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土地改革【學習目標】1.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基本過程;理解土地改革順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理解土地改革解放發展農村生產力,理解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土地改革的開展;土地改革的意義。難點:土地改革的背景。【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史論結合法【教學過程】情景引入出示1947年10月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圖片,1947年已經進行了土地改革,為什么1950年又要進行土地改革,兩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把這些問題弄明白吧!自主學習依據教材說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的原因、時間、基本內容、結果以及意義,說出土改的起止時間。探究新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出示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地主、富農、中農、貧農人口和土地占比圖。1.依據右圖材料結合教材,說說新中國成立后為什么要進行土地改革(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新中國成立時,占全國三億多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農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2.依據視頻資料結合教材說出土地改革的過程。(播放土地改革視頻)(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2)1950年冬,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1950年冬至1951年春,土地改革首先在華北、華東、中南、西北等地區展開;1951年至1952年春,土地改革在華南、西南等地區進行;1952年冬至1953年春,土地改革主要在約3000萬農業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進行。3.土地改革的結果(1)近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七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2)免除每年向地主繳納3000多萬噸的糧食地租。(3)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合作交流結合這段文字,思考為什么要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原因)?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解放地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還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實現人民真正當家作主,就要廢除封建土地制度,讓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同時,這也是國家建設的需要。點撥:土地改革完場又有什么意義呢?土地改革的意義1.閱讀下列材料,分別從哪方面介紹的土地改革的意義?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當做一個階級來說,就是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摘編自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土地所有制方面;摧毀了在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材料二 遼寧農民土改后給毛主席的一封信(摘錄)…過去在別人地里出力,現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勞動;過去是一個肩給地主扛著飯碗,現在勞動成果完全自己所得,這樣我們生產的勁頭怎能不大呢?農民地位: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材料三 我為新中國數萬萬農民獲得翻身的機會和國家獲得工業化的基本條件而表示高興表示慶賀。——毛澤東國家發展方面:為國家工業化準備了條件。2.想一想:土地改革給農民帶來什么變化?在新中國成立前,武漢市喻橋鄉貧農陳友漢家里的土地很少,沒有耕牛、農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麥皮、雜糧達8個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鹽。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畝多,農具齊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鹽。農民分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增長;農民收入大大提高。課堂小結:土地改革實現了中國農民兩千多年來夢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夢想。建國后政府進行了四次土地調整政策,2006年以來,中央采取了減免農業稅、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體現了黨中央對農民殷殷的關懷。土地改革大大解放發展生產力,激發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支援了國家其他方面的建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