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筆情墨意抒胸臆教材分析中國人對自然的深厚感情由生活的關聯演繹成藝術的表現,藝術家不僅表現花鳥之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鳥作為抒發、表達情感的重要媒介,使作品的內涵遠遠超過了花和鳥本身。本課主要以寫意花鳥畫為主,通過簡練概括的花卉蔬果造型,酣暢淋漓的筆墨效果,寄寓畫家的情感、志趣。經典的花鳥畫范作和筆墨技法示范,適合初二年級學生嘗試、體驗中國寫意花鳥的筆情墨意。1. 教學路徑看: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國花鳥畫的一大特征,畫家善于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系,給予藝術的夸張,強調作品的豐富內涵。中國花鳥畫重視寫生,以寫生作為花鳥畫創作的基礎,在塑造自然中寄寓情感,通過對花鳥生命特征的表現,表達對自然和生命的體驗與感受。而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形成了中國畫獨特的藝術形式。學:寫意畫指用簡練的筆墨描繪物象的神韻,抒發畫家的情感。“筆墨”在寫意畫里,不僅指工具材料,還是畫家在繪畫過程中用筆用墨的技巧及表現。中國畫用線與書法的點畫互為表里,每筆有起落、粗細、虛實、剛柔之變,筆與筆之間又有呼應、顧盼、聚散、連斷的關系,用筆不僅塑造物象,同時也表達了情感。因此,同樣的筆、墨、色、紙在不同的畫家手里,會表現出不同的意境與情趣。實踐:破墨即在第一遍墨色未干時,用與第一遍濃度相反的墨色畫上去,使墨色產生滲化、融渾的效果。嘗試用破墨法描繪蔬果,體會大師用筆用墨營造的精神境界。創新:開動腦筋,別具一格地裝裱寫意花鳥畫作品,寄托自己的志趣。2. 課時建議本課設計為2 課時。第一課時為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史及分類賞析寓情于物的表現形式,“四君子”“歲寒三友”的人格化特征。第二課時體驗破墨方法,用破墨法臨摹大師作品,體會大師用筆用墨營造的精神境界。芙蓉鴛鴦圖 元代 張中水墨芙蓉鴛鴦 齊白石教學內容一、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寫意花鳥畫作品欣賞,理解筆墨的表現語言,感悟寫意花鳥畫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特色。技能目標 :掌握寫意花鳥畫的一般構圖法則,能夠大膽地運用筆墨工具,表現墨與色的變化效果,創作形象生動的蔬果寫意畫抒發胸臆。情感目標:感知一草一木皆有情,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以寫生為基礎的表現形式,破墨技法中筆的干濕變化與墨色融合。教學難點:美術作品中滲透的藝術家個人情感的審美性。三、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多媒體課件,生宣、毛筆、顏料、墨汁等國畫配套工具。四、教學要點四君子: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畫家常常用“四君子”來標榜其清高的品德。歲寒三友: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怒放,在寒冬時節保持頑強的生命力,故稱為“歲寒三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貞的友誼。詩書畫印:詩、書、畫、印結合,是中國畫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在宋代以前,畫上很少題字,只是在不顯眼的角落里,書寫畫家姓名。到了元代,隨著文人畫的出現與發展,融詩、書、畫、印于一爐,逐漸形成中國畫獨特的藝術形式。由于其綜合性,不僅要求畫家對繪畫有很深的造詣,更要求畫家有相當的文學修養,是詩人、書法家,還要懂得金石。詩與畫的融合:畫與詩都具有形象性,兩者的形象各不相同,但好詩好畫都要刻畫意境。在創造意境這一點上,貴在筆墨所至,情之所鐘。詩與畫有著相通的地方,所以會出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境。如南宋詩人陸游的《卜算子》:“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作者以花言志,以物喻人,縱使飽經風霜卻堅守一身正氣和傲骨,深化了主題,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會意義。墨色:古人云“運墨而五色具”,古代畫論中有“五墨”“六彩”之分。墨法:破墨、積墨、墨破色、色破墨、潑墨的技法實踐。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長,別號青藤、天池、田水月等,山陰人。