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手拉手好朋友》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序號內容 分析課標 分析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不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征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表現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學情 分析 知識經驗: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線條和色彩的使用,對用線造型有了一定繪畫基礎。 生活經驗:一年級已經具備一定的交往能力,經過半個學期的相處,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同學圈,課余能自主組織游藝活動。 策略經驗:玩耍的場景,饒有趣味,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題材。 差異性分析:95%做到留心觀察生活,善于交友。5%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不強。學習 目標 能畫出好朋友手拉手在一起玩的情景。 2.能留心觀察生活畫面,訓練形象記憶組合。 3.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結友愛、和諧互助的精神學習重難點 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圖片、教師引導,掌握簡單的觀察方法,加強畫面的豐富性。 難點:通過圖片欣賞,以及自己跟朋友玩耍的場景為構思基礎,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去表現“手拉手”,把跟朋友手拉手的場景繪畫于紙上。 突破措施:通過圖片欣賞與教師的示范引導,學生能夠拓寬思路并豐富認知表象,從而幫助創作。課前 準備 課件、課本、圖畫本、水彩筆、油畫棒學 習 過 程環節與目標 學習內容及學習活動 評價活動 指導與補救情景導入 激發興趣 對應目標2.能留心觀察生活畫面,訓練形象記憶組合。 3.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結友愛、和諧互助的精神 兒歌“手拉手,一起走,同游戲,好朋友。”和同桌手拉手,交朋友。 出示課件,師生共同欣賞玩耍的照片,回憶情景和趣事,說一說還有哪些游戲是手拉手一起玩耍的。 學生互相介紹和好朋友一起玩耍的場景和趣事。 學生能夠回憶并說出自我跟小朋友自我玩耍游戲的情景和有趣的事情。 問題預設:大部分學生能夠說出具體的場景,但個別學生無法正確的說出感受。 補救措施:通過教師個個別指導。畫法探究 對應目標 1.能畫出好朋友手拉手在一起玩的情景。 2.能留心觀察生活畫面,訓練形象記憶組合。 游戲 (1)找特點:男女、臉型、發式、五官特征、神態、動作等不同。 (2)在解決怎樣整體觀察這個難點上時,采用“對號入座”的游戲:當老師指著某一種臉型時,這種臉型的同學就站起來,其他同學可以評議是誰站錯了,他應該與哪一種臉型對應。在分析五官特點時也用這種游戲方式幫助學生輕松愉快地將自己的特點歸類。 (3)說一說:朋友們一起玩耍的情景。 學生一起做游戲,通過觀察去發現特點 能積極參與游戲,通過游戲,學生充分參與其中,提高課堂參與度,深入感知人的臉部特征。 問題預設5%的學生游戲參與度不高。 補救措施:通過教師引導,提高積極性。自主探究 進行創作 對應目標1. 能畫出好朋友手拉手在一起玩的情景。 1.欣賞小朋友的畫 ①他們是好朋友嗎? ②他們在干什么? ③他們開心嗎? 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出示學生作品,學生觀察,說出自己想法和自己所見所感,拓展思路,開始創作。 學生可以準確說出,畫中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已經他們在做什么游戲,進一步掌握表現手拉手可以通過人物的動態和表情,已經人物的不同側立面等去塑造。 問題預設: 5%的學生不會從人物的側立面進行描繪。 補救措施:通過教師個別指導補救欣賞評述 結束活動 對應目標2.能留心觀察生活畫面,訓練形象記憶組合。 3.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結友愛、和諧互助的精神。 展示學生作品,并請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學生互評和自評 能夠說出其他同學的畫美在哪里,可以去完善自我的畫面,學習借鑒。 問題預設: 個別學生評價語言不規范 補救措施:通過教師引導,規范用語。拓展延伸 對應目標3.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結友愛、和諧互助的精神。 欣賞大師馬蒂斯得《舞蹈》、周令釗的《世界各族人民大團結》,精神上熏陶,感化學生心靈,最后讓我們一起唱起兒歌《我們手拉手》。 學生能夠欣賞畫作,說出從中體會畫所傳達給我們具體情感,受到的啟發和感化。 問題預設: 個別學生情感體驗不充分 補救措施:教師引導感化。作業布置 作業內容 作業類型 對應目標 作業時間畫一畫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情景。 繪畫作業 1.能畫出好朋友手拉手在一起玩的情景。 2.能留心觀察生活畫面,訓練形象記憶組合。 課上15-20分鐘想一想,試一試還有哪些手拉手的樣子。 活動作業 1.能畫出好朋友手拉手在一起玩的情景。 3.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結友愛、和諧互助的精神。 10分鐘板書設計 我長高了 變化 驚喜 心情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