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2 城市聚落一、單選題1.下列關于聚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有人居住的地方稱為聚落B.聚落可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C.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D.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住場所,也是人們進行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的場所2.“義新歐”班列將紡織品和日用百貨等小商品運往馬德里,回程帶來馬德里的紅酒、橄欖油等商品。這體現了不同區域的( ?。?br/>A.物產交流 B.信息交流 C.人才交流 D.技術交流3.下列關于聚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A.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幾乎是同時出現的B.一般來說,是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C.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手工業和服務業D.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商業和畜牧業4.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的差異表現在 ( )A.鄉村的道路較寬暢、交通發達B.人口的職業構成有較大的差異C.功能差別,鄉村功能較為復雜D.人口密度不同,鄉村人口較稠密5.下列條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是( ?。?br/>A.自然資源豐富 B.交通便利C.地形平坦 D.水資源短缺6.聚落的兩種形態為( ?。?br/>A.村莊和城市 B.鄉村和城市 C.集鎮和城市 D.鄉村和集鎮7.造成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br/>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積的大小C.地形和氣候的差異 D.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8.某聚落高樓林立,有許多企業、商店、學校…道路縱橫,車輛很多.該類聚落叫( ?。?br/>A.村莊 B.集鎮 C.鄉村 D.城市9.按功能劃分,被譽為“中國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屬( )A.工業社區 B.居住社區 C.商業社區 D.高科技園區10.廣東省深圳市原來只是一個小漁村,逐漸發展成為小城鎮,改革開放后一躍成為著名的大城市。發生這種變化的自然原因有( ?。?br/>A.沿海地區,交通方便 B.風光優美,主要靠旅游業C.自然資源豐富 D.人口少,自然環境壓力小11.圖中,不是鄉村聚落的是( ?。?br/>A. B.C. D.12.讀聚落景觀圖,下列有關聚落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A.地形平坦的甲聚落呈團塊狀B.丙聚落的人們一般從事捕魚等生產活動C.鄉村和城市的聚落規模沒有差別D.丁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13.在干旱地區,村落多建在( ?。?br/>A.地勢平坦的高地上 B.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C.山腰或山頂上 D.交通不便的地區14.平原地區的村落與山區的村落相比,主要特點是( ?。?br/>①規模更大 ②呈帶狀分布③呈團狀分布 ④相對集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浙江省的一些學生到西藏去旅游,這說明( ?。?br/>A.人們在社區中生活 B.不同類型的社區具有共同點C.不同的社區規模不同 D.人們往來于區域之間16.聚落一般分為鄉村與城市兩類,在我國這兩種聚落景觀差異很大,完成小題。(1)鄉村景觀和城市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 ?。?br/>A.氣候和植被類型 B.日常飲食和服飾C.語言和風俗習慣 D.建筑物和交通(2)造成鄉村和城市景觀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br/>①交通工具②生產方式③經濟收入④生活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填空題17.聚落一般分為兩大類﹣﹣即 和 .三、綜合題18.我市某校以“城市文明,讓溫州更美!”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八(5)班拍攝的宣傳片《遇見》獲得了廣泛好評。以下是片中幾組鏡頭:【遇見生機】沿路行,一條小河清澈見底,岸邊楊柳下老者垂釣,清波蕩漾中泳者嬉戲,一幅生機盎然的畫面。【遇見微笑】榕樹下,志愿者們不顧高溫酷暑,正在為過往的路人送上免費的伏茶,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遇見尷尬】馬路口,兩個頑皮的少年在斑馬線上追逐,一輛出租車從他們身邊疾馳而過,留下行人驚恐的呼叫。……畫外音:我市已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但這不是終點,而是城市文明建設新的起點。創建永遠在路上……(1)請為宣傳片《遇見》再推薦一組符合主題的鏡頭。(2)結合材料,闡述如何進一步加強城市文明建設,讓溫州更美。19.讀圖,回答問題.(1)圖甲所示為 聚落,圖乙所示為 聚落.(2)據圖丙中信息分析,A、B、C三處聚落選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3)A、B、C三處最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 ,理由是 .20.讀北京景觀圖,完成下列各題.(1)聚落一般分為鄉村和 兩大類型.(2)圖中反映的聚落類型的房屋建筑特點是 ,居民主要從事 活動(填“農業”或“非農業”).(3)塔里木盆地地區的聚落集中分布在 上.(4)在城市建設中,你認為該如何開發和保護北京的四合院? ?。?br/>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不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聚落也不單單是一些房屋建筑的集合體,也包括與生產和生活有關的各種設施。一般來說,聚落可以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鄉村,后有城市。聚落是人們居住的場所,也是進行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的場所。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聚落是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2.