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耕牛.戰馬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賞析、臨摹,了解中國古代美術作品中馬題材的表現意義,古代馬在人們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國畫的繪畫語言和線條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對形象的概括表現力。2、技能目標:嘗試運用線條的變化,臨摹白描馬的線條,設計雕塑馬的造型,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審美素養。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悟中國畫簡淡、中國雕塑寫意夸張的風格,發展學生對中國畫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關愛動物、善待動物的情感,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學情分析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學生們在歷史知識中了解到冷兵器時代,戰馬在征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也有著策馬揚鞭、報效祖國的愿望。學生也欣賞郭比如徐悲鴻的作品,再通過對大量古代美術作品中馬的形象的分析,理解中國藝術中的線條元素的魅力,學會結合古代作品設計馬的形象。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美術主題作品與歷史發展的綜合。2、馬在繪畫、雕塑作品中的藝術化表現。教學難點:1、中國線描畫的線條變化的特點。2、依據中國美術特點進行創意設計。教學過程一.問題導入:三國呢相信大家都知道,來回憶一下,三國里都有那些有名的戰馬?點汗血寶馬-呂布赤兔-關羽劉備的的盧曹操的絕影、爪黃飛電點相關的故事有人知道嗎?赤兔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二.新授好,那么我們開始 談征,論戰請各位帶著問題思考:戰馬在古代征戰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 馬和人有著怎樣的深厚感情 《銅車馬》:馬作為人類馴化的動物,成為古代重要的出行工具,奢華的駟乘儀仗隊。人們用漂亮的馬鞍、馬鐙裝飾它們,建造驛站供其休息,將軍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坐騎,為贏得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馬踏匈奴》:有沒有同學知道這是漢代哪位將軍的陵墓雕刻 年僅23歲英年早逝的霍去病,以山為陵,象征祁連山,用生前的戰馬作為守護神。《昭陵六駿》:唐太宗李世民生前的六匹愛騎,在統一中國大業時戰功赫赫,放置在墓前永久陪伴主人,因美國人的盜竊被打碎裝箱,現有兩塊還藏于美國。《水陸攻戰畫像磚》:從氣派的府第到幽深的鹽井,從恭謙的亭前迎謁到浩蕩的車馬出行,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舞女到“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的采桑女,從熱鬧的集市到緊張忙碌的廚間后院,從席地跽 坐靜聽的學生到扶犁執鞭的農夫,從泛舟荷塘的采蓮者到飛劍跳丸的藝人,這一幅幅畫面讓我們熟悉了漢代的生活。思考:1.戰馬在古代戰爭中的作用?戰馬輕便,機動性高,在冷兵器時代常常深入敵后,出其不備,速戰速決,如漢代的匈奴,元代的成吉思汗等等。2.人與馬有著怎樣深厚的感情?欣賞思考欣賞北宋畫家李公麟的作品《五馬圖》。首先,馬大家都認識,牽著馬的人,在那個時候,叫什么呢?有人知道嗎。非常好。叫奚官,。他們的工作呢,就是專門養馬。我們繼續來帶著問題往下走。3個問題。驄呢,就是清毛與白毛相間,淡青色的馬、馬的名字的由來⑴《五馬圖》中的線是如何表現物象的 馬的輪廓,似乎感覺到其骨骼肌肉,略加渲染后,又似乎能感覺到皮毛、斑紋;奚官的面部刻畫得很簡單,但結構準確,狀貌極其生動,甚至從表情可以窺其內心。⑵《五馬圖》是如何展示中國畫簡淡風格的 這里要給大家教授一個新的技法名詞:白描白描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手法,樸實無華,馬與人物姿態各異,無一雷同,讓觀眾從剛柔、粗細、濃淡、長短、快慢的線條變化中感受到肌膚、皮毛、衣衫各不相同的質感。點⑶我們再來看一看《五馬圖》中的馬與奚官的形象比較。五個奚官因性格不同,或驕橫,或謹慎,或老成,而馬的神情與奚官很像,也許是相處時間長了,跟隨了奚官的習性,反映出人與馬的密切情感。造型表現作業內容:用毛筆在宣紙上臨摹五馬圖中的任意一匹馬作業要求:使用白描的技法,仔細揣摩馬身上不同部位線條的變化。展示評價一起來欣賞大家的作業吧!思考:誰畫線條最漂亮?你在創作的過程中對于用毛筆畫白描畫的用線,有什么樣的感受?拓展:下節課,老師將為大家講解耕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