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等三縣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22七下·奉化期末)我市某中學開展人文地理項目化學習,項目主要涉及“魚文化”、“海洋牧場”等,據此推斷該項目化學習的主題是( )A.耕海牧漁——日本 B.水上都市——威尼斯C.沙漠綠洲——以色列 D.稻作文化——河姆渡【答案】A【知識點】湄南河平原;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 “魚文化”、“海洋牧場”,可以推斷該項目化學習的主題是耕海牧漁——日本。日本有悠久的捕魚歷史,在長期與大海共存、與漁業共生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島國日本,四面環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這就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魚貝類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2.(2022七下·奉化期末)以下各項對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精神生活影響最深的因素是( )A.中國傳統文化 B.稻作文化C.西方文化 D.宗教文化【答案】B【知識點】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a、b、c、d四個選項均是影響湄公河平原地區人們的精神生活的因素,但是稻作文化對其影響最深遠。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水稻適宜在高溫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環境中生長,因此熱帶和亞熱帶的沖積平原成為水稻生產的主要分布區。無論是水稻的生產過程還是修建農田設施,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樣,一方面促進了當地人口的增長,另一方面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壓力。為了滿足對糧食的需求,人們不斷地興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災害帶來的威脅,并祈求神靈的保佑,形成了物質、社會、精神三個層面的稻作文化印記。3.(2022七下·奉化期末)莫斯科城市的交通不僅便利而且富有藝術特色,特別是( ?。?br/>A.水上巴士 B.地鐵 C.飛機 D.輪船【答案】B【知識點】莫斯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莫斯科還是俄羅斯的交通中心,城市交通極為便利,擁有4個機場和9個火車站,以及規模龐大的地鐵系統。 莫斯科城市的交通不僅便利而且富有藝術特色,特別是地鐵。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城市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地鐵、私人轎車、公共 汽車、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出租車等。 在莫斯科,地鐵一直是最受歡迎的。它是一種 最迅速、最方便、最經濟、最發達的交通工具。4.(2022七下·奉化期末)七年級(1)班的黑板報設計選定的主題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擬了四個標題,下列選項不恰當的是( ?。?br/>A.唐太宗被尊奉為“天可汗” B.鑒真東渡宣揚中國文化C.玄奘西行天竺取經 D.日本派遣唐使來華【答案】A【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任用少數民族貴族進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在唐太宗開明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領紛紛來長安朝見唐朝皇帝,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A項唐太宗被尊奉為“天可汗”屬唐朝民族關系內容,不屬于中外交往方面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都符合“唐朝的中外交往”的主題,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對外交往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民族關系和中外交往的區別。5.(2022七下·奉化期末)北宋時,“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凱歌而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能及矣”。這反映了當時政府( ?。?br/>A.重文輕武 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軍務 D.渴望收復幽薊地區【答案】A【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題干材料“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收復薊,凱歌而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及矣”描繪出將領即使領兵打仗獲勝的榮譽也不及考上狀元的榮耀,反映了當時北宋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士人受到社會普遍尊重。A項重文輕武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的重文輕武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2022七下·奉化期末)中國古代經濟重心不斷南移,最終完成于( ?。?br/>A.隋朝時期 B.唐朝時期C.五代十國時期 D.南宋時期【答案】D【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期最后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在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南宋時期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過程。7.(2022七下·奉化期末)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下列史實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br/>①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②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③中國茶葉、瓷器等遠銷美洲④中國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歐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①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與絲綢之路無關,排除。 ②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反映東西方文化交流,正確。③中國茶葉、瓷器經絲路遠銷美洲,沒有反映了東西方交流,排除。④中國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歐洲,反映東西方交流,正確。C項②④能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依據材料并聯系教材可以得出古代絲綢之路反映了東西方文化交流。8.(2022七下·奉化期末)歸納法是掌握歷史知識的重要方法。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征可以歸納為( ?。?br/>A.統一多民族國家開始建立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間,經濟迅速發展,國力空前強盛,史稱“康乾盛世”,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所以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A項統一多民族國家開始建立指的是秦朝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C項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是隋唐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是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階段特征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時期階段特征。