【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義新歐”班列將紡織品和日用百貨等小商品運往馬德里,回程帶來馬德里的紅酒、橄欖油等商品。這體現了不同區域的物產交流。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3.【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可以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來說,先有鄉村,后有城市。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種植業和畜牧業,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手工業和工商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聚落一般分兩大類,即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居住在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種植業、林業、漁業和畜牧業等.4.【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的道路較寬敞,交通發達。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人口的職業構成有較大的差異。 功能差別,鄉村功能較為簡單,城市聚落的功能較復雜。 人口密度不同,鄉村人口較稀疏,城市人口較稠密。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如從事工業、服務業等生產活動,鄉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們分別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5.【答案】D【解析】【分析】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資源豐富的地區適宜人類的居住,容易形成聚落。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6.【答案】B【解析】【分析】部落是指人類的居住地主要包括鄉村和城市兩種形式,鄉村可分為農村、牧村和漁村,他們都具有不同的景觀特色。 ACD錯誤,B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鄉村聚落一般規模比較小,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和捕魚等生產活動,而城市聚落一般規模很大,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例如工業和服務業等。7.【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原因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在景觀上的區別是城市的房屋建筑高樓林立分布密集,鄉村建筑房屋矮小,分布散落。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景觀的差異主要是由于勞動生產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觀差異原因的識記。8.【答案】D【解析】【分析】聚落是人類聚居的場所,鄉村和城市是聚落的兩 種基本類型,“高樓林立,有許多企業、商店、學校、醫院…道路縱橫,車輛 很多”,這種聚落屬于城市.故選:D.【點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鄉村景觀有明顯的差別,城市自然景觀變化快,道路縱橫,網線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較多.9.【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城市聚落考點的掌握。中國瓷都景德鎮的瓷器特別出名,瓷器的銷售是主要業務。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點評】要求學生掌握城市的功能與特色10.【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廣東省深圳市原來只是一個小漁村,逐漸發展成為小城鎮,改革開放后一躍成為著名的大城市。發生這種變化的自然原因有地理位置優越,處于沿海地區,交通方便。其他是人為原因,不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深圳市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毗鄰香港。位于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43′至114°38′,北緯22°24′至22°52′之間。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11.【答案】D【解析】【分析】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匯聚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并且對周圍地區的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相對擁擠.在大城市里,由于用地緊張,建造了許多高層住宅,這樣可以提高城市空間的利用率.鄉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對分散.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叫做村莊,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叫做集鎮.鄉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經濟實用.鄉村的外圍通常分布有大片的農田.可見生產方式有差異是形成城市聚落與鄉村聚落的主要原因.故選:D.【點評】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從規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萬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幾十個人的村莊.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它們具有不同的景觀特色.12.【答案】D【解析】【分析】從聚落圖片得知,甲聚落處地形崎嶇,其形狀呈點狀;丙聚落是蒙古包,當地人們一般從事放牧等生產活動;鄉村聚落主要是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居民的聚居地,城市聚落主要是從非事農業生產活動居民的聚居地;丁聚落道路縱橫,高樓林立,為城市聚落,人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故選:D.