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人文地理)下冊分層同步練習第四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4.3地域差異顯著一、單選題1.下列關于我國兩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制約兩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光熱條件B.兩地區均是我國畜牧業生產的重要地區C.兩地區的交通運輸均以水運為主D.兩地區農作物單產較高的共同原因是海拔高,氣溫高2.我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接近( )A.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局部)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C.1月0℃等溫線(局部)D.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局部)3.我國西北地區豐富的資源有( )①煤、鐵資源 ②石油、天然氣資源 ③有色金屬 ④風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秦嶺——淮河一線是哪條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A.4℃等溫線和400mm等降水量線 B.8℃等溫線和400mm等降水量線C.0℃等溫線和800mm等降水量線 D.10℃等溫線和600mm等降水量線5.關于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北方地區的農田多為旱地,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B.南方地區一月氣溫一般高于0℃,冬季河流一般不結冰C.由于降水的不同,北方河流的水量比南方的小D.北方地區民居的墻體比南方的厚,屋頂坡度也比南方的大6.我國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脈,該山脈以北夏秋季節蘋果掛滿枝頭,冬季樹木落葉;該山脈以南稻田連片,柑橘滿山,樹林四季長青。該山脈與淮河構成了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與該界線不吻合的一個是( )A.1月0℃等溫線的東段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D.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7.有關秦嶺——淮河一線的說法,錯誤的是( )A.1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 B.800毫米年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C.熱帶與北溫帶的分界線 D.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8.具有“開天辟地之門戶”稱謂的是( )A.喀什 B.包頭 C.烏魯木齊 D.成都9.下列現象與西北地區主要自然特征無直接聯系的是( )A.多為內流河 B.油氣資源豐富C.草原牧場 D.綠洲農業10.造成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氣候 D.水源11.四省區內有一東西走向的山脈,山北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山南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該山脈是( )A.昆侖山脈 B.太行山脈 C.秦嶺 D.南嶺12.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活動特色鮮明。讀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場景圖, 回答以下各題。(1)四幅圖片中,反映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北方地區農業生產活動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圖片①代表的省區,物產有( )A.石油、天然氣 B.哈密瓜、香蕉C.三河牛、三河馬 D.長絨棉、牦牛(3)對圖④地區的生產、生活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傳統民居以竹樓為主 B.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C.農牧業生產現代化程度很高 D.水稻是當地主要的糧食作物(4)主要生活在牧區的一組少數民族是( )A.高山族、朝鮮族 B.維吾爾族、苗族C.滿族、壯族 D.藏族、蒙古族13.有關北方地區自然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以秦嶺﹣淮河一線與南方地區為界 ②地跨亞熱帶與暖溫帶③平原面積廣大,耕地集中連片 ④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有關青藏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B.是我國夏季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C.日照時間短.氣壓高,氣溫低D.地面崎嶇,只有山間小盆地地勢平坦15.下列四張地理知識卡片,其中內容正確的是( )①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人們開鑿了層層梯田,種植農作物。②黃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中國第二長河,全長5400多千米。③我國陸地面積960平方公里,幾乎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④大興安嶺是我國一二兩級階梯的分界線,也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6.《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文化益智節目,古代詩詞歌賦中有許多描述地理景觀和規律的名詞佳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述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景象B.“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反應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詞中的“春風”是指冬季風D.“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應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17.下列山脈中屬于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的分界線的是( )A.天山 B.雪峰山 C.祁連山脈 D.橫斷山脈18.以下是四位同學對自己家鄉的介紹,其中能與甘肅、四川、陜西、山西其中某省區對應的是( )A.我的家鄉群山環繞,是“天府之國”B.我的家鄉地勢平坦,是牧人的天堂,他們四季放牧C.我們用青稞酒和糌粑招待遠方的客人D.我們這里風景如畫,梯田遍布19.京廣高鐵,北起北京,南到廣州,全程2298千米,是目前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讀圖回答。京廣高鐵沿途穿越了我國的眾多地理區域,其中長沙位于我國的 ▲ 地區。( )A.青藏 B.西北 C.西部 D.東部20.秦嶺——淮河構成我國東部季風區重要的地理界線,與它的位置大致吻合的有( )A.一月的0℃等溫線 B.1600毫米年等降水線C.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 D.我國人口地理的分界線二、填空題21. 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 ,實現 。22.人們在建房時,總是盡可能就地取材,以降低造價,山區人民充分利用巖石資源,多建筑石屋;黃土高原的人們利用黃土建造 ,傣族利用當地出產的竹木建造 .23.下面思維導圖中羅列的“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和以北的地理現象”中,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請你判斷一下,將你認為正確的描述序號填入表格中。 序號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24.塔里木盆地蘊藏著豐富的 資源,尤其是 儲量占全國陸上天然氣總儲量的 左右.25.秦嶺一淮河一線以北是 氣候,比較 。1月平均氣溫 ,年降水量 800毫米。北方主要種植 、 等旱田作物,一年 熟或兩年 熟。這里河流 ,水量 ,冬季 ,不利于航運。秦嶺一淮河一線以南是 氣候,比較 ,1月平均氣溫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 ,可以保證 的生長,可以一年 熟甚至 熟。這里河湖 ,水量 ,冬季普遍 ,便于航運。26.