9.(2022七下·奉化期末)美國《百科全書》這樣寫道:“15世紀初期的中國將領,幾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繞過非洲抵達印度一百年前,就率領海軍對印度洋做過七次遠征?!蔽闹械摹爸袊鴮㈩I”是( )A.玄奘 B.鑒真 C.鄭和 D.戚繼光【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據“15世紀初期的中國將領,幾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繞過非洲抵達印度一百年前,就率領海軍對印度洋做過七次遠征。”及所學知識可知,文中的“中國將領”是指鄭和。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鄭和是文中的“中國將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10.(2022七下·奉化期末)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史實與推論之間的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br/>選項 史實 推論A 589年,隋文帝統一全國 結束了我國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B 755年,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 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C 1005年,澶淵之盟締結 宋金對峙局面形成D 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A項A邏輯關系不正確,589年隋文帝滅陳,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割據局面,實現了統一,不符合題意;B項B邏輯關系正確,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這場叛亂持續了8年,對唐朝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符合題意;C項C邏輯關系不正確,北宋與遼簽訂澶淵之盟雙方邊境處于和平穩定狀態;宋夏最后議和雙方貿易興旺;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雙方以大散關和淮水一線為分界,形成宋金對峙局面,不符合題意;D項D邏輯關系不正確,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專制腐朽落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與推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史實。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40分)11.(2022七下·奉化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1年10月1日,作為中國館“海水稻”智慧農業展項——“袁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正式亮相“2020年迪拜世界博覽會”。(1)B為 ?。ê趁Q),該海灣地區被稱為“世界 (礦產名稱)的寶庫”H地與A地緯度相近,但年平均氣溫比A地 (“高或“低”),主要是因為H地 。(2)迪拜屬于 氣候(氣候類型名稱), 資源對該地區生產、生活有明顯的制約作用。(3)迪拜為解決沙漠種植水稻灌溉用水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波斯灣;石油;低;海拔高(2)熱帶沙漠氣候;水(3)利用海水淡化、污水凈化等方式增加灌溉水源;采用先進的灌溉技術,節約灌溉用水;研制水稻新品種等。【知識點】中東石油寶庫;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B為波斯灣,該海灣地區被稱為“世界石油的寶庫”。H地與A地緯度相近,但年平均氣溫比A地低,主要是因為H地海拔高。(2)、迪拜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水資源對該地區生產、生活有明顯的制約作用。(3)、迪拜為解決沙漠種植水稻灌溉用水問題,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污水凈化等方式增加灌溉水源;采用先進的灌溉技術,節約灌溉用水;研制水稻新品種等。【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12.(2022七下·奉化期末)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聲名顯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唐太宗見到新科進士們從金殿大門魚貫而出,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鸥?《憶昔》(1)分別寫出圖1中都城A和圖2工具的名稱。(2)唐太宗的"英雄入吾彀中”是靠哪一制度保證的?該制度正式建立的標志是什么?(3)材料三記述的是唐朝哪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指的是什么?(4)依據上述材料中的相關史實,說明“唐朝在當時的世界上聲名顯赫”。【答案】(1)長安;曲轅犁(2)科舉制;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3)唐玄宗,開元盛世(4)長安等商業城市,商業繁榮,出現國際性大都市:曲轅犁等農業工具的出現,農業發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疆域遼闊,國力強盛,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知識點】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1)唐朝的都城是長安。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圖2工具即是曲轅犁。(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币馑际翘煜碌挠胁胖?,都被我收羅了。即是指通過科舉制,統治者網絡了人才,維護了封建統治。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3)材料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稱頌的是唐玄宗。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號為“開元”,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4)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經濟繁榮,農業、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唐都長安人口達百萬,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大都市。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故答案為:(1)長安;曲轅犁。(2)科舉制;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3)唐玄宗,開元盛世。(4)長安等商業城市,商業繁榮,出現國際性大都市:曲轅犁等農業工具的出現,農業發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疆域遼闊,國力強盛,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都城,曲轅犁,科舉制,開元盛世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唐朝都城,曲轅犁,科舉制,開元盛世的相關史實。13.(2022七下·奉化期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斷發展完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請寫出年代尺中①②③④處的內容。(2)從中央和地方所填內容中各選一例并分別說明其設立的意義?(3)根據年代尺,請選擇一項符合中國封建社會皇權地位演變趨勢的示意圖( )【答案】(1)三省六部制;行省制;三司;軍機處。(2)三省六部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牽制和監督,提高決策正確性和行政效率。同時,加強了皇權與中央集權、削弱了相權。行省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設立開始于元朝。