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校長述職述法述廉報告2019年在大家的陪伴和幫助下,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標,下面就一年來我的成長向大家匯報,敬請指正。 一、 學1、 政治理論學習提升繼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學習習近平視察山西講話精神及相關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加“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忘教育之初心,牢記育人之使命,真心誠意地為廣大師生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在調研基礎上完成了一篇調研報告,一篇對照檢視剖析材料,完成一萬字左右的學習筆記及感悟。2、 教育管理學習提升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相關理論,積極參加山西省名校長培養對象培訓活動,本年度共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五次,完成2100分鐘的網絡學習,完成學習筆記約一萬字,學習感悟及作業提交三萬字左右,完成一篇教育思想提煉,一篇教育管理案例撰寫,在學習參觀基礎上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感覺和大家的心越走越近。 二、思蘇霍姆林斯基說:“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為尋找適合附校的教育思想,我用近一個月的時間研究了農大附校的發展歷程,真正理解了“學以事人”的本質內涵,將自己近二十年的校長生涯進行了反復梳理,在繼承好附校的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培育好時代新人,形成了我校辦學思想的總原則。附校的“期待”教育, 正是銘賢學校“學以事人”的傳承和體現,提出了以“期待教育”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和全面發展為目標,以“交心、澆心、教心”的心育文化為主體,以學科教育和養成教育為兩翼的“一體兩翼”辦學思想。并用六千余字作了教學思想的闡述解析。 三、行1、教學管理工作堅持每天早上7:00左右上班,巡察校園,服務師生;組織學情分析會,起始年級、畢業年級工作安排,深入課堂教學一線聽課百余節,與授課教師探討如何改進課堂設計以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為提升初中教學質量,從初二開始進行學科分層走班教學;深入推進導師制,針對初二、初三學生,前20名學生薄弱學科,科任教師進行專項承包,教學相關領導對后6名學生進行專項承包,初一從學習狀態入手進行專項指導。召開與教學相關的管理干部研討會,拿出對策,改進工作。學校先后共召開分門別類調研合計十余次,談話100余人次,收集學生動態反思80余份,主持召開家長座談會四次,接待家長百余人次。定出本學年度校歷一份,明確工作進度及要求。為加強管理引進曉黑板平臺,運用曉評價,德育包等工具,強化學生習慣養成并作出科學評價。強調銜接教育,做好幼小銜接,做好小初銜接,用心做好午托工作等,特別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與省幼教中心、教科院聯系爭取更多機會培訓教師,不斷尋找教師才能施展的平臺。針對晉中市教育部門推行的減負新機制,制定了“附屬學校推進學生減負改革實施方案”,確定“以內涵式減負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研究課題,以“實行學科分層走班制、開設多樣課程、構建高效課堂、開展課后服務、實行作業布置與設計改革、構建師生綠色發展評價體系”六大舉措為抓手,推動教育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2、我和學生的故事一塊屏的故事:那個周一我們要發校長特別獎,突然發現電子屏摔下了一小塊,于是,我在頒獎后講了幾句:大家都看到這塊摔下來的屏了吧,我想每個人都不開心,因為他摔壞了,還影響了屏顯,希望全體同學一定要愛護公共財物等等。始終未提及那個弄壞屏的學生……但在我心里始終期待他的出現!就在那周五我巡早讀時,一個小學生過來:“校長,我找您好幾次沒找到,我給您送檢討書”。我驚訝地問:“為什么?”看了之后才明白,是他踢球把屏搞壞的,那誠懇的態度,工整的字體,讓我十分感動。我緊緊地抱著他說:“知道錯了就好,要在錯誤中學習成長”。抬起頭,記住:“校長不需要檢討書,可以致歉,但不要檢討,更要改正,無心之過,原諒你了”。就在下一個周一我們把這個溫暖的故事講給了全體師生,告訴大家:犯再大的錯誤,只要是無心之過,只要敢于認錯,就是最棒的。這就是我們愛的教育,這也正是教育價值之所在。讓我們一起用愛打造沒有恐懼的教育。 四、 廉廉政的基礎是勤政,我始終做到率先垂范,認真工作,模范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堅持“三重一大”必須上會,要求自己及身邊的人,嚴格遵守八項規定,自覺抵制“四風”,做一名干凈的干部,帶一支奮進的團隊。五、 進1、 存在的問題本人領導能力、水平、智慧仍需提高,表率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管理的科學性、有序性仍需提升,以便讓每件事有章可循,高效完成。家校溝通的藝術性有待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的培訓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任務。2、 改進的設想2020年是附校的整章建制年,更是我的學習進步年。學校管理工作仍需不斷改進,我將會帶領大家從績效分配、常規管理、多維評價考核等方面全面提升附校的管理水平,激勵全體教師不斷學習,勇于挑戰,將博學的底氣和自信傳遞給學生,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辦好農大人家門口的好學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