【點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鄉村景觀有明顯的差別,城市自然景觀變化快,道路縱橫,網線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較多.隨著經濟技術的提高,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對聚落的影響日益明顯.13.【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分析, 在干旱地區,由于缺水,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所以,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不同地區自然環境差異明顯,在氣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環境的影響下,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自然景觀和民居特點。比如在牧區生活的牧民,為了適應游牧生活,形成便于安裝拆卸的蒙古包。14.【答案】C【解析】【分析】平原地區比山區相比,地勢較平坦,交通較便利,平原地區的村落與山區的村落相比,主要特點是①規模更大,呈團狀分布,相對集中,故C符合題意。【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平原地區的村落與山區的村落相比的主要特點。15.【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社區的相關知識可知,社區的規模不同,特點也不同。不同類型的社區具有一些共同點。但這些都有題意不符合。題意是指浙江的一些學生去西藏旅游,這說明人們來往于區域之間。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16.【答案】(1)D(2)C【解析】【分析】(1)鄉村景觀和城市景觀的主要差異是建筑物和交通。故答案為:D。(2)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因此造成各地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生活方式的差異。故答案為:C。【點評】(1)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按照聚落的規模大小,可以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規模較大,占地廣,以二三產業為主;鄉村聚落規模較小,占地少,以第一產業為主。(2)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造成各地聚落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17.【答案】城市;鄉村【解析】【分析】聚落一般分為兩大類﹣﹣即城市和鄉村.故答案為:城市;鄉村.【點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18.【答案】(1)符合題意均可。(2)總述:在景區,文明旅游,有序參觀景點。如:既要鞏固創建成果,又要正視不足之處,不斷改進?;蛘?br/>府與市民要攜手共創城市文明。具體闡述:結合材料從以下三個角度回答:①打造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②弘揚崇德向善的社會正氣;③營造遵紀守法的社會氛圍。【解析】【分析】本題以該市在創建和諧社會中幾組和諧、不和諧的鏡頭為背景材料,涉及環境保護、責任、道德、法律、生命等多方面的知識,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解答第(1)符合主題“城市文明,讓溫州更美”均可。第(2)鏡頭,分析三組鏡頭中蘊含的道理,結合材料從以下三方面回答問要仔細閱讀三組:①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②從責任、基本道德、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氣的角度,③從換位思考、與人為善、遵紀守法、尊重生命等角度。【點評】提高關注生活的意識,運用學過的思品知識回答與生活有關的問題。19.【答案】(1)城市;鄉村(2)地形平坦開闊(3)B;位于河流的交匯處【解析】【分析】(1)圖1甲所示為城市聚落,圖乙所示為鄉村聚落;(2)據圖丙中信息分析,A、B、C三處聚落選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地形平坦開闊;(3)A、B、C三處最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B,理由是位于河流的交匯處;故答案為(1)城市;鄉村;(2)地形平坦開闊;(3)B;位于河流的交匯處;【點評】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村和城市.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20.【答案】(1)城市(2)高樓密集;非農業(3)綠洲(4)有選擇性的保護【解析】【分析】(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它們具有不同的景觀特色.(2)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如圖城市高樓密集、人口密集,匯聚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并且對周圍地區的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3)新疆氣候干旱,缺少灌溉水源就不可能發展農業.在天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邊緣地帶,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分布著較多的綠洲農業區,新疆的城市、人口和交通主要分布在這里.(4)對北京眾多的古建筑、園林、特色街區胡同等,我們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建筑要采用博物館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筑可以不改變使用性質繼續利用,以便保護,有些則可以只保存外觀,而對內部進行完全的改造.以上種種途徑,都可以使古建筑在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被合理地利用,使其發揮自身的效用,與現代城市開發建設良好地協調配合.故答案為:(1)城市;(2)高樓密集;非農業;(3)綠洲;(4)有選擇性的保護.【點評】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從規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萬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幾十個人的村莊.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它們具有不同的景觀特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