三司: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3)A【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為統治空前遼闊的疆域,元朝統治者創立了行省制;明太祖朱元璋為強化皇權,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為了加強君主集權,雍正帝設立軍機處。(2)三省六部制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機構的權力,把相權“一分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牽制和監督,提高決策正確性和行政效率;加強了皇權與中央集權、削弱了相權。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我國省級行政單位就是從元朝開始的。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3)我國封建制度下,皇權逐漸加強,相權逐漸減小,因此A示意圖符合中國封建社會皇權地位的演變趨勢。故答案為:(1)三省六部制;行省制;三司;軍機處。(2)三省六部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牽制和監督,提高決策正確性和行政效率。同時,加強了皇權與中央集權、削弱了相權。行省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設立開始于元朝。三司: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3)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注意扎實掌握中國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14.(2022七下·奉化期末)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大勢所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管轄彰顯主權地區(朝代) 新疆(清朝) 西藏(元朝) 臺灣(清朝)設置機構(職責) A (管轄整個新疆) B (掌管西藏軍民事務) C (隸屬福建?。?br/>材料二:文物見證歷史(1)請寫出表格中A、B、C的內容。(2)我們可以用這些史事告訴疆獨、藏獨和臺獨分子一個歷史結論:(3)根據材料二,歸納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4)以史為鑒,談談對當今我們處理民族關系有何啟示。【答案】(1)A伊犁將軍;B宣政院;C臺灣府。(2)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武力征服和和平交往(4)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元政府在西藏設宣政院,以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2)我們可以用這些史事告訴疆獨、藏獨和臺獨分子: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根據材料二圖1和3和所學可以歸納,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方式有武力征服;根據圖2和4可以得出,方式是和平交往。(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故答案為:(1)A伊犁將軍;B宣政院;C臺灣府。(2)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武力征服和和平交往。(4)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對新疆、西藏、臺灣的管轄,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和圖片信息。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等三縣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22七下·奉化期末)我市某中學開展人文地理項目化學習,項目主要涉及“魚文化”、“海洋牧場”等,據此推斷該項目化學習的主題是( )A.耕海牧漁——日本 B.水上都市——威尼斯C.沙漠綠洲——以色列 D.稻作文化——河姆渡2.(2022七下·奉化期末)以下各項對湄公河平原人們的精神生活影響最深的因素是( ?。?br/>A.中國傳統文化 B.稻作文化C.西方文化 D.宗教文化3.(2022七下·奉化期末)莫斯科城市的交通不僅便利而且富有藝術特色,特別是( ?。?br/>A.水上巴士 B.地鐵 C.飛機 D.輪船4.(2022七下·奉化期末)七年級(1)班的黑板報設計選定的主題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擬了四個標題,下列選項不恰當的是( ?。?br/>A.唐太宗被尊奉為“天可汗” B.鑒真東渡宣揚中國文化C.玄奘西行天竺取經 D.日本派遣唐使來華5.(2022七下·奉化期末)北宋時,“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凱歌而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能及矣”。這反映了當時政府( ?。?br/>A.重文輕武 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軍務 D.渴望收復幽薊地區6.(2022七下·奉化期末)中國古代經濟重心不斷南移,最終完成于( )A.隋朝時期 B.唐朝時期C.五代十國時期 D.南宋時期7.(2022七下·奉化期末)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下列史實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①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②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③中國茶葉、瓷器等遠銷美洲④中國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歐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2七下·奉化期末)歸納法是掌握歷史知識的重要方法。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征可以歸納為( ?。?br/>A.統一多民族國家開始建立 B.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9.(2022七下·奉化期末)美國《百科全書》這樣寫道:“15世紀初期的中國將領,幾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繞過非洲抵達印度一百年前,就率領海軍對印度洋做過七次遠征?!蔽闹械摹爸袊鴮㈩I”是( ?。?br/>A.玄奘 B.鑒真 C.鄭和 D.戚繼光10.(2022七下·奉化期末)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史實與推論之間的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選項 史實 推論A 589年,隋文帝統一全國 結束了我國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B 755年,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 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C 1005年,澶淵之盟締結 宋金對峙局面形成D 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A.A B.B C.C D.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40分)11.(2022七下·奉化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1年10月1日,作為中國館“海水稻”智慧農業展項——“袁隆平院士青島海水稻”,正式亮相“2020年迪拜世界博覽會”。(1)B為 ?。ê趁Q),該海灣地區被稱為“世界 (礦產名稱)的寶庫”H地與A地緯度相近,但年平均氣溫比A地 (“高或“低”),主要是因為H地 。(2)迪拜屬于 氣候(氣候類型名稱), 資源對該地區生產、生活有明顯的制約作用。(3)迪拜為解決沙漠種植水稻灌溉用水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12.(2022七下·奉化期末)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聲名顯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唐太宗見到新科進士們從金殿大門魚貫而出,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鸥?《憶昔》(1)分別寫出圖1中都城A和圖2工具的名稱。(2)唐太宗的"英雄入吾彀中”是靠哪一制度保證的?該制度正式建立的標志是什么?(3)材料三記述的是唐朝哪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指的是什么?