知道牛腹部也比較干燥,所以毛筆里應該干一點,水分少一點,仔細看,這線條兩頭細中間粗,就像月芽一樣,所以畫的時候用筆先輕后重再輕,也就是一個提按提的過程。這些線條不是獨立單一的,而是許多排列起來,所以還要注意長短,疏密的變化。教師演示,接著學生在練習紙上練習。(4)牛尾的線條你準備如何畫?學生回答,相比之下用筆就更細,用墨也更干一些,頭部的毛發亦是如此,一根根細小入微,也看出畫家刻畫是多么細致啊!我們同學們表現的時候也應當如此。教師演示,接著學生在練習紙上練習。(5)在這個部分,有看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地方,對了,它就是牛角,它是與其它動物爭斗對抗的武器。問:如果讓你畫,你會怎樣畫?答:堅硬、有力。問:如何表現?答:用于濃墨,表現它的有力、蒼老的質感。對了,它是個剛勁有力的牛角。除了牛角,牛還有哪個部位也是有力的?答:牛蹄。是的,畫牛蹄的部分,牛腿的關節轉折處需要有力,線條肯定用墨濃一些。讓我們看看其它四頭牛是不是也這樣呢?它們相同在哪里?牛背、角、腿的線條都是類似的。不同在哪里?動態不同,在造型上,有些線條有長短或一些細微的不同。教師小結板書:源于生活、藝術表現、線條藝術、用筆、用墨因此,我們在實際生活中要注意觀察,總結提煉,用合適的筆墨來表現事物合理的形態、質感等。【設計意圖:通過對《五牛圖》其中一頭牛的用筆用墨的探索,使學生體驗到線條的魅力,同時也認知到藝術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第三板塊:臨摹體會,感悟精神。1、作業要求:我們了解了牛的造型,也分析了牛的用筆、用墨方法,讓我們用毛筆嘗試著臨摹其中一頭牛。每一小組推薦一張作品與老師共同完成一張新《五牛圖》。師生互評:(1)小組討論并推薦優秀作品,說說推薦的理由;(2)教師將作品排列貼在準備好的長卷上,展示起來;(3)師生圍繞造型、線條,與原作手卷對比進行評價;(4)教師挑選一張優秀的卻沒有被學生推薦出來的作品進行點贊表揚;(5)回顧《五牛圖》中第一頭牛是否少了荊棘?你想到了什么成語?“披荊斬棘”寓意什么?對,這是一頭開荒牛,它象征著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的精神。(6)老師選擇一些比較有個性的作業點評,表揚優秀作品,鼓勵學生大膽表現。3、延伸精神:(將學生作業《新五牛圖》對比韓滉的《五牛圖》)今天我們也畫了《五牛圖》,是分五個小組,以合作方式畫的,體現了合作的精神。技術水平上可能跟畫家還有一定差距,但是我們想表達的勤勞、踏實、奮進的精神一點也不輸于古人,也正如魯迅先生說的:“俯首甘為孺子牛”。【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臨摹,完成《新五牛圖》,與韓滉的《五牛圖》對比來進行師生互評使得整節課前后呼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