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公認為青藤畫派之鼻祖。徐渭的繪畫新穎奇特,打破了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的題材界限,水墨大寫意花鳥用筆狂逸,用墨淋漓多變,是寫意花鳥畫成熟的標志,對后世的影響較大。如鄭燮自稱“青藤門下一走狗”;齊白石曾說:“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涂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于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故。”歲寒三友圖 馮鏡如朱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其作品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格。虛谷:清代著名畫家,海上四大家之一,被譽為“晚清畫苑第一家”。 虛谷對山水花卉、蔬果禽蟲廣有涉獵,其畫富有趣味,善于巧妙的夸張,畫面設色淡雅,重視色調的統一與淳樸的美感,畫面雖為寫意,卻蘊含著無窮的生命力。吳昌碩:原名俊、俊卿,字昌碩,別號缶盧、苦鐵、大龍等。他擅長寫意花卉,作畫以書法入畫,線條功力異常深厚,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 我平生得力之處在于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從狀物繪形的角度看其線條的質感似乎不夠豐富多變,但恰恰是舍棄了“形”的羈絆,他的繪畫才步入了“意”的廳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表現形式。教學過程與方法一、思考討論通過大家熟悉的畫家鄭板橋導入課題,引導學生思考中國文人為什么喜愛畫蘭、竹、石。討論藝術家如何借助筆墨來抒發胸臆的。二、分析交流傳統文化中常常把花品與人品相對應,賦予植物人格化特征,引導學生分析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品質,分析寫意花鳥畫在酣暢淋漓的筆墨效果中寄予畫家情感、志趣的表現手法;分析詩書畫印在畫面中的完美呈現,引導學生體驗寫意花鳥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現特征。三、觀察實踐觀察教師演示步驟,嘗試用筆、墨、水及造型的表達,實踐“濃破淡、淡破濃、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技法,了解筆墨情趣,進一步體會畫家是如何根據植物的特質,運用筆墨來營造精神境界的。采用講述、示范、臨摹等不同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實踐寫意花鳥畫的表現形式,臨摹大師蔬果小品,體悟寫意花鳥畫中用水、用筆、用墨的方法,表達不同的意境情趣。教學評價建議評價以鼓勵為主,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評價時著眼于學生是否體驗到畫花鳥畫的樂趣;是否掌握了用筆、用墨的方法;在自己的作品上能否合理結合語文學科的內容,選擇詩句進行題寫;畫面意境能否表達自己的情感等方面進行點評。參考案例一、課前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生宣、毛筆、顏料、墨汁。學具:生宣、毛筆、顏料、墨汁等。二、新課導入思考討論:鄭板橋為什么喜愛畫蘭、竹、石呢?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江蘇興化人,曾任山東濰坊縣令,是一方清官。他關心百姓疾苦,因自然災害時為百姓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被罷了官。傳統花鳥畫中梅、蘭、竹、菊、石喻意是蘭四時不謝,竹百節長青、虛心勁節,菊傲骨含香,梅傲寒斗雪,石萬古不敗,正好和他倔強不馴的性格相吻合。歸納小結:鄭板橋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蘭、竹、石上,這不僅是他思想情感的宣泄,更是他人格的寫照。他常常在畫中題寫這樣的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導入課題:筆情墨意抒胸臆。三、新授課程1. 寫意花鳥,品格的寄寓花鳥畫不僅僅是準確地描繪現實生活中的花卉禽鳥,更是集中地體現人與自然生命的審美關系,借此抒發自己的情感,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體現時代精神。藝術的真正要素則在于有生命并豐富其生命,有了生命,時間、空間都不能限制它。傳統分類:花卉、蔬果、翎毛、草蟲、禽獸。花鳥畫的技法:寫意——工筆。