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學習目標】1.列舉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意義;知道海協會、海基會,了解“九二共識”及其意義;認識江澤民的八項主張、胡錦濤會見連戰、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等史實對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作用;了解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況。2.分析文獻、圖片等資料,了解海峽兩岸關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事件,掌握運用不同類型材料,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3.認識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增強祖國統一必將實現的堅定信念;通過學習共產黨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認識中國共產黨是真正代表中國人民利益的政黨。【教學重難點】重點: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難點: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教學過程】情景引入出示圖片,少了這一點也不是完整的中國,這一點指的什么?視頻:201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習近平指出:統一祖國,是歷史賦于我們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號召海峽兩岸要攜起手來,為這一光榮目標共同奮斗。自主學習1.臺灣問題怎么形成的?2.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對臺基本方針是什么?3.海峽兩岸交往的前提和基礎是什么?4.什么時候海峽兩岸的隔絕狀態開始被打破?5.“九二共識”的內容是什么?6.江澤民的八項主張、胡錦濤會見連戰、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等史實對海峽兩岸關系發展起什么作用?7.舉出海峽兩岸日益密切交往的的事實。探究新知一、推進祖國統一大業1.結合導言內容和中國近代史回答:臺灣問題怎么形成的?1949年底 解放戰爭時國民黨退往臺灣后,兩岸分離至今。合作交流1.結合教材填寫表格內容:不同時期的對臺政策。武裝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八項主張--兩岸共同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2.改革開放后,海峽兩岸關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緩和的?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首次提出“雙方盡快實現通航通郵”,“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1987年,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1990年臺灣成立海基會,1991年大陸成立海協會,1992年雙方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1993年汪辜會談。2005年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2015年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材料研讀看課本72頁材料研讀,回答問題。1.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什么?2.結合歷史,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認識。點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實現祖國統一的基本方式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舉出海峽兩岸日益密切交往的的事實。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實現了“三通”。臺灣同胞來大陸尋根問祖,大陸赴臺灣旅游日益增多等。2.思考: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的基礎是什么?點撥:兩岸同胞都是中華兒女,有共同的文化傳統;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包括: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和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漸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那么,隨著海峽兩岸交往的日益密切,臺灣問題終將得到解決,祖國統一大業必將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