(4)依據上述材料中的相關史實,說明“唐朝在當時的世界上聲名顯赫”。13.(2022七下·奉化期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斷發展完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請寫出年代尺中①②③④處的內容。(2)從中央和地方所填內容中各選一例并分別說明其設立的意義?(3)根據年代尺,請選擇一項符合中國封建社會皇權地位演變趨勢的示意圖( ?。?br/>14.(2022七下·奉化期末)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大勢所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管轄彰顯主權地區(朝代) 新疆(清朝) 西藏(元朝) 臺灣(清朝)設置機構(職責) A (管轄整個新疆) B (掌管西藏軍民事務) C (隸屬福建?。?br/>材料二:文物見證歷史(1)請寫出表格中A、B、C的內容。(2)我們可以用這些史事告訴疆獨、藏獨和臺獨分子一個歷史結論:(3)根據材料二,歸納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4)以史為鑒,談談對當今我們處理民族關系有何啟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湄南河平原;日本——耕海牧漁;威尼斯——水上都市;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根據題中信息, “魚文化”、“海洋牧場”,可以推斷該項目化學習的主題是耕海牧漁——日本。日本有悠久的捕魚歷史,在長期與大海共存、與漁業共生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島國日本,四面環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這就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捕魚大國,魚貝類長期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獨特的海洋文化,也注定了日本人與“魚”有著不解的情緣。2.【答案】B【知識點】湄南河平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a、b、c、d四個選項均是影響湄公河平原地區人們的精神生活的因素,但是稻作文化對其影響最深遠。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水稻適宜在高溫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環境中生長,因此熱帶和亞熱帶的沖積平原成為水稻生產的主要分布區。無論是水稻的生產過程還是修建農田設施,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樣,一方面促進了當地人口的增長,另一方面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壓力。為了滿足對糧食的需求,人們不斷地興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災害帶來的威脅,并祈求神靈的保佑,形成了物質、社會、精神三個層面的稻作文化印記。3.【答案】B【知識點】莫斯科【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莫斯科還是俄羅斯的交通中心,城市交通極為便利,擁有4個機場和9個火車站,以及規模龐大的地鐵系統。 莫斯科城市的交通不僅便利而且富有藝術特色,特別是地鐵。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城市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地鐵、私人轎車、公共 汽車、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出租車等。 在莫斯科,地鐵一直是最受歡迎的。它是一種 最迅速、最方便、最經濟、最發達的交通工具。4.【答案】A【知識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解析】【分析】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任用少數民族貴族進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在唐太宗開明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領紛紛來長安朝見唐朝皇帝,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A項唐太宗被尊奉為“天可汗”屬唐朝民族關系內容,不屬于中外交往方面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都符合“唐朝的中外交往”的主題,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的對外交往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民族關系和中外交往的區別。5.【答案】A【知識點】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題干材料“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收復薊,凱歌而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及矣”描繪出將領即使領兵打仗獲勝的榮譽也不及考上狀元的榮耀,反映了當時北宋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士人受到社會普遍尊重。A項重文輕武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代的重文輕武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6.【答案】D【知識點】經濟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期最后完成,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在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南宋時期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過程。7.【答案】C【知識點】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解析】【分析】①中國指南針傳入朝鮮,與絲綢之路無關,排除。 ②羅馬的玻璃器皿等傳入中國,反映東西方文化交流,正確。③中國茶葉、瓷器經絲路遠銷美洲,沒有反映了東西方交流,排除。④中國活字印刷等技術傳入歐洲,反映東西方交流,正確。C項②④能佐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依據材料并聯系教材可以得出古代絲綢之路反映了東西方文化交流。8.【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鞏固,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間,經濟迅速發展,國力空前強盛,史稱“康乾盛世”,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所以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A項統一多民族國家開始建立指的是秦朝時期,不符合題意;B項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C項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是隋唐時期的特征,不符合題意;D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是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階段特征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時期階段特征。9.【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據“15世紀初期的中國將領,幾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繞過非洲抵達印度一百年前,就率領海軍對印度洋做過七次遠征?!奔八鶎W知識可知,文中的“中國將領”是指鄭和。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鄭和是文中的“中國將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10.