小寫意是通過相對(工筆花鳥畫)比較自由的方法表現對象的形態、特征。它的特點是真實、生動,是花鳥畫中一種比較普遍的畫法。大寫意在中國畫中是一種比較難掌握的畫法,需要有很好的基本功,在表現對象的時候,帶有很強的主觀性,造型大膽、夸張。它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創造性、趣味性,給人一種瀟灑、酣暢淋漓的藝術感受。分析探究:傳統文化中常常把花品與人品相對應,賦予植物人格化特征,分析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品質。梅——凌霜傲雪、鐵骨冰心。“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蘭——空谷幽香、志潔行芳。“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云深。春風歲歲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竹——虛空勁節、寧折不屈。“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菊——隱逸淡泊、清雅高潔。“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國畫的一大特色。畫家通過“四君子”“歲寒三友”等題材來抒發自己的感受。欣賞徐渭《墨葡萄圖》感受寫意畫法抒發作者內心的強烈感受: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墨蘭圖》 圖中蘭花有何特殊之處?有何象征意義?“露根蘭”的思想內涵:“奈蘭無土將何以生。”詩書畫印:在中國畫中完美結合使它們既是一個整體,又各有不同的情趣。從元代開始,畫上題字,以詩文來配合畫面,詩畫互補,印章點綴呼應,使畫面豐滿且錯落有致,逐漸形成了中國畫獨特的藝術形式。2. 尋常生活,濃郁的情趣欣賞分析:吳昌碩《壽者相》。用筆:畫面上以極度簡練概括的筆墨來表現松、梅、石,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舍棄了具象的羈絆,用筆肆意,筆力老辣遒勁,意境深邃。用墨:沒有細節刻畫,通篇都以狂放的淋漓水墨抒寫,渾重而含蓄。特色:畫面虛實相生,黑白相濟,疏處可走馬,密處不容針,體現了“大處著眼,小心收拾”的寫意花鳥畫的表現方法。吳昌碩曾說:“奔放處要不離法度,神微處要照顧到氣魄。” 由于吳昌碩書法、篆刻功底深厚,把書法、篆刻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先生語錄:學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進,似我者死。虛谷的《盈枝枇杷》畫面富有趣味,空靈,有強烈的空間感,色墨相破,色調一、淳樸,透射出濃郁的生活氣息。教師演示:潑墨練習,濃破淡、淡破濃、墨破色、色潑墨等水墨繪畫技法。黃賓虹說:“破墨之法,淡以濃破,濕以干破。因時制宜,目的在于使墨色濃淡相互滲透掩映,達到滋潤鮮活的效果。”水破墨就是先落墨紙上,然后以飽含水份的筆破之。運用這種方法,往往會使紙上留有墨痕,同時又顯出水暈效果來。用此法畫雨中荷花較好,人們通常愛以墨色畫荷葉,容易出現飛白,若用水及時進行破之,會出現水氣淋漓的效果,而且筆痕也可以若隱若現地保留著。墨破色,就是先用色筆畫出所描繪對象的形體,然后以墨筆進行勾畫,這可以充分展示出筆的力度和動感,視覺效果豐富。教師演示《盈枝枇杷》繪畫步驟:赭石加藤黃加墨畫枇杷,濃破淡技法畫枇杷蒂,濃墨畫枝干,整體調整,書法題字,使畫面豐滿且錯落有致。3. 學生實踐,情感的抒發作業要求:通過自己解讀大師作品,嘗試臨摹一幅完整的大師的蔬果作品。運用大師作品中的蔬果造型,嘗試重組畫面,完成一幅自己心中的花鳥畫。展示評價:嘗試用別具一格的裝裱方式來展示自己的臨摹作品,同學之間交流學習體會。相關鏈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托,寄托,借助;物,客觀外物;言,表達;志,志向,志愿。簡單地說,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志愿,把感情寄托于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歲寒三友”的由來:北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遭權臣迫害,被捕入獄。經王安石等人營救,始得從輕定罪,安置黃州管制。蘇軾到黃州生活困難,便向黃州府討來了數十畝荒地開墾種植,借以改善生活。這塊地,當地人喚作“東坡”,蘇軾便自取別號為“東坡居士”。蘇軾在“東坡”栽種稻、麥等農作物,又筑園圍墻造屋,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畫上雪花;園子里,則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春天,黃州知州徐君猷來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這房間起居睡臥,環顧側看處處是雪。