青藏地區多高山,河流落差 ,流速 ,因此 能豐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西北地區地處我國大陸內部地區,由于各地距海遠近不同,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水源成為制約其農業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高寒是制約青藏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自然因素;兩地區的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的北方,南方濕潤和半濕潤的平原地區,畜牧業主要分布在西北和青藏地區;兩地區農業單產高的原因與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有關。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西北地區指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的廣大地區。西北地區荒漠廣布,人口密度小,但國際邊境線漫長,利于邊境貿易。干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征(為半干旱、干旱氣候)。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球上超過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邊緣,由于海拔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最大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高寒.同時海拔高,云量少,也是我國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2.【答案】D【解析】【分析】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小河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做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我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接近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局部),故答案選D。【點評】秦嶺——淮河一線代表的地理意義:①1月0℃等溫線的分界線;②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分界線;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⑤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⑥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3.【答案】D【解析】【分析】我國西北地區較為豐富資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還有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鐵礦物質資源豐富,其中以河北、遼寧、四川三省最多。有色金屬礦產基地—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稀土工業基地—內蒙古;磷礦基地——湖北、云南、貴州。4.【答案】C【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一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所以正確的是C。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學生要對此加強記憶,是比較重要的考點。5.【答案】D【解析】【分析】A.由于氣候等因素南方地區以水田為主,北方地區以旱地為主,南方地區主要包括亞熱帶和熱帶兩個溫度帶,作物熟制是一年兩熟到三熟,北方地區主要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到兩年三熟到一年兩熟,故A敘述是正確的,不符合題意;B.南方地區主要包括亞熱帶和熱帶兩個溫度帶,一月平均氣溫一般高于0℃,冬季河流一般不結冰,故B敘述是正確的,不符合題意;C.由于我國的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導致北方河流的水量比南方的小,故C敘述是正確的,不符合題意;D.北方地區降水較少,冬季寒冷,傳統民居以平頂房為主,墻體較厚;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冬季比較溫和,傳統民居以斜頂房為主,墻體較薄,故D說法是錯誤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四大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地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明顯的差異。要求學生綜合掌握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特征,并聯系相關知識點分析解答問題。6.【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該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它是我國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致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故C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理解解答即可。7.【答案】C【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明顯的差異。秦嶺——淮河還是: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等。8.【答案】C【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烏魯木齊的相關知識。烏魯木齊位于新疆中部,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自古就有“開天辟地之門戶”的稱謂,故答案選C。其余選項中的城市都沒有此美譽,故不選。【點評】知道烏魯木齊的地位。9.【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自然特征的有關知識。多為內流河屬于水文特征,與自然特征有聯系;油氣資源豐富不屬于自然特征范疇;草原牧場屬于植被特征,與自然特征有聯系;綠洲農業屬于水文、土壤因素,與自然特征有聯系。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自然特征的認識。10.【答案】C【解析】【分析】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我國南方地區緯度較低,熱量充足,降水豐沛,耕地類型是水田,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當地居民的主食是大米;我國北方地區緯度較高,熱量相對不足,降水較少,耕地類型是旱地,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當地居民的主食為面食。即造成我國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差異的主要原因氣候條件。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造成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差異的主要因素,理解解答即可。11.【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秦嶺分布及地理意義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我國,秦嶺為東西走向山脈,該山脈與淮河構成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明顯的差異:該線以北以旱地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以南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秦嶺分布及地理意義的識記。12.【答案】(1)B(2)A(3)B(4)D【解析】【分析】(1)四幅圖片中,①是西北地區,②是北方地區,③是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牧民,④是青藏地區。其中,反映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北方地區農業生產活動的是 ②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片①代表的省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物產有哈密瓜、長絨棉、石油和天然氣。其他均不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④地區是青藏地區,他們的傳統民居以氈房為主, 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發展河谷農業,種植青稞和大麥,不能種植水稻;農牧業生產規模小,不利于機械化生產,現代化程度低;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主要生活在牧區的一組少數民族是藏族和蒙古族。