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霓裳之舞》教學詳案教學目標:1. 知識和技能目標:了解漢民族傳統服飾的含義和特點及其蘊含的禮儀與文化。2. 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手工的形式感受漢服之美,理解漢服特有的審美傾向和內涵;提高視覺感受能力,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中國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對中國服飾藝術、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了解漢服的形制與特點,學習用紙藝的方式制作漢服。教學難點:對漢民族傳統服飾所承載的禮儀文化的理解。教具:多媒體課件、微課;學具:彩紙、背景卡紙、剪刀、鉛筆、橡皮、尺子、白乳膠。教學過程:一、課程導入教師播放一段漢服熱視頻師:通過剛剛的視頻我們了解到,漢服熱正越來越多的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老師想問一下同學們,你們在哪里見過漢服呢?漢服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生:在街上、漫展,感覺漢服很美。師:看來同學們都對漢服有著濃厚的興趣,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漢服,感受霓裳之舞。二、講授新課師:今天這節課主要分兩個部分,認識漢服—曲裾及體驗漢服之美。(一)認識漢服——曲裾師:說到漢服,同學們了解過“漢服”這一名稱的由來嗎?是因為它是屬于漢代的衣服?還是......生:不是,是因為他是漢族的服裝。師:其實,漢服并不是特指漢代的服裝,它指的是漢族人所穿的衣服,是我們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從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延續到明朝末年,連綿幾千年。師:今天,我們通過漢服中一款經典的形制——曲裾,來進一步了解、感受漢服。曲裾,也稱繞襟袍。在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男女均可穿著。活動:小組觀察并討論,曲裾與其他漢服形制的相同點、不同點。討論完后每組派一名代表回答。學生1:它們都很長,袖子很寬大學生2:曲裾有一個纏繞的部分。1、長袖寬衣師:相信同學們都馬上注意到了這些漢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的袖子都很長,衣服特別寬大。漢服之所以會有長袖寬衣這個特點,是因為古人認為衣服必須要“蔽體”,所有露出手和足踝都是不禮貌的。可是穿著這樣寬大的衣服在從事一些生產勞動的時候方便嗎?生:不方便師:長袖一般只針對上層社會所要求的禮制,或參加一些重要場合時的穿著。勞動時則穿著比較合體的短打。2、交領右衽師:我們再來看一下漢服的另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衣領。可以看到,漢服的衣領是怎么樣的?它和我們平常穿的T恤的衣領有什么不同?生:漢服衣領交疊在一起。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漢服的衣領是交疊到一起的,衣襟向右掩,就像英文字母里y的形狀。交領右衽,是漢服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不變的特點,因此成為了漢族的象征符號。“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3、續衽鉤邊師:前面我們一起找出了兩個相同點,再來看一下不同點。從這個動圖我們可以看出,在穿著曲裾的時候,衣襟部分要怎么穿?生:圍繞一圈。師:沒錯,續衽勾邊是曲裾不同于其他漢服形制的一個特點。“衽”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形容繞襟的樣式。這樣設計與漢族衣冠最初沒有連襠的罩褲有關,下擺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就比較穿著舒適也符合古代的禮節。4、垂胡袖師:剛剛有同學提到了曲裾的袖子很寬大,這樣的一種常用于曲裾的袖制稱為“垂胡袖”。這種袖子的特點是回肘很長,所以穿著時袖子會積在手上,形成自然的皺就像褶,如黃牛喉下垂著的那塊肉皺,因此得名垂胡袖。師:前面,我們通過觀察與討論了解了曲裾幾個特點,同學們一起告訴老師。分別是......生:長袖寬衣、交領右衽、續衽勾邊。(二)感受漢服之美——紙藝曲裾制作師:了解了曲裾的特點后,我們今天就來通過紙藝制作的方式來感受漢服之美。作品要求,顏色搭配適宜,作品整潔。師:傳統漢服的用色十分講究,有著明顯的階層分界。以深色為貴,淺色次之,因此,只有皇室、達官貴人,才能選用深色,平民只能穿淺色的。其中有一種顏色長期被視為尊貴的顏色,只有天子權貴們才能穿用,是什么顏色呀?生:黃色師:在古代漢服的顏色穿錯了,那可是要被問責的!在很多古裝影視作品中,常會使用白色的服裝來體現人物不凡的氣質。但古裝劇中的服裝和傳統漢服還是有區別的。對于傳統的漢服而言,我們在使用顏色時要注意不能全白,如果要以白色為主色,至少要有暗紋或者異色邊緣,否則就成素服。另外不要輕易用白色腰帶,因為那是喪服腰帶。師:那么紙藝曲裾具體要怎么制作呢?同學們可以通過老師提前錄好的微課來學習。