當真天寒飄雪時,人跡難至,不覺得太冷清嗎?”蘇軾手指院內花木,爽朗大笑:“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意為風聲和泉聲就是可解寂寞的兩部樂章,枝葉常青的松柏、經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開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話說中國畫》,馮驥才。(摘錄)中國畫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不僅因其歷史深厚久遠,大師巨匠其眾如林,傳世名作浩似煙海,更重要的是它異常獨特,且具鮮明的民族個性。中華民族獨有的宇宙觀、哲學觀、藝術觀、審美觀,頑強地表現其間;把其他任何民族的繪畫與其放在一起,都迥然不同,立時可見;中國畫獨放異彩。中國畫自它誕生之日始,就不以追摹自然形態為能事,而把表現物象的精神作為目的。在形與神的關系上,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蘇軾語),主張“以形寫神”(顧愷之語)。哪怕所畫的形態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語),也要把內在的精神表現出來。這就使中國畫家的注意力始終投射在事物內在的、深層的、本質的層面上。唐宋兩代,繁盛迷人的社會生活征服了畫家,嚴謹認真寫實的畫風因之盛行一時,但捕捉物象精神仍是繪畫的最高追求。附錄:教學設計2教材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單元。花鳥畫的畫法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其中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動植物的一種畫法。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傳統。寫意花鳥畫是我國民族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珍貴的藝術遺產。寫意花鳥畫歷代作品很多,本課通過欣賞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寫意畫的簡練概括、表現神韻、借物抒情的特點。這些作品充滿了生活情趣,反映了時代精神,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教學路徑練習——學生用獨特的國畫工具熟悉各種用筆用墨方法。欣賞——欣賞大師筆下優秀的寫意花鳥畫作品,體會寫意畫的特點。學習——學習各種破墨法,了解國畫的構圖方法等。創作——老師課堂演示,學生用寫意畫的手法創作身邊的蔬果,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學內容一、教學目標1. 認知目標:通過欣賞花鳥畫作品,理解寫意花鳥畫的筆墨神韻與“借物抒情”的特點。2. 技能目標:能夠運用國畫工具親身體驗用筆用墨的變化,會用寫意畫的手法創作身邊的蔬菜水果。3.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觀察力,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好生活的情感。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把握用筆用墨的特點與各種破墨法。教學難點:理解寫意花鳥畫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揮灑胸臆”的特征。三、課時建議1課時。四、教學準備書本、多媒體課件、芭蕉葉、多種蔬果、國畫工具材料等。教學內容要點一、國畫的用筆、用墨方法筆墨,是中國畫的特色,精華所在,沒有筆墨不能稱其為中國畫,筆墨一詞從廣義上講,指利用墨色在宣紙或絹帛上形成的干濕與濃淡變化和用筆不同所達到的畫面氣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諸方面的繪畫語言。狹義的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用筆,《古畫品錄》中六法:骨法用筆。是指用筆要有力度,有骨氣,心隨筆轉,意在筆先。具體說來即提、按、順、逆、正、側、藏、露、快、慢等。用筆要講究提按、順逆、快慢、轉折、正側、藏露等變化。用墨,有光彩、講層次,求變化。對墨的要求,清、潤、沉、和。清,層次分明。潤,墨色滋潤。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潑墨法:用毛筆飽蘸濃淡相宜的水和墨,大膽落于紙上。積墨法:由淡和深(待墨干后)層層添加。