【答案】B【知識點】隋的興亡;北宋與遼、西夏并列;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A項A邏輯關系不正確,589年隋文帝滅陳,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割據局面,實現了統一,不符合題意;B項B邏輯關系正確,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這場叛亂持續了8年,對唐朝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符合題意;C項C邏輯關系不正確,北宋與遼簽訂澶淵之盟雙方邊境處于和平穩定狀態;宋夏最后議和雙方貿易興旺;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雙方以大散關和淮水一線為分界,形成宋金對峙局面,不符合題意;D項D邏輯關系不正確,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專制腐朽落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與推論之間的邏輯關系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史實。11.【答案】(1)波斯灣;石油;低;海拔高(2)熱帶沙漠氣候;水(3)利用海水淡化、污水凈化等方式增加灌溉水源;采用先進的灌溉技術,節約灌溉用水;研制水稻新品種等。【知識點】中東石油寶庫;以色列節水王國【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B為波斯灣,該海灣地區被稱為“世界石油的寶庫”。H地與A地緯度相近,但年平均氣溫比A地低,主要是因為H地海拔高。(2)、迪拜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水資源對該地區生產、生活有明顯的制約作用。(3)、迪拜為解決沙漠種植水稻灌溉用水問題,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污水凈化等方式增加灌溉水源;采用先進的灌溉技術,節約灌溉用水;研制水稻新品種等。【點評】以色列水資源短缺, 以色列人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在沙漠中建起了綠洲; 以色列人努力讓寶貴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但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12.【答案】(1)長安;曲轅犁(2)科舉制;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3)唐玄宗,開元盛世(4)長安等商業城市,商業繁榮,出現國際性大都市:曲轅犁等農業工具的出現,農業發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疆域遼闊,國力強盛,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知識點】開元盛世;科舉制的創立【解析】【分析】(1)唐朝的都城是長安。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圖2工具即是曲轅犁。(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羅了。即是指通過科舉制,統治者網絡了人才,維護了封建統治。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3)材料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稱頌的是唐玄宗。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號為“開元”,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4)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經濟繁榮,農業、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唐都長安人口達百萬,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大都市。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故答案為:(1)長安;曲轅犁。(2)科舉制;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3)唐玄宗,開元盛世。(4)長安等商業城市,商業繁榮,出現國際性大都市:曲轅犁等農業工具的出現,農業發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疆域遼闊,國力強盛,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都城,曲轅犁,科舉制,開元盛世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唐朝都城,曲轅犁,科舉制,開元盛世的相關史實。13.【答案】(1)三省六部制;行省制;三司;軍機處。(2)三省六部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牽制和監督,提高決策正確性和行政效率。同時,加強了皇權與中央集權、削弱了相權。行省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設立開始于元朝。三司: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3)A【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三省六部制;皇權膨脹【解析】【分析】(1)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為統治空前遼闊的疆域,元朝統治者創立了行省制;明太祖朱元璋為強化皇權,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為了加強君主集權,雍正帝設立軍機處。(2)三省六部制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機構的權力,把相權“一分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牽制和監督,提高決策正確性和行政效率;加強了皇權與中央集權、削弱了相權。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我國省級行政單位就是從元朝開始的。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3)我國封建制度下,皇權逐漸加強,相權逐漸減小,因此A示意圖符合中國封建社會皇權地位的演變趨勢。故答案為:(1)三省六部制;行省制;三司;軍機處。(2)三省六部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牽制和監督,提高決策正確性和行政效率。同時,加強了皇權與中央集權、削弱了相權。行省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設立開始于元朝。三司: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軍機處: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3)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注意扎實掌握中國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14.【答案】(1)A伊犁將軍;B宣政院;C臺灣府。(2)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武力征服和和平交往(4)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元政府在西藏設宣政院,以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2)我們可以用這些史事告訴疆獨、藏獨和臺獨分子: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根據材料二圖1和3和所學可以歸納,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方式有武力征服;根據圖2和4可以得出,方式是和平交往。(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故答案為:(1)A伊犁將軍;B宣政院;C臺灣府。(2)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武力征服和和平交往。(4)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對新疆、西藏、臺灣的管轄,我國古代推動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和圖片信息。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等三縣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等三縣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檢測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