師:微課完看了,相信同學們已經躍躍欲試想要嘗試制作,下面,同學們就用15分鐘的時間,利用提前準備好的材料動手制作成美麗的紙藝漢服——曲裾。三、課堂實踐教師播放提前制作好的音樂視頻,并走到學生周圍去指導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四、作品展示師:好,時間到。完成作品的同學可以把你們的名字寫在作品的右下角,拿上來貼在黑板上展示。學生把作品粘貼到黑板上。師:請同學們停下手上的動作,把目光看向老師這邊。我們來欣賞一下黑板上粘貼的這些紙藝漢服作品,同學們覺得這些作品怎么樣?生:漂亮......師:這些同學的作品都非常的精美,比如這位同學的作品整體選擇白色來制作,他注意到了需要用什么顏色來裝飾?生:異色師:這位同學的作品色彩運用了暖色調搭配,整體非常和諧。師:這位同學的作品非常工整,能從她的作品上看出,做手工的時候非常認真,很注意細節。師:這位同學的作品前面我們已經分享過她在制作中如何通過花紋點綴進行裝飾。師:下面我想請兩位同學上來介紹他們的作品,大家掌聲鼓勵一下。師:你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做漢服曲裾時選擇了什么樣的顏色?學生1:我用了藍色。師:選擇了什么樣的花紋來裝飾?學生1:荷花師:你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你這個作品顏色和花紋的選擇有什么聯系嗎?學生1:荷花在藍色的池塘里,給人感覺靈動、清秀。師:回答的非常好,大家掌聲鼓勵一下。師: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上來介紹他的作品。請問你在做這個作品的時候有什么想法?學生2:我覺得漢服和漢字給我的感覺都非常古樸,所以我選擇這兩個元素進行搭配,體現一種意境。師:作品選擇了什么樣的色調?學生2:灰冷色搭配紅色。師:冷暖的搭配感覺非常和諧。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同樣掌聲送給這位同學。五、小結師:今天,通過對曲裾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漢服、感受了漢服之美,領略了中華優秀文化的韻味。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積極、主動的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做一名有文化修養的青少年。板書設計六、課后拓展通過查閱書籍資料、網絡等,了解更多的漢服經典形制,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制進行手工制作。七、課后反思: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在培養提升學生內在修養和增加學生的人文素質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如何進校園、進課堂、進人心一直都是教育界討論的話題。因此,在教學設計之初,我就一直思考如何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到課堂里。漢服,作為一種體現漢族禮儀風俗、審美品格、思想哲學等文化內涵,并彰顯華夏民族認同精神的服飾體系,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通過查閱《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華夏衣冠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等文獻資料,我選取了曲裾這一漢服的經典形制作為這節課的重點,除了因為曲裾這種形制在歷史上普及率很高,流傳的時間久遠;還因為其上下連縫的深衣制相對便于制作,與課時的設置相符。初中生的動手能力迅速發展,在各種工藝課業中能做出較好的作業;同時也由于初中生的興趣轉向現實,對創意、設計類的課程比較感興趣,根據初中生的這一年齡特點,我將課程設計為手工課。然而,只是把美術學習當做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是不夠的,因此我把漢服的歷史文化、形制特點、用色講究等知識經過提煉后串聯起來,創造濃厚的文化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這節課上完后,我認為存在的不足有:1、小組合作學習不夠深入。在作業制作階段,我采取的是個人獨立完成作業的形式,雖然在制作過程中穿插了教師點評、學生自評,但還是顯得不夠開放。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2、缺少學生互評。在作品評價環節中,大多是以老師點評,學生自評的形式開展,缺少生生互評。學生在課堂上所想、所說、所議往往會成為課堂教學的焦點,如果能在課堂中實施學生互評,就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智慧的挑戰,成為學生學習興趣的強大動力。教育與文化一直是相生相伴、協同發展的。文化的傳播離不開教育,教育也需要深厚的文化積淀來支撐。“少年強則國強”,毋庸置疑,青少年在傳統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文化可以立人,亦可立國,知文化而后知其力量,而后知為何傳承、如何傳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