破墨法:先畫一種墨,未干時再破以不同的墨,可以濃破淡、淡破濃、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二、花鳥畫的特點創作方法上強調意在筆先;造型上似與不似之間;構成上計白當黑,以少勝多;表現上以書法入畫,強調意筆;形式上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等。三、“四君子”“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四、齊白石簡介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衰年變法,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齊白石繪畫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生不搞妄作,沒見過的東西,沒有仔細研究過的東西,他不畫。第二大特色就是崇尚自然,入他畫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極普通的東西。五、經營位置中國畫構圖,在古代又稱為“經營位置”“章法”“布局”等,構圖過程又是一個繪畫的諸技法因素構成的過程,因為藝術家只能通過構圖才能把自己的創作意圖通過一定的技法展現出來,所以構圖是決定一幅畫成敗的關鍵,也是藝術作品的最后完成階段。在構圖的原理和法則上,中國畫除了具有一般繪畫的特點外,還具有獨特的構圖方法,就是中國畫特別注重矛盾。表現為賓主的對比、黑白的對比、疏密的對比、動靜的對比、虛實的對比、方圓的對比等等,不論怎樣的變化,構圖最終還是要復歸于和諧統一。教學過程與方法學生從小學到中學階段接觸的國畫知識較少,可以先從最基本的拿筆、用筆、用墨進行了解。在教學中抓住寫意花鳥畫的特點展開,設置人文情境,使整個課程中因有了情感的作用而樂于被研究。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描繪時借用身邊常見的蔬果讓學生創作,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一、課前準備課前讓學生各自準備身邊常見的蔬菜、水果,喚起學生對植物的情感,為課程的展開創設情境。二、體驗與總結學生用獨特的國畫工具來熟悉各種用筆用墨方法,總結出寫意花鳥畫的筆墨特點。三、欣賞與分析欣賞經典的寫意花鳥畫作品,采用欣賞、討論、師生交流的方式。運用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疑問、討論、交流、釋疑等方式,體味探索知識的樂趣。在欣賞的同時,應帶著問題進行,使探索更有目的性。可設置以下問題:1. 什么叫寫意花鳥畫?2. 大家猜猜是誰的作品?3. 說出這幅作品帶給你什么感受?4. 請大家討論畫面中竹子的用筆用墨特點?5. 他挺拔有力的用筆和他的性格有關嗎?6. 誰能對我們說說畫家的性格特點?7. 畫中竹子還是自然竹子的“再現”嗎,它有沒有升華?8. 竹子讓人聯想到什么?9. 歷史上為什么有這么多大畫家喜歡表現花鳥呢?說說它們都能表達人的哪些情感和精神?10. 先畫顏色,用墨破下面的顏色,稱為什么呢?11. 找找看畫面中有破墨法的運用嗎?四、實踐與創作創作的核心是讓學生體驗寫意畫水墨淋漓的特點。抓住蔬果的神韻特點,用水墨表現并可以加上色彩。老師要強調大膽創作,怎么蘸墨色,怎么調色、怎么整體入手逐步深入細節,體會齊白石提出的“似與不似之間”的精髓。完成的蔬果旁還可以做適當的落款、蓋章,使畫面更完整。五、展評與延伸讓學生把自己創作的作品貼于展板上,相互交流畫面的筆墨特點、神韻等,并突出花鳥畫是我國民族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族風格聞名于世界,以極高的藝術價值影響于世界畫壇,是我們偉大祖國最可貴的藝術遺產。教學評價建議在本課教學中,教學核心在于通過對寫意花鳥畫的學習,了解國畫的筆墨特點與寫意畫的特點,體驗寫意畫的水墨淋漓的獨特之美,感受人與動植物的關系,運用寫意畫的表現方法寫生創作蔬果。完成后進行作品交流,體驗寫意花鳥畫的藝術美。參考案例導入:師生問好。師:課前讓同學們帶毛筆、墨汁、宣紙,我們來熟悉一下它們。請你們拿起毛筆,跟著老師動起來:1. 五指并攏,拇指和食指捏住筆桿中上部,中指勾住筆桿往里拉,無名指頂住筆桿往外推,小指抵住無名指。2. 把筆放進水里浸濕,拿出來在旁邊的毛巾上吸一下水,用毛筆的尖端蘸一些墨,不用把筆全部蘸滿墨,在紙上大膽地畫一些直線、曲線。3. 筆垂直于紙面畫一些線。4. 筆側過來畫一些線,接著筆側著排一些寬的面,再蘸點水排一些寬的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另一張紙,老師拿出一枝大芭蕉葉,讓學生大膽地嘗試畫一畫這枝芭蕉葉,畫的一定要大啊,可以站起來畫!師提問:你們畫出芭蕉葉的味道了嗎?學生回答略。我們來看一幅學生作品。這位同學畫時抓住了芭蕉葉大大的、寬寬的、長長的特點,墨色還有濃淡變化。出示明代畫家徐渭的《水墨芭蕉》,看,大師也是這樣畫的。