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學習目標】1.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和實施情況,知道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義;了解我國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情況,認識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原因和意義。2.通過材料和數據信息的分析,得出歷史結論。3.認識中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認同國家的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責任感。【教學重難點】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難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教學過程】情景引入視頻:2019年第十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視頻。這是第十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的開幕式片段,56個民族載歌載舞,共同演繹著各民族大團結的精彩畫面。那么,我國實行什么樣的民族政策?少數民族發展情況如何?今天我們學習第12課民族大團結。自主學習1.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依據、目的和含義分別是什么?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過程是什么?民族自治區有哪幾個?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什么意義?4.各民族共同繁榮政策的背景是什么?具體措施有哪些?探究新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依據、目的和含義分別是什么?依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國情)目的:解決我國民族問題。點撥: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并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在近代革命斗爭中,各族人民共御外敵,休戚與共。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點撥:主要特點是國家統一領導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過程是什么?有什么地位?點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由制度化到法律化的確立過程。3.民族自治區有哪幾個?出示《民族區域自治示意圖》找出5個自治區。材料研讀閱讀材料,結合課本回答問題。材料一 出示《自治區簡況表》:請回答:民族自治地方的分布有什么特點?自治區政府主席都由少數民族的人擔任,說明了什么?點撥:分布在西部和邊疆地帶。在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材料二 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體現了國家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材料三 出示《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概況》通過三則材料分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何重要意義?點撥: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二、共同繁榮發展視頻:西藏今昔對比合作交流1.各民族共同繁榮政策的背景是什么?結合教材歸納: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具體措施有哪些?2.說說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有什么意義?3.你對我國民族工作有什么認識?背景: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措施: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采取優惠政策,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重視少數民族的文化與發展;西部大開發、青藏鐵路通車和興邊富民行動等。意義: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認識:我國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締造了中華文化,我們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包括: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二共同繁榮發展。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國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適合我國國情的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國家大力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從而鑄牢中華民族的共同體。作為青少年,我們要積極維護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