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北宋的政治【學習目標】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了解王安石變法。2.運用圖片、文字資料等各種歷史材料,培養學生的總結、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客觀認識歷史問題,反思歷史,吸取歷史教訓。【教學重難點】重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重文輕武的政策難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史論結合法【教學過程】情景引入展示國內外學者對宋朝的評價:歷史學家陳寅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活在中國的宋朝”;散文家余秋雨:“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這些國內外的學者文化名人為什么對宋朝這么高的評價,我們今天就先來學習第6課北宋的政治。自主學習1.北宋的建立時間、建立者和都城及相關事件各是什么?2.北宋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哪些 有什么影響?3.歸納北宋實施重文輕武政策的目的、措施及影響。4.北宋是如何發展科舉制的?產生了什么影響?5.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主要內容及結果分別是什么?探究新知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1.北宋的建立:展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圖片》,讓學生介紹北宋建立的時間、人物、都城及相關事件等概況。2.北宋的統一:讓學生觀察比較《五代十國后期形勢圖》《北宋疆域圖》和《唐朝疆域圖》,認識到北宋結束了中原和南方地區的分裂割據局面但并未完成全國統一,出現了多個政權并存。3.材料研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展示材料:材料一:普曰:“……唐季以來……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其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司馬光《涑水記聞》學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趙普認為五代更替頻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為此,趙普提出了怎樣的解決方案?五代更替頻繁的主要原因是方鎮太重君弱臣強,應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展示材料:材料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材料三:宋設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權力,實行軍政、民政和財政的三權分立。材料四:宋初“始置諸州通判”,“凡兵民、錢谷、戶口、賦 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 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長官)通簽書施行”。學生閱讀以上材料,結合教材內容歸納:宋太祖為“收其精兵、奪其權、制其錢谷”,采取了哪些措施?軍事上“收精兵”,解除禁軍高級將領兵權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禁軍掌統兵權,樞密院掌調兵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政治上“稍奪其權”,在中央,分化事權,削弱相權;在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權利,任用文官擔任地方長官,三年一換;設通判,牽制知州;經濟上“制其錢谷”,地方上,取消了節度使收稅的權力,設轉運使,收繳地方財稅歸中央,使地方喪失了割據的經濟基礎。教師點撥:通過這些措施一方面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大量官職的設立,官員的不斷擴充,使得北宋的官僚機構越來越臃腫。二、重文輕武政策1. 展示材料:唐朝武將:“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宋朝文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諺語:“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學生思考:這種變化體現了宋代怎樣的治國政策?為什么要實行這種政策?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2.材料研讀展示材料:材料一:“狀元及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云,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及矣”。材料二:宋太祖一朝科舉15次,錄取100多人,宋太宗一年錄取500多人,宋真宗科舉錄取人數1129人。材料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學生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歸納宋朝重文輕武政策的措施:抑制武將,重用文官;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3.指導學生結合課本30頁相關史事:想一想,這種重文輕武的政策對北宋產生了什么影響?教師總結: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有利于政權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但是也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 造成了官吏冗多行政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等弊端。合作交流錢穆:政治制度是現實的,每一制度必須針對現實,時時刻刻求其能變動…… 根據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北宋的政治制度有何特點?它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嗎? 能使國家長治久安嗎?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北宋政治的特點:重文輕武,文人治國;分化事權,內外相制;強干弱枝守內虛外。北宋的政治制度符合宋初穩定、統一的社會需要;但若要使國家長治久安,政治制度要根據社會現實,適時變通。北宋中期,為解決經濟、社會危機,王安石等人進行了變法。三、王安石變法1.學生觀看王安石變法的視頻并結合教材內容了解王安石變法的時間、背景、主要內容、結果以及失敗原因。2. 談談:你從王安石變法中得到什么啟示?教師點撥:從改革的原因來看: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改革的目的看和結果看:改革是促進國家強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成功;從改革的過程來看:改革會有阻力充滿艱辛。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三部分內容: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重文輕武的政策和王安石變法。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北宋。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五代的分裂割據局面,統治者強化中央集權,軍事上控制兵權,在中央,分化事權、削弱相權;在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權利;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了。重文輕武既是宋朝強化中央集權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結果。重文輕武政策的實施有利于政權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文人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但同時也削弱了北宋的戰斗力,為后來的滅亡埋下了隱患。而王安石變法是北宋中期為解決統治危機進行的一種嘗試。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