用簡練概括的手法和深淺濃淡不同的墨色變化,表現出了芭蕉葉的意,把這種感覺畫出來了!老師總結:以上的這些手法經常用在寫意畫中,如果畫的內容是花卉、禽鳥、蔬果等,這樣的繪畫被稱為什么畫呢?生:寫意花鳥畫。(老師在黑板上寫:寫意花鳥畫)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寫意花鳥畫的世界。二、什么叫寫意花鳥畫呢?師出示: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動植物的一種中國畫傳統畫科。(老師在黑板上寫:概括簡練)出示作品,師提問:請大家猜猜是誰的作品?生:齊白石的《蝦》。師提問:誰來說說這幅作品帶給你什么感受?1—2名學生:栩栩如生、傳神、鮮活生動。師總結:齊白石特別擅長畫蝦,能巧妙利用簡單概括與深淺濃淡變化的筆墨,表現游弋在水中群蝦的神韻,這些蝦仿佛就在紙上游動。(老師在黑板上寫:神韻)出示清代畫家鄭板橋的《墨竹圖》,師提問:請大家討論畫面中竹子的用筆用墨特點?2-3名學生:用筆挺拔、有力,用墨前濃后淡。師提問:他挺拔有力的用筆和他的性格有關嗎?誰能對我們說說鄭板橋的性格特點?生:回答略。老師介紹:鄭板橋是一個小縣令,為人清廉剛正,因救濟老百姓而被貶。《墨竹圖》是他在任上畫的作品,竹子濃淡疏密富有變化,上面題詩,請一位學生讀一下這首詩中最后一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句詩中提到了情。師提問:畫中竹子還是自然竹子的“再現”嗎,它有沒有升華?生:升華了。師提問:竹子讓人聯想到什么?生:他正直不阿的人品。師總結:竹子被人格化了。畫家用獨特的筆墨抒發他自身的情感,借物抒情。(老師在黑板上寫:借物抒情)師生回顧和總結寫意花鳥畫的特點:概括簡練、神韻、借物抒情。(老師在黑板上添加:特點:1、2、3)三、師提問:歷史上為什么有這么多大畫家喜歡表現花鳥呢?下面我們用畫家的眼光來審視一下身邊的動植物,說說它們都能表達人的哪些情感和精神?播放圖片。2-3名學生說說其中的一些植物帶給自己的感覺。過程略。老師出示所有的描繪植物的文字。總結:梅花——傲寒;蘭花——幽雅;竹子——虛心有節;菊花——冷艷;松樹——長青;荷花——清白;水仙——淡雅。總結:文人把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松、竹、梅又稱“歲寒三友”。四、請同學們聚焦到老師手上的這片葉子,請大家觀察一下葉子的形狀和葉脈等。請一位同學上來和老師合作完成一個筆墨游戲。老師先畫一筆淡墨,學生用濃墨在淡墨上面加葉脈。師總結:這位同學用了一個非常高超的手法畫了這片葉子,在寫意花鳥畫中被稱為破墨法。(老師在黑板上寫:破墨法)剛才先畫淡墨,然后用濃墨破前面的淡墨,成為濃破淡;老師一邊畫一邊提問:先畫顏色,用墨破下面的顏色,稱為什么呢?生:墨破色。那如果把順序反過來,先畫濃墨,再用淡墨破上去,又稱為什么呢?生:淡破濃。先畫墨,用顏色破上去,又稱為什么呢?生:色破墨。師:非常好。總結:就是用墨或者顏色來破前面畫好的墨色。欣賞作品,找找看畫面中有破墨法的運用嗎?出示4幅作品,請1-2名學生找找畫面中破墨法的運用之處。最后一幅出示齊白石的《絲瓜昆蟲圖》,畫面中畫了蔬菜絲瓜,他把濃濃的生活氣息也表達出來了,抒發了畫家什么樣的情感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五、我們生活中的蔬果除了絲瓜,還有很多種,課前讓每位同學帶一些蔬果,你們帶了沒?拿出來看看,說說你們為什么帶這種蔬果,是什么打動了你啊?2-3個學生講講。今天老師也帶了一些蔬果(圖片),拿出來展示。這些蔬果平時常看會覺得很簡單,但是如果把它們落到紙上是很有講究的,比如幾個蔬果在一起怎么擺放,哪幾種擺在一起效果好。這在國畫中稱為經營位置。下面我們請同學上來擺擺看,1-2位同學。過程略。師提問:你為什么這樣擺?過程略。老師也來擺擺:確定主次、有前后距離變化、有疏密穿插、均衡感。總結:畫面留空白不同、前后關系不一樣,畫面的氣氛也不同。擺好了,下面老師想借我的筆墨來抒胸臆(老師在黑板最上面寫:筆情墨意抒胸臆)。老師一邊畫一邊講解:動筆之前,先要在心里醞釀一下表現方法。選什么樣的毛筆;怎么蘸墨和調色;怎么破墨;怎么描繪細節,提出畫家齊白石的造型“似與不似之間”,在形似中進一步要求神似。六、作業:給大家10分鐘時間,你們也來嘗試用筆墨抒發自己的情感。要求:體現寫意花鳥畫的特點,作品完成后落款、蓋章,讓畫面完整。過程略。教師巡回輔導。學生作品畫完后貼在展板上展評,找幾幅作品讓學生從寫意、神韻、筆墨上進行評價。七、拓展:花鳥畫是我國民族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民族風格、極高的藝術價值影響于世界畫壇,是我們偉大祖國最可貴的藝術遺產。希望每位同學課后繼續研究和創作寫意花鳥畫,讓她煥發新的光彩!八、板書設計:(——寫意花鳥畫) (破墨法經營位置) (1. 概括簡練2. 傳神3. 借物抒情) (特點:) (筆情墨意抒胸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