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學習目標】1.學習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的表現,認識到這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2.了解李自成起義的基本史實,識讀《明末農民起義形勢圖》,分析“均田免賦”口號的進步性。3.列舉滿洲興起與清軍入關的大事年表,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4.觀看視頻了解八旗制度,知道滿洲興起與這項制度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李自成、吳三桂、清軍入關之間的線索。【教學重難點】重點:明朝滅亡的原因;李自成起義。難點:均田免賦口號的進步性;明朝、李自成政權、滿洲政權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史論結合法。【教學過程】情景引入出示1644年北京的三位皇帝的圖片。教師引入:1644年北京先后出現了三位皇帝,分別是明崇禎帝,然后是李自成,最后是清順治帝。明朝是怎樣滅亡的?李自成又是怎樣失敗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7課明朝的滅亡,來尋找答案吧。自主學習1.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的表現是什么?明朝末年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2.李自成起義的口號、政權、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3.你能制作滿洲興起和清軍入關的大事年表嗎?探究新知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閱讀下列材料,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的表現材料一:明武宗 將政事交給宦官處理,縱情享樂,四處游玩,搶掠民女。明神宗 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明熹宗 愛好木工,朝政全都交給宦官魏忠賢。魏忠賢權傾朝野,人稱“九千歲”。材料二:明神宗時期 南京一帶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萬頃。明熹宗時期 一次賜給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萬計,魏忠賢占地萬頃以上。明崇禎時期 云南沐氏占地萬頃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材料三:明《流民圖》(局部)學生回答:材料一是,政治上皇帝多是沉迷享樂,疏于朝政,宦官專權。學生回答:材料二是,經濟上土地兼并嚴重。學生回答:材料三是,社會上大量農民流離失所。教師歸納:由于明朝政治、經濟、社會上的問題導致明末農民起義爆發。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閱讀教材85頁,回答明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根本原因是政治腐敗,賦稅沉重,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直接原因是陜西北部一帶連年大旱。教師出示明末農民起義形勢圖,結合圖例識圖。請學生講述李自成起義的經過。學生回答:明末農民起義從陜北爆發,李自成起義軍進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然后攻克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最后直抵北京。1644年,明崇禎帝自縊,統治276年的明朝滅亡。材料研讀當時流行著這樣的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br/>想一想:廣大民眾為什么歡迎和擁護李自成的起義軍?學生回答:①“均田免賦”的口號,深得民心。②規定了嚴明的軍紀,不許枉殺一人,嚴禁搶掠。③還向貧苦民眾發放錢糧。合作交流結合所學,討論“均田”與“免賦”的含義,以及“均田免賦”這一口號的進步性。學生回答:“均田”就是平均分配土地?!懊赓x”就是要減免賦稅,特別是不納糧。教師補充:陳勝吳廣起義的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黃巾起義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些口號都沒有涉及農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熬锩赓x”把對土地的要求作為一個口號明確提出來,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是第一次,標志著中國農民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三、滿洲興起和清軍入關教師出示明長城示意圖,在圖上指出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閱讀教材,制作滿洲興起和清軍入關的大事年表。學生回答: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教師補充:在前面我們學習北宋時,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統一各部,建立了大金政權,后來形成南宋與金對峙的局面。所以,歷史上把努爾哈赤建立的政權稱為后金。1644年,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即山海關,清順治帝遷都北京。所以1644年在北京先后出現了三個皇帝。觀看有關八旗制度的視頻。教師講授: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創立的“兵民合一”的制度,促進了滿洲的興起和強大。清軍入關后,與吳三桂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離京西行,轉戰各地,最后失敗。課堂小結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導致明末農民起義爆發,其中李自成起義發展迅速,成為起義的主力軍。李自成起義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和擁護,最后推翻了明朝的統治,李自成在北京稱帝,但是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在兩者的聯合夾擊下,李自成失敗。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