高山族,朝鮮族,苗族,壯族不在牧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13.【答案】B【解析】【分析】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地理界線,受氣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部分地區屬于暖溫帶與中溫帶,平原面積廣大,耕地集中連片,年降水量小于800mm,以旱地為主.故選:B.【點評】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有: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我國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我國半濕潤地區與濕潤地區的分界線,此線以北植被為落葉闊葉林以南是常綠闊葉林,此線以北水果為蘋果以南為柑橘等.14.【答案】B【解析】【分析】此題考查青藏高原的相關知識。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日照時間長,氣壓低,氣溫低;青藏高原特點為雪山連綿,冰川廣布,而“地面崎嶇,只有山間小盆地地勢平坦”是對云貴高原的描述,故排除ACD,選擇B。【點評】知道青藏高原的相關知識。15.【答案】A【解析】【分析】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黃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我國第二長河,全長5400多千米,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幾乎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大興安嶺是我國二三階梯的分界線,①②③④都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特征及學生對基本地理知識的記憶能力。掌握我國不同地區的地理特征是解題的關鍵。16.【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地形氣候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詞中的“春風”是指夏季風,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因受海陸位置影響,無法影響到內陸。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地形氣候分布影響的理解。17.【答案】C【解析】【分析】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是青藏高原的邊緣線部分---昆侖山、祁連山一線。故答案為:C。【點評】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為界。18.【答案】A【解析】【分析】天府:天生的倉庫;國:地區。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戰國后期秦國李冰及子二郎在蜀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隨著歷史發展,“天府之國”一詞逐漸在大眾層面上用以專門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沿用至今。故A項正確。地勢平坦的草原,過著游牧生活的是內蒙古;青稞酒,是用青藏高原出產的一種主要糧食青稞制成的,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歡喝的酒,逢年過節、結婚、生孩子、迎送親友,必不可少,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風景如畫,梯田遍布是云南的風景;因此BCD都不符合題意,排除。本題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中國不同地區的區域特色,稍有難度。19.【答案】D【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東西部差異的相關知識。本題通過2012年開通的京廣高鐵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對特定城市所屬的地理區域,長沙市湖南省的省會城市,而湖南屬于東部地區,故正確答案應該選D。【點評】知道東西部差異的相關知識。20.【答案】A【解析】【分析】秦嶺—淮河構成我國東部季風區重要的地理界線,與它的位置大致吻合的有:一月的0℃等溫線、800毫米年等降水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致與400毫米年等降水線吻合,我國人口地理的分界線是黑河-騰沖線。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理解解答即可。21.【答案】區域合作;互利共贏【解析】【分析】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點評】區域經濟合作是區域經濟聯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區域規劃指導下的區域分工與協作,也是一定生產領域的長期協作活動。22.【答案】窯洞;竹樓【解析】【分析】黃土高原的居民依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適宜居住的窯洞;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該區域屬于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多雨,當地居民建造了墻體單薄,門窗開的較大的竹樓,并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統,這有利于通風散熱和雨水的排泄.故答案為:窯洞;竹樓.【點評】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風格有很大的不同,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23.【答案】2;3;4;5;6;8;10;11;12;14【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嶺--淮河以北的地理現象是,2,3,4,5,6;秦嶺--淮河以南的地理現象是8,10,11,12,14.故答案為:2,3,4,5,6;8,10,11,12,14.【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24.【答案】油氣;天然氣;1/4【解析】【分析】塔里木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尤其是天然氣儲量占全國陸上天然氣總儲量的1/4左右.故答案為:油氣;天然氣;1/4.【點評】環境與資源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它制約著人類的行為活動,而人為因素也影響、改變著自然環境.由于人們的環保意識太差,環境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類生產、生活等所帶來的嚴重破壞.保護資源和環境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日益被人們所關注.25.【答案】溫帶季風;干燥;低于0℃;少于;小麥;玉米;一;三;少;小;結冰;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濕潤;高于0℃;以上;水稻;兩;三;眾多;大;不結冰【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南北方的差異。秦嶺一淮河一線以北是溫帶季風氣候,比較干燥 。1月平均氣溫低于0℃,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北方主要種植小麥、玉米 等旱田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這里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結冰 ,不利于航運。秦嶺一淮河一線以南是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比較濕潤 ,1月平均氣溫高于0℃,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可以保證水稻的生長,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這里河湖眾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結冰,便于航運。故答案依次是溫帶季風、干燥、低于0℃、少于、小麥、玉米、一、三、少、小、結冰、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濕潤、高于0℃、以上、水稻、兩、三、眾多、大、不結冰。【點評】知道南北方的差異。26.【答案】大;急;水【解析】【分析】青藏地區位于我國的第一階梯,河流落差大,流速急,因此水能資源豐富.故答案為:大;急;水.【點評】青藏地區位于我國的第一階梯,河流落差大